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拉马佐夫兄弟读后感

作者: 佚名收录 更新时间:2023-01-11 06:31:41 阅读数量:

卡拉马佐夫兄弟读后感范文通用

写读后感要顾及哪些格式吗?当我们从作者写的作品中获得反思,获得新的看法时,读完作品后,我们不妨写一篇读书心得体会,记录自己的想法。由此,读后感大全编辑为你收集并整理了卡拉马佐夫兄弟读后感范文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请收藏。

卡拉马佐夫兄弟读后感范文 篇1

刚读完《卡拉马佐夫兄弟》,脑海里不断浮现出一位穿着修长衣服、面容和善、微笑着的年轻人的背影,还有一群孩子,他们手拉着手,蹦蹦跳跳,用响亮的嗓音喊着“乌拉,卡拉马佐夫”。我的心怦怦的跳动着,久久难以平静,各种想法萦绕在心头,关于信仰,关于救赎,关于善与恶,关于人性,关于饶恕,关于裁决。。。。这些将需要我花很长时间去慢慢思考消化,也许最终能想出些什么,也许就这样一直模糊着。

当初选择看这部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著作,是因为曾经看《爱因斯坦全传》时,里面提到说爱因斯坦称 “《卡拉马佐夫兄弟》是我看过的小说中最好的一本”。很好奇是怎样的一部作品能让这位物理学家给出这么高的评价。遂去图书馆借来读,花了四个晚上一个白天读完了这部作品。读完后,很庆幸自己读了这部作品。 读这部作品时,我的精神时刻处于紧张状态,需要时不时停下来思考一下。这是一个卡拉马佐夫家庭的悲剧故事,暴躁好色的父亲费多尔•巴夫洛维奇,粗野暴躁的大儿子德米特里,否定上帝存在、沉默的二儿子伊凡,虔诚和善的小儿子阿辽沙。整部作品的情节随着这个家庭的各种冲突以及大儿子被控弑父的案件展开,紧凑联系。说实话,一直到最后私生子斯麦尔佳科夫亲口承认是他杀死了费多尔,我都还在猜测这个凶手到底是谁。

这部作品对人物的描写实在是很成功,尤其是心理活动的描写,入木三分。人物大多同时有着“跨越两个深渊”的天性,温情和暴力,癫狂和理智,怀疑和虔诚,作者却能把这样复杂多变的心理描写的细致入微,丝毫没有混乱的感觉。这些人物的形象现在都深深的刻画在了我的脑海里。

对于这个弑父案的主角德米特里,我刚刚在思考一个问题,他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坏人吗?他性格暴躁、粗野,荒淫;为了格鲁申卡,他表现出了近乎疯狂的“卡拉马佐夫式不顾一切”;他与父亲正面激烈冲突,最后惹上了弑父的嫌疑。他的这一系列行为的确很荒诞无理。但我印象很深的是他在认为自己杀了老仆人后的“最后一夜”的一系列行为。他疯狂的奔向格鲁申卡,表达他的爱,表现的像个孩子。在那一刻,我突然有点喜欢这个人物了,为他的不顾一切,为他的诚实坦率,他的内心深处还是善良的吧。

再说说这部作品中总是给人带来光明的阿辽沙,因为这个人物的存在,使冲突、压抑中总还有些安慰和希望。他也曾经迷茫,怀疑过,但在仰望繁星,感受阳光时,他重新找回了对人世间的爱。在他“热烈亲吻大地”时,我突然也感觉生活如此美好,感激自然赐予我们的一切,那一刻,我也如他般明朗。在经历了那么多事后,他还是保持着那颗善良、诚实的心。

还有那位凶手斯麦尔佳科夫,对于他为什么宣称“您(伊凡)才是这个案子的唯一元凶,我只不过是个小小的从犯”,我有一些想法。斯麦尔佳科夫才开始对伊凡是怀着敬意的,认为宣称没有信仰、否定一切事物的伊凡有自己的思想,和他所谓的信念是一样的。原本斯麦尔佳科夫是孤单的一个人,现在,他觉得自己找到了和自己有同样想法的人,找到了同盟。他认为他和伊凡能进行思想上的交流,总认为伊凡“全都知道”,这就使他认为伊凡在与他谈话时理解了他的意思,是教唆他杀费多尔。这是一个极度孤单、沉浸在自己世界的人的悲哀。但对于他最终的选择,我还是有点疑惑,他最后的精神应该是清醒的,也没有表现出内心

的极度矛盾,为什么会选择自杀呢?是害怕接受审判?发觉伊凡不全都知道感觉失去同盟的绝望?为难知道真相的伊凡?

