中国文学史读后感

作者: 佚名收录 更新时间:2022-12-29 18:31:33 阅读数量:

中国文学史读后感精选3篇

当我们读过一本书之后,就会获得属于自己的感悟与心得。读作者写的作品之后我们会有许多想法。读书只是一种学习形式,“读后感”才是学到的实质,“读后感”比读书更重要。是否最近曾为写作品读后感而烦恼过呢?因此,栏目特意整理了中国文学史读后感,供你参考和使用,请收藏和分享。

中国文学史读后感 篇1

《中国文学史》读后感

初拿到《中国文学史》这本具有浓重文学色彩,专业性极强的书时,心中很是忐忑,能读懂吗?于是决定静下心来从这书的序开始,从序来了解,认识这本著作。

钱穆先生的《中国文学史》,其实不是一本专著,而是钱穆先生在1955年新亚学院开设的一堂文学史课程,他的学生叶龙将课堂笔记整理成书。钱穆先生将中国的文学分为散文和韵文,韵文以《诗经》为始,散文《尚书》为始,一路梳理到明清章回小说。

对于中国文学,钱先生有着他自己独到的见解,正如钱先生说孔子之伟大,正如:一间百货公司,货真价实,百货公司货真价实,不好用作学术评价,但是我们现在作为文本来读,会心处仍可听到声音的亲切。钱先生是一个朴实而清晰的人,是尊重儒家思想传统的学者,他对文学价值的看法,是重视它的社会公用,要求文学有益于政治和世道人心,所以在文学成就的评价上,他认为杜甫高于李白,陶渊明高于谢灵运。钱穆先生尤其推崇韩愈,赞扬其为文起八代之衰,文章纯真而自然,他认为,所谓文学并非将感情放进去就成为文学,而是将生命,感情以及有实在的内在生命力三者配合起来才成文学,正如钱先生所说,真是讲真理,讲真情,那是最自然不过的流露,花之芳香完全是自然的的开放,如空谷幽兰,它不为什么,也没有为任何特定的对象而开放;又如行云流水,也是云不为什么而行,为什么而流,只是行乎其所不得不行,流乎其所不得不流,文学作品至此才是最高的境界,这也是为什么钱先生非常推崇入世的作品,如《水浒传,》他认为水浒传是最出色的章回体小说。反映时代的现实情况,纯真而自然。

钱先生常说,一个人并非大学毕业就算是完成了,也不是读了一个硕士甚至一个博士学位就成功了。读书是一辈子的事,做学问是终生的事业。正是因为自己的才疏学浅,特意百度了钱穆先生的一生教学经历,也看到了很多读者的读书感悟,很多读者感慨,读此书,多次读到眼酸,并且有一种莫名的感动和向往,回望中国传统,肃然起敬。也正是因为自己的才疏学浅,对这本著作只能有着自己非常浅显的感悟和思考,但我相信只要自己潜心研读,终能从中受益颇多。

中国文学史读后感 篇2

《中国文学史》读后感

相较于学者本人的著述,我更喜欢读他们的学生整理的他们的授课或谈话录,迄今已读过的此类书目有陈丹青整理的《木心回忆录》,韩敬源整理的《观音在远远的山上伊沙的文学课》,它们都没让我失望,因此,当先生买回来叶龙整理的钱穆先生讲授的《中国文学史》时,我第一时间捧起此书并用三天时间一口气读完,自然,此书一样让我振奋。

家里其实已有很多钱穆专著,连钱穆先生全集都有15本之多,但我却一本也没读,心里想的是,以后再读不迟。但他的文学史我却先睹为快,确实因为讲课和著述有阅读上的不同效果。著述,难免要正襟危坐,谋篇布局,遣词造句,就连我写这么一篇小读后感,都要一字一句斟酌一番,学者写文,更要考据引喻,慎思慎言了。而讲课就不同了,能讲得出来的首先得有货沉淀于心以备脱口而出,特别是不依凭讲义而讲述的,更是烂熟于心的思考存积,其价值不可估量。其二,讲课中受到当时当地当情当景的激励,是很能灵光闪现出很多精彩诗思的,这诗思,是连讲述者本人都会被震惊到的。有过讲座经历的人都会有此体验,状态好的话,眉飞色舞,妙语迭出,这,又是冷静伏案写作所企及不到的。读讲课笔记之鲜活,之灵动,是吸引我的重要原因。

钱穆先生是公认的通儒和国学大师,他1894年生于江苏无锡,这值得说一笔。无锡这地方奇了,尽出姓钱的大师,钱穆,钱锺书,钱中文,前两者我不认识,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钱中文老师我曾采访过,问他这钱和钱锺书那钱是否亲戚,答曰,非。但从小,钱中文老师就知道钱锺书先生。我打定主意,下次见到钱中文老师也要问问他是否和钱穆先生是亲戚?钱穆先生和著名科学家钱伟长真是一家,属于叔侄关系。钱伟长回忆叔叔钱穆时说,他(钱穆)在苏州(中学)任教时,朝迎启明夜半繁星地苦读,钱穆自己也说,我认为每个人的天资是差不多的,一个人要写出好文章,最要紧是要多读书,要能刻苦学习,天资聪颖如苏东坡在钱穆看来也是多读书的典范,钱穆在课堂上说,苏东坡21岁便考中进士,主要是因为他博览群籍、广征博引、多读书喜读书之故。

《中国文学史》是钱穆先生在新亚书院授课时的口述经由他的学生叶龙整理后出版的教材,全书31篇,从绪论到结论,实际就是中国经典文学作品史,或者更具体一点,中国经典文学选本史。以前曾听闻一言,文学史就是选本史,今日读钱穆教材,信了。当然,这也只是文学史之一种。《中国文学史》从诗经、尚书、春秋、论语一路梳理到明清章回小说,对胡适发起的新文学运动点到为止,全书即告终。我读此书,多次读到眼酸,一种莫名的感动和向往,回望中国传统,不能不肃然起敬。本书灌注了钱穆先生对中华文明的一片赤诚,当他缓慢道来一部又一部经史子集,当他说胡适不讲道理,只说孔教吃人的口号,而并不说出理时,我能感受到老先生的无奈和痛心。钱穆先生有很深的孔子情结,他认为,若要大略了解古代文学,《诗经》和《昭明文选》就可以了;他推崇孔子为诸子中之首位,认为《论语》文学价值极高,更遑论其思想。钱穆特为《论语》辟出一篇。

