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灵魂只能独行

作者: 佚名收录 更新时间:2023-04-01 21:31:32 阅读数量:

[最新]读后感灵魂只能独行(精选7篇)。

如果说,一本书就是一个台阶,那么在人的一生中将有千万道台阶等着我们去跨越。想要学到新的知识,这些经典作品就不可或缺。每一个人在读过一本书之后都会有所感受,趁着自己的感触 ,最适合写一篇作品的读书笔记了!优秀的作品读后感怎么才能够写出来呢?小编特地花时间为你收集并编辑了[最新]读后感灵魂只能独行(精选7篇),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读后感灵魂只能独行 篇1

当赏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读后感吧。千万不能认为读后感随便应付就可以,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灵魂只能独行读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灵魂只能独行》集是他的心灵守望卷,在周国平眼中,人最重要的莫过于精神世界,也就是他所强调的灵魂。一个人在在物质上可以贫困,而在精神上必须是富有的。拥有灵魂的人在他眼中也是“天才”,“知识分子”等。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征,总是处于极端寂寞之中总是不被人所理解,甚至成了一些人心中的疯子。他们总是与时代潮流保持一定的距离,他们可以是被废黜的国王,可以是有灵魂的疯子,可以是懂得满足的猪,可以使唯一的尼采,可以是有信仰的光,可以是人所能及的神圣,可以使守望者,守林人。

以下是我所摘抄的一些话,慢慢品味:

1.人高贵的灵魂必须拥有配得上它的精神世界。

2.一颗觉醒的灵魂,它的觉醒的鲜明征兆是对虚假的生活突然有了敏锐的察觉和强烈的排斥。这时候他就会因清醒感到痛苦。

3.许多人所谓的成熟,不过是被习惯磨去了棱角,变得世故而实际了。那不是成熟,而是精神的早衰和个性的夭亡。真正的成熟,应当是独特个性的形成,真正自我的发现,精神上的结果和丰收。

4.人们不是献身于抽象的历史,而是献身于大地上活生生的生活。

5.智者是不会有失落感的。领袖无民众不成领袖,导师无弟子不成导师,可是对智者来说,这样他守护着人类最基本的精神价值,即使天下无一人听他,他仍然是一个智者。

6.天下滔滔,与我何干?大不了穷些寂寞些,信念犹在,志业犹在,安身立命之本犹在,何尝失落?

7.世上本无家,渴望与渴望相遇便有了家。

8.大智者必谦和,大善者必宽容。唯有小志者才咄咄逼人,小善者才斤斤计较。

9.一个行为有两个动机,一个光明,浮在表面;一个晦涩,沉在底里。当它们各居其位时,灵魂风平浪静。有谁想把它们翻一个个儿,灵魂就会涌起惊涛骇浪。

10.即使两个人相爱,他们的灵魂也无法同行。世间最动人的爱仅是一颗独行灵魂与另一颗独行灵魂之间的最深切的呼唤和应答。

11.读书的心情是因时因地而异的。有一些书最适合在羁旅中,在无所事事中,在远离亲人的孤寂中翻开。这时候,你会觉得,虽然有形世界的亲人不在你的身旁,但你因此而得以和无形世界的.亲人相逢了。在灵魂与灵魂之间必定有一种亲缘关系,这种亲缘关系超越于种族和文化的差异,超越生与死,当你和同类灵魂相遇时,你的精神本能会立刻把它认出。

12.发誓者竭力揣摩对方的心思,他发誓要做的不是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而他以为对方希望自己做的事情。如果他揣摩的是地地上的人的心思,那是卑怯。如果他揣摩的十天上神的心思,那就是亵渎了。{自己理解}

13.如果心地不明,我们在尘世所获得的一切都会成为负担,把我们变成负重的骆驼,而把通往天国的路堵塞成针眼。{周说,富人要进入天国,比骆驼穿过针眼还要困难}

14.所谓信仰,其实就是不完美这对完美境界的永远憧憬和追求。无知并不可笑,可笑的是有了一点之时便以为自己无所不知。缺点并不可恶,可恶的是做了一点善事便自以为有权审判天下人。在一切品行中,狂妄离智慧,也离虔诚最远。

