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者的未来读后感

作者: 佚名收录 更新时间:2022-12-29 12:30:24 阅读数量:

关于投资者的未来读后感3篇

光明给我们经验,读书给我们知识。无论读多少次作者写的作品,心里都会有很多想法,从读后感中可以看出我们对作品的理解和感悟。你看过优秀的读后感范文吗?考虑到你的需求,编辑特意整理了“投资者的未来读后感”,希望能帮助到你,请收藏。

投资者的未来读后感 篇1

投资者的未来》的作者西格尔(JeremyJ.Siegel)是美国沃顿商学院的金融学教授,也是美国首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保罗·萨缪尔森的得意门生。萨缪尔森认为,西格尔教授的另外一本书《StocksfortheLongRun》(2002年第三版的中译本取名为《股史风云话投资》),令人信服地论证了长期投资中采用“买入持有”策略进行股票投资的好处。《投资者的未来》则是《StocksfortheLongRun》一书的自然延伸,揭示了投资什么样的股票会在长期中获利。

《投资者的未来》第12章“1802——2003年总实际收益率指数”图表中,展示了过去两个世纪里,股票、长期政府债券、票据、黄金以及美元的累计收益率(包括资本利得、股利和利息,剔除了通货膨胀的影响)。西格尔教授的结论是,相对其他资产,股票的优势是巨大的。在过去200年里,剔除通货膨胀后的股票长期年均收益维持在6.5%——7%之间。这个6.5%——7%的长期实际股票收益率被称为“Siegel常量”。

为长期投资者提供选股框架

《投资者的未来》成为长期价值投资理论的必读经典,主要是因为西格尔教授为那些力图在长期成为赢家的投资者提供了一个选择股票的框架。他在这本书所做的最重要的一项研究是对标准普尔500指数整个历史的剖析,揭示了挑选值得长期投资的优秀个股的基本原则。

(一)对投资者而言,表现最好的公司来自拥有知名品牌的日常消费品行业和制药行业。西格尔通过对1957-2003年标准普尔500指数成份股的数据分析,找出了长期投资中成为赢家的三个部门,它们是卫生保健部门、日常消费品部门和能源部门。前两者占据了标准普尔500指数20家最佳幸存公司90%的名额。

(二)寻找伟大公司,首先要理解投资者收益的基本原理。西格尔得出的投资者收益的基本原理:股票的长期收益并不依赖于实际的利润增长情况,而是取决于实际的利润增长与投资者预期的利润增长之间存在的差异。投资者对于增长的不懈追求——寻找激动人心的高新技术、购买热门股票、追逐扩张产业、投资于快速发展的国家,常常带给投资者糟糕的回报(西格尔教授称之为“增长率陷阱”)。显然,增长率陷阱是投资者通向投资成功之路上最难逾越的一道障碍。

(三)大部分表现最好的公司特征:1,略高于平均水平的市盈率;2,与平均水平持平的股利率;3,远高于平均水平的长期利润增长率。

(四)表现最好的股票名单中找不到科技或电信类公司的名字。

(五)投资市盈率最低的股票,投资于增长预期较温和的股票的投资组合,远远强过投资高价格、高预期股票的投资组合。

(六)准备好为好股票掏钱,不过要记住没有什么东西值得“在任何价格下买入”。

价值投资精髓:买入价够便宜

西格尔指出增长率并不能单独决定一只股票长期收益的高低,只有当增长率超过投资者对股价过于乐观的预期时,高收益率才能实现。根据这个原理,只要真实的利润增长率超过了市场预期的水平,投资者就能赢得高额收益。

投资者对增长率的期望都体现在股票价格之中,市盈率是衡量市场预期水平的最好指标。高市盈率意味着投资者预期该公司的利润增长率会高于市场平均水平。

西格尔在书中指出,记住,不管泡沫是否存在,定价永远是重要的。那些为了追求增长率舍得付出任何代价的人,最终将会被市场狠狠地惩罚。定价如此重要的原因之一是它影响到股利的再投资。股利的再投资是长期股票投资获利的关键因素。股利的再投资策略将会是你的“熊市保护伞”和牛市中的“收益加速器”。

总之,价值投资如果只用一个词来描述其精髓,那就是“安全边际”这个词。而西格尔教授“定价永远是重要的”忠告,正好说明了《投资者的未来》用历史数据验证了价值投资的精髓。

投资者的未来读后感 篇2

最近看了一本书,名为《投资者的未来》,感觉还是有些启发,书中的观点有一些新意,能够获得一些启发。

主要思想:选择股票的最大误区可能算是增长率陷阱,在我们以往的投资理念中,选择具有远大前景,每年可以快速增长的股票,买进并持有到价值兑现,可能是最常规的一种对价值投资的理解,然而,通过该作者对长期(美国股市以及其他各国股市为样本,一百年的跨越时间)上市公司的股票回报进行跟踪和比对分析,作者得出一个特别的结论,那就是,持有高成长公司,其长期收益仅比标准普尔指数略高,而回报最高的组合,是一些增长率并不高,有些甚至被看作夕阳产业的公司。作者经过分析认为,要获得最佳回报,应该综合考虑两个因素,即预期增长率和实际增长率,如果一个公司实际增长率虽然很高,但是投资者的预期增长率更高,那么可能表现出公司的股价被严重炒高,从而拉低了整体收益,如果另外一个公司能够稳定增长,但是投资者都不看好该公司,那么投资的机会就来了。前者典型的例子是80年代的IBM公司,而后者,如万宝路和一些石油公司。

除了预期增长率和实际增长率造成了一个公司股票的价格高低,另外一个影响长期投资回报的重要指标是公司分红,一个保持高分红的公司,回报率要远远高于长期不分红的公司,前提是红利被用于再买入该公司股票。这样的原因,一个是坚持分红的公司,相对来说对股东需要有一个交代,而不分红的公司,谁也不知道公司利润去了哪里(尤其是缺乏信息披露和监管的公司)。有一个特殊的例子,巴菲特的哈撒维公司,保持不分红,但是巴菲特有长期的投资收益做保证,因此股东们都很信任他。这种信任是无法推广到所有的上市公司的,因此,对管理层报以警惕的眼光是非常有必要的。

该书还对当前的人口老龄化趋势和未来全球经济做了一定的分析。在该作者看来,未来50年,西方发达国家将面临一个严峻的挑战,也就是人口老龄化问题,退休的人越来越多,工作的人相对来说负担将迅速增加。为了保证生活水平不下降,退休的人可能会不得不卖出自己工作时积累的有价证券甚至不动产,当平衡打破时,就会带来资本价格的极速下降和贬值。作者给出的解决老龄化危机的方法就是全球化,发达国家退休人员把资本出售给发展中国家,如中国和印度,以保证自己的生活。看到这里,我有一个疑问,中国也在逐渐向老龄化国家过度,自己就会产生一系列的问题,是否还有能力支撑起发达国家,还需要打个问号。

总的来说,该书的新思路是值得认真思索的,尤其是在投资股票,选择行业和公司的时候,应该用什么标准来筛选公司,是一个非常重要都问题。毕竟,长线投资的时间周期太长,很多年之后,你的投资策略是正确是错误,可以得到检验,但是已经失去意义了。

投资者的未来读后感 篇3

人们总是热衷于投资那些快速成长的公司、行业、地区和国家,但是其长期投资收益却往往还不如市场的平均水平。对投资者而言,增长并不意味着收益!更加令人惊讶的是,投资于低增长行业和衰退行业的长期收益却往往能够超越对高增长行业的投资。其中最重要的原因还是定价:人们为高增长支付的价格已经远远超出高增长本身所带来的价值。高增长让人感觉前途一片光明,人们往往非常愿意为高成长支付高价格,但公司业绩的增长远远赶不上人们预期的增长,价格在短期内大幅上涨而大大高于股票的内在价值;由于公司良好的经营状况,这种价值高估往往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直到有一天公司的业绩无法继续支撑如此之高的价格而导致股价暴跌,那些支付高价的投资者将损失惨重。其次,高成长的公司现金股利支付率往往要低于低成长和处于衰退行业的公司,由于其高高在上的价格,高成长公司的现金股利收益率要大大低于低成长和处于衰退行业的公司。对于后者,投资者如果把现金股利用于再投资,继续购买所持有的公司的股份,就能积累非常可观的增量股份。

正是这些增持的股份随着岁月的积累为投资者带来了可观的收益。这里特别要指出的是,相当多的公司的成长是以持续的高投资来维持的,他们不仅不是价值的创造者,而是价值的毁灭者,这些公司毫无投资价值可言,更别说他们高高在上的股价了。巴菲特也曾经举过一个债券投资的例子来说明价值与成长的悖论。假如你买入一家公司的十年期债券,票面利率为10%,然后你每年都用获得的利息继续买入这支债券。你可以把这支债券看作一家公司,这样在这支债券存续的十年期内你就拥有了一家零成长的公司,却获得了年复合成长率……

更多精选读后感范文阅读

聪明的投资者读后感


导语:《聪明的投资者》是巴菲特的导师本杰明.格雷厄姆的经典之作,此书写得实在太棒。下面是小编收集的聪明的投资者读后感 ,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一】聪明的投资者读后感

要想在一生中获得投资的成功,并不需要顶级的智商、超凡的商业头脑或秘密的信息,而是需要一个稳妥的知识体系作为决策的基础,并且有能力控制自己的情绪,使其不会对这种体系造成侵蚀。

市场就像一只钟摆,永远在短命的乐观(它使得股票过于昂贵)和不合理的悲观(它使得股票过于廉价)之间摆动。聪明的投资者则是现实主义者,他们向乐观主义者卖出股票,并从悲观主义者手中买进股票。

本书的目的在于,指导读者避免陷入严重的错误,并建立一套令其感到安全放心的投资策略。

投资者能够指望的回报,在一定程度上是与其承担的风险成正比的,对此我们不能苟同。投资者的目标收益率,更多地是由他们乐于且能够为其投资付出的智慧所决定的;图省事且注重安全性的消极投资者,理应得到最低的报酬,而那些精明且富有经验的投资者,由于他们付出了最大的智慧和技能,则理应得到最大的回报。

如果你以60美分买进了1美元的东西,你承受的风险会比你仅用40美分买进时更大,但回报却是后一种情况更高。价值组合潜在的回报越大,其风险就越小。

道氏理论在某个时期表现得很好,或者它们似乎能够与以往的统计记录相适应。但是,随着它们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其可靠性一般会下降。导致这种情况的原因有两个:首先,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带来一些以前的方法无法适应的新情况。其次,在股市交易方面,某一理论广受欢迎这种现象本身会对市场行为产生影响,从而削弱这种理论的长期盈利能力。(价值投资也是?)