读《中国文学史》是对既有阅读的回望,更是对阅读缺失的一种补充。第17篇建安文学,钱穆先生对曹操的解读让我很受益。钱穆注意到了曹操的平民文学之路,虽在政治上跃升为领袖,但作品并无官僚吐属,仍出于私人情怀。曹操的《让县自明本志令》挥洒自如,毫无拘束,在钱穆看来,是一代枭雄在文风上的突破。钱穆课堂上的曹操,可亲可近,不似《三国演义》里的曹操,阴险狡诈。

对建安七子大都早夭,钱穆给出的猜测是,不知是否诗酒应酬过频,以致伤肝病亡,并进而提醒这养生问题,实在是我们读书人应该注意之事。

钱穆自己活到1990年,以96岁高龄仙逝,实在令我辈欣羡不已。钱锺书、杨绛,也都高龄而终,除了无锡这地的风水好以外,中华古籍之于一个人身心的宁静,应也是高寿原因之一。这算是我的猜测。

读《中国文学史》,读到了许多故事,这些故事事关作品和作者,兴许在正史中读不到。譬如欧阳修某年偶寓汝阳,遇见两位活泼歌伎且能背唱他的词,欧公不免心欢,约定将来要来汝阳做太守,再来欣赏她们。数年后,欧阳修果然如愿到汝阳当太守,却不见歌女踪迹,于是怅惘赋诗柳絮已将春色去,海棠应恨我来迟。譬如苏东坡某次替人读文章,读后说,该文内容文笔仅仅值一分,他的诵读却占了九分。

类似的名人轶事一定深深藏在钱穆身上,只待时机一到便含笑说出,我们都从学生时代过来,当然很清楚这样的故事是多么活跃课堂气氛,又是多么深入人心。古之贤达真是名士风流,也因此留下很多供后人神往不已的掌故,这些掌故倘无钱穆这样博学的先生传递,很快也会隐没无踪,没有掌故的文学史该多么无趣!

一部《中国文学史》,钱穆先生一直强调,中国传统文学自有其一套生生不息的活的永恒的生命,他反对今日中国自五四以来因有人提倡有了新文学,便认为京剧及以前那些文学都是旧文学。时在1950年代。时代既已走到21世纪,对国学的重视已提上议事日程,当足以慰先生了。

中国文学史读后感 篇3

《中国文学史》这本书是由在新亚书院的老教授钱穆先生和他的学生叶龙先生共同完成的,虽然只是钱穆先生讲述和叶龙先生记录整理,只是钱穆先生自己独特的见解,但这本书仍是不失风采。

钱穆先生曾经说过一句话:直至今日,我国还未有一册完全理想的文学史出现。当然,虽然世界上不会有一部完全十全十美的文学史,但是,对我来说,钱穆先生讲述的文学史就是我迄今为止看到的第一册有独立见解的文学史。

本书开头写中国文学的起源是诗歌,亦即韵文先于散文,西方亦然。是最早起源于唐尧虞舜之时,如:击壤歌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于我何有哉?

上诗录自《古诗源》,但年代以无法考证,所以,要讲文学,须从《诗经》三百首讲起。

古人说: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诗经》分为风,雅,颂,风是社会的,雅是政治的,颂是宗教的。

赋是直指其名,直叙其事的意思。如:葛覃

葛之覃兮,施于中谷,

维叶萋萋,黄鸟于飞,

集于灌木,其鸣喈喈。

孔子喜欢诗经中的二南(即《周南》和《召南》其实《诗经》不是孔子编纂,他只是将以前的诗记录下来也已。),所以他常鼓励学生多读《诗经》。

读《诗经》是有方法的,要先养成自己的性灵。读《诗经》时不可一字一句直讲。所谓诗言志其实是抒情,欣赏中国文学时,要心领神会,并必须迎合作者之情意。

在中国文学作品中,《尚书》记言,《春秋》记事,为我国两大史书,它们在文学上均有很高的地位。

《尚书》中《尧典》《禹贡》为极早之作品,《盘庚》较可信。但它们都有些可疑之处。我国正式文化起源可从西周说起,因《诗经》与《尚书》均出自西周。

孟子说:《诗》亡而《春秋》作。《春秋》是记事的,此书乃斟字酌的,有其文学意味,亦有其法律性。孔子《春秋》亦可说是我国修辞学之开始。

《春秋》辩理,一字见义。因此,汉代时人们有所谓春秋判狱,作为法律判案之用。

我国文学史上,韵文与散文之演变各有不同之现象,即韵文是渐往艰深的路上走,如《诗经》易读,到屈原的《离骚》《九歌》则较难读,再进而到《两都赋》《两京赋》则更难读;至于散文,则其演变之趋势是渐往平易的路上走,《尚书》难读,到《左传》则较为平易浅近了。

所谓子,则是指先秦诸子,或称诸子百家,即是指思想家或哲学家,诸子百家所作的散文水准均极高,诸子中首位即孔子。

《论语》其弟子所笔记,文学价值极高,如: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与我如浮云。最后两句不义而富且贵,与我如浮云。,实含有诗意,这是诗人的胸襟,这叫吐属。

我们写文章,不可用土语俗语,不然会失去意境。

读文学史,先要通文学才好。

今日如有人说,某人思想落伍了,这不对,意见可以说落伍,可有反对、不同的;但知识是真理,是永远存在的,而落伍潮流等口号只是政治运动的玩意儿。有了好学之志,出了大学,习惯已养成,就可造学问了。

让我们遥想,钱穆先生在新亚书院的课堂里吐出那一句:

直至今日,我国还未有一册理想的文学史出现。

他哪是在谈文学史,他谈的,是自己的生命如何蹚过那个时代。

更多读后感范文编辑推荐

中国文学史读后感(优质范文)


最近在读游国恩等人编写的《中国文学史》,虽然是一本语文学科的专业书籍,却在收获专业知识的同时也产生了颇多对于人生的感悟与思考。记得苏轼在他的《石苍舒醉墨堂》中写道:“人生识字忧患始,姓名粗记可以休。”大意是人一生的忧愁苦难是从识字开始的,因此只要记住自己的名字就可以了。可在我看来,人因为读书识字,才开始感知、关注忧愁祸患,才开始领悟人生百态,感知生命的意义。文字、文学也因此有了价值和意义,我们才得以在书籍中领悟丰厚的精神内涵。

希望您阅读完读后感大全网的读后感后,能够收藏。

不同于学生时代单纯的为知识而学,现在读来更多的是带着自己浅薄的教学经验与所积不多的人生体验去体会,去领悟。

一.文化与历史并举,传统与精神长存

读《中国文学史》,读的不仅是文学,还有历史。而不管是文学还是历史,都离不开“人”。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是一本“人”的文学,“人”的历史。这本书文化与历史并举,从上古文学到五四文学,作者以历史的发展为底色,工笔细描每一个时期绽放的文学之花。虽秾丽却不会媚俗,虽繁多却又不失规整。因为每一朵文学之花都生长于同一片土地,每一朵文学之花散发出来的传统与精神都传承一脉,历久弥香。

屈原以他爱祖国,爱人民的高贵品格,以他创作的光辉灿烂的诗篇,对中国人民的精神面貌,对我国文学优秀传统的形成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司马迁《史记》中体现的人民性和战斗性,其中歌颂的英雄人物,鼓舞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文人志士。不仅是屈原和司马迁,书中的每一个人物都有他经久不衰的生命力与影响力,都是对传统文化,对民族精神的传承。

二.提供教学参考,提升课堂内涵

对一位语文老师来说,除了精神的滋养,更多的可能是对自己专业的启发。为了适应新高考,新课改的要求,我们学校一直在做大单元整体学程,而我相信这本书绝对会带给我们许多新的思考,为我们的教学提供借鉴,为我们的课堂提升内涵。本身这本书就是按照每一时期文学的发展过程来编排的,其中蕴含的这一时期文学形式都有共同点,我们在编制大单元整体学习学程时对于其中涉及到的教材上的篇目都可以整合到一起,其中提供的同时期的一些文学作品还可以拿来作为每节课的一些专业拓展资源,都是十分契合与方便的。相信除了学生需要掌握的必备知识,借助这本书,站在历史与文学的角度,我们一定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具有语文味的实质性的内容,让我们的课堂更有深度。

有一句话说得好“幸福的人,每一天都不辜负生活的馈赠”。我愿意和大家一起做一位幸福的人,不辜负生活的每一次馈赠,在阅读中体味生活的宁静,在文学中觅得灵魂的栖息之所。

读后感大全网为您提供优质好文章,如转载请标注来源。

中国文学简史读后感


中国文学简史读后感(一)

《中国文学简史》,真是长篇巨著,看了一下,将将有60万字2020,从期末看起,终于算是了解一个大概了。当第一次看到这个书名时,便不觉一惊,再看看这个篇幅,便又对作者肃然起敬,我以为是找到了宝贝,哪知这个过程并不好受,不是因为他的内容刁钻难懂,而是这种东西很容易被遗忘,需要不断温故。

在看这本书之前,对于文学是一片朦胧,看了之后,还是像以前一样,一片朦胧,因为虽然这本书是以标题为总纲记述,似乎作者把全部篇幅用于对于文学的记述,但看完之后,我才发现事实上这本书并未让我记住多少名士大家,而是使我在参读的过程中领悟到了一些文学的性质,我想这才是最宝贵的,这也便是我这篇作文的主题。

如果要说世界文学,则必少不了中国文学,因为中国文学较之世界,无疑是最为丰富,最为庞大的,主要原因是中国的历史宽度,但最最根本的还是中国历史异常复杂的阶段性。中国的历史布满了血腥,中国的历史通过一次次战争意欲主宰每一个时代的归属,再加上中国文学的主题专一性,战争将中国文学撕扯得血肉模糊,这便直接导致了中国文学的丰富性。丰富性的提高,则必将带动其不同社会主题的变迁,从西周封建庄园社会的雅颂,建安魏晋的风力,到陶渊明的田园,孟郊的苦吟,无不展现着这不同时代的迥异,是时代创造了中国文学。

但毕竟中国文学的主体因素还是最最接近现实的文人,中国文学如海潮浪涌有起有落,只是其阶段分布与王朝更替并不切合,这只是关系到其内在本质的特征,并不会影响到自身的发展,但我们便可以从中清晰地看学史划分的依据,即文学所处的时代背景的转变,也就是文学在不同的时代的地位的有规律性起落,而其间文人的力量是不可小觑的,部分文人甚至可以主导一个时代,李白杜甫便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好例子,他们虽然只相差11岁,但两人所处的时期正是盛唐的转折处,他们得以从这个特殊的环境体会到了前人所难以全部体会的社会、贵族、平民,他们用艺术彰显了一个时代所具有的张力,他们,属于文人。

除了中国文学的主体,那么中国文学的本体又该如何解释?用比喻的手法来讲,它便是像一个婴孩一般,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成长,在春秋时期,诗歌还只是以三四言为主,而到了楚辞,这节奏便一下子跃升到了三字2020节奏,为而后的五言、七言奠定了基础。这便说明文学是一个不断修正积累的过程,需要人民真正的于现实生活接触从而得到素材,总的来说,文学,是一种缓和的艺术。

五千年的中国文学,被五千年的华夏诉说,五千年的中国文学,被25个王朝演绎。经历了千年的沧桑之后,中国早就可以用淡定的眼光审视历史:五千年后的中国文学,尘封未变,它的主题永远停留在歌颂,尽管问题和内容已无数次的变动。