15.凡真正的信仰,那核心的东西必是一种内在的觉醒,是灵魂对肉身生活的超越以及对最高精神价值的追求和领悟。

16. 日记的作用是帮助既享受孤独,在孤独中于自己谈谈心。

17.在所有的人生模式中,为了未来而牺牲,现在是一最坏的一种,它把幸福永远向后推延,实际上是取消了幸福。人只有一个青春,也只能是在青春期。有一些享受,过了青春期诚然还可以有,但滋味是不一样的。

18.我们每个人都最终要面对一种没有任何前途的苦难,那就是死亡,而以尊严的方式承受死亡的确是我们精神生活的最后一项伟大发明。

19.我受人世的不幸胜过受天堂的幸福。我受过我的不幸胜过受他人的幸福。

20.痛苦使人深刻,但是如果生活没有欢乐,深刻就容易走向冷酷,未经换了溢润的心灵太硬,它缺乏爱和宽容。

21.不要对我说:“苦难净化心灵,悲剧使人崇高。默默之中,苦难磨钝了多少敏感的心灵,悲剧毁灭了多少失意的英雄。何必用舞台上的绘声绘色,来掩盖生活中的无声无息。

22.人生不可挽回的事太多。既然活着,还得朝前走。经历过巨大苦难的人有权力证明,创造幸福和承受苦难属于同一种能力。没有被苦难压倒,这不是耻辱,而是光荣。

23.当你遭受巨大痛苦的时候,你要自然,懂得自己忍受,尽量不用你的痛苦去搅扰别人。

24.诗借瞬间把握永恒,哲学想直接把握永恒,但做不到,最后只好像诗求援。

25.春天是诗人的季节,秋天是哲学家的季节。

26.哲学家生活在永恒中,诗人生活在永恒中,他们都不会变老。

27.一般人追求可望也可及的东西,诗人追求可望不可及的东西,哲学家追求不可望也不可及的东西。

28.哲学和事都孕育于神话的怀抱。神话是永恒的化身,她死了,留下一双儿女。直到今天,哲学一醒来就谈论死去的母亲,诗一睡着就梦见死去的母亲。

29.诗宣泄激情,哲学则把激情转向深沉的思考。

30.哲学是男性化的,诗是女性化的,哲学充满理性之光,诗充满感性之美。

31.我剪除哲学的晦涩为它嫁接上诗的含蓄。

读后感灵魂只能独行 篇2

《灵魂只能独行》读后感范文

所谓“差之毫厘,失之千里”,“神”和“神圣”只一字之差,意义上的巨大差异凸显无疑。在这个世界上,无论是“神”还是“神圣”都有一大拨信仰者,相同的是这两类人都有一个自我的崇高精神追求,而不同的是一个人可以不信“神”,但却不可以信仰“神圣”。

是否信仰神取决于个人的民族文化传统或者特殊经历,这是一种宗教信仰,不需要勉强。拥有宗教信仰的人,一定有一个高尚的精神标杆;但一个人不信奉宗教,仍可能是善良的。然而“神圣”就有所不同了,信仰神圣价值和观念的人有所敬畏,在他们心中总有一些原则性的东西是不可亵渎和侵犯的,人格就是一种体现。一个人一旦人格沦丧,丢失了做人的基本信仰,任何物质或欲求的满足都无可挽救,并且表面越是丰富越是反映其本质的颓败。

一个高贵的'灵魂不仅仅需要神圣的信仰,还必须在人生的旅途上孜孜不倦地前行,并且灵魂只能独行,这就是作者周国平本书想要表达的思想。没人敢说百分百地清楚另一个人,最熟悉的人莫过于两个心心相印的爱人,但是他们不可能达到彼此透明的境界。史怀泽在《我的青少年时代》中提到,彼此透明是不可能的,即使可能,任何人也都无权对他人提出这样的要求;他认为心灵也有其外衣,我们不应该脱掉它,他人也应当尊重。所以,相爱的至多也只是可以在黑暗中“并肩行走”,他们最动人之处在于两个独行灵魂之间深切的呼唤和应答,相互的感应和鼓励。