首先,股票很大程度上使投资者得以免受通货膨胀的损失,而债券却完全不能提供这种保护。普通股的第二个优点在于,它可为投资者提供较高的多年平均回报;这不仅来自其较优质债券利息更高的平均红利水平,也来自因未分配利润的再投资而产生的市场价值上扬的长期趋势。

如果投资者以过高的价格买进股票,这些优势就会烟消云散。

普通股的投资规则:1、适当但不要过分的分散化,你的持股数应限制在最少10只,最多30只不同的股票之间。2、你挑选的每一家公司应该是大型的、知名的、在财务上是稳健的。3、每一家公司都应具有长期连续支付股息的历史。4、投资者应将其买入股票的价格限制在一定的市盈率范围,其参照的每股利润,应取过去7年的平均数。

无论证券价格出现怎样的波动,这种投资法都能使人满怀信心地取得最终的成功;迄今为止,尚无任何可与美元成本平均法相媲美的投资法问世。

人们往往会把风险的概念,扩展到所持有的证券可能会出现下跌的情况,即使这种下跌只是周期性的和暂时性的,而且他无需在此时卖出。就真正的投资者而言,单是市场价格的下跌,并不会导致他的亏损;因此,市场可能出现下跌这一事实,并不意味着他面临着实际的亏损风险。(风险是价值的损失,包括证券的实际售出、公司地位恶化、过高买价,而不是波动性)

我们在普通股选择方面留下了很大的余地,这种余地使得那些对一般市场水平的风险或吸引力有强烈判断的人可以做出选择。

股市上的任何赚钱方法,只要它容易理解并且被许多人采纳,那么,这种方法本身就会因太简单、太容易而无法持久。

在华尔街,人们不能指望任何重要的东西会完全像以前那样再次发生。

我们这么说的意思是,从长远看,大多数经纪公司客户的投机性业务都是不可能赚钱的。但是,如果他们的业务类似于真正的投资,那么其投资回报可能会超出投机性亏损。

证券购买者不能轻易相信销售者的判断。

只有当企业的盈利能力高于平均水平时,才能维持较高的市盈率。

我们建议用安全边际这一概念为标准来区分投资业务和投机业务。

我们认为,足够低的价格能够使得质量等级一般的证券变成稳健的投资机会。假如购买者了解信息,有一定的经验,并且能够做到适当的分散化。因为,如果价格低到足以提供很大的安全边际,那么这种证券就能达到我们的投资标准。

这个故事对聪明的投资者有什么教育意义吗?一个明显的意义在于,华尔街存在着各种不同的赚钱和投资方式。另一个不太明显的意义是,一次幸运的机会,或者说一次极其英明的决策(我们能将两者分开吗?)所获得的结果,有可能超过一个熟悉业务的人一辈子的努力。可是,在幸运或关键决策的背后,一般都必须存在着有准备和具备专业能力等条件。人们必须在打下足够的基础并获得足够的认可以后,这些机会之门才会向其敞开。人们必须具备一定的手段、判断力和勇气,才能去利用这些机会。

通常,人们认为数学能够带来精确和可靠的结果,但是,在股市上,越使用复杂和深奥的数学,所得出的结论就越是不确定、越是具有投机性。每当有人用到微积分或高等代数时,你就应该保持警觉。

【篇二】聪明的投资者读后感

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在一段较长的时间内(5年,10年)专门投资基金的人所获得的收益要优于直接购买普通股的人。

很多人在开通投资账户的时候,都是奔着长期投资去的,但是受到股票价格波动等因素的影响,在交易操作上渐渐偏离之前的原则,进而就变成了一名投机者。失去理智地盲目操作,从而产生巨大的损失。相比而言,基金的的波动比较小,每次买卖操作的成本也比股票操作要高,因而投资者在买卖基金的时候,会进行比较慎重的考虑,反而会获得较好的收益。

市场很容易产生对业绩基金的追捧,近一周收益,近一月收益,近半年收益,近一年收益...一般都是属于地位不稳固的基金。是由于部分基金管理者通过短期的激进操作来获取高额的收益,而这种高收益不具有持续性,但是却可以提升基金的知名度。总之,基金经理在寻求更好的业绩时,一般会涉及到一些特殊的风险,风险的种类越多,高收益就越容易终止。

购买基金充分了解基金的各种费用,费用越高,回报就越低;与股票交易一样,基金交易越频繁,其赚钱的机会也就越低;一般的人购买基金,首先看业绩,再看基金经理的声誉,再次是基金的风险状况,最后才是基金的相关费用。而真正的投资者是反过来看的。

【篇三】聪明的投资者读后感

作为投资的经典,只有一两百人的评分,相比类似《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资》一两千人的评分,可见其流行并不广泛。

彼得林奇的作品,属于那种看完后让你感觉自己也可以的风格,且行文非常口语化,因此阅读起来难度较小。

《聪明的投资者》读后感


导语:《聪明的投资者》告诉我们投资,更重要的是投资自己、了解自己、控制自己,甚于外部环境、外部分析师的判断。下面是小编收集的《聪明的投资者》读后感 ,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一】《聪明的投资者》读后感

作为投资的经典,只有一两百人的评分,相比类似《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资》一两千人的评分,可见其流行并不广泛。

彼得林奇的作品,属于那种看完后让你感觉自己也可以的风格,且行文非常口语化,因此阅读起来难度较小。

而格雷厄姆的风格,则非常严谨、学术化,读起来就像是在大学课堂听教授在授课(格雷厄姆确实是教授),阅读起来可能会有些枯燥、晦涩。在此书中,你会发现格雷厄姆针对任何观点,都会予以佐证,且尽量不做任何的夸大、偏颇、误导之词。

格雷厄姆给出的结论不令人兴奋。

如果想获得满意的投资绩效(这个满意偏向于指和指数符合的收益),则有较为简单的方法。而如果想获得优异(大部分人都想获得优异的收益)投资绩效,则非常之困难。

基于人之本性,格雷厄姆的结论自然不太讨好。虽然其给出了尝试获得优异投资绩效的可行之思路,但格雷厄姆的例证也并未告知读者此方法是必胜战略,相对于习惯寻求秘籍的读者,自然又接受到一次失望。

但如果从流行书籍的狂热中抽身出来,以现实的心态来看此书,应该会发现此书字字珠玑,作者在很多情况下没有给出定论和具体方法,是因为没有一成不变的具体办法,而只有可以长期行之有效的思路。

在保持长期可靠性的基础上,作者给出的进行过一定程度抽象化的投资思路是一个可以应用在实际中的指导,在这个指导下,投资者可以发展出自己的投资方法。

而如果想更简单一些,则作者也给出了防御性投资者的两种投资思路,完全可以导到满意的投资绩效(恐怕这个满意达不到大部分人心理预期)。

此书之所以被称为投资经典,个人认为是因为其对投资理论的抽象化和理论化。从而使成功投资从一件需要摸索前进的事情变为一件有具体指导思想的事情。

投资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特别是当你想要获得更优异的成绩之时。

【篇二】《聪明的投资者》读后感

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在一段较长的时间内(5年,10年)专门投资基金的人所获得的收益要优于直接购买普通股的人。

很多人在开通投资账户的时候,都是奔着长期投资去的,但是受到股票价格波动等因素的影响,在交易操作上渐渐偏离之前的原则,进而就变成了一名投机者。失去理智地盲目操作,从而产生巨大的损失。相比而言,基金的的波动比较小,每次买卖操作的成本也比股票操作要高,因而投资者在买卖基金的时候,会进行比较慎重的考虑,反而会获得较好的收益。

市场很容易产生对业绩基金的追捧,近一周收益,近一月收益,近半年收益,近一年收益...一般都是属于地位不稳固的基金。是由于部分基金管理者通过短期的激进操作来获取高额的收益,而这种高收益不具有持续性,但是却可以提升基金的知名度。总之,基金经理在寻求更好的业绩时,一般会涉及到一些特殊的风险,风险的种类越多,高收益就越容易终止。

购买基金充分了解基金的各种费用,费用越高,回报就越低;与股票交易一样,基金交易越频繁,其赚钱的机会也就越低;一般的人购买基金,首先看业绩,再看基金经理的声誉,再次是基金的风险状况,最后才是基金的相关费用。而真正的投资者是反过来看的。

【篇三】《聪明的投资者》读后感

要想在一生中获得投资的成功,并不需要顶级的智商、超凡的商业头脑或秘密的信息,而是需要一个稳妥的知识体系作为决策的基础,并且有能力控制自己的情绪,使其不会对这种体系造成侵蚀。

市场就像一只钟摆,永远在短命的乐观(它使得股票过于昂贵)和不合理的悲观(它使得股票过于廉价)之间摆动。聪明的投资者则是现实主义者,他们向乐观主义者卖出股票,并从悲观主义者手中买进股票。

本书的目的在于,指导读者避免陷入严重的错误,并建立一套令其感到安全放心的投资策略。

投资者能够指望的回报,在一定程度上是与其承担的风险成正比的,对此我们不能苟同。投资者的目标收益率,更多地是由他们乐于且能够为其投资付出的智慧所决定的;图省事且注重安全性的消极投资者,理应得到最低的报酬,而那些精明且富有经验的投资者,由于他们付出了最大的智慧和技能,则理应得到最大的回报。

如果你以60美分买进了1美元的东西,你承受的风险会比你仅用40美分买进时更大,但回报却是后一种情况更高。价值组合潜在的回报越大,其风险就越小。

道氏理论在某个时期表现得很好,或者它们似乎能够与以往的统计记录相适应。但是,随着它们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其可靠性一般会下降。导致这种情况的原因有两个:首先,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带来一些以前的方法无法适应的新情况。其次,在股市交易方面,某一理论广受欢迎这种现象本身会对市场行为产生影响,从而削弱这种理论的长期盈利能力。(价值投资也是?)

首先,股票很大程度上使投资者得以免受通货膨胀的损失,而债券却完全不能提供这种保护。普通股的第二个优点在于,它可为投资者提供较高的多年平均回报;这不仅来自其较优质债券利息更高的平均红利水平,也来自因未分配利润的再投资而产生的市场价值上扬的长期趋势。

如果投资者以过高的价格买进股票,这些优势就会烟消云散。

普通股的投资规则:1、适当但不要过分的分散化,你的持股数应限制在最少10只,最多30只不同的股票之间。2、你挑选的每一家公司应该是大型的、知名的、在财务上是稳健的。3、每一家公司都应具有长期连续支付股息的历史。4、投资者应将其买入股票的价格限制在一定的市盈率范围,其参照的每股利润,应取过去7年的平均数。

无论证券价格出现怎样的波动,这种投资法都能使人满怀信心地取得最终的成功;迄今为止,尚无任何可与美元成本平均法相媲美的投资法问世。

人们往往会把风险的概念,扩展到所持有的证券可能会出现下跌的情况,即使这种下跌只是周期性的和暂时性的,而且他无需在此时卖出。就真正的投资者而言,单是市场价格的下跌,并不会导致他的亏损;因此,市场可能出现下跌这一事实,并不意味着他面临着实际的亏损风险。(风险是价值的损失,包括证券的实际售出、公司地位恶化、过高买价,而不是波动性)

我们在普通股选择方面留下了很大的余地,这种余地使得那些对一般市场水平的风险或吸引力有强烈判断的人可以做出选择。

股市上的任何赚钱方法,只要它容易理解并且被许多人采纳,那么,这种方法本身就会因太简单、太容易而无法持久。

在华尔街,人们不能指望任何重要的东西会完全像以前那样再次发生。

我们这么说的意思是,从长远看,大多数经纪公司客户的投机性业务都是不可能赚钱的。但是,如果他们的业务类似于真正的投资,那么其投资回报可能会超出投机性亏损。

证券购买者不能轻易相信销售者的判断。

读了《聪明的投资者》有感


导语: 通本书中,关于普通股的价格折扣的事宜着墨不多(债券和优先股倒不少),不过加上市盈率的倒数(即收益率),也许可以当做价格折扣的一种例证。下面是小编收集的读了《聪明的投资者》有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一】《聪明的投资者》读后感

价值投资从单身以来,其令人困惑程度有增无减,其中有两个点是很多人搞不清楚,说不明白的。

第一、价值投资是否包含成长性。

第二、价值投资是否包含预测性。

应该说,格雷厄姆非常可惜的没有将价值投资的核心理念完整的,毫无保留的告诉读者。不管是阅读《证券分析》还是《聪明的投资者》时,明显可以感觉到格雷厄姆的谨慎态度,他总是欲言又止,而他早起的一些文章反而更显直率。格雷厄姆愿意分享方法心得,但他却是一股脑的抛洒,拜读者往往是应接不暇,东挑西拣,无所适从。因此,后人写手便开始了重新诠释价值投资的工作。

这样的结果就是一大堆讲述价值投资的书籍直接将自己置身于心灵鸡汤的地位。可以很明显的感受到在《聪明的投资者》中,格雷厄姆始终是忧心忡忡,随时穿插警告读者,让读者位于保守主义的区间,多学习技巧、方法,少定位,少做无谓的思辨。但是随后的著作则是放弃了格雷厄姆的干货,转而对价值投资进行概念炒作。结果和很多技术分析的书一样,读起来有种心灵鸡汤的感觉,写手们无时无刻不在兜售一种理念,他们不是教你投资,他们只是一个销售员,目的是在读者的心中塑造一种理念。结果就成了霸王硬上弓。和只要努力,就能成功的精神一样,只要你使用价值投资,你就能成为第二个巴菲特。

不管是国外的,还是国内的书籍,明显的一个特点是,抛弃了格雷厄姆分析的手法,或者对其进行简化再简化,然后用大量成功典范,将价值投资塑造成为一种科学的投资方法。甚至连我们的官方也会讲价值投资。尤其是郭树清上台的时候,满满的都是价值投资。

这是格雷厄姆留下的后遗症。与现代金融理论不同的是,格雷厄姆没有纠结于严谨的定义和数理化,很多时候格雷厄姆的话有些许自相矛盾的地方。比如,格雷厄姆希望读者能够建立度量或者量化的观念,但他同时也认为任何使用深奥数学方法的人是在用理论去替代现实,必须警惕这种做法。问题就在于,这个量化的度在哪里,格雷厄姆没有告诉我们。什么样的数学方法才算用理论替代现实,这个就因人而异了。