中国文学简史读后感(二)

这个假期,我有幸从首都图书馆借阅了林庚老先生着的《中国文学简史》一书。此书近六百页,从史前的诗歌说起一直讲到近代新文学的曙光。伴随五千年的朝代更迭,战火不断,中国文学也走过了从最初的民歌到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多种形式的文学体裁。在文学发展的过程中,布满荆棘,十分曲折甚至混乱。但是我从中似乎找到了一个隐含的规律:凡是国难当头或是官场不平的时候,文学创作往往会出现高潮,优秀作品批量问世;安定之时倾向于追求程式化写作,没有创新。逆境使人图强,顺境使人堕落。

寒士文学中,屈原为后代文人树立了爱国、与封建贵族阶级坚决斗争的榜样。司马迁、陶渊明、阮籍、嵇康、左思、李白、杜甫、白居易、顾炎武等等幸福的人大都相似,不幸的人却各有各的不幸。他们遭遇了生活中种种的苦难,这些寒士为无法实现自己理想而在文学作品中长啸、感叹、抒怀、落泪。李白是其中最富有反抗性的,又是最乐观的。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李白富有浪漫主义色彩的信念通过他从封建礼教中解放出来的自由的诗歌中体现。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情景恐怕也只有李白能想得出来吧!比如杜甫,在他沉郁顿挫的诗歌中,我们能够感受到他对盛唐时期终结的惋惜。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再比如没落的世家后代曹雪芹写出了千古奇文,把对封建制度的反抗带到深刻的文学作品中,成为四大经典名着,为世人传诵。这些优秀作品无不在逆境中破壳而出,在沉寂令人窒息的政治空气中劈过一声惊雷。

从另一方面看,文章憎命达,政治环境好转,好的文章就不多见了。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宋朝。宋朝为了抑制军阀势力滋长,广泛吸取文人参与政治,是历朝最重用文人的,寒士的政治抱负实现。整个封建社会乃日益表现为生活上的趋于暮气,文化阶层的走向因循保守,整个朝政笼罩在得过且过、苟且偷生的气氛中,艺术趣味崇尚枯槁老境。于是,韩柳的古文运动也就来得顺理成章,更讲求全面罗列、铺陈,让文章重回古时,文章的赋化趋势再现。顺境使人追求安逸从而堕落。

中国历来就有居安思危的故事,《孟子》中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勾践灭吴的故事成为经典。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纵观文坛三千载,逆境使人图强,顺境使人堕落屡屡得到印证。如今,在现代社会中的安定也容易让我们在飞速增长的GDp中安乐而死,只有时刻保持危机感,能够自我发现危机和不足,才能保持持续的发展。

中国文学名著读后感


【篇一:《傲慢与偏见》读后感800字】

让冰雪消融读《傲慢与偏见》有感

班纳特有五个女儿,她们的妈妈想把她们嫁出去。新来的邻居宾利是个有钱的单身汉,班纳特太太想借这次舞会把自己的女儿嫁出去。舞会上大女儿简和宾利一见钟情,而二女儿伊丽莎白和宾利的朋友达西似乎很合不来,因为伊丽莎白邀请达西跳舞却被拒绝。

因为与宾利相比,达西不易亲近,所以在别人眼中,他是傲慢的,在伊丽莎白眼中亦是如此。

后来,简被宾利兄妹邀请到庄园玩,因为淋了雨生了病便呆在庄园,伊丽莎白去看望她,达西也开始被伊丽莎白的活泼吸引。

宾利一行不辞而别,伊丽莎白也遇见了军官威客汉姆,威客汉姆告诉伊丽莎白,达西夺走了本该属于他的财产时,伊丽莎白对达西的偏见更深了。在不适合的情况下,伊又得知是达西看不上班纳特的家庭而劝说宾利离开简,伊对达西的偏见再度加深。达西的告白也被伊的尖锐语言而弄得遍体鳞伤。

三女儿和威客汉姆私奔后,家中出现了危机,达西的帮助化解了这次危机,伊知道真相后对达西不再有偏见,最后他们打破了各种障碍走到了一起。

因为被人势力比自己强大,别人无意的冷漠,就觉得对方傲慢。再加上第一印象不好,便在心里给对方贴上标签。这种事大家都遇到过吧!

伊丽莎白和达西也不可避免的产生这种感觉,并且一度没有消除反而大大加深,一件本来就不好的事情经过许多人的添油加醋更加恶劣,对方的形象也在心中一落千丈。

我们设想一下,如果这当中没有班纳特家庭的危机,大戏没有解释自己的机会,那么伊对达西的偏见不会消除,甚至伊会因为姐姐的幸福将偏见转化成仇恨,这样的事在生活中一定有实例。

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像小说里那么幸运地让偏见解除,所以我们要自己制造机会。对于有偏见的一方,首先要看到对方的好,不要只凭第一印象就给对方贴上标签,再者,确定对方的错误行为是不是渗入了自己的私人情感,如嫉妒,讨厌。还有,有了隔阂就要找到原因,知道为什么会这样,而不是把它留在心里。对于受到偏见的人来说,要在这一特殊时间注意自己的言行,不要再次深入矛盾,并向对方解释自己,不过我们还可以做一些让对方感得到你好的事让他产生好感。

以上就是我自己的感受,偏见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有误会却不能解除。

【篇二:《简爱》读后感】

难道就因为我一贫如洗,默默无闻,长相平庸,个子瘦小,就没有灵魂,没有心肠了你想错了,我的心灵跟你一样丰富,我的心胸一样充实!