每个人都是一个秘密,所谓知己,难过或者开心他们扮演了比普通人多得多的情感分享者的角色,在精神的最深处,或伤痕或甜蜜都只有自己可以主宰。事实上,灵魂只有在独行的时候才能沉淀下来,真实地思考,人的灵魂往往在极尽孤独之后得到升华。

西方现代哲学的开创者尼采,他的成就可以说与他几乎一生的孤独息息相关。尼采一生的经历十分坎坷,历尽人生的各种辛酸和艰辛,他曾不止一次地感到生命的无力和孤独。幼年时父亲的死亡让他深刻感受到死亡的无常,变得孤僻,他曾这样形容自己:“那一切本属于其他孩子童年的阳光并不能照在我身上,我已经过早地学会成熟思考。”小小年纪便开始灵魂孤独的行走,让他悟到了生命哲学、存在意义、悲观主义等对后世哲学影响巨大的哲学思想。尼采的母亲是虔诚的清教徒,她对尼采的影响也不可忽视。尼采终生保持着清教徒的本色,如同白玉石雕一般纯洁,这又恰恰印证了灵魂中信仰的重要性。

人穷尽一生都是在与孤独斗争,同时在孤独中领悟世事。一个人不论多么热爱一份事业,都要为自己的灵魂保留一片开阔的灵魂空间,唯有这个空间才能细细品尝你生命的果实。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许多人已经迷失,他们被欲求的满足蒙蔽了双眼,以拉帮结派或者灯红酒绿来排挤灵魂的孤独。结果却是截然相反,物质越是富足,精神越是空虚,这样的人已是见惯不怪了。

面对死亡的孤独可谓最是深刻,也许有人可能会和你共赴死亡,但是没有人能同你一样体味到走向死亡那段心理历程;因此,许多迷失了灵魂的人往往会在将近死亡的时候幡然醒悟。

斯托尔曾说,孤独的最后一种价值好像是留给人生的最后一个阶段的。他写道:“虽然疾病和伤残使老年人在肉体上必须依赖他人,但是感情上的依赖却逐渐减少。老年人对人际关系经常不大感兴趣,较喜欢独处,而且渐渐地较专注于自己的内心。”作者显然是赞赏这一变化的,因为它有助于老年人摆脱对人世的依恋,为死亡做好准备。

灵魂只能独行,只能以信仰和孤独为伴,而我们则应该学会在品味孤独,并在孤独中提升灵魂的高度。

读后感灵魂只能独行 篇3

第一次读周国平的书就被深深吸引了。像我这样的哲学盲,又对哲学有一点点好奇心,直接看哲学大师们的书还真是看不懂。而通过作者深入浅出的理解和讲解,我居然也能一窥哲学花园,虽然还只是远远的一看,至少知道里面繁花似锦,而不是只看到迷雾重重。也许有人不屑:这岂不是拾人牙慧!还真是吃别人咀嚼过的东西,这种说法虽然恶心确是事实,我欣然接受,总比让没有牙的婴儿去吃铁蚕豆强吧。

这本书另外一部分内容是周国平自己对哲学,对社会,对文化的一些思考,从总可以看到作者的智慧和思考。“什么时候我们才真正具备现代文明世界一员的自信,强壮得既不怕自己的传统,也不怕外来的文化,对两者都泰然处之呢?”。这话作者写于30年前的1989年,可惜的是,对于作者的提问,今天的我们仍不能给出肯定的回答。我们的经济发展了,我们的科技进步了,可我们还是不自信,究其原因是当今的我们普遍缺乏精神价值,我们在追赶的道路上,忘了自我精神修炼。不够强大,当然不自信!