这部作品很多地方都讲到了宗教,讲到了上帝,也时不时的在怀疑上帝的存在与否。我不是,所以我也不相信上帝的存在,但我接受其他人心中的上帝的存在,因为我觉得那是一种信仰,无关乎宗教。信仰是什么?我认为是自己认为正确的一种信念准则,是心灵深处自我反省的一片无人打扰的净土,指导着我们的思想、行动。人总该信仰点什么,如果没有信仰,怎么有力量不断前进?关于人性,我认为没有一个人是真正的坏,就算是罪大恶极的人,心中也会存着一点善意,比如费多尔对自己的儿子阿辽沙的爱。关于裁决,应该由谁来裁决?宗教?法律?但这些不都是人制定出来的吗?还是自我裁决,如德米特里一般,“我为我整个的一生惩罚我自己,我惩罚我整个的一生”?我同样疑惑。

这部作品中还有很多看似寻常的句子却往往蕴含深意,如“不要对自己撒谎”,“爱生活本身甚于爱它的意义”,这些都需要我慢慢咀嚼回味,我还会再读第二遍,第三遍的。

卡拉马佐夫兄弟读后感范文 篇2

陀老的这本书打五颗星根本不够,我想把整片星空的星星全打给它。

怎么来写这本书的读后感。去年就开始阅读,直到今年,一会儿在kindle上阅读,一会儿拿起手机看,被很多事儿打断也被其他书吸引过,断断续续地阅读所以感受也是凌乱的。今天一口气把后边全部给看完了,真的是情绪波动,中途特别想哭,因为文字仿佛透过纸面,撬开我的脑袋,直抵我的内心深处。

说说人物吧,老头就撇过,就谈这三个儿子。

老大卡嘉是我非常欣赏的,有自己的原则,虽然是个混,但不妨碍他活得明白。对于爱情很执着,对于自己也看得透透的,坏是坏,心眼却是好的,根本还是根善苗,但有点太苦了,没娘疼爹不爱的,命运老是和他开玩笑,在想要改邪归正浪子回头的时候,咔嚓一下人生毁了,害,可怜惹人爱。

老二伊万,搞不明白,也不想你搞明白,别人有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想法太多,暗戳戳的,思想吧,不抛锚的时候说点话还中听,说多了我也不明不白地看了,没留下多少强烈的感受,但是最后再来看,本人也还是挺好的,毕竟是卡拉马佐夫的代表人物,走得极端,两段都有接近,走过来走过去,矛盾。

老幺是陀老个人最偏爱的,塑造得太好了,好到我对他就只有敬仰,好到我觉得全文就他一人是小说人物,好到不真实,伊万卡嘉老卡拉马佐夫还有卡列琳娜格露莘卡等等这些人物都非常真实,就阿廖沙一人让我觉得这肯定是个小说人物,但不可否认我是爱他的,因为他是爱世人的。

看完有点胸闷,我想我会去购买纸质版的,放在我床头,时不时看看,很多地方我不理解的,或许以后经历多了,或许看的书多了,或许某个时刻我就懂了。

再次向陀思妥耶夫斯基致敬。

卡拉马佐夫兄弟读后感范文 篇3

读《卡拉马佐夫兄弟》

比起对上帝是否存在的神学思考,我更乐于认可小说中对父与子关系的阐述——生人之父不算父,生且养之才算亲。全文讲的就是一个殺父案所引起的轰动,其中父亲的形象是放荡不羁只顾自己私欲的一个老色鬼,并且因为与长子同时爱上一个风流女子而争执不断,这也正是文中案件的迷惑点所在,导致德米特里替真正的凶手——他的私生子斯梅尔加科夫背上了沉重的罪名。而卡拉马佐夫的二儿子和三儿子却又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二哥伊凡是导致父亲死亡的间接谋杀者,他的骨子里无不散发对父亲的深切鄙夷,只希望世上能少了这么一个祸害,但三弟阿列克谢却坚信信仰能洗涤人的内心,他对父亲既不嫌弃也不喜爱,更多的是给予宗教式的博大宽容。当然,也正是如此矛盾的兄弟情,才能让我们兴致盎然的一直读下去,甚至到了结尾时都意犹未尽,只可惜陀思妥耶夫斯基再也无法把下部续上,只能由我们天马行空的自行畅想了。