《简爱》夏洛蒂

《简爱》是英国文学史上的一部经典传世之作,它成功地塑造了英国文学史中第一个对爱情、生活、社会以及宗教都采取了独立自主的积极进取态度和敢于斗争、敢于争取自由平等地位的女性形象。

大凡喜爱外国文学作品的女性,都喜欢读夏洛蒂的《简爱》。如果我们认为夏洛蒂仅仅只为写这段缠绵的爱情而写《简爱》。我想,错了。作者也是一位女性,生活在波动变化着的英国19世纪中叶,那时思想有着一个崭新的开始。而在《简爱》里渗透最多的也就是这种思想女性的独立意识。让我们试想一下,如果简爱的独立,早已被扼杀在寄人篱下的童年生活里;如果她没有那份独立,她早已和有妻女的罗切斯特生活在一起,开始有金钱,有地位的新生活;如果她没有那份纯洁,我们现在手中的《简爱》也不再是令人感动的流泪的经典。所以,我开始去想,为什么《简爱》让我们感动,爱不释手就是她独立的性格,令人心动的人格魅力。

然而,我们不禁要问,仅这一步就能独立吗?我认为,不会的。毕竟女性的独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一种彻底的勇气,就像简爱当年毅然离开罗切斯特一样,需要风潇潇兮易水寒,壮土一去兮不复返的豪迈和胆量。我想,这应该才是最关键的一步,也应该是走向独立的决定性的一步。而夏洛蒂笔下的简爱却把她倔强的性格,独立的个性留给我们一个感动。所以她是成功的,幸福的女性。

简爱已作为独立女性的经典,我希望阳光下,鲜花里有更多的简爱走出来,不管是贫穷,还是富有;不管是美貌,还是相貌平庸,都有美好的心灵和充实的心胸,都能以独立的人格和坚强的个性生活。

【篇三:《基督山伯爵》读后感作文】

有一颗愿意等待的心,说明你对未来抱有希望;有一颗充满希望的心,那么等待又算什么。

题记

人世间可怖的东西是什么?是血肉之躯中深藏着的意志在刹那间迸发。所有成功的人,都是经历了九死一生的冶炼,才有今日的星光璀璨。他们就像毛毛虫,在茧内积蓄着能量,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唯有破茧而出的那一刻,他们才会为自己感到骄傲。

青年水手唐代斯就是这样的人。他正值人生最幸福之时,却因小人的诬陷而入狱。在四面环海、不见天日的死牢中被关押了整整十九年。越狱后,按照狱中已逝的好友神甫的嘱咐在一座叫基督山的小岛上找到许多财宝。他化名基督山伯爵,向恩人报恩,并向仇人报仇,最后扬帆而去,不知所踪,将剩余的财产全部留给了曾有恩于他的老莫雷尔之子马克西米连。

看过这本书的人,或许会为他悲惨的遭遇而深感同情,或许会因他得到一笔至今都不知道有多巨额的财产而感到羡慕我也羡慕,但不是因他得到巨额财产,而是因他拥有这样精彩的人生。我更佩服他超人的毅力。我难以想象在那黑暗的死牢中,他是如何度过生不如死的每一天。

也许就如丁玲所说:人只要有一种信念,有所追求,什么艰苦都能忍受,什么环境都能适应。生活何尝又不是这样,无数次的摔倒,又无数次的爬起来。那些受到小小挫折就选择放弃、一蹶不振的人,想想基督山伯爵吧!基督山伯爵告诫马克西米连的一句话,让我记忆犹新:在这个世界上既无所谓幸福也无所谓不幸,只有一种状况和另一种状况的比较,如此而已。只有体验过极度不幸的人,才能品尝到极度的幸福。直至天主垂允为人类揭示未来图景的那一天来到之前。人类的所有智慧都包含这在四个字里面希望和等待。读懂了这句话,对人生的认识也就更深入了一层。

人生总是先有苦,后有甜的。只要永远向着最前方看,你就会越来越接近目标,把目光放得最远,使自己的一生没有丝毫遗憾。只要心中有信念,只要心中有希望,有这些作伴,再漫长的等待也是值得的。

【篇四:读《凡卡》有感】

《凡卡》这篇课文记述了一个由农村来到城市做学徒的九岁儿童凡卡的悲惨遭遇。

凡卡是生活在旧俄时代的穷孩子,在鞋匠家里过着非人的生活,经常挨打、挨饿、挨冻,他实在忍受不了,才给爷爷写信,恳求爷爷把他带回去。

凡卡为何有着如此悲惨的命运呢?那都是因为他生长在俄国沙皇统治最黑暗、最残暴的年代。在那个黑暗的社会里,穷孩子永远得不到幸福的。而我们这些生活在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少年儿童,却从小过着幸福的生活。

凡卡年仅九岁就作了学徒,过着悲惨的生活;而新中国那些跟凡卡年龄相仿的少年儿童,却都早就背着书包上学了。凡卡经常受伙计们的捉弄,挨老板的打;我们这一代大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里是爸爸妈妈的掌上明珠、心肝宝贝,含在嘴里怕化了,放在手里怕摔着。而凡卡呢,一日三餐都只吃那麽一点儿粗茶淡饭,他经常饿肚子;我们却经常讲吃讲穿,从不知足,有时还发点小脾气,想想真叫人脸红。再看看凡卡睡得怎么样在过道里,没有床,没有被,常常挨冻;那有我们高大宽敞的楼房、柔软的席梦思床、温暖的鹅绒被,我们是多么幸福啊!

凡卡的童年是孤独而悲惨的。而我们这些生活在社会主义大家庭里的孩子,每一天都充满快乐与温馨,人人都有一个金色的童年,这是多么鲜明的对比啊!凡卡那恳求爷爷把他带走的话语又回响在我的耳边:我给您跪下了,我会永远为您祷告上帝,带我离开这儿吧!要不,我就要死了我又陷入了深深的沉思。凡卡只不过是旧俄国千千万万被摧残被迫害的少年儿童中的一个,在那个黑暗的社会,有多少穷孩子和凡卡有着同样悲惨的命运啊!

通过学习《凡卡》这篇课文,我知道了我和凡卡的生活有着天壤之别,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来之不易的,我们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热爱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好好学习,长大以后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才!