曾经有一个疑问在心中:鲁迅为什么只写出了《阿Q正传》,而没有写出《1984》?看完这本书,虽然还没有找到疑问的答案,可是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知识分子,让我有了全新的视角去探究。

读后感灵魂只能独行 篇4

《灵魂只能独行》读后感700字

初次读这本书是应老师要求,并未深入研究。而借此机会,我拥有了将其细细品味的机会,这让我着实收获了许多。

作者周国平用一贯深刻有力的文字肯定了精神生活的独立价值,通过对古代名人言行的追述,对人生所面临问题的思考,阐释了哲学在我们人生和社会中的意义,富有智慧和启迪性。

周国平在书中写道:“在这样一个精神贬值的社会里,有多少人相信灵魂是个空洞的字眼,而我始终相信,灵魂只能独行。”是啊,灵魂只能独行,你把自己置身于文学的海洋中,潜心研究东西方精神世界的异同,你从不畏惧孤独。正是因为你享受着这孤独,你才对学术有了独特的见解与感悟,形成了自己独一无二的哲学理论。周国平,你总在字里行间流露出人孤独的本性是多么的高贵。你让我明白只有享受着这份看似难捱的孤独,才能有所成就。

世上从来不缺少热闹,因为一旦缺少,便立刻会有不甘心的人去把它制造出来。生活在当今世界上,心灵的宁静不易得。这个世界既充满着机会也充满着压力。机会诱惑着人去尝试,压力逼迫人去奋斗,都使人静不下来。我们能做的就是保持着人格的独立,不被世事污染,不被压力打垮,不被诱惑利用。

每一个人都作为一个个体生活在世界上,就必然有着它的原因。我们都在这条未知的人生路上前进,我们互相鼓励,互相扶持,但却不必将彼此的任何小细节都了解,因为每个人都有着属于自己的秘密和隐私是并不乐意他人来过问,甚至公布于众的。有时候,距离也是一种美。

我始终坚信,有灵魂的人才不麻木,不会被名利所惑。一个没有灵魂的人并不可悲,而是可怜。他无法掌控自己头脑使自己时刻清楚想要的是什么,他只会麻木不仁地去做着别人告诉他的事情,像是一个没有独立人格的机器。

在人生这条充满黑暗的道路上,我和爱我的、我爱的人一同行走,给予彼此最温暖的加油声,最殷切的期待,最基本的空间。我相信,灵魂只能独行。

读后感灵魂只能独行 篇5

起初,只因书名叫人心动,便有读下去的冲动,一起读的还有另一本灵修类的书《少有人走的路》。带着好奇之心自然不能悟懂写作之人要传达的思想,我便试着放下尘念,慢慢进入写着的精神世界。

第一次接触周国平,大概是在你高中的阅读课上,每人拿着一本杂志,静静地品味文学的魅力。在我还不知文学为何物的时候,竟痴迷上了几百字的散文,“对于现代人来说,适时回到某种单纯的动物状态,这既是珍贵的幸福,也是有效的净化。现代人的典型状态是,一方面,上不接天,没有信仰,离神很远;另一方面,下不接地,本能衰退,离自然也很远,仿佛悬在半空中,在争夺世俗利益中度过复杂而虚假的一生。那么,从上下两方面看,小生命的到来都是一种拯救,引领我们回归简单和真实。”,一段《宝贝,宝贝》,还记得当时读到这段文字时的心情,好容易把它从网上摘下来,放在这。

法国思想家帕斯卡尔讲过:人是一只会思想的芦苇。生命虽然脆弱,但可贵,因为会思想。而人的高贵的灵魂必须拥有配得上它的精神生活。在这个物欲横流、瞬息万变的21世纪,很难再找回曾经的静态,曾经的春暖花开。在商品大批量生产的推动下,人才也即将踏上这条机械化的道路。中国则是最典型的例子。虽然大陆的很多地区,还有孩子念不起书上不起学,却已不再缺大学生。每年,从大学毕业,走向社会,等待就业的大学生大概有三百万。这是个比较庞大的数字,在人才紧缺的年代,中国的人才好像供不应求。然而,事实并非如此,从之前的北漂到现在的蚁族蜗居,无不正面的讽刺中国的教育。当教育逐步走向产业化时,我不认为这个民族能真正地强大起来。