老卡拉马佐夫作为大家长,最对不起的就是自己的儿子,他不但不养育其亲生骨肉,甚至剥夺他们遗产的继承权,无视幼小生命的生死存亡,在这一点上还多亏了他的仆人格里特里的细心照顾。最让人愤慨的是,如此不堪的贪财好色之徒还带来了四个鲜活的生命,不仅让自己成为了做父亲的反面教材,也让自己的儿子失颜于拥有卡拉马佐夫这个姓氏,这在伊凡内心所受的煎熬中表现的极为突出。对于老卡拉马佐夫身为父亲的最佳定义,辩护律师在其演说中已发挥了他高度的呐喊,这也是对世人的一种警醒:为人父母,最基本的是对孩子的尽职尽责。

长子德米特里虽然继承了父亲风流成性的血脉,但他跟老卡拉马佐夫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勇于忏悔:他会因为私吞钱财而愧对卡捷琳娜,也会因为胡作非为而谈心阿列克谢,最后更是因为自己曾有过殺父的念头而默认了这宗错案的判决。可终究一切都改变不了德米特里的命运,他的行为是遭人厌恶的,纵使有再纯洁的心灵也不会被世人所认可,追其根源却仍是在于他的父亲。因为从小的成长中没有得到过爱的浇灌,他发了疯般的爱着格鲁莘卡,至于以后的道路要如何开辟下去,德米特里是茫然无知的,他在欲望的诱因下,只是在浑浊中度日,早已陷入了矛盾的死循环中无法自拔。德米特里接连两次的挥霍场面,在常人看来只是热闹和可笑的,而我更多感受到的是他日益干枯的心灵。

二子伊凡无疑是几个孩子里最有出息的,他早早的就学会了自力更生,也一直在竭力摆脱卡拉马佐夫式的生活方式,可他跟阿列克谢谈话时说到的三十岁之前的打算却彻底表露了他的本性。伊凡一直是私生子斯梅尔加科夫所崇拜的对象,悲剧的发生也正得益于他暗中的沉默不语,可他却并不是那么的工于心计,以至于到最后他想设法证明哥哥是无罪的时候也已无能为力。他在宗教大法官的著作中所流露的思想是十分偏激的,他既不承认上帝的存在,也不相信灵魂的转世轮回,他关注的是孩子所遭受到的非人教育,以及随性而为的生活态度。伊凡最后的结局是令人深省的,他想忏悔都已没有机会,只能日益接受心灵上的折磨。

三子阿列克谢的形象在小说中是完美化了的,他那颗心慈悲的可以宽容一切的不堪,这或许是受佐西马长老的影响——不仅承担自己的过错,也要共同承担他人的罪过。阿列克谢是父子兄弟间最重感情的一个,他既能接受父亲平日的叨叨絮语,也能让德米特里打开心扉,更能跟伊凡侃侃而谈,唯有斯梅尔加科夫一直获取不得他的好感,以致于在父亲死后的第一直觉告诉他凶手就是这个私生子。阿列克谢在孩子中也是很受欢迎的,文中插叙进来的伊柳沙一死之事,更完善了他对宗教信仰的认可,甚至于影响到了郭立亚跟其他小孩对生活的认知,最后结局所达成的共同协议——永远不忘彼此,更是为如此诚挚的感情打动人心。

私生子斯梅尔加科夫其实是最可怜又最可恨的,他可怜在从小没有父母亲的疼爱,可恨在为了一点钱财能狠心殺父。斯梅尔加科夫作为私生子,其实是对卡拉马佐夫父子都带有偏见的:他虽然听命于德米特里,却暗羡他的嚣张并栽赃嫁祸于他;他虽然钦佩伊凡的学识,却暗于计谋并假借他的手行凶;对于老卡拉马佐夫更是唯命是从,却在暗地里磨刀霍霍向猪羊;唯有阿列克谢这个天使般存在的人物,他无法发挥其隐藏的仇视心理。最后的他是受到了命运惩治的,或许自杀对他这个无身份的社会角色才是最大的解脱。

文中出现的女性角色主要是卡捷琳娜和格鲁莘卡,就情感角度出发,我更喜欢格鲁莘卡敢于对爱情的表达和追求,而十分厌恶卡捷琳娜那种惺惺作态的似爱非爱。卡捷琳娜和伊凡确实是双方相爱的,他们却都不敢坦然的面对这份感情走在一起,而卡捷琳娜还要一而再再而三的暗示自己去爱德米特里,这种报恩的方式只会更加深德米特里的负疚感,甚至于她在出席法庭作证时的前后不一,也都表现出对德米特里极大的不尊重。我不知道结尾时在他们三人的会面中各人是何其的复杂心理,我只知道这样的碰面只能引起误解,也只能带来痛苦。