【篇五:读《爱的教育》有感:学会爱】

我最近读了一部经典名着《爱的教育》,是意大利着名儿童文学作家德亚米契斯的代表作。

《爱的教育》风靡世界,历久弥新

一个小学生的世界活泼泼地呈现在我面前。作者通过一件件平凡、细微的事情,娓娓地记叙师生之情、父子之爱、朋友之谊,展现出人们的善良与纯洁,讴歌爱祖国、爱社会的精神。

此书并不刻意讲究修辞与结构,语言也异常朴实、流畅,但它饱含了对社会中下层艰辛度日人民的关爱,对普通人纯真心灵的热忱赞颂,它洋溢着博大的人道精神和温馨的人性之美,使此书于细微处见真情,平凡中寓崇高;我阅毕全书,激荡于胸怀的感情与波澜久久难以平静。不妨说,作者用爱的钥匙,打开了我的心扉。

我读完全书,觉得《感恩》这篇文章最感人;读完全文,我学到了许多。

全文语言巧妙,值得我去体会学习;更为我的语言积累下了丰富的底蕴为我今后的语言道路铺了一块台阶。

本文教会了我感恩父母,感恩老师。老师其实是恨铁不成钢。老师是神圣的,因为他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孩子,他是启发你的心灵,培养你的智慧的人,他在你的一生中差不多和你的父母一样重要。老师是亿万儿童心灵的智慧之父,他们得到极其微薄的报酬,却在培养未来一代的优秀国民而辛勤劳动着。永远要爱自己的老师,永远要以尊敬的口吻来称呼老师这两个字,因为世界上除了父母亲之外,老师就是人与人之间最崇高、最亲切的称呼了。

全文阅毕,我像刚吃饱饭一样;此文沐浴了我的心灵,进化了我的灵魂。爱是阳光和雨露使我的人格更完整。

读完全书,我获得了精神食粮的满足。我体会到了人生哲学,收获了感恩的心,关爱他人,无私为他人奉献

《爱的教育》交给了我做人的基本人伦常识与做人的基本道德品质

《爱的教育》整个文学创作的人道主义、博爱精神,流光溢彩,意蕴深远,使此书超越了时空,获得了普遍的、永恒的价值。

【篇六:读《老人与海》有感】

今年暑假,我读了美国着名作家海明威的小说《老人与海》。我十分佩服小说中的老渔夫的意志,他让我懂得了一个人做什么事都要坚持不懈,才能获得成功。

小说描写的是一个年近八旬的老渔夫,再一次独自出海打鱼时,钓到了一条大鱼,却拉不上来。老渔夫同鱼周旋了几圈后,才发现这是一条超过自己渔船数倍的大马林鱼,虽然明知很难取胜,但仍不放弃,后来又因为大马林鱼的伤口上的血腥味引来了一群鲨鱼,但老渔夫仍不愿就这样放弃,最终突出重围,将大马林鱼带回了渔港,让其他渔夫佩服不已。

当我读到老渔夫想:这里离岸那么近,也许在更远的地方会有更大的鱼时,我十分佩服他,因为在那时他已经打到一些鱼,而他并没有结束一天的打渔生活,而是向着更大的目标前进。再看看我们,平时遇到一点小麻烦就放弃。我们是祖国的花朵,是祖国的希望,应该像老渔夫一样胸怀大志,去追求更好,更大的生活。

当我读到大马林鱼看是快速地围着渔船游动,小渔船左右摇晃,老渔夫右手高举着钢叉,一下向大马林鱼的心脏刺去,一声哀鸣结束后,大马林鱼静静的死去,它浮在水面上时,我的心也像一块大石头落了地。我非常佩服老渔夫那毫不畏惧、持之以恒的精神,虽然知道对手实力很强,但他没有丝毫退缩,而是迎难而上。正是因为有了这种精神,老渔夫才获得了这场生死较量的胜利,我们也要像老渔夫那样持之以恒。

在生活中,像老渔夫这样的人有很多,比如我:那一次姑姑来我家,见我还不会骑自行车,便把我带到她家,叫我骑车。午后,我在三姑的指导下,我一遍又一遍地练习,摔倒了便爬起来再练。终于在两天里练会了。做事只有这样持之以恒,做事有始有终,生活才会多姿多彩,处处充满阳光。

我们大家都要持之以恒,不能满足于现状,要持之以恒,继续向前才行。

【篇七:读《夏洛的网》有感】

《夏洛的网》是美国作家EB怀特所着的三部被誉为二十世纪读者最多、最受爱戴的童话之一。

在朱克曼家的谷仓里,快乐的生活着一群动物,其中小猪威尔伯和蜘蛛夏洛建立了最真挚的友谊。然而,一个最丑恶的消息打破了谷仓的平静:威尔伯未来的命运竟是成为熏肉火腿。作为一只猪,悲痛绝望的威尔伯似乎只能接受任人割宰的命运了,然而,看似渺小的夏洛却说:我救你。于是,夏洛用自己的丝在猪栏上织出了被人类视为奇迹的网上文字,彻底逆转了威尔伯的命运,终于让它在集市的大赛中赢得特别奖,和一个安享天年的未来。但,这是,蜘蛛夏洛的生命却走到了尽头

在威尔伯孤独的时候,是夏洛给了他快乐;在威尔伯遇到困难的时候,是夏洛给予了他帮助;在威尔伯获得成功所喜悦的时候,是夏洛与他分享了这段甜蜜的时光这不禁让我想起了有福同享,有难同当这句话。

当我读完了这本书,最让我感动的是第二十一章夏洛对威尔伯所说的话:我为你结网,因为我喜欢你。再说,生命到底是什么啊?我们出生,我们活上一阵子,我们死去。一只蜘蛛,一生只忙着捕捉和吃苍蝇是毫无意义的,通过帮助你,也许可以提升一点我生命的价值。谁都知道人活着该做一点有意义的事情。就在这时,我忽然想到了一句萧楚女的名言:人生应该如蜡烛一样,从顶燃到底,一直都是光明的。蜘蛛夏洛的言行举止让我受益匪浅。

对于威尔伯来讲,想要证明自己是金子,就先要证明自己会发光。

对于夏洛来讲,人生是一个不断完善自己的过程,她不断地去帮助别人,为了证明自己的存在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在她看来,没有做不到的,只有想不到的。

在EB怀特的笔下,夏洛用蜘蛛丝编制了一张爱的大网,这网挽救了威尔伯的生命,更激起你我无限的爱与温情。

因为有了夏洛,威尔伯的世界变得温暖。是呀,如果每个人都把快乐的一面展现出来,那么这个世界一定会变得更加温暖的!