由于格雷厄姆本身就是从学院中来,因此他也算是见证了现代金融理论的诞生,应该说他是非常了解现代金融理论的核心的。在《聪明的投资者》中,可以看出他在某种程度上对有效市场假说的认同。正如他所说普通投资者只需付出很小的努力和具备很小的能力,就可以取得一种可靠地成果;但是,要想提高这一可轻易获得的成果,却需要付出大量的努力和非同小可的智慧。这其实就是在说有效市场假说。你可以买指数基金,一点点的智力支出就可以拥有不错的回报,但是想要超出市场的回报,就算是1%,也是不容易的,尤其是长期而言,更是如此。如果你能保证20年战胜市场,甚至是绝对回报,那么你肯定已经是中国最富有的那一批人了。但这显然是非常难的,从各种富豪榜也可以看出,在中国,还没有谁能够靠在资本市场投资上榜,至少地产商首先就把投资者比下去了。再加上中国市场的不稳定因素和众所周知的原因,妄想靠炒股致富的想法真的是可以重新检讨检讨了。不过格雷厄姆还是认为,学院派的一些理论站不住脚,比如他尤其反对用波动率作为风险的定义,比起高等级的债券,普通股的波动幅度会更大。但从实际意义上来看,我们认为这并非真正的风险。格雷厄姆认为风险应该是价值的损失,而不是价格的波动。学院派总是将价值和价格等同,价格反映所有信息。但格雷厄姆却认为,市场先生总有不理性的时候,投资者应该主动去发现价格背离价值的机会。

很明显的可以看出,格雷厄姆尽量避免吹嘘自己的方法,他总是用一些折中的口吻进行讲解。问题就在于,格雷厄姆的价值定义在随后的发展中发生了很多分歧,是公司的净资产呢?是股息吗?还是未来自由现金流呢?还是所谓的营运资本呢?又或是每股利润?上述几种其实是很多价值投资书籍或者论文提及的一些判定标准,学院派爱用自由现金流,这样他们的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就可以派上用场了,畅销书作者喜欢用每股利润(当然还有市盈率和各种简单的比率),这样最大限度的降低了阅读门槛。

关于什么是一直股票的价值真可谓总说纷纭,这也带来了另一个问题,就是所谓的静态价值和动态价值。格雷厄姆拒绝进行预测,他更看中过去10年间公司的财务状况,在他看来,已发生的更可靠。而另一种则是所谓的GARp,其实就是一种融入成长性的做法,彼得林奇就是这一种方法的代表,还有那个毁誉参半的pEG指标。事实上,现在有一派所谓的价值投资拥趸认为不能仅仅捡烟头,而是要注重长期的可增长性。显然,格雷厄姆恰恰认为这是极具投机性的行为。但恰恰是他的门徒巴菲特做的股票早期有价值特性,后期有成长特性,使得很多不明真相的初学者一头雾水。

甚至是连学院派的一些估值专家也宣称自己是价值投资。但是这些学院派方法无一不是靠预测吃饭。一堆估值模型,计算未来现金流的现值,这也算是一种价值投资。不过显然,格雷厄姆是不认同这种价值的,原因也是巨大的投机性。我看过很多估值案例和报告,无一例外的将现金流置于长期增长的状态。事实上,我们知道公司经营不可能很稳定,现金流不可能一直增长,但是诡异的是,所谓的估值模型往往是给一个时期的现金流增长进行贴现,我不禁要问,你怎么就知道以后的现金流就一定是增长的,万一是负增长呢?最经典的是记得贝因美13年屡创新高时,一券商报告用了FCFF模型估计贝因美至少有60元,而当时贝因美还是40多元,这也算低估了。结果贝因美三季度报大跌眼镜,之后股价是一蹶不振,60元价值不知道去哪了!

可以很明显的感到,很多人想突破格雷厄姆的禁区。格雷厄姆说不要买超过15倍市盈率的股票。这就直接否决了很多科技股,传媒股。在13年的结构性牛市中,恰恰是这些格雷厄姆要你不要买的股票涨的最狠,而符合格雷厄姆标准的股票却萎靡不振。

很多投资者到这里已经是貌合神离,对价值投资有点敬而远之。

事实上,格雷厄姆从来没说他的方法能够赚很多钱,他只是告诉投资者,这样做可以保住你的财富,这些方法不是下一个百万富翁的致富秘籍。

之所以说价值投资是摇摆不定的,其实还是那个古老的原因啦,人性的贪婪。许多读者一定会忘记格雷厄姆保守的口吻,而专研任何可能出现的所谓的致富秘籍。能坚持价值投资的人少之又少,不仅仅是因为很多人就知道价值投资,而不知道其分析技法(这和格雷厄姆散文般的文风有关,名曰鸡零狗碎写法),更因为中国是具有特色的社会主义国家。

价值投资,依然摇摆不定。

【篇二】《聪明的投资者》读后感

《聪明的投资者》是股神巴菲特的导师本杰明*格雷厄姆结合自己投资实践、历尽几十年反复修订的一本经典投资书籍。

《聪明的投资者》告诉我们投资,更重要的是投资自己、了解自己、控制自己,甚于外部环境、外部分析师的判断。认为自己是防御型投资者,还是进攻型定投资者,本身需要自我的一个聪明的自我认知。在投资成绩得乎所已是,认为自己是个进攻型,大肆满仓,最后损失惨重;在投资小有亏损时,认为自己是防御型,畏首畏尾,错失最佳入手时机;而这些都是格雷厄姆认为愚蠢的。

聪明的投资者应有自己的投资思维和投资习惯,要建立自己定投资成功所需的心理约束。所谓投资和投机,或许就是拿捏不住自己,诱惑于外部,而区分出来的两种投资行为,前者一贯如一,后者千变万化。格雷厄姆对此下了个定义:投资是以深入分析为基础,确保本金安全,并获得适当的回报。而投机则不是,投机追求回报,而丧失了投资分析和本金安全意识。

雪球投资:一个价值投资者的股市札记 读后感(3)篇


雪球投资:一个价值投资者的股市札记 读后感 第(1)篇

人类行为是滚雪球的,也必须得滚雪球。你获取的资源都是为了让你更有利于去获取更大的资源,相反,如果你拥有的资源并不能让自己及周边的人过得更好则没有获取资源的动力,没有动力社会谈何发展谈何未来。书中举的读书考试例子,小时候村里读书考试最好的TOp10,中考高考极大概率还是这十个人考得最好,即使出了黑马或有人掉队,想想确实如此。创业的小团队或小作坊是极大概率失败的,抵抗风险的能力远远不如龙头老大,毕竟我们看到的都是活下来的人,但创业更能实现自我价值或者其他的高级需求,对这些人是满满的敬佩跟感恩。换个角度看跟你操作实现完全不一样的东西,理解并接纳。例如投资或投机,并没有哪个好哪个坏,强如股神巴菲特的价值投资,十多年来的收益比推崇技术分析量化操作的西蒙斯低得太多太多,而且也是因为人们的操作不一看法不一才有了股市价格的波动,也才给了我们更好的交易时机。就像当前互联网两极的掌门人,一个高调得如网红天天谈理想灌鸡汤的马云,一个低调做事极少露脸的马化腾,这些完全相反的性格都跟成功有关系也可以说没关系。书中并未提及货币超发的话题,货币超发也是个必须执行的事情,否则钱就会集中在先拿到钱的人或群体里边,而这部分必然是社会的老人或传统行业,或因为消费欲望低或不想改革,社会只会变得死气沉沉,年轻人工作一眼望到头而没了工作的激情澎湃,创业也就低迷不振了。货币超发虽然一直在稀释我们的货币含金量但能促进社会的发展,最终也是更有利于所有人。货币的影响是像涟漪一波一波的,最先接触的获益最高,而后逐步递减,最爽的当然是印钱的国家,然后是银行证券,大公司,配套公司,到我们老百姓这一层已经是聊胜于无了。投资貌似极其简单,因为滚雪球的本质,也因为国家的货币超发,更因为国家的经济发展,但实际上很难,因为每个人在实际操作自己的钱的时候心态就变了,容易追涨杀跌,瞬间爆炸,贪婪与恐惧无不更容易看到真实的自己。有句话叫虽然我懂得了很多道理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我只能说未做到知行合一的懂就是不懂。自古名言就那么几种一直在重复,无论是多么牛逼的大文豪,有点怎么说呢,历史一直在轮回,从来没有进步,因为人性没变过,进步的只是科技。学习投资或投机并不仅仅是为了赚钱,一个人的生活圈子有限,工作的影响力也很有限,好像很多事情跟你并没有什么关系,三点一线。相反就不一样,大到特拉普竞选总统成功中印对峙都跟你有关系了,会激发你对更多事情的关注,去进一步思考里边的关联与本质,也许唯一有可能比投资人更关心社会发展的也就政客了,这是一种极好的情绪体验,比游戏更为吸引人。

雪球投资:一个价值投资者的股市札记 读后感 第(2)篇

我觉得自己很幸运,作为一个炒股小白,最初读的两本书就是林起和邱国鹭的两本书。

书中对我建立起适合自己的投资理念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他们都是坚定的价值投资者,以巴菲特为偶像,并付诸实践十余年。他们说价值投资者在生活中都非常简朴,做任何交易都讲究性价比。看着这么抠的自己,我终于明白了,原来我也是个价值投资者……

虽然未曾炒股,但我始终坚信股市之所以赢家少输家多,是因为大部分人都是赌股而不是炒股,在未做过足够的分析时就凭着自己的感觉任意买股,这样只能说赚了是运气好,不赚才是常态。

不过对于股市那些复杂的分析方法,我觉得自己力有未逮,所以一直敬而远之。

最近一直在研究基金,然后发现了两位老师的书,顿然开悟,原来我的想法一直都没错,而且对于分析股票的方法,也了解了适合自己的方式。

股票技术分析是一门极其复杂的学问,但是不会分析也不要紧,只要会分析公司就好。这样正好深得我意。

我的钱都投在基金市场,今年是时候拿出一部分钱来进行股票投资了。但我不急,首先要做的是学会公司基本面的分析和掌握一些必要的财务知识。

有些知识只适用一时,有些知识会真的终生受用,我想投资理财和财务知识应该就属于可以做一辈子的事情。人多学一些可以应用一生的知识,终归不是一件坏事。


本书关于财务知识的那一章,读起来着实有些晦涩,只因自己知识储备不够,今年的首要任务就是学习咯~

共勉


雪球投资:一个价值投资者的股市札记 读后感 第(3)篇

多年前的我做梦也想不到,今天的我在津津有味地看这样一本关于股市的书。作者在二十七岁时写下这样一本书,有独立思考,自信,信仰,和从容不迫的生活态度,令人钦佩,也令我这样过了而立之年仍碌碌无为的凡人自惭形秽。但亡羊补牢,犹未为晚,成长是贯穿一生的漫长过程,能有机会拓展眼界,破除偏见,汲取他人的智慧就是一种幸运。以往看书偏爱看译本,因为总觉得老外做事认真不糊弄。关于价值投资有许多名人译作,但因为翻译信达雅的差距,历史背景知识的缺失,文化的差异,译作读起来有时令人觉得费力。这本书纯中国制造,亲切易懂,内容原创而非拼凑,列举的例子都取自中国a股市场,许多名称即使不是股民也耳熟能详,对股市中国特色也有到位的解析。看完十分感动,门外汉居然也看懂了!价值投资零基础入门应首推!

聪明的投资者读后感范文精选


当你读书而思考的越多的时候,你就会清楚地看到你知道得很少。拜读了作者写的作品,我们的心境会得到升华,深入理解文章的内容,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是写好读后感的基础。那么你最近是否想要写一篇作品读后感呢?因此,栏目特意整理了聪明的投资者读后感范文,欢迎大家阅读收藏,分享给身边的人!