首先要申明的一点是,我是无神论者,也不相信灵魂转世一说,但我尊重他人的宗教信仰,更坚信做了坏事是会引起良心上不安的,除非你不是会思考的人类。但社会上有一种特别泛滥的现象不得不提一下,绝大多数唯物主义者都是信奉个人主义的,可在他们遇见困难或不平时,总不免哀怜几句——祈求上帝保佑!还望老天开开眼!诸如此类的话应该是数不胜数的,如果话说出口只是为了获得心灵上的短暂慰藉,那我觉得这种边界不清的一类人在骨子里还是肯定上帝存在的。很显然,陀思妥耶夫斯基是肯定了宗教影响力的,所谓的“抬头三尺有神明,善恶终有善恶果”,个人觉得还是靠心灵的安定与否。

我是不太喜欢这个结局的,不仅仅是因为德米特里没有洗脱罪名,更因为辩护律师那么一番急切的对父爱的呐喊,居然没有赢回那几个庄稼汉的决心,这才是现实的悲剧。不管是多么伟大的真理,总是要落实到人类的日常生活去验证的,如果平民百姓不能接受生之为父的职责所在,那老卡拉马佐夫的死也就不值一提了,一代接一代的卡拉马佐夫兄弟都只能在无爱的环境中逐渐枯萎。

严格说来,这也算一个考验逻辑的推理小说,尤其表现在检察官和辩护律师的精彩演说上。相信眼见为实的人是不愿再去细敲其间的破绽的,可辩护律师却带领我们看到了很多人性的表里不一,所谓的证人说的证词是经不起推敲的,他们平日的一言一行都违背了法律所要求的公证。而斯梅尔加科夫也正是抓住这一点,才为自己洗脱开了真正的嫌疑,你若说他是聪明绝佳的,可仔细一想也不过是很平常的思维漏洞,只可惜不集中脑力的我们很难把案件伪造的如此完美。不过我也时常在揣测,如果斯梅尔加科夫第二天羊癫疯没有真正发作的话,那他在接受审讯时是否经得起心灵上的考验,而一直蒙骗过去。

卡拉马佐夫兄弟,我更愿意把德米特里跟阿列克谢归为一类,而伊凡跟斯梅尔加科夫归为另一类,虽然他们有相同的血脉,却并不代表人生的信仰趋同一致。而我从这个殺父案里学到的重要一点就是,如果你的人生像老卡拉马佐夫一样是个错误的存在,那就千万别让这种错误继续延续下去。

卡拉马佐夫兄弟读后感范文 篇4

《卡拉马佐夫兄弟》是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最后一部长篇小说。这是一部由家庭中的父子关系入手探讨整个人类社会生活出路的杰作。作者自称,这部作品在头脑中孕育达30年之久,其中伊凡的自白“宗教大法官”一章,甚至“在自己的心里几乎酝酿了一生”,可见作者用心之苦,写作态度之谨严。的确,这部作品的分量是沉重的,就个人的阅读经验而论,迄今为止,似乎还没有哪一部外国文学名著如此强烈地震撼了我的心灵。

陀思妥耶夫斯基是一位思想型的作家,他要探讨的是俄罗斯的文化重建以及人类和谐的生活秩序的建立问题。他所看重的宗教性质的“我在故我爱”,也许不无虚幻性与抽象性,所流露的对暴力革命的否定态度亦不无偏颇,但若像许多学者因此而断言的陀思妥耶夫斯基敌视俄国革命,甚至将其斥之为“反动”,怕也失之简单粗暴。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暴力革命也许是必要的,但却不见得是人类社会变革惟一可取的方式,革命的目的更不是为了加剧人间的仇恨。事实上,不论在什么情况下,对于人类的社会发展而言,对爱的呼唤,对他人与社会承担责任的呼唤,都是必不可少的,否则,正如《卡拉马佐夫兄弟》中所展示的,我们的生活将会变得多么可怕。令人不安的是,陀思妥耶夫斯基一个多世纪之前冥思苦索的问题,仍在困惑着当今的人类。以我国目前的现实来看,经济发展与法律建设固然是重要的,但正如佐西马长老当年所意识到的,仅此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人类的全部问题的,我们同时还要重视的正是“我在故我爱”这样一种人生哲学的建立。