现在的生活的确像一条匆忙、躜程的急流,谁都能被这条急流裹着向前,不富有宁静的沉思,闲适的享受,潜心的精神的创造。然而,我们都能否在匆匆赶路时,停下来,稍作休整,给心灵一个缓冲的时间。有着纯正追求的青春岁月,是人生最美好的岁月,而大家却把眼光和精力投向外部世界,不再关注自己的内部世界,最终剩下的只能是一个在世界上忙碌不止的躯体。

孤独是一种具有形而上学意味的人生体验。在最内在的精神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是孤独的,爱并不能消除这种孤独。我们在黑暗中并肩前行,走在各自的朝圣路上,无法预知是否在走向同一个圣地,因为我们无法向别人甚至自己说清心中的圣地,究竟是怎样的,但同样的朝圣热情使我们相信,也许存在着同一个朝圣地。

孤独之所以为人生的重要体验,不仅是因为唯有在孤独中,人才能与自己的灵魂相遇,而且,是因为唯有在孤独中,人的灵魂才能与上帝与神秘、与宇宙的无限之光相遇。

而今,孤独寂寞早已成为流行语,我不知道他们严重的孤独是不是周国平所言的孤独,但我能感受到的是,这个节奏快得有些畸形的社会,正在发出一些怪异的声音。人们不再追求心中的那份纯粹的情感,而是竭力掩盖内心最真实的呐喊,彷徨在心门外,大喊孤独,在夜生活愈发丰富的都市,越来越多的青年男女聚在一起,寻找他们的共鸣。

在外地上大学,除了不能常回家,我认为最大的遗憾就是不能亲眼看着家乡那日新月异的变化。每当寒暑假回家时,总能感受但钢筋水泥扑面而来的青大力量。昔日的羊肠小道已被宽敞的柏油路替代,所有的食物都在向现代化靠拢。欣喜地同时,总有几分伤感,假如我几十年不回家,那会不会不再识得回家的路?家,在我看来,是心灵的归属地,当一颗漂泊的在外的心,已找不到回归的路,可能更多会感到无助和悲伤吧。

记住回家的路,不管它现在是怎样的,将来又如何,我们都必须要铭记。

在交往中,人面对的是部分和人群,而在独处的时候,民面对的是整体和万物之源。不管你有多少朋友,多少爱你的人,你爱的人,都永远只能是“同床异梦”的痛苦。我们都是各自独立的个体,即使你极不愿面对独处的时刻,也必须得接受。

一切注重灵魂生活的人对于卢梭的这话都会发生同感∶“我独处时从来不感到厌烦,闲聊才是我一辈子忍受不了的事情。”这种对于独处的爱好与一个人的性格完全无关,爱好独处的人同样可能是一个性格活泼、喜欢朋友的人,只是无论他怎么乐于与别人交往,独处始终是他生活中的必需。在他看来,一种缺乏交往的生活当然是一种缺陷,一种缺乏独处的生活则简直是一种灾难了。

死亡,不管你有没有思考过,接不接受它,它都是真实存在的,没有死,就没有爱和激情,没有冒险和悲剧,没有快乐和痛苦,没有生命的魅力,它的存在不得不等待它的来临。我相信一切深刻的灵魂都蕴藏着悲观。换句话说,悲观自有其深刻之处。在我看来,没死来临时,我们已经不在。因而死与生者和死者都无关。“卢克莱修也附和说:”对于那不再存在的人,痛苦也全不存在。“

死是多么重大的人生事件,竟然不去想它,这只能用怯懦或糊涂来解释。用贝多芬的话说:”不知道死的人真是可怜虫!“当然,我们可以补充一句:”只知道死的人也是可怜虫!“真正深刻的灵魂决不会沉溺于悲观。悲观本源于爱,为了爱又竭力与悲观抗争,反倒有了超乎常人的创造,贝多芬自己就是最好的例子。不过,深刻更在于,无论获得多大成功,也消除不了内心蕴藏的悲观,因而终能以超脱的眼光看待成功。如果一种悲观可以轻易被外在的成功打消,我敢断定那不是悲观,而只是肤浅的烦恼。