聪明的投资者读后感范文 篇1

我在了解了众多的投资方法之后,认为格雷厄姆《聪明的投资者》一书中所介绍的“价值投资法”相对安全和有理。

之所以说是相对的,是因为它有两个天然的缺陷:一是相对于明确的价格,价值的评估是相当困难的,价值的精确计算更是不可能——有形资产如此,无形资产更是如此;二是在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变化的过程中,要出现投资者所期望的价格,所需要的等待时间是不确定的——可能很短,也可能很长。

如果说其第一个缺陷,还可以用“安全边际理论”来克服,毕竟投资时我们仅需要获得一个大致“安全”的估值就可以了。“正如绝大多数时候,看一个妇女够不够选举的年龄,我们并不需要知道其确切的出生日期”;而面对其第二个缺陷,即投资者所期待价格的出现有时需要足够长的等待时间,我们则毫无办法。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价值投资法”只能算是一个“成功”的理论,根据它取得成功投资的实践,有时还需要一点点“运气”。

另外,也有人主张”分散化投资“可以弥补“价值投资法”的不足。对此,我持一分为二的态度:理论上讲,是正确的,可以用牺牲一定的投资收益率来避免风险的过分集中,大不了导致投资结果的平庸化;但实践中,却未必如此,因为投资者难以做到足够的分散化,且分散到何种程度才算真正足够也是不确定的。

当然,说

“价值投资法”是一个成功的理论也是有条件的,即不能考虑价值本身在未来时间里的增减变化。如果要考虑这一因素,就好比考虑量变与质变的关系一样,问题则会变得更为复杂。“没有永远的投资”,也多少能说明这一道理。

众所周知,根据博弈理论,在投资市场上,一个少数人采用时有效的方法,当大多数人都采用时则会失效。“价值投资法”自然也不例外。但只因人性的贪婪、恐惧、狂热、从众……,长期以来一直难以改变,故“价值投资法”还没有被大多数人所采用。

尽管我认同《聪明的投资者》所介绍的“价值投资法”,但我也知道,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事物是绝对的。所以,我坚持认为,“价值投资法”只是一个相对的、不错的方法。

有人说过:“投资成功的真正秘诀,就是没有秘诀”。对于“价值投资法”,也应当进行这样的理解。

聪明的投资者读后感范文 篇2

《聪明的投资者》是一本投资实务领域的世界级和世纪级的经典著作,自从1949

年首次出版以来,本书即成为股市上的《圣经》。它的作者是本杰明•格雷厄姆。

《聪明的投资者》首先明确了“投资”与“投机”的区别,指出聪明的投资者当如何确定预期收益。本书着重介绍防御型投资者与积极型投资者的投资组合策略,论述了投资者如何应对市场波动。本书还对基金投资、投资者与投资顾问的关系、普通投资者证券分析的一般方法、防御型投资者与积极型投资者的证券选择、可转换证券及认股权证等问题进行了详细阐述。在本书后面,作者列举分析了几组案例,论述了股息政策,最后着重分析了作为投资中心思想的“安全性”问题。《聪明的投资者》主要面向个人投资者,旨在对普通人在投资策略的选择和执行方面提供相应的指导。本书更多地将注意力集中在投资的原理和投资者的态度方面,指导投资者避免陷入一些经常性的错误之中。

阅读了这本书我最大的感想就是:这本书像所有的经典著作一样,会改变我们看待世界的方式。你读得越多,就理解得越深刻。以格雷厄姆为向导,你必定会成为一个非常聪明的投资者。要想在一生中获得投资的成功,并不需要顶级的智商、超凡的商业头脑或秘密的信息,而是需要一个稳妥的知识体系作为决策的基础,并且有能力控制自己的情绪,使其不会对这种体系造成侵蚀。本书能够准确和清晰地提供这种知识体系,但对情绪的约束是我们自己必须做到的。

此外,我还总结出了:投机者最实际的区别在于他们对股市运动的态度上。投机者的兴趣主要在参与市场波动并从中谋取利润。投资者的兴趣主要在以适当的价格取得和持有适当的股票;市场波动实际上对他也很重要,因为市场波动产生了较低的价格使他有机会聪明的购入股票,又产生了较高的价格使他不买进股票并有机会聪明的抛出股票;购买的证券类型和想得到的回报率不是取决于投资者的金融实力,而是与知识、经验、气质相联系的金融技能;对进攻型投资者,他购买的股票价格所表示的企业总的市场价值,不要过于高出实际记录和谨慎的前景预测的价格。

以下为作者在每章开篇前面对章节的概括和总结,也是本书的精华所在:

(1)如果总是做显而易见或大家都在做的事,你就赚不到钱。对于理性投资,精神态度比技巧更重要;

(2)每个人都知道,在市场交易中大多数人最后是赔钱的。那些不肯放弃的人要么不理智、要么想用金钱来换取其中的乐趣、要么具有超常的天赋,在任何情况下他们都并非投资者。

市场就像一只钟摆,永远在短命的乐观(它使股票过于昂贵)和不合理的悲观(它使得股票过于廉价)之间摆动。聪明的投资者则是现实主义者,他们向乐观主义者卖出股票,并从悲观主义者手中买进股票。

投资成功的秘诀在于你的内心。如果你在思考问题时持批判态度,不相信华尔街的所谓事实,并且以持久的信心进行投资,你就会获得稳定的收益,即便在熊市亦如此。通过培养自己的约束力和勇气,你就不会让他人的情绪波动来左右你的投资目标。说到底,你的投资方式远不如你的行为方式重要。

聪明的投资者读后感范文 篇3

本书旨在是授人以渔,目的是以适当的形式给外行提供投资策略的指导。本书主要介绍需要一个稳妥的知识体系作为决策基础,并强调投资者控制自身情绪,做一个理性的投资者。本书开头第一个观点就是精神态度比技巧更加重要,当你做的事是大家都在做的,你就赚不到钱:尽管交易条件可能变化,公司和证券可能变化,金融机构和规则可能变化,但人性基本是相同的。因此,慎重投资的重要和困难部分,与投资者的气质和态度相联系,而不太受过去的影响。另外书中明确了投资与投机的区别,指出聪明的投资者当如何确定预期收益。本书着重介绍防御型投资者与积极型投资者的投资组合策略,论述了投资者如何应对市场波动。最后着重分析了作为投资中心思想的安全性问题。本书旨在对普通人在投资策略的选择和执行方面提供相应的指导,更多地将注意力集中在投资的原理和投资者的态度方面,指导投资者避免陷入一些经常性的错误之中。

以下为作者在每章开篇前面对章节的概括和总结,也是本书的精华所在:

(1)如果总是做显而易见或大家都在做的事,你就赚不到钱。对于理性投资,精神态度比技巧更重要;

(2)每个人都知道,在市场交易中大多数人最后是赔钱的。那些不肯放弃的人要么不理智、要么想用金钱来换取其中的乐趣、要么具有超常的天赋,在任何情况下他们都并非投资者;

(3)投资者与投机者最实际的区别在于他们对股市运动的态度上:投机者的兴趣主要在参市场波动并从中谋取利润,投资者的兴趣主要在以适当的价格取得和持有适当的股票;

(4)对待价格波动的正确的精神态度是所有成功的股票投资的试金石;

(5)对于投机者,时机具有心理上的重要性,因为他想在短时间内获取大笔利润,在他的证券上升之前等待一年的想法是不适合他的,而等待的时间对投资者而言则无关紧要;

(6)价格波动对真正的投资者只有一个重要的意义:但价格大幅下跌后提供给投资者买入的机会,当价格大幅上涨后提供给投资者出售的机会;

(7)对廉价证券的定义:它是一种建立在事实分析基础上,表现出持有比出售更有价值的证券;

(8)经验表明在大多事例中,安全依赖于收益能力,如果收益能力不充分的话,资产就会丧失大部分的名誉(或帐面)价值;

(9)在能够信赖的那些个别预测和受大众支配的那些个别预测之间事先做出区别几乎是不可能的,实际上这正是投资基金广泛多样化经营的一个原因。广泛多样化的流行本身就是选择性迷信被拒绝的过程。

(10)任何关于一种股票比其余股票更值得购买的分析者的意见,都必须从他个人的偏好和期待的局限扩展到更大的范围。如果所有的投资者都同意一种特别的股票比其余的股票更好,那么这种股票会迅速提价到这样一种程度以抵消掉它先前的利益;

(11)股票市场上的绝大多数理论收益并不是那些处于连续繁荣的公司所创造的,而是那些经历大起大落的公司创造的,是通过在股票低价时买进、高价时卖出创造出来的;

(12)股市行为必然是一个令人困惑的行为,否则稍懂一点知识的人就能获利。投资者必需着眼于价格水平与潜在或核心价值的相互关系,而不是市场上正在做什么或将要做什么的变化;

(13)过去的数据并不能对未来发展提供保证,只是建议罢了;

(14)投资方式中的一个基本原则:一个正确的概括必需始终将价格考虑进去;

(15)在投资上处于根本地位的是分红和市场价,它们是外部股东收回投资的唯一具体的方式,诚然---收益、经济强大及资产增加这些因素对他们也很重要,但这些只有在立即或最终影响他们的分红和市场价时才显得那么重要;

(16)在正常条件下,为投资而购买的一般普通股,其安全边际在于大大高于现行债券利率的期望获利能力;

(17)获取收益所进行的操作不应基于信心而应基于算术;

(18)很多投资人会把注意力由可见的固定资产转移到无形资产上,例如经营能力和企业的本质,而这会暗中为投资者带来具有风险的思考模式;

(19)如果一只普通股被确定为良好的投资对象,那么这只股票同时也是良好的投机目标;

(20)由股市造成的错误迟早都会由股市自身来纠正,市场不可能对明显的错误长久视而不见,一旦这种错误得到纠正之时,就是有眼光的投资者获利之时;

(21)投资者的注意力不要放在行情机上,而要放在股权证明背后的企业身上.通过注意赢利情况,资产情况,未来远景等诸如此类的因素上,投资者可以对公司独立于其市场价格的内在价值形成一个概念;

(22)股票市场并非一个能精确衡量价值的称重计,相反它是一个投票机,不计其数的人所做出的决定是一种理性和感性的掺杂物,有很多时候这些抉择和理性的价值评判相去甚远.投资的秘诀就是在价格远远低于内在价值时投资,并且相信市场趋势会回升;

(23)投资者要以购买整家公司的态度来研究一种股票;

(24)无法抑制的乐观主义能导致狂热的投机,而其中一个最主要的特征是它无法汲取历史的教训;

(25)做个有耐心的投资者,愿意等到企业的的价格变得有吸引力时才购买股票;

(26)无论华尔街还是别的什么地方,都不存在确定的、轻松的致富之路;

(27)对一家企业的状态,只有一半是事实,而另一半却是人们的观点;

(28)只有在得到对企业的定性调查结果支持的前提下,量化的指标才是有用的。

聪明的投资者读后感范文 篇4

内容简介:本杰明·格雷厄姆的经典之作,相对于《聪明的投资者:点评注疏版》来说,没有了贾森·茨威格的点评和注释(但仍有沃伦?巴菲特撰写的3篇文章:分别是“第4版序”、1976年他的恩师去世时他写的悼文《怀念本杰明格雷厄姆》,以及附录1《格雷厄姆-多德式的超级投资者》),还原了本杰明?格雷厄姆生前最后一次修订的第4版的原貌。现在的投资环境与本杰明?格雷厄姆时期虽有不同,但是华尔街所有标榜价值投资法的经理人,都称自己是格雷厄姆的信徒。格雷厄姆所建立的价值投资原则之伟大,被半个多世纪的经济事实一次又一次雄辩地证明。这两个版本的《聪明的投资者》,同时畅销于美国乃至于全球。

聪明的投资者读后感,来自当当网上书店的网友:本书首先明确了“投资”与“投机”的区别,指出聪明的投资者当如何确定预期收益。本书着重介绍防御型投资者与积极型投资者的投资组合策略,论述了投资者如何应对市场波动。本书还对基金投资、投资者与投资顾问的关系、普通投资者证券分析的一般方法、防御型投资者与积极型投资者的证券选择、可转换证券及认股权证等问题进行了详细阐述。在本书后面,作者列举分析了几组案例,论述了股息政策,最后着重分析了作为投资中心思想的“安全性”问题。

聪明的投资者读后感,来自卓越网上书店的网友:假如你一生只读一本关于投资的论著,无疑就是这本《聪明的投资者》。

聪明的投资者读后感范文 篇5

雷厄姆在《聪明的投资者》这本书中阐述的是一种投资的思维理念,不是投机的技巧,更不是火速赚钱的公式。这本书主要有四个重点内容,这也是格雷厄姆投资理念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第一个重点内容,投资和投机有什么区别;第二个重点内容,投资者应该如何面对市场波动,也就是说要如何应对股价难以预测的涨跌;第三个重点内容,安全边际,这是格雷厄姆投资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概念;最后,在开始投资后,怎么样才能获得稳定的回报。首先来看第一个重点:投资和投机有什么区别。这两件事最显著的区别是投资关注的是股票的内在价值,投资人会好好研究公司,最后才会决定买哪只股票。而投机的人其实是试图通过预测股票走势来获利,不会研究公司,因此购买股票更容易受到市场波动也就是股价涨跌的影响。格雷厄姆说股票并不是一张纸,它代表对企业的部分所有权,买股票实际上就是买公司。