与那些重在叙事的传统作品相比,《卡拉马佐夫兄弟》不是一部轻松易读的小说,需要沉下心来,通过那些意蕴丰富的文字,体悟人性的奥妙,与人物、与作家进行心灵与心灵的交流。作品中,虽然因其凶杀的悬念与破案的曲折,不乏引人人胜的故事结构,但作家显然不是重在传统式的讲述故事,而是从拯救人性的伟大使命出发,重在以精微犀利的笔触,通过人物灵魂的拷问,破译人性的密码,呼唤人间之爱,探索人生的出路。读着这样一部作品,会令人愈加感到我们的当代文学中精神内涵的贫乏与苍白,而这也许正是我们缺乏真正惊心动魄的优秀之作的重要原因。而事实上,与陀氏生活的时代相比,面对物欲纷繁的现实,我们是多么地更加需要这样一种精神的沉思与探索。

卡拉马佐夫兄弟读后感范文 篇5

许子东谈严肃文学与通俗文学的区分:

最简单了,你看里面有没有所谓的坏人。好的文学作品,你找不到哪一个是绝对的坏人。简单说销量最高的两本中文书,《红楼梦》和《家》。仔细一看区别就在于《家》里边是,一半好人一半坏人。《红楼梦》里每个人都是一半好一半坏,没有一个绝对的坏人,所以这个是一个最简单的一个公式。

高明的作家知道人性的复杂,所以他笔下的人物大多不会是绝对的好或坏,而是好坏几几分成,这也是我们大部分人的真实写照,这样你会觉得真实,不是假大空的真善美,而是有血有肉、没有疏离感的你我他。吸引着你站在小说人物的立场,体验他的内心纠缠与挣扎。

高明的作家总有自己的野心,想把自己的观察和思考透过笔下的人物进行诠释,而他的作品也像一面镜子,照见读者内心的明亮或阴暗。反正增进了我对自己的认知。(阅读至此尤爱正与反、伊万,期待最后两章带来的体验)

陀氏对于人性的剖析确实深刻,内心戏的部分尤为出彩,一个个人物在他的笔下天人交战,发人深思。(作家有种控制权,对笔下的人物生杀予夺,演绎悲欢离合。但是这种精分活动也反映了作者性格的敏感,或者经历的多舛)

本书的阅读到后段愈加精彩纷呈,前面有碍我观感的在于俄国人物名称的多样(尽管本书开头有人物关系表,还是晕人),以及不习惯陀氏的行文风格(主线之外对其他人物的刻画,感觉与情节无关,但与作者想要表达的主旨有关),又及整篇小说浓郁的宗教风(与作者的信仰有关,序言有介绍作者背景,但是它剧透了!剧透了!剧透了!啊!丧失了一丝推理的乐趣)

卡拉马佐夫兄弟读后感范文 篇6

心浮气躁,囫囵吞枣地读完了,觉得对不起作者,不过一直都觉得俄罗斯大家的作品不好读,第一:名字长,而且各种昵称;第二:作品长;第三:要动脑子

以前有一个朋友对我说他去西藏的时候看到那里的人们很虔诚心灵很平静很是羡慕,我也想过这个问题,如果他们的信仰没有经过自己的思考是从小直接被灌输的你还会很羡慕吗?跟这个信仰是好是坏无关,如果没有经过自己的思考就去信,那就很像伊万和阿辽沙有一次聊的:一个信仰是告诉你每个人平等,你有自由去安排你的人生,但是每个人资质不一样能力不一样,自然会参差不齐,那为何不让一群精英来掌握世界,让其他人就弱智的享受,不要让他们看到真实的世界,这样不是大部分人更幸福吗?后面的这个是不是就是西藏那边形成的那种氛围?老佐西马是不是就是他们的信仰?当老佐西马离开之后,神迹没有出现,那些信仰他的人坍塌,转而怀疑自己。那同意,阿辽沙也是追随的佐西马啊,为什么他能一直下去?