【篇八:《罪与罚》读后感作文800字】

我还是非常推荐这本书的。

开始,它看上去非常枯燥,有点像论文,而不是小说。不过看完一半以后,故事情节就陆续出来了,开始显得有些趣味了。所以,如果你还没有看完一半的话,不要因为枯燥,而把它停下。因为精彩的在后面。

故事大致是这样的。一个叫拉斯科利尼可夫的青年杀了一个放高利贷的老太婆,行凶以后,被她的妹妹发现了,所以他连着她妹妹也杀了。之后,凶手陷于痛苦之中。但是他不断地为自己辩护,认为他杀了那个老太婆是为了行侠仗义,是合理的,也是公义的。

他想办法逃脱警方的追捕,但是心理却无法得到平安。他写了论文说明他是属于那类改变世界的,不服从律法的人。但是,他仍然十分痛苦。他只有向一个身世可怜的女子索尼雅忏悔过。他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告诉了她一切。

随着案情的发展,他逐渐逃离了警方的调查。证据都显得对他的逃脱有利。但是,他最后决定自首,去服苦役。因为他坦白承认,又因为他犯罪以前表现良好,才被判了7年。

不过即使在服苦役的期间,他开始并没有悔改,还是认为自己是正确的。他所犯的一个错误就是他不应该自首。索尼雅在这段时间里面,常常去探望他。最后,他发现他爱上索尼雅了。从此以后,他开始了正确的反思,比起之后永远幸福地跟索尼雅生活在一起,7年的苦役就没什么了。在监狱里,他开始阅读索尼雅给他的那本福音书。

整本小说里面还卷入了很多人和事。有爱他的母亲和纯洁善良的妹妹,也有阴险的彼得比特罗维奇,也有他的好朋友等等等等。

这本小说给了我一个信息,那就是,当人犯罪以后,不管你怎么为自己辩护,你的良心并不会轻易放过你。所以,与其争辩,不如谦卑下来,决心悔改。当人决志悔改之后,所有的心理负担都会立刻消失。所以,解除痛苦的最好方法就是认罪。

《中国文学简史》读后感1500字


《中国文学简史》读后感1500字:

这个假期,我有幸从图书馆借阅了林庚先生著的《中国文学简史》一书。此书近六百页,从史前的诗歌说起,一直讲到近代新文学的曙光。伴随五千年的朝代更迭,中国文学经历了民歌、诗歌、散文、戏剧、小说等多种形式文学体裁的演进。我在布满荆棘,十分曲折甚至混乱的文学发展的过程中感受到中国文学的辉煌和深厚,更加体会到那个隐含的规律——诗人不幸诗家幸,即凡是国难当头或是官场不平的时候,文学创作往往会出现高潮,优秀作品批量问世;安定之时倾向于追求程式化写作,没有创新。

第一,幸福的人大都相似,不幸的人却各有各的不幸。

寒士文学中,屈原为后代文人树立了爱国、与封建贵族阶级坚决斗争的榜样。司马迁、陶渊明、阮籍、嵇康、左思、李白、杜甫、白居易、顾炎武等等,他们遭遇了生活中种种的苦难,这些寒士为无法实现自己理想而在文学作品中长啸、感叹、抒怀、落泪。李白是其中最富有反抗性的,又是最乐观的。“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李白富有浪漫主义色彩的信念通过他从封建礼教中解放出来的自由的诗歌中体现。“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情景恐怕也只有李白能想得出来吧!比如杜甫,在他沉郁顿挫的诗歌中,我们能够感受到他对盛唐时期终结的惋惜——“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再比如没落的世家后代曹雪芹写出了千古奇文《红楼梦》,把对封建制度的反抗带到深刻的文学作品中,成为四大经典名著,为世人传诵。这些优秀作品无不在逆境中破壳而出,在沉寂令人窒息的政治空气中劈过一声惊雷。

政治环境好转,好的文章就不多见了。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宋朝。宋朝为了抑制军阀势力滋长,广泛吸取文人参与政治,是历朝最重用文人的,寒士的政治抱负实现。整个封建社会乃日益表现为生活上的趋于暮气,文化阶层的走向因循保守,整个朝政笼罩在得过且过、苟且偷生的气氛中,艺术趣味崇尚枯槁老境。于是,韩柳的古文运动也就来得顺理成章,更讲求全面罗列、铺陈,让文章重回古时,文章的赋化趋势再现。顺境使人追求安逸从而堕落。

中国历来就有居安思危的故事,《孟子》中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勾践灭吴的故事成为经典。“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纵观文坛三千载,逆境使人图强,顺境使人堕落屡屡得到印证。如今,在现代社会中的安定也容易让我们在飞速增长的GDp中安乐而死,只有时刻保持危机感,能够自我发现危机和不足,才能保持持续的发展。

第二,中国文人引领中国文学的发展,中国文学又有其自身发展规律。

中国文学的主体因素是最最接近现实的文人,中国文学如海潮浪涌有起有落,只是其阶段分布与王朝更替并不切合,这只是关系到其内在本质的特征,并不会影响到自身的发展,但我们便可以从中清晰地看出文学史划分的依据,即文学所处的时代背景的转变,也就是文学在不同的时代的地位的有规律性起落,而其间文人的力量是不可小觑的,部分文人甚至可以主导一个时代,李白杜甫便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好例子,他们虽然只相差11岁,但两人所处的时期正是盛唐的转折处,他们得以从这个特殊的环境体会到了前人所难以全部体会的社会、贵族、平民,他们用艺术彰显了一个时代所具有的张力,他们,属于文人。