第二个重点,投资者该如何面对市场波动。买了股票就意味着你要不停地面对价格的波动和账户的盈亏,这是一件很考验心理素质的事情。格雷厄姆认为,股票之所以出现不合理的价格,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人类的恐惧和贪婪情绪。市场是一种理性和感性的产物,这意味着股票价格大幅波动难以避免。格雷厄姆的观点是请投资者不要将注意力放在市场波动上更不要在股价出现大幅上涨后立即购买股票,也不要在股价出现大幅下跌后立即出售股票。格雷厄姆指出,价格波动对真正的投资者有一个重要的意义,那就是让投资者有机会在价格大幅下降时买入心仪的股票。大幅上涨到危险的高度时停止买入,甚至卖出股票,等到市场纠错的时候,便是投资者赚钱的时候。

投资最重要的是什么?格雷厄姆有两条半开玩笑的铁律,第一,永远不要亏损,第二,永远不要忘记第一条。那么如何才能做到不亏损?格雷厄姆给出的答案是四个字,安全边际。这是格雷厄姆投资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概念。安全边际是指市场价格与内在价值之间的差额。当一只股票的市场价格低于其内在价值的时候,它的安全边际就是正值。虽然,无论如何谨慎,每个投资者都免不了会犯错误,但格雷厄姆认为坚持安全性原则才能使犯错误的几率最小化。除此之外,格雷厄姆认为,要满足安全边际理论的公司还需要满足两个条件,第一,财务状况比较稳健,至少以后几年利润不会下降;第二,市盈率不能太高。市盈率是投资中经常使用的一个概念,它是每股价格和每股利润之间的比值。一般来说,市盈率越低,代表投资者能够以相对较低价格购入股票,比如一只股票的价格是24块钱儿,过去一年里它每股赚了三块钱,那么这只股票的市盈率就是24除以3等于8。

最后,如何才能成为一名聪明的投资者,获得稳定的回报呢?格雷厄姆告诉我们,要想成为一个聪明的投资者,其实重要的是性格,而不是智力。投资成功不需要天才般的智商,非比寻常的经济眼光,或是内幕消息,历史上有许多伟人例如牛顿炒股亏损的例子,可见就是聪明人也未必能成为聪明的投资者。投资者所需要的只是正确的思维模式和理性的思考,并避免被市场股价涨跌情绪所影响。

在这本书中,格雷厄姆始终在强调的是一种投资的理性思维也就是投资者需要驾驭自己的情绪,培养自己的约束力和勇气,不要让他人的情绪波动来左右自己的投资目标,避免进入市场的非理性狂热。比如在牛市中,当所有人都过分乐观的时候,你就应该小心谨慎了,熊市中,当市场充满悲观的时候,你都要以乐观的心态去发现被低估了的机会。当然,投资光有正确的思维模式以及理性态度也不够,你还需要真正下工夫去充分了解你想投资的企业。格雷厄姆建议投资者花至少一年的时间去跟踪和挑选股票,先进行模拟购买,一年后将模拟投资结果与指数进行对比,看情况如何,也就是说,如果你打算要去买股票了,先不要着急掏钱,稳住了,先用一段时间来观察你心仪的股票,最后再行动。(邢腾飞)

聪明的投资者读后感范文 篇6

《聪明的投资者》读后感1000字!

《聪明的投资者》是由美国经济学家格雷厄姆创作的著作,起先我选择看这本书,是因为沃伦巴菲特对此书的评价:“有史以来,关于投资的最佳著作。”

格雷厄姆不仅是巴菲特的导师,更是一名成功的投资者。

通过他的书,我从中清楚地认识到投资与投机的本质区别:投资是建立在敏锐与数量分析的基础上的,而投机是试图在股价的跌涨中获利。格雷厄姆是一名成功的投资者,不仅在于成就,更在于他对待投资时的情绪。在跌宕起伏的股票市场当中,他能保持自己不受到市场情绪的左右,所以他是一名成功投资者,我认为即使有超高的分析能力,如果被市场情绪所左右,也很难获得投资收益。

书中用两则寓言故事去讲述了两种行为:一则是“市场先生”他通过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一些人的愚蠢;另一则是“旅鼠投资”告诉我们投资者盲目投资的行为。

我明白了一个公司的股价一般都是由业绩和财务状况支撑,因此在寻找一支好股票时,更重要的是准确衡量公司的绩效。在《聪明的投资者》中,以一家航空公司为例介绍了公司绩效的基本因素:收益性,稳定性,成长性,财务状况,股利以及发行价格等。从中我认为最重要的从财务状况入手,着实分析是有效的。

关于收益性,衡量一家公司收益性的指标最直接的便是每股的净收益,也可以考虑一下投资报酬率,公司的闲置资产怎么处理,能准确的分析出公司的获利能力。

关于成长性一般从盈余增长率分析,每股的盈余,在反映出公司的生存能力,管理水平,竞争实力,发展速度的同时有刻画出公司从小到大的历史足迹。

公司的财务状况决定公司的风险系数,也决定了公司的偿债能力。一个公司的偿债能力如果不过关,那么公司在面对财务危机时,导致破产是必不可免,这将给我们带来极大的风险。

股利的话,我认为,股利发放会显得公司生机勃勃,我们在选择一支股票的时候应该避免那些在过去有两三年停发或降低股息的股票。我认为股利并不能称得上衡量公司绩效的关键因素,但能反映营业状况和业绩好坏。

我认为在进入股票市场时,要明白,市场像一个无底洞,他能给你带来财富的同时,也能让你跌入深渊。并不是每次交易都能做到低进高抛。

我认为在市场处于低落的时候挣钱是我从书中学到的小技巧,这本书告诉我一个投资者要学会利用价格,无论最高还是最低,他都算得上是真正商业价值中较低的价格买进算得上真正的投资。

我起先关注到格雷厄姆的这本书是因为巴菲特,巴菲特的成功是不可替代的,这点我认为即使是他的导师也不会,但我在研究后发现,巴菲特主张集中投资,但格雷厄姆主张分散投资,我在看这本书后明白,不得不佩服巴菲特,他通过格雷厄姆对公司问题排除之外,那些放心的公司然后直接抛进,极大程度降低了集中投资的风险性,也做到了导师那种风险越小越安全的思想。

但是时代是在变化的,格雷厄姆的时代与我们是不同的,他的时代,石油钢铁为巨头,如果用他的算法去选购一支股票几乎选不出来,因为现在的公司垄断性很强。

我认为如果做大家都在做的事情,那一定赚不到钱。其次,股票市场并非能精确衡量出价值的,即使华尔街也没有准确并且轻松地致富之路,对于企业的状态,一半是事实,一半是观点,不能让消息迷茫自己。

这世上的一切都借着希望而完成,农夫不会剥下一粒玉米,如果他不曾希望它长成种粒;单身汉不会娶妻,如果他不希望有孩子;商人不会工作,如果不曾希望因此有收益。

聪明的投资者读后感范文 篇7

春节有空,买了巴菲特老师-格雷厄姆《聪明的投资者》,读完后,沉思了一下,的确这本书在投机盛行的年代,让投资者找到了方向,在那个年代他应该称得上是投资界不世出的奇人,《聪明的投资者》读后感。

这本书也明显有自己的缺陷,举了很多例子,让人看得有点杂乱无章的感觉,如果初学者看完这本书后,第一感觉就是投资要有安全边际,但随后就会感到上市公司有如此多的问题,有点无从下手的感觉。所以在安全边际的情况下,只能按照它的方法尽量分散投资,而分散投资就是为了降低风险。诚然这种方法可以让你立于不败之地,所以绝对是值得一读的好书。

如果研究过巴菲特的人就知道,巴菲特说要集中投资,格雷厄姆说要分散投资;二者的思想为什么有如此大的差异呢?原因在于巴菲特汲取老师的安全边际的思想上,提出啦要买有特许经营权,主营业务清晰,一流的管理者的公司,集中投资然后长期持有。你把这思想理解彻透之后,再反过来思考《聪明的投资者》一书,你就不得不服巴菲特,因为通过巴菲特这一思想过滤,就能把格雷厄姆举例的那些有问题的公司排除在外,这样就可以大大降低风险性,从而可以去集中投资,而不是分散投资。

我们的理论应建立在巨人思想的基础上即安全边际,再做进一步改善,下面不是评论二位大师的缺点,而是做一点改进,仅代表个人观点。

1、时代在变化,格雷厄姆时代是以石油,钢铁,铁路等传统行业为巨头的时代,所以他的计算方法是算前三年或前七年的平均利润,来计算PE,这种方法我认为是有效的,而且现在依然可以用来吸收的计算方法,我未来也会用这种方法进行一些防御性投资。但对于后期出些的一些行业,垄断性非常强的公司,即不受经济危机影响的公司,再用它这种计算方法,意味着很难买到这种公司。大家可以在前几年的经济危机中去验证一下。这里可以吸收一下基金经理的算法,即预期未来,但这种算法一定要保守估计,确定性一定要强。这里可以举一个例子,盐湖钾肥,现在全世界粮食大涨同时不同的国家都发生自然灾害导致粮食减产,通货膨胀也以10%左右的上涨,在这种背景下,必然会推动钾肥的需求量增加或价格上的上涨,这种预见性很强的背景下,我们就不必拘泥于格雷厄姆的以过去的利润的计算方法,而改成将来的计算方法,这样可以取得不错的回报率,大家可多举几个例子,用时间来检验我的推论是否正确,即使一个例子失败并不代表失败,因为格雷厄姆的方法也不能保证每个样本都是成功的,所以他要分散投资。

再次强调一下,这种方法是建立在主营业务清晰,垄断的公司,在预见性很强的情况下,才能以未来计算,也要在安全边际下买入。至于传统性行业,不垄断的公司,还是以格雷厄姆的计算方法为准。

2、关于净资产的问题,格雷厄姆的安全边际是指低于净资产的2/3,同理时代在变化,格雷厄姆时代是以石油,钢铁,铁路等传统行业为巨头的时代,对于后期出些的一些行业,垄断性非常强的公司,即不受经济危机影响的公司,再用它这种计算方法,意味着几乎买不到这种公司。我个人意见是主营业务清晰,垄断的公司,下降1/3,我这种方法意味着风险比格雷厄姆的要大,但即使错了,由于垄断的特性,经过二年左右又会开始盈利,而且因为主营业务清晰,垄断的公司特质,这一层过滤本身也降低了风险,我个人认为,这就相当于以前格雷厄姆要求的安全边际---低于净资产的2/3,有兴趣的可以在以前的熊市里去验证一下。

3、反思巴菲特的投资思维,是他提出要买有特许经营权的公司,但实际上他买的有些公司是没有特许经营权的,但是别人或他自己(我更倾向于是别人)要强加上去的特许经营权,比如银行公司,从定义上讲银行无论如何也算不上有特许经营权的公司,但巴菲特确实买啦,买得还不少,这就不得不让人深思。看完《聪明的投资者》后我恍然大悟,详见讲基金的那些章节。是因为巴菲特后期随着资金的宠大,他已很少有机会再遇见特许经营权,主营业务清晰,一流的管理者的公司,在安全边际下买入的机会,所以他的思想只能倒退,退而求其次,回到格雷厄母的思想,即在安全边际下,买入主营业务清晰,一流的管理者的公司,这就是投资大师的变通,但不能说这不对。别人总结巴菲特感兴趣的公司也是能力圈,护城河,安全边际,也可能是写书的人强加上巴菲特的思维,他买的公司就是有特许经营权的。个人观点,这是巴菲特资金巨大时不得已而为之的倒退投资方法,这也是巴菲特大师能变通之处,不拘泥于形式,只要基本原则不变通-即安全边际,这也是他的底线。但我们小散,不能把巴菲特倒退的方法拿来吸收,去投资银行股,如果你是格雷厄姆思想的追随者除外,毕竟这种方法也是让人立于不败之地的一种方法。我们不仅要完全吸收巴菲特的思想,还要对他的思想加严,即把有特许经营权的公司,改为垄断的公司,这样一改,我们投资的范围就更加小,目的就是为了更加的降低风险,提高成功率。

结尾之时,再次强调一下上面仅代表我个人观点,没有任何批评二位大师的意思,只是对他们的思想进行了一些改进和总结。也许我年少轻狂,但我会用我一生来验证我改正的是否有效,如果你们觉得对可以吸收,觉得不对可以拍砖。

聪明的投资者读后感1000字合集


本文为读后感大全推荐专题“聪明的投资者读后感”相关内容。

多读些有益的书籍是一件百益无害的事情,作品是一本令人受益匪浅的好书,写读后感应该读得认真,才能有所感。那么作品的读后感应该从哪个角度写呢?我们的小编特意搜集并整理了聪明的投资者读后感,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动动手指请收藏一下!