卡拉马佐夫老爷子和三兄弟,老爷子的信仰是自己至上,管他儿子妻子道德,我的享乐第一,你说他不快乐吗?伊万,无信仰的吧,我觉得伊万是我们大家。米嘉,太复杂了,欲望提出,身上揉杂了极好与极坏,冲突感。阿辽沙,是所有美好的化身吧,《太阳照常升起》里,疯妈站在树上喊:阿辽沙,不要怕,火车在上面停下来了,天一亮他就笑了~我也不知道是不是陀思妥耶夫斯基的阿辽沙,因为高尔基也有~

里面的女性,到是蠢的蠢,容易歇斯底里,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是欲望本身

卡拉马佐夫兄弟读后感范文 篇7

陀思妥耶夫斯基实在是个鬼才,一部书上下两部一千六百余页,俄罗斯的精神在卡拉马佐夫兄弟,在一个案子中飘荡,他飘着,我抓不住。

米佳和阿廖沙是传统俄罗斯人,几乎是狄奥尼索斯和阿波罗的显象了,上帝是什么呢?是良心。但是,如果承认上帝不存在,如果承认现代科学细胞学说能量守恒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已经给予了人类不受惩罚的全部自由,如果认为专制,安排的明明白白的宗教大法官,传话筒代替了发声器官,人就自由了吗?写出《宗教大法官》的伊凡,处在传统与现实,或是说,理论与幽微脆弱又明朗坚固,蓬勃生春的心灵之间的夹缝中的,骄傲的伊凡,真的自由了吗?

伊凡是社会转型期的俄罗斯青年,良知和智慧在他脑中碰撞却使他痛苦,当人类生活的目的纯粹是为了获得人世间的幸福和快乐,当人凭着自己的意志和科学成为泰坦,成为人神,当旧有的道德秩序崩塌,会有新的秩序立即建立起来吗?人会骄傲而安详的迎接死神吗?会将爱定义为满足生命的瞬间而不求回报的爱他的同类吗?

不知道,不知道,人不是泰坦,即使上青天揽日月,即使下九洋捉鱼鳖,人的工具如何变,灵魂的拷问没有变,痛苦或安详的来源没有变,心还是那颗心呀,卑如蚁而美如神。

陀思妥耶夫斯基以无限的爱心刻画出被上帝抛弃的人,在上帝创造的人被上帝抛弃这种绝对凄惨的自相矛盾中,他发现了人本身的尊贵。这句话不是我说的,是村上春树说的,我不知道他指的尊贵是什么?我读到的是无处不在,不可被抛弃也不会行使抛弃之名实的良心。

卡拉马佐夫兄弟读后感范文 篇8

事实上,你发出的每一条动态都是信息/数据,汇聚组合成为当代特色的意识形态。这个时候,你如果还是热衷于拣选、修饰并展现与自己实际生活不符的精致,就无异于让那残酷而势利的叙事又加重几分,而那种叙事也终将化为附加在你头上的焦虑感。

早在一百多年前,陀思妥耶夫斯基就不喜“人是环境的产物”这一说法,并在《卡拉马佐夫兄弟》(1880)中表达了不屑,他认为对人应该充满希望,要明确环境影响和个人道德义务之间的界限。并且在更早些,借《地下室手记》(1864)中人物之口说,如果为这幢大厦添砖加瓦的话,那就让自己的双手烂掉。而反观今天的我们,早已把这幢大厦堆砌得高耸入云。

我们是人,不是现代这片海不断拍上岸的沙子。我们生活在当代,但也可以在自己身上克服这个时代。我们不要惧怕展露不堪、穷困、失落、丑陋和艰辛,在糖水照之外发点真实的东西,好吗?

卡拉马佐夫兄弟读后感范文 篇9

今天周末又下雨,护理了头发,老老实实在家看书。终于读完了晦涩难懂的书,感觉有点轻松,其实越到后面,感觉并没有那么难。熬过去就是春天。卡拉马佐夫这个“偶合家庭”的父与子,兄弟间性格各异鲜明,代表了俄罗斯性格。他们在思想、感情、精神的冲突和矛盾,由此引出的弑父案件。看了此书印象最深的就是人性的挣扎和无奈,双重人格,对人性的挖掘,对宗教的困惑,读了译者的后记,老大米嘉就是陀氏的影子,费奥多尔就是陀氏的父亲。真的是小说来源于生活,根植于生活。陀氏的一生是命运多舛,疾病、贫困、赌博伴随一生。嗜赌如命,债台高筑,唯有拼命写作,既是高产作家,也出了许多优秀的作品。流放西伯利亚陀氏生活在动荡变革的俄国社会,因此其作品就容纳了时代形形色色的思想,陀氏就代表了彼时的俄罗斯,他的旷世奇才留给人类丰富的遗产。读完此书后,又把序看了一遍,完全不同的感受。第一次读完全是被动的接受,这一次是有了与原文相呼应的感受。陀氏对人物的塑造不是那种单一典型的.刻画,而是一种“复调”,所以看得我比较的焦灼,无所适从的感觉。此时这本书的序写得挺好的,俄国的文学作品几乎都了,特别是陀氏的小说,对陀总结这么到位。