灵魂只能独行,只有这条上,没人能伴你同行,可能会存在信仰,指引着你走在朝圣路上。我们在追求物质生活的同时,也不要把心灵放到记忆中的恰当位置上。

读后感灵魂只能独行 篇6

《灵魂只能独行》读后感800字

这本书肯定可人们精神生活独立的必要,通过对于古代言行举止的讲述和对于人生的思考,向我们阐释了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之道。

每个人对别人来说都是一个秘密,我们应该为别人留有一些余地,相爱的人们只是“在黑暗中并肩行走”,所能做到的仅是各自努力追求心中的光明,冰互相感受到这种努力,互相鼓励,而“不需要注视别人的脸和探视别人的心灵。”这句话给了我诸多的感受。在文中,虽然它指的是爱情,但任何交情都是遵循这个道理。即便是再亲密无间的人都要为对方留有余地,有些事只能自己一个人去面对。你可以去影响但不能妄自改变甚至替别人走他的人生道路。我们都在人生未知的道路上摸索,爱人、亲朋好友之间,应该相互鼓励,而不是紧紧的注视着别人的心灵。以互相理解为人际关系的最终目的是行不通的。因为个人的心灵生活都有神秘性,人们在别人拒绝透露自己的私事时就会觉得对方对自己缺乏信任,因而疏远了彼此。我也有过这样的经历,但读了这本阐释人精神生活的书,我明白可与人交往的最终目的不是相互理解,而是寻找别人的鼓励。

我们自身都不可能完全理解自己,所以也不能奢求得到别人的理解。我们往往一方面非常看重别人是否理解自己,甚至逼对方被迫理解自己。另一方面,人们又有强烈的愿望要求理解别人。但一旦遭到拒绝便斥以缺乏信任,结果如我刚才所说,在亲密的交往中,这种因强求理解和被理解所造成的战争还少吗?我们如果都懂得自己理解自己之困难,只要稍加克制,就不会完全要求理解和被理解了。

在内在的精神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是孤独的,爱并不能消除这种孤独。同时也正因我们领悟到别人也有这种孤独,我们才会对别人给予诚挚的爱。我们在黑暗中并肩而行,走在各自的通往圣地的道路上,我们无法知道是否走向同一个圣地,因为我们无法向别人甚至自己诉说心中的圣地是怎样的。然而,互相的扶持使我们相信,我们走在同一条道路上。作为有灵魂的存在物,人的伟大和悲壮尽在于此了。

无论我们如何再亲密,我们终究是一个个的个体,有自己感知和感受这个世界的方式。我们不需太多去探究别人的内心,我们要做的仅仅是认为我们走在同一条道路上。

读后感灵魂只能独行 篇7

《灵魂只能独行》是哲学家周国平的经典之一。以前这种没有情节,没有文笔情绪,纯粹谈三观的书基本没读过,但它还是引起了自己的共鸣,至少明白了以前的挣扎与迷惘并不是个例,连大师也没能躲过这些历练。只是有时觉得周国平还是没走出自己的围城,本来独行灵魂是个多么洒脱的背影,把天地都甩在身后,只细心感受每一段路上的风景,可周先生在字里行间不时透露出对最终答案的渴求,并总期望用哲学理论的探索来解决困惑,要我看这就是拘泥了。答案不在某时某处,只在寻求的路上,且因人各异,我们只需持续细腻和好奇的心,从不同旅程中得到营养就足够了。

看过一些这本书的读后感,要么文艺到不行,辞藻优美却过于空浮;要么就个性心灵鸡汤,鄙视尘世喧嚣,鼓吹灵魂恬静;可能5年前让我写,估计也是这类带些酸味的文字吧。此刻开始明白大音希声,大道无形,周先生用平实的行文来传递他的信念,而我们则要把这些智慧和情绪渗透在普通日常中,无需铭心刻骨,也不用执意强调清高,这份自然才是真正修心之道。