除了中国文学的主体,那么中国文学的本体又该如何解释?用比喻的手法来讲,它便是像一个婴孩一般,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成长,在春秋时期,诗歌还只是以三四言为主,而到了楚辞,这节奏便一下子跃升到了“三字节奏”,为而后的五言、七言奠定了基础。这便说明文学是一个不断修正积累的过程,需要人民真正的于现实生活接触从而得到素材,总的来说,文学,是一种缓和的艺术。

五千年的中国文学,被五千年的华夏诉说,五千年的中国文学,被25个王朝演绎。经历了千年的沧桑之后,中国早就可以用淡定的眼光审视历史:五千年后的中国文学,尘封未变,它的主题永远停留在歌颂,尽管问题和内容已无数次的变动。

作为高中语文老师的我们是应该多读读专业书,不断充实自己,不断提升自己。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将把这一阅读习惯继续坚持下去,让自己在专业发展方面一路前行!作者:刘会欣

《中国文学名著导读》读后感


今天我读了《中国文学名著导读》这本著名的书。是长江出版社,主编是:陈智勇和吴雨时两位著名的人。袖珍典藏的一本名书!

这里面我最喜欢看小说篇,小说篇里有几个主要的,是:搜神记、唐宋传奇选、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封神演义、绿野仙踪和红楼梦。我最喜欢看了!

三国演义是我首先看的,我一边看一边画,看得津津有味。

桃园三结义各有各的缺点和优点,他们的缺点就是:张飞太暴躁,关羽太性急,刘备太轻敌。他们的优点就是:张飞暴力很强、很猛。关羽武功高强,信心坚定。刘备兵力很大,而且每一位兵都很忠心、勇猛、坚强。

唉!他们要是能把自己的缺点补上,那就不至于死的那么惨了。什么,你们问我桃园三结义是怎么死的?那我就告诉你:张飞喝完酒以后,就很狂,总是打死士兵,所以士兵在趁张飞睡觉的时候砍下了他的头,把头给了别人,有投靠了别人。关羽也是砍下头后死的。刘备是想为关羽报仇,于是攻打别国,没有打过,被别人火烧连营,回到了属于他的国家,最后脱骨生气而死。唉!

三国里面有最厉害的三名大将,身穿盔甲,骑着战马,手拿锋利的武器。他们就是:赵子龙、吕布、马超。

我可喜欢看三国演义了,书上也很有意思,电视上也很有意思,小朋友们,以后再给你们介绍别的小说。拜拜!!!

读后感《中国文学史读后感精选3篇》一文希望您能收藏!“读后感大全网”是专门为给您提供读后感文章而创建的网站。同时,还为您精选准备了中国文学史读后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关于《中国文学史读后感》的版权说明:

本文由 佚名收录 同学写作的读后感-中国文学史读后感由读后感大全网友集稿而来,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中国文学史读后感》中由作者提及的观点和立场均属作者自设,本站无权干涉也无相关责任

本站完全免费为全国学子提供各类优质读后感范文,以及写作辅导为已任,对于各类转载引发的纠纷及损失,本站不承担责任。

  • 关于美食的作文 New

        小学二年级介绍家长美食150字作文通用(4篇)美食在于品和尝,美食不仅仅是美味可口的饭菜,还是在以后的生活中时常想起...

  • 登勃朗峰读后感600字

        [跟我写读后感]登勃朗峰读后感600字汇总(10篇)“活到老学到老”,可见读书是我们一辈子的事。人类的成长,都是和阅读联...

  • 王子与贫儿读后感

        [范例分享]王子与贫儿的读后感模板8篇如果说,一本书就是一个台阶,那么在人的一生中将有千万道台阶等着我们去跨越。...

  •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经典读后感

        读奥地利小说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有感收藏在读过一本书之后每个人都会有属于自己的心得体会,在阅读了《一个陌生女人的...


  • 《长生塔》的读后感

        《长生塔》的读后感汇编我们读完一本有用的书后可以作一篇读后感将其记录。读完作者写的作品后我陷入了沉思。推荐大家...

  • 红色经典的读后感

        关于红色经典的读后感范文集锦一本好书可以充实我们的生活,愉悦我们的精神,阅读的过程,就是人不断成长升华的过程。...

  • 三顾茅庐读后感

        最新三顾茅庐学生读后感分享(4篇)在上学的时候,老师会经常要求我们会写读后感。在阅读了作者写的《三顾茅庐》后,书...

  • 挪威的森林读书心得

        读挪威的森林青少年的读书心得精选五篇一本好书就像一艘帆船,可以帮助我们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在阅读村上春树写的挪...


  • 小王子读后感100初中 Hot

        读后感精选:小王子读后感初中实用版(5篇)初中生在成长的道路上还只是迈出了第一步,仍然需要大人的细心引导。一日读书...

  • 课文小虾读后感 Hot

        最新实用!小虾读后感范文汇编(6篇)阅读让生活变得更加充实,可以开阔视野。好的作品会引起读者的共鸣,会被书中的情...

  • 灯笼读后感 Hot

        [荐]灯笼的读后感合集720字古人曰: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观看一本好书之后,我们会受益匪浅,有一些启发。可以...

  • 回延安读后感600字 Hot

        [读后感模板]回延安读后感汇集五篇阅读一本好书,就好像在眼前展开了一个新世界,在读过一篇书籍之后人们内心都会有一...


  • 核酸检测发朋友圈文案 Hot

        阴性核酸检测怎么发朋友圈核酸检测有序地排查患者,接受核酸检测,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你做核酸检测的时候会发表什么...

  • 大自然的声音读后感800字 Hot

        教你写读书心得:大自然的声音读后感范文简短多读书,能使人精神焕发,充满自信,充满魅力。好的作品会引起读者的共鸣...

  • 苏炳添给当代青年的启示作文 Hot

        苏炳添拼搏精神给青年人的启示作文苏炳添,是在奥运会跑道上百战封神的中国男神,他使我们了解到一个真正强大的人,是...

  • 吴伯萧的灯笼读后感 Hot

        读书心得:吴伯萧灯笼读后感作文(5篇)古人曰: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阅读过一本书之后人们内心多多少少都会有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