聪明的投资者读后感 篇1

经典自有其经典的地方,第一次读《聪明的投资者》的时候没什么感觉,再次读下来,加上经验和其他感悟,觉得姜还是老的辣。

投资,首先是要明确自己的身份,你是积极的还是防守的?对于不同目的的人来说采取的策略是完全不同的,不能生搬硬套。

其次,就是理性态度的重要性与投机的困难。

很多人可能在生活中很理性,但在投资中却很疯狂。有人说这是钱的力量,我觉得未必,更好地解释是反身性,你投入其中,便很难从里面解脱出来,源源不断地从市场得到各种反馈,自己又要根据这些反馈不断地做出反应,这种情况下根本就没有时间去冷静下来,恢复理性。

投机难也就难在这里,不断地做判断,不断地去顺应市场,这种活不是一般人能做好的。我无意于贬低投机,因为他们也是在为股市提供流动性,没有流动性的资产市场是无法想象的。但他们需要的是与别人做对手盘,他们的赢利很多时候是别人的亏损。而股票市场里面聚集了众多高智商人群--这甚至是一个被过度重视的市场--一个人很难每次都打败其他人。

最后,说说我个人对价值投资的看法。价值投资的判断过程就是一个为资产进行定价的一个过程,价值投资的实施就是一个对自己判断进行验证的过程。现实中,很多机构采用CAPM定价,但我觉得这个公式就是经济学自大的一个表现,每个资产都有着他自己的特性,不去了解这个资产背后的具体内容,而一味根据这些纸面上的东西来得到价格,无异于痴人说梦。

聪明的投资者读后感 篇2

春节有空,买了巴菲特老师-格雷厄姆《聪明的投资者》,读完后,沉思了一下,的确这本书在投机盛行的年代,让投资者找到了方向,在那个年代他应该称得上是投资界不世出的奇人,《聪明的投资者》读后感。

这本书也明显有自己的缺陷,举了很多例子,让人看得有点杂乱无章的感觉,如果初学者看完这本书后,第一感觉就是投资要有安全边际,但随后就会感到上市公司有如此多的问题,有点无从下手的感觉。所以在安全边际的情况下,只能按照它的方法尽量分散投资,而分散投资就是为了降低风险。诚然这种方法可以让你立于不败之地,所以绝对是值得一读的好书。

如果研究过巴菲特的人就知道,巴菲特说要集中投资,格雷厄姆说要分散投资;二者的思想为什么有如此大的差异呢?原因在于巴菲特汲取老师的安全边际的思想上,提出啦要买有特许经营权,主营业务清晰,一流的管理者的公司,集中投资然后长期持有。你把这思想理解彻透之后,再反过来思考《聪明的投资者》一书,你就不得不服巴菲特,因为通过巴菲特这一思想过滤,就能把格雷厄姆举例的那些有问题的公司排除在外,这样就可以大大降低风险性,从而可以去集中投资,而不是分散投资。

我们的理论应建立在巨人思想的基础上即安全边际,再做进一步改善,下面不是评论二位大师的缺点,而是做一点改进,仅代表个人观点。

1、时代在变化,格雷厄姆时代是以石油,钢铁,铁路等传统行业为巨头的时代,所以他的计算方法是算前三年或前七年的平均利润,来计算PE,这种方法我认为是有效的,而且现在依然可以用来吸收的计算方法,我未来也会用这种方法进行一些防御性投资。但对于后期出些的一些行业,垄断性非常强的公司,即不受经济危机影响的公司,再用它这种计算方法,意味着很难买到这种公司。大家可以在前几年的经济危机中去验证一下。这里可以吸收一下基金经理的算法,即预期未来,但这种算法一定要保守估计,确定性一定要强。这里可以举一个例子,盐湖钾肥,现在全世界粮食大涨同时不同的国家都发生自然灾害导致粮食减产,通货膨胀也以10%左右的上涨,在这种背景下,必然会推动钾肥的需求量增加或价格上的上涨,这种预见性很强的背景下,我们就不必拘泥于格雷厄姆的以过去的利润的计算方法,而改成将来的计算方法,这样可以取得不错的回报率,大家可多举几个例子,用时间来检验我的推论是否正确,即使一个例子失败并不代表失败,因为格雷厄姆的方法也不能保证每个样本都是成功的,所以他要分散投资。

再次强调一下,这种方法是建立在主营业务清晰,垄断的公司,在预见性很强的情况下,才能以未来计算,也要在安全边际下买入。至于传统性行业,不垄断的公司,还是以格雷厄姆的计算方法为准。

2、关于净资产的问题,格雷厄姆的安全边际是指低于净资产的2/3,同理时代在变化,格雷厄姆时代是以石油,钢铁,铁路等传统行业为巨头的时代,对于后期出些的一些行业,垄断性非常强的公司,即不受经济危机影响的公司,再用它这种计算方法,意味着几乎买不到这种公司。我个人意见是主营业务清晰,垄断的公司,下降1/3,我这种方法意味着风险比格雷厄姆的要大,但即使错了,由于垄断的特性,经过二年左右又会开始盈利,而且因为主营业务清晰,垄断的公司特质,这一层过滤本身也降低了风险,我个人认为,这就相当于以前格雷厄姆要求的安全边际---低于净资产的2/3,有兴趣的可以在以前的熊市里去验证一下。

3、反思巴菲特的投资思维,是他提出要买有特许经营权的公司,但实际上他买的有些公司是没有特许经营权的,但是别人或他自己(我更倾向于是别人)要强加上去的特许经营权,比如银行公司,从定义上讲银行无论如何也算不上有特许经营权的公司,但巴菲特确实买啦,买得还不少,这就不得不让人深思。看完《聪明的投资者》后我恍然大悟,详见讲基金的那些章节。是因为巴菲特后期随着资金的宠大,他已很少有机会再遇见特许经营权,主营业务清晰,一流的管理者的公司,在安全边际下买入的机会,所以他的思想只能倒退,退而求其次,回到格雷厄母的思想,即在安全边际下,买入主营业务清晰,一流的管理者的公司,这就是投资大师的变通,但不能说这不对。别人总结巴菲特感兴趣的公司也是能力圈,护城河,安全边际,也可能是写书的人强加上巴菲特的思维,他买的公司就是有特许经营权的。个人观点,这是巴菲特资金巨大时不得已而为之的倒退投资方法,这也是巴菲特大师能变通之处,不拘泥于形式,只要基本原则不变通-即安全边际,这也是他的底线。但我们小散,不能把巴菲特倒退的方法拿来吸收,去投资银行股,如果你是格雷厄姆思想的追随者除外,毕竟这种方法也是让人立于不败之地的一种方法。我们不仅要完全吸收巴菲特的思想,还要对他的思想加严,即把有特许经营权的公司,改为垄断的公司,这样一改,我们投资的范围就更加小,目的就是为了更加的降低风险,提高成功率。

结尾之时,再次强调一下上面仅代表我个人观点,没有任何批评二位大师的意思,只是对他们的思想进行了一些改进和总结。也许我年少轻狂,但我会用我一生来验证我改正的是否有效,如果你们觉得对可以吸收,觉得不对可以拍砖。

聪明的投资者读后感 篇3

内容简介:本杰明·格雷厄姆的经典之作,相对于《聪明的投资者:点评注疏版》来说,没有了贾森·茨威格的点评和注释(但仍有沃伦?巴菲特撰写的3篇文章:分别是“第4版序”、1976年他的恩师去世时他写的悼文《怀念本杰明格雷厄姆》,以及附录1《格雷厄姆-多德式的超级投资者》),还原了本杰明?格雷厄姆生前最后一次修订的第4版的原貌。现在的投资环境与本杰明?格雷厄姆时期虽有不同,但是华尔街所有标榜价值投资法的经理人,都称自己是格雷厄姆的信徒。格雷厄姆所建立的价值投资原则之伟大,被半个多世纪的经济事实一次又一次雄辩地证明。这两个版本的《聪明的投资者》,同时畅销于美国乃至于全球。

聪明的投资者读后感,来自当当网上书店的网友:本书首先明确了“投资”与“投机”的区别,指出聪明的投资者当如何确定预期收益。本书着重介绍防御型投资者与积极型投资者的投资组合策略,论述了投资者如何应对市场波动。本书还对基金投资、投资者与投资顾问的关系、普通投资者证券分析的一般方法、防御型投资者与积极型投资者的证券选择、可转换证券及认股权证等问题进行了详细阐述。在本书后面,作者列举分析了几组案例,论述了股息政策,最后着重分析了作为投资中心思想的“安全性”问题。

聪明的投资者读后感,来自卓越网上书店的网友:假如你一生只读一本关于投资的论著,无疑就是这本《聪明的投资者》。

聪明的投资者读后感 篇4

《聪明的投资者》读后感1000字!

《聪明的投资者》是由美国经济学家格雷厄姆创作的著作,起先我选择看这本书,是因为沃伦巴菲特对此书的评价:“有史以来,关于投资的最佳著作。”

格雷厄姆不仅是巴菲特的导师,更是一名成功的投资者。

通过他的书,我从中清楚地认识到投资与投机的本质区别:投资是建立在敏锐与数量分析的基础上的,而投机是试图在股价的跌涨中获利。格雷厄姆是一名成功的投资者,不仅在于成就,更在于他对待投资时的情绪。在跌宕起伏的股票市场当中,他能保持自己不受到市场情绪的左右,所以他是一名成功投资者,我认为即使有超高的分析能力,如果被市场情绪所左右,也很难获得投资收益。

书中用两则寓言故事去讲述了两种行为:一则是“市场先生”他通过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一些人的愚蠢;另一则是“旅鼠投资”告诉我们投资者盲目投资的行为。

我明白了一个公司的股价一般都是由业绩和财务状况支撑,因此在寻找一支好股票时,更重要的是准确衡量公司的绩效。在《聪明的投资者》中,以一家航空公司为例介绍了公司绩效的基本因素:收益性,稳定性,成长性,财务状况,股利以及发行价格等。从中我认为最重要的从财务状况入手,着实分析是有效的。

关于收益性,衡量一家公司收益性的指标最直接的便是每股的净收益,也可以考虑一下投资报酬率,公司的闲置资产怎么处理,能准确的分析出公司的获利能力。

关于成长性一般从盈余增长率分析,每股的盈余,在反映出公司的生存能力,管理水平,竞争实力,发展速度的同时有刻画出公司从小到大的历史足迹。

公司的财务状况决定公司的风险系数,也决定了公司的偿债能力。一个公司的偿债能力如果不过关,那么公司在面对财务危机时,导致破产是必不可免,这将给我们带来极大的风险。

股利的话,我认为,股利发放会显得公司生机勃勃,我们在选择一支股票的时候应该避免那些在过去有两三年停发或降低股息的股票。我认为股利并不能称得上衡量公司绩效的关键因素,但能反映营业状况和业绩好坏。

我认为在进入股票市场时,要明白,市场像一个无底洞,他能给你带来财富的同时,也能让你跌入深渊。并不是每次交易都能做到低进高抛。

我认为在市场处于低落的时候挣钱是我从书中学到的小技巧,这本书告诉我一个投资者要学会利用价格,无论最高还是最低,他都算得上是真正商业价值中较低的价格买进算得上真正的投资。

我起先关注到格雷厄姆的这本书是因为巴菲特,巴菲特的成功是不可替代的,这点我认为即使是他的导师也不会,但我在研究后发现,巴菲特主张集中投资,但格雷厄姆主张分散投资,我在看这本书后明白,不得不佩服巴菲特,他通过格雷厄姆对公司问题排除之外,那些放心的公司然后直接抛进,极大程度降低了集中投资的风险性,也做到了导师那种风险越小越安全的思想。