今年到目前为止读了三本外文作品,从开始的懵,打脑壳,硬着头皮看下去。到现在觉得外文作品有意思,有水平,有思想。看来凡事坚持,不要有畏难情绪。想想10多年前看外文文献,因为专业术语不认识,英文水平差,读懂第一篇文章花了20天啃懂,到2个星期,1个星期,几天。只要坚持,铁树都能开花。好在看书上,目前坚持得不错!其他的还做得不好。

卡拉马佐夫兄弟读后感范文 篇10

疯狂接连着疯狂,理智掩盖着理智,真是了不起的陀思妥耶夫斯基。

这本书读了很久,因为人名实在太难了,也是因为故事真的太容易引人联想和思考。读到后来有些细节都忘记了,还要再重新翻前文去找,但是一点都不后悔自己阅读的拖沓,在延长的阅读过程当中,阅读时激动兴奋的观感也延长了,以便有更长的时间来好好体会这个长篇。

首先是性格鲜明的人物塑造,在三个兄弟有其各自的特色。

米嘉,正如阿辽沙所说“他也许是狂暴的,克制不住欲望的冲动,但他也是珍惜名誉、有自尊心和慷慨大度的,甚至愿意做出牺牲,如果要求他这样做的话。”他有着“货真价实的高尚”,也有着“货真价实的卑鄙”。

伊万,完全是米嘉的对立面,他不信上帝甚至不信道德,他与阿辽沙的辩白和在开庭前他与魔鬼的斗争真是精彩万分,令人印象深刻。“是一位现代青年,有着十分耀眼的学历和相当出众的智慧,然而已经没有任何信仰,对生活中的很多甚至太多的东西一概排斥,彻底否定,与他的父亲如出一辙”。斯乜尔加科夫曾经这样评论他“要说三个儿子中哪一个性格比较像费奥多尔·巴甫洛维奇,那就得数他——伊万·费奥多罗维奇!”

阿辽沙,“这还是个少年,他虔诚、温顺”,拥有着一切美好的品质,在最后与孩子们分别时的一大段独白,让人感觉这是佐西马长老精神在现世的延伸,用最纯净的爱去感化覆盖一切。

伊万和米嘉像风与火,激烈地缠绕与燃烧,而阿辽沙像雪,无声息压制了所有

荣如德说这三兄弟分别象征人的肉体、理性和精神,但其实在看了译后记,稍微了解了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生平历程和性格特点之后,个人觉得他是在用三个兄弟写自己,写自己的精力,投射家庭环境对于他的影响,写自己在宗教、理性间的矛盾,在卡拉马佐夫性格中能同时看到“最高处”和“最深处”也体现着他本人内心思想的碰撞。

整个故事引人入胜,这样厚的长篇但没有多余的内容,尤其是通过对人物的心理刻画不断推动情节,将故事推向高潮,将高尚与卑劣、美与丑赤裸裸展现出来。但是也很希望能看到后面的故事,总觉得还没来得及好好结尾就戛然而止,虽然可以当做开放结局,任由自己思考想象但也有点可惜。

卡拉马佐夫兄弟读后感范文 篇11

卡拉马佐夫兄弟是一部读起来并不轻松的书,一是人物关系复杂;二是它属于翻译来的文学作品;还有是体量较大,分为上下部两册,其实只是作者为卡拉马佐夫立传小说第一部,第二部未能完成。

鲁迅先生评陀思妥耶夫斯基是人类灵魂的伟大审问者,他把小说中的男男女女,放在万难忍受的境遇里,来试炼他们,不但剥去表面的洁白,拷问出藏在底下的罪恶,而且还有拷问出藏在那罪恶之下的真正洁白来。

我在译后记中看到了译者根据史料对陀思妥耶夫斯基生平的描述,也在老卡拉马佐夫身上看到了他父亲的影子;在卡拉马佐夫家长子米嘉的身上也看到了作者的些许痕迹,真实生活中永远藏着更多精彩的细节。作者对人物的刻画来源于真实生活,也从艺术的角度把真实剖开来给我们看:比如人物内心,每个人的心灵深处,都是魔鬼与上帝斗争的战场:真正的洁白之下藏着罪恶;而罪恶深处又裹挟着真正洁白。