很喜欢一段话,肖伯纳说:“人生有两大杯具,一是没有得到你心爱的东西,另一是得到了你心爱的东西。”我更愿意反其道而言之:人生有两大快乐,一是没有得到你心爱的东西,于是你能够去寻求和创造;另一是得到了你心爱的东西,于是你能够去品味和体验。

世上没有其它事物,强大过一个独行朝圣的灵魂。

关于《读后感灵魂只能独行》的版权说明:

本文由 佚名收录 同学写作的读后感-读后感灵魂只能独行由读后感大全网友集稿而来,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读后感灵魂只能独行》中由作者提及的观点和立场均属作者自设,本站无权干涉也无相关责任

本站完全免费为全国学子提供各类优质读后感范文,以及写作辅导为已任,对于各类转载引发的纠纷及损失,本站不承担责任。

  • 于童年的读书笔记 New

        小说童年的读后感怎么写一本好书可以充实我们的生活,愉悦我们的精神,童年就是一部让人印象深刻的作品,它由马克西姆...

  • 《最后一片叶子》读后感

        原著最后一片叶子的最新心得汇编七篇在上学的时候,老师会经常要求我们会写读后感。在认真品味欧亨利写的《最后一片叶...

  • 金色的鱼钩读后感

        红军长征故事《金色的鱼钩》读后感(7篇)光明给我们经验,读书给我们知识。我相信每个人看了金色的鱼钩之后,内心也一...

  • 世说新语读后感

        世说新语读书笔记感悟摘抄好好句好段精选(5篇)一个人在读过每一本书之后都会有一些收获和体会,在读后了《世说新语》...


  • 读书的艺术读后感

        读书的艺术读后感模板精选书籍被不同的人阅读就可以有不同的感悟,相信很多人在读了作品这本书后,对于它的情节会印象...

  • 中考读后感

        中考读后感汇总书籍好比一架梯子,它能引导我们登上知识的殿堂。阅读的过程,就是人不断成长升华的过程。我想您对作者...

  • 宝葫芦的秘密的读后感

        宝葫芦的秘密的读后感模板。读书可以让我们的日常生活充满乐趣,当读完作者写的作品后,心中会有许多共鸣和感触。为了...

  • 一个红苹果读后感

        [读后感必备]一个苹果读后感五篇对喜欢阅读的人来说,看书是一种享受。人们在阅读了书籍后都会有自己的收获和心得体会...


  • 牧童三娃 Hot

        「必备」牧童三娃读后感汇总我们常说读书可以陶冶情操,可以获得进步,一个人要想获得伟大的成就,就必须多读多思。阅...

  • 《一起长大的玩具》的读后感 Hot

        [精品]《一起长大的玩具》的读后感500字3篇读后感大全相关专题:“《一起长大的玩具》的读后感”。《一起长大的玩具》的...

  • 牧童三娃读后感 Hot

        三年级牧童三娃读后感200字一篇故事一篇心得,人们在阅读了一篇书籍后都会有自己的收获和体会,每个人对于《牧童三娃...

  • 吴伯箫灯笼读后感200字 Hot

        范文热搜:灯笼吴伯箫读后感初二模板五篇阅读让生活变得更加充实,可以开阔视野。我相信每个人看了优秀的书籍后,内心...


  • 我一生中的重要抉择读后感 Hot

        编辑精选:我一生中的八个重要抉择读后感模板汇总九篇阅读一本好书,就好像在眼前展开了一个新世界,在阅读作品后,心...

  • 布谷鸟读后感 Hot

        布谷鸟叫迟了读后感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人在阅读的过程中,知识与能力在同步增长。在认真品味作者写的作...

  • 狗的友谊读后感 Hot

        狗的友谊读后感简短700字(通用3篇)古人有云,立学以读书为本。读完作品以后,相信大家都会有各自的见解,读后感要抓住...

  • 语文课文小虾读后感 Hot

        推荐!小虾课文读后感受怎么写五篇读书能让我们增长知识,陶冶情操,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在阅读过一篇书籍后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