但是时代是在变化的,格雷厄姆的时代与我们是不同的,他的时代,石油钢铁为巨头,如果用他的算法去选购一支股票几乎选不出来,因为现在的公司垄断性很强。

我认为如果做大家都在做的事情,那一定赚不到钱。其次,股票市场并非能精确衡量出价值的,即使华尔街也没有准确并且轻松地致富之路,对于企业的状态,一半是事实,一半是观点,不能让消息迷茫自己。

这世上的一切都借着希望而完成,农夫不会剥下一粒玉米,如果他不曾希望它长成种粒;单身汉不会娶妻,如果他不希望有孩子;商人不会工作,如果不曾希望因此有收益。

聪明的投资者读后感 篇5

本书旨在是授人以渔,目的是以适当的形式给外行提供投资策略的指导。本书主要介绍需要一个稳妥的知识体系作为决策基础,并强调投资者控制自身情绪,做一个理性的投资者。本书开头第一个观点就是精神态度比技巧更加重要,当你做的事是大家都在做的,你就赚不到钱:尽管交易条件可能变化,公司和证券可能变化,金融机构和规则可能变化,但人性基本是相同的。因此,慎重投资的重要和困难部分,与投资者的气质和态度相联系,而不太受过去的影响。另外书中明确了投资与投机的区别,指出聪明的投资者当如何确定预期收益。本书着重介绍防御型投资者与积极型投资者的投资组合策略,论述了投资者如何应对市场波动。最后着重分析了作为投资中心思想的安全性问题。本书旨在对普通人在投资策略的选择和执行方面提供相应的指导,更多地将注意力集中在投资的原理和投资者的态度方面,指导投资者避免陷入一些经常性的错误之中。

以下为作者在每章开篇前面对章节的概括和总结,也是本书的精华所在:

(1)如果总是做显而易见或大家都在做的事,你就赚不到钱。对于理性投资,精神态度比技巧更重要;

(2)每个人都知道,在市场交易中大多数人最后是赔钱的。那些不肯放弃的人要么不理智、要么想用金钱来换取其中的乐趣、要么具有超常的天赋,在任何情况下他们都并非投资者;

(3)投资者与投机者最实际的区别在于他们对股市运动的态度上:投机者的兴趣主要在参市场波动并从中谋取利润,投资者的兴趣主要在以适当的价格取得和持有适当的股票;

(4)对待价格波动的正确的精神态度是所有成功的股票投资的试金石;

(5)对于投机者,时机具有心理上的重要性,因为他想在短时间内获取大笔利润,在他的证券上升之前等待一年的想法是不适合他的,而等待的时间对投资者而言则无关紧要;

(6)价格波动对真正的投资者只有一个重要的意义:但价格大幅下跌后提供给投资者买入的机会,当价格大幅上涨后提供给投资者出售的机会;

(7)对廉价证券的定义:它是一种建立在事实分析基础上,表现出持有比出售更有价值的证券;

(8)经验表明在大多事例中,安全依赖于收益能力,如果收益能力不充分的话,资产就会丧失大部分的名誉(或帐面)价值;

(9)在能够信赖的那些个别预测和受大众支配的那些个别预测之间事先做出区别几乎是不可能的,实际上这正是投资基金广泛多样化经营的一个原因。广泛多样化的流行本身就是选择性迷信被拒绝的过程。

(10)任何关于一种股票比其余股票更值得购买的分析者的意见,都必须从他个人的偏好和期待的局限扩展到更大的范围。如果所有的投资者都同意一种特别的股票比其余的股票更好,那么这种股票会迅速提价到这样一种程度以抵消掉它先前的利益;

(11)股票市场上的绝大多数理论收益并不是那些处于连续繁荣的公司所创造的,而是那些经历大起大落的公司创造的,是通过在股票低价时买进、高价时卖出创造出来的;

(12)股市行为必然是一个令人困惑的行为,否则稍懂一点知识的人就能获利。投资者必需着眼于价格水平与潜在或核心价值的相互关系,而不是市场上正在做什么或将要做什么的变化;

(13)过去的数据并不能对未来发展提供保证,只是建议罢了;

(14)投资方式中的一个基本原则:一个正确的概括必需始终将价格考虑进去;

(15)在投资上处于根本地位的是分红和市场价,它们是外部股东收回投资的唯一具体的方式,诚然---收益、经济强大及资产增加这些因素对他们也很重要,但这些只有在立即或最终影响他们的分红和市场价时才显得那么重要;

(16)在正常条件下,为投资而购买的一般普通股,其安全边际在于大大高于现行债券利率的期望获利能力;

(17)获取收益所进行的操作不应基于信心而应基于算术;

(18)很多投资人会把注意力由可见的固定资产转移到无形资产上,例如经营能力和企业的本质,而这会暗中为投资者带来具有风险的思考模式;

(19)如果一只普通股被确定为良好的投资对象,那么这只股票同时也是良好的投机目标;

(20)由股市造成的错误迟早都会由股市自身来纠正,市场不可能对明显的错误长久视而不见,一旦这种错误得到纠正之时,就是有眼光的投资者获利之时;

(21)投资者的注意力不要放在行情机上,而要放在股权证明背后的企业身上.通过注意赢利情况,资产情况,未来远景等诸如此类的因素上,投资者可以对公司独立于其市场价格的内在价值形成一个概念;

(22)股票市场并非一个能精确衡量价值的称重计,相反它是一个投票机,不计其数的人所做出的决定是一种理性和感性的掺杂物,有很多时候这些抉择和理性的价值评判相去甚远.投资的秘诀就是在价格远远低于内在价值时投资,并且相信市场趋势会回升;

(23)投资者要以购买整家公司的态度来研究一种股票;

(24)无法抑制的乐观主义能导致狂热的投机,而其中一个最主要的特征是它无法汲取历史的教训;

(25)做个有耐心的投资者,愿意等到企业的的价格变得有吸引力时才购买股票;

(26)无论华尔街还是别的什么地方,都不存在确定的、轻松的致富之路;

(27)对一家企业的状态,只有一半是事实,而另一半却是人们的观点;

(28)只有在得到对企业的定性调查结果支持的前提下,量化的指标才是有用的。

聪明的投资者读后感 篇6

《聪明的投资者》是一本投资实务领域的世界级和世纪级的经典著作,自从1949

年首次出版以来,本书即成为股市上的《圣经》。它的作者是本杰明•格雷厄姆。

《聪明的投资者》首先明确了“投资”与“投机”的区别,指出聪明的投资者当如何确定预期收益。本书着重介绍防御型投资者与积极型投资者的投资组合策略,论述了投资者如何应对市场波动。本书还对基金投资、投资者与投资顾问的关系、普通投资者证券分析的一般方法、防御型投资者与积极型投资者的证券选择、可转换证券及认股权证等问题进行了详细阐述。在本书后面,作者列举分析了几组案例,论述了股息政策,最后着重分析了作为投资中心思想的“安全性”问题。《聪明的投资者》主要面向个人投资者,旨在对普通人在投资策略的选择和执行方面提供相应的指导。本书更多地将注意力集中在投资的原理和投资者的态度方面,指导投资者避免陷入一些经常性的错误之中。

阅读了这本书我最大的感想就是:这本书像所有的经典著作一样,会改变我们看待世界的方式。你读得越多,就理解得越深刻。以格雷厄姆为向导,你必定会成为一个非常聪明的投资者。要想在一生中获得投资的成功,并不需要顶级的智商、超凡的商业头脑或秘密的信息,而是需要一个稳妥的知识体系作为决策的基础,并且有能力控制自己的情绪,使其不会对这种体系造成侵蚀。本书能够准确和清晰地提供这种知识体系,但对情绪的约束是我们自己必须做到的。

此外,我还总结出了:投机者最实际的区别在于他们对股市运动的态度上。投机者的兴趣主要在参与市场波动并从中谋取利润。投资者的兴趣主要在以适当的价格取得和持有适当的股票;市场波动实际上对他也很重要,因为市场波动产生了较低的价格使他有机会聪明的购入股票,又产生了较高的价格使他不买进股票并有机会聪明的抛出股票;购买的证券类型和想得到的回报率不是取决于投资者的金融实力,而是与知识、经验、气质相联系的金融技能;对进攻型投资者,他购买的股票价格所表示的企业总的市场价值,不要过于高出实际记录和谨慎的前景预测的价格。

以下为作者在每章开篇前面对章节的概括和总结,也是本书的精华所在:

(1)如果总是做显而易见或大家都在做的事,你就赚不到钱。对于理性投资,精神态度比技巧更重要;

(2)每个人都知道,在市场交易中大多数人最后是赔钱的。那些不肯放弃的人要么不理智、要么想用金钱来换取其中的乐趣、要么具有超常的天赋,在任何情况下他们都并非投资者。

市场就像一只钟摆,永远在短命的乐观(它使股票过于昂贵)和不合理的悲观(它使得股票过于廉价)之间摆动。聪明的投资者则是现实主义者,他们向乐观主义者卖出股票,并从悲观主义者手中买进股票。

投资成功的秘诀在于你的内心。如果你在思考问题时持批判态度,不相信华尔街的所谓事实,并且以持久的信心进行投资,你就会获得稳定的收益,即便在熊市亦如此。通过培养自己的约束力和勇气,你就不会让他人的情绪波动来左右你的投资目标。说到底,你的投资方式远不如你的行为方式重要。

聪明的投资者读后感 篇7

我在了解了众多的投资方法之后,认为格雷厄姆《聪明的投资者》一书中所介绍的“价值投资法”相对安全和有理。

之所以说是相对的,是因为它有两个天然的缺陷:一是相对于明确的价格,价值的评估是相当困难的,价值的精确计算更是不可能——有形资产如此,无形资产更是如此;二是在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变化的过程中,要出现投资者所期望的价格,所需要的等待时间是不确定的——可能很短,也可能很长。

如果说其第一个缺陷,还可以用“安全边际理论”来克服,毕竟投资时我们仅需要获得一个大致“安全”的估值就可以了。“正如绝大多数时候,看一个妇女够不够选举的年龄,我们并不需要知道其确切的出生日期”;而面对其第二个缺陷,即投资者所期待价格的出现有时需要足够长的等待时间,我们则毫无办法。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价值投资法”只能算是一个“成功”的理论,根据它取得成功投资的实践,有时还需要一点点“运气”。

另外,也有人主张”分散化投资“可以弥补“价值投资法”的不足。对此,我持一分为二的态度:理论上讲,是正确的,可以用牺牲一定的投资收益率来避免风险的过分集中,大不了导致投资结果的平庸化;但实践中,却未必如此,因为投资者难以做到足够的分散化,且分散到何种程度才算真正足够也是不确定的。

当然,说

“价值投资法”是一个成功的理论也是有条件的,即不能考虑价值本身在未来时间里的增减变化。如果要考虑这一因素,就好比考虑量变与质变的关系一样,问题则会变得更为复杂。“没有永远的投资”,也多少能说明这一道理。

众所周知,根据博弈理论,在投资市场上,一个少数人采用时有效的方法,当大多数人都采用时则会失效。“价值投资法”自然也不例外。但只因人性的贪婪、恐惧、狂热、从众……,长期以来一直难以改变,故“价值投资法”还没有被大多数人所采用。

尽管我认同《聪明的投资者》所介绍的“价值投资法”,但我也知道,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事物是绝对的。所以,我坚持认为,“价值投资法”只是一个相对的、不错的方法。

有人说过:“投资成功的真正秘诀,就是没有秘诀”。对于“价值投资法”,也应当进行这样的理解。

《聪明的投资者》读后感800字两篇


小编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两篇《聪明的投资者》读后感的读后感文章,更多文章尽在小编。