书中卓越的心理描写使人性最隐秘的一面跃然纸上,尤其是对分裂人格心理细节的记录;米嘉、卡捷琳娜和格露莘卡;还有在一个身体里与魔鬼对话的伊万,作者笔下的两个自我之间从言语到情绪,再到信仰的猛烈碰撞,将人物的病态推向了高潮。

宗教和革命的种子扎根在当时的俄罗斯土地上。修道院文化让我们得以窥探当时的宗教文化;虔诚的信徒中间也有像伊万这样的无神论者。作者通过卡拉马佐夫家族这张网络将触角伸到了俄国社会各个角落;不言体制与阶级,却也让读者看到了俄国受苦人的眼泪;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关于《卡拉马佐夫兄弟读后感》的版权说明:

本文由 佚名收录 同学写作的读后感-卡拉马佐夫兄弟读后感由读后感大全网友集稿而来,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卡拉马佐夫兄弟读后感》中由作者提及的观点和立场均属作者自设,本站无权干涉也无相关责任

本站完全免费为全国学子提供各类优质读后感范文,以及写作辅导为已任,对于各类转载引发的纠纷及损失,本站不承担责任。

  • 读爱德华的奇妙之旅有感 New

        读《爱德华的奇妙之旅》有感范文500字古语有云:一日无书,百事荒芜。读书对于我们个人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尤其读经典...

  • 宝葫芦的秘密读后感

        宝葫芦的秘密这本书的感悟合集(5篇)我们常说读书可以陶冶情操,可以获得进步,好的宝葫芦的秘密会引起阅读者的共鸣,...

  • 飞鸟集的读后感

        读完飞鸟集的个人心得体会汇集(5篇)真正的书籍应是黑夜和沉默的产物,而不是白昼和闲聊的果实,飞鸟集便是一本带给人...

  • 我要做个好孩子读后感

        儿童图书我要做个好孩子优秀读后感大全(8篇)人一生要过得有意义,就需要不断地阅读优秀的作品。在阅读黄蓓佳的我要做...


  • 《野芒坡》的读后感

        《野芒坡》的读后感700字模板9篇读书使人充实,思考使人深邃,交谈使人清醒。我们平时也需要多阅读一些书籍书籍,当不...

  • 小学生感恩作文

        感恩父母助我远航作文600字初中记叙文“百善孝为先”流传至今,是因为“感恩”这一主题经久不衰,是值得人们去颂扬的品质...

  • 请给我结果读书心得

        关于请给我结果的优秀读后感汇总(5篇)人们把所有丰富的经历以及学习的知识都总结在了书里,等待我们去领悟。在作者姜...

  • 《百万英镑》经典读后感

        百万英镑读后感500字作文分享(13篇)生活在我们这个世界里,不读书就完全不可能了解人。读完马克·吐温写的《百万英镑》...


  • 小王子读后感100初中 Hot

        读后感精选:小王子读后感初中实用版(5篇)初中生在成长的道路上还只是迈出了第一步,仍然需要大人的细心引导。一日读书...

  • 课文小虾读后感 Hot

        最新实用!小虾读后感范文汇编(6篇)阅读让生活变得更加充实,可以开阔视野。好的作品会引起读者的共鸣,会被书中的情...

  • 灯笼读后感 Hot

        [荐]灯笼的读后感合集720字古人曰: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观看一本好书之后,我们会受益匪浅,有一些启发。可以...

  • 吴伯箫灯笼读后感200字 Hot

        [热搜读后感]吴伯箫的灯笼读后感(810字)读书对于我们来讲,是一辈子不间断的事情。我相信每个人看了优秀的书籍后,内...


  • 灯笼会读后感 Hot

        [读后感必备]灯笼读后感简短五篇读书能让我们增长知识,陶冶情操,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好的作品会引起读者的共鸣...

  • 核酸检测发朋友圈文案 Hot

        阴性核酸检测怎么发朋友圈核酸检测有序地排查患者,接受核酸检测,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你做核酸检测的时候会发表什么...

  • 神笔马良中的大奖章读后感 Hot

        [推荐读后感]神笔马良中大奖章一读后感集锦(6篇)读书之所以是一种乐趣,是因为读书使我们积极思考。好的作品会引起读...

  • 吴伯萧的灯笼读后感 Hot

        读书心得:吴伯萧灯笼读后感作文(5篇)古人曰: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阅读过一本书之后人们内心多多少少都会有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