《聪明的投资者》读后感800字【一】

《聪明的投资者》是一本投资实务领域的世界级和世纪级的经典著作,自从1949 年首次出版以来,本书即成为股市上的《圣经》。它的作者是本杰明?格雷厄姆。

《聪明的投资者》首先明确了“投资”与“投机”的区别,指出聪明的投资者当如何确定预期收益。本书着重介绍防御型投资者与积极型投资者的投资组合策略,论述了投资者如何应对市场波动。本书还对基金投资、投资者与投资顾问的关系、普通投资者证券分析的一般方法、防御型投资者与积极型投资者的证券选择、可转换证券及认股权证等问题进行了详细阐述。在本书后面,作者列举分析了几组案例,论述了股息政策,最后着重分析了作为投资中心思想的“安全性”问题。《聪明的投资者》主要面向个人投资者,旨在对普通人在投资策略的选择和执行方面提供相应的指导。本书更多地将注意力集中在投资的原理和投资者的态度方面,指导投资者避免陷入一些经常性的错误之中。 阅读了这本书我最大的感想就是:这本书像所有的经典著作一样,会改变我们看待世界的方式。你读得越多,就理解得越深刻。以格雷厄姆为向导,你必定会成为一个非常聪明的投资者。要想在一生中获得投资的成功,并不需要顶级的智商、超凡的商业头脑或秘密的信息,而是需要一个稳妥的知识体系作为决策的基础,并且有能力控制自己的情绪,使其不会对这种体系造成侵蚀。本书能够准确和清晰地提供这种知识体系,但对情绪的约束是我们自己必须做到的。 此外,我还总结出了:投机者最实际的区别在于他们对股市运动的态度上。投机者的兴趣主要在参与市场波动并从中谋取利润。投资者的兴趣主要在以适当的价格取得和持有适当的股票;市场波动实际上对他也很重要,因为市场波动产生了较低的价格使他有机会聪明的购入股票,又产生了较高的价格使他不买进股票并有机会聪明的抛出股票;购买的证券类型和想得到的回报率不是取决于投资者的金融实力,而是与知识、经验、气质相联系的金融技能;对进攻型投资者,他购买的股票价格所表示的企业总的市场价值,不要过于高出实际记录和谨慎的前景预测的价格。

以下为作者在每章开篇前面对章节的概括和总结,也是本书的精华所在: (1)如果总是做显而易见或大家都在做的事,你就赚不到钱。对于理性投资,精神态度比技巧更重要; (2)每个人都知道,在市场交易中大多数人最后是赔钱的。那些不肯放弃的人要么不理智、要么想用金钱来换取其中的乐趣、要么具有超常的天赋,在任何情况下他们都并非投资者。

市场就像一只钟摆,永远在短命的乐观(它使股票过于昂贵)和不合理的悲观(它使得股票过于廉价)之间摆动。聪明的投资者则是现实主义者,他们向乐观主义者卖出股票,并从悲观主义者手中买进股票。

投资成功的秘诀在于你的内心。如果你在思考问题时持批判态度,不相信华尔街的所谓事实,并且以持久的信心进行投资,你就会获得稳定的收益,即便在熊市亦如此。通过培养自己的约束力和勇气,你就不会让他人的情绪波动来左右你的投资目标。说到底,你的投资方式远不如你的行为方式重要。

《聪明的投资者》读后感【二】

我在了解了众多的投资方法之后,认为格雷厄姆《聪明的投资者》一书中所介绍的“价值投资法”相对安全和有理。

之所以说是相对的,是因为它有两个天然的缺陷:一是相对于明确的价格,价值的评估是相当困难的,价值的精确计算更是不可能——有形资产如此,无形资产更是如此;二是在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变化的过程中,要出现投资者所期望的价格,所需要的等待时间是不确定的——可能很短,也可能很长。

如果说其第一个缺陷,还可以用“安全边际理论”来克服,毕竟投资时我们仅需要获得一个大致“安全”的估值就可以了。“正如绝大多数时候,看一个妇女够不够选举的年龄,我们并不需要知道其确切的出生日期”;而面对其第二个缺陷,即投资者所期待价格的出现有时需要足够长的等待时间,我们则毫无办法。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价值投资法”只能算是一个“成功”的理论,根据它取得成功投资的实践,有时还需要一点点“运气”。

另外,也有人主张”分散化投资“可以弥补“价值投资法”的不足。对此,我持一分为二的态度:理论上讲,是正确的,可以用牺牲一定的投资收益率来避免风险的过分集中,大不了导致投资结果的平庸化;但实践中,却未必如此,因为投资者难以做到足够的分散化,且分散到何种程度才算真正足够也是不确定的。

当然,说 “价值投资法”是一个成功的理论也是有条件的,即不能考虑价值本身在未来时间里的增减变化。如果要考虑这一因素,就好比考虑量变与质变的关系一样,问题则会变得更为复杂。“没有永远的投资”,也多少能说明这一道理。

众所周知,根据博弈理论,在投资市场上,一个少数人采用时有效的方法,当大多数人都采用时则会失效。“价值投资法”自然也不例外。但只因人性的贪婪、恐惧、狂热、从众……,长期以来一直难以改变,故“价值投资法”还没有被大多数人所采用。

尽管我认同《聪明的投资者》所介绍的“价值投资法”,但我也知道,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事物是绝对的。所以,我坚持认为,“价值投资法”只是一个相对的、不错的方法。

有人说过:“投资成功的真正秘诀,就是没有秘诀”。对于“价值投资法”,也应当进行这样的理解。

给业余投资者的10条军规读后感800字(3)篇


一直都在关注着闲大,这本书对我有很大的启发,以后买股票不会盲目的追涨杀跌。学会分析企业的基本面,做一个股权囤货者。对书中内容做了一些归纳整理,如下:

·个人投资者在中国股市成功,有两种路径可寻:一是找到像巴菲特那样的投资人;二是像巴菲特那样去投资。

·市场短期是投票机,长期是称重器。时间是优秀企业的朋友,而是平庸企业的敌人。

·投资应该站在全球化视野下,投则投那些有着中国国粹、中国传统文化、传统礼仪保护的在行业内不是第一、就是唯一的药、酒们,以及具有“中国创造”潜质、有望走向世界的垄断寡头(强周期性行业企业一般情况下除外)。它们应该具有这样的显著的经济特征:要么具有经济特许权(核心是定价权,这在自己看来是一流的投资标的),要么就是在充分竞争行业中胜出的垄断寡头(用实力证明了自己的优秀,这是次之的投资标的)

·经济特许权的形成,来自具有以下特征的一种产品或服务:

(1)它是顾客需要或者希望得到的;

(2)被顾客认定为找不到很类似的替代品;

(3)不受价格上的管制。

以上三个特点的存在,将会体现为一个公司能够对所有提供的产品与服务进行主动提高价格的能力,从而赚取更高的资本回报率。

·用“五性”标准去衡量上市公司

1.长寿性。

长寿的企业价值高。因为一个企业的内在价值就是在其存续期间现金流的折现值。

具有宽护城河的企业,其中的精华是具有经济特区权的企业容易发展的更长久

2.稳定性。

长期持有稳定增长的企业。

3.盈利性。

衡量指标:最好用的指标就是巴菲特常用的净资产收益率(如长期保持在15%以上),同时还可以查看总资产收益率、投资资本回报率。净资产收益率,可以运用杜邦公式进行分析。这个类似于衡量我们股东回报的指标,是选择长期投资标的金标准。

4.成长性。

这种成长性,必须是建立在长寿性、稳定性、盈利性基础上的成长性,这种成长性才是真正的成长性,有长期投资价值的成长性。

5.有德行

这是对管理层而言的。唯有有德行的管理层才值得长期投资。

比如,看管理层的年薪水平如何,如果业绩确实做得好,年薪高一些可以理解;但是如果没有做出什么业绩,年薪却又高得离谱儿,这样的公司怕不是好的投资标的。再如看历史回报,可以将其历史的融资总额与分红总额相比较,如果历史分红的金额大于融资额,这说明其对小股东还是不错的。

·长寿性、稳定性的考察偏重于定性(需要常识判断),而盈利性、成长性的考察偏重于定量的分析。定性与定量结合,再辅之以对管理层是否有德行的考察,所谓发现之难就不成为其难了。

·宁可以合理的价格买入超级明星企业,也不以便宜的价格买入平庸的企业,这是巴菲特走向成功的唯一道路。

·作为业余投资者,“第一思维”还是要放在优选好企业上,其次才是考虑合适的价格。

·估值的方法最为科学的方法,就是一家企业的内在价值是未来现金流的折现值。

常用的估值方法:1.整体计算法。比如,同仁堂这个企业时下拥有370亿的市值,如果你认为它将来可以值800亿、1000亿市值,那尽可买入就是了,

前提是有一定的商业眼光。

2.简单推算法。其实就是建立在自己综合判断上的一种假设,即假设其市盈率不变的情况下,企业的增长率即为我们赚取的投资收益。比如,当茅台掉进10倍市盈率之时,经过推算,如果以10倍市盈率买入,预期将来增长10%,那么未来持有N年,便可获得年复合10%的收益率。而这个收益率虽然不高,显然具备了一定的安全边际。

这种简单推算法仅仅是一种假设,而且这种假设必须掌握在“五性”标准之下,才有更大的胜算。

3.市盈率估值。市盈率尽管有时具有欺骗性,但对于具有稳定性、确定性、成长性的企业来讲还是很有帮助的。此外,还可以参考一下历史上的平均市盈率、最低水平时的市盈率、最高水平时的市盈率等。

4.pEG估值。这是彼得·林奇倡导的方法,同样对于稳定增长型、快速增长型的企业有帮助,而对于周期型、隐蔽资产型、困境反转型的企业估值帮助不大。

·最为实用、常用的还是市盈率(pE)和pEG的估值方法。

·关于市盈率

1.理论上讲,市盈率是我们投资的年限回报率。如十倍市盈率,意味着投资一家公司理论上十年收回本。

2.理论上讲,市盈率的倒数意味着我们的年收益率。如10倍市盈率,意味着年收益率达到10%。

3.市盈率,类似于股市的游戏规则。

4.市盈率是一种市场普遍预期的直白表达。

·市盈率对于投资的帮助

(1)对于大盘的判断总体是有用的。

(2)市盈率对于具有核心竞争力和持续稳定增长的企业(弱周期或抗周期)估值有用。

(3)不买市盈率高得太离谱的股票。

·市盈率对于几类企业估值没用:

(1)对于创业初期,仍在“烧钱”,还见不到自由现金流的一些公司,有时没用。

(2)对于强周期性的企业没有用,相反,按照彼得·林奇的说法,市盈率高了或许正是行业出现买点之机,而市盈率低了恰恰是卖出之机。

(3)对困境反转的企业没有用。

(4)对于一般性普通的商业企业没有用。

·股市的投资也常常需要抢抓机遇。这种机遇主要有三:

1.大熊市之时。

2.优秀企业一时“王子”遇难。

3.牛股阶段性技术调整之时,如深度调整30%以上。

长期持有股票的定力:

1.来自对中国长远发展的信心。

2.来自对股市根本规律的把握。

股市根本规律终究是经济根本规律的反映,而经济的发展是有周期性波动的。从长远趋势上讲,股市它总是牛熊转换、螺旋上升的。这一点中外股市都不例外。

3.来自自己的投资哲学。

买股票就是买生意的一部分,是买企业的股权,因此就是要买好生意,买持续赚钱的好生意,买最好企业的股权

4.来自不赚快钱的耐心。

5.来自对企业定性的考察。

6.来自对企业定量的研判。

·我们在股市赚钱究竟来源于三部分:

1.企业分红的钱;

2.企业内在价值增长的钱;

3.市场溢价的钱,或者叫市场波动产生的差价。

·投资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一定要放在优秀、低估的企业身上,切不可寄托于牛市大潮的所有上涨之上。

·投资体系的三个关键词:

1.优秀企业;

2.安全价格;

3.长期持有。

·卖出股票的理由:

1.基本面发生根本变化;

2.股价太疯狂了;

3.找到更好的投资标的。

·十条军规”,即不要用宏观经济指导投资、不要天天研究大盘、不要盲信媒体的、不要怕大跌、不要朝三暮四、不要小盈即满、不要追逐热点、不要预测涨跌、不要想暴富、不要盲目听信权威的。

·正确的态度应该是抛弃大盘,去研究个股,研究企业。见优秀企业便宜了便买入,这才是正道!

·买入股票有时是要赚企业增长的钱,有时是要赚市场估值修复的钱,但归根到底还是要赚企业内在价值增长的钱。

·投资的出发点与落脚点,切不可寄希望于牛市大潮的所有上涨上,而要放在优秀的企业身上。

股市投资获得正收益的难点不在于价格的波动和牛熊转换,更本质的根源是市场参与者没有持续进化的投资哲学、没有不断迭代的思考框架、没有日益理性严明的决策依据。投资和投机的行为主体都是人,人的惰性驱使更倾向取得不劳而获的战果,追求即时满足的欲望幻想着交易发生的下一刻马上盈利,损失厌恶的心理倾向使其不愿止损面对真实的小损失而是抱着浮亏幻想以后会涨回来,对确定性的痴迷让人们更喜欢小赢即满落袋为安,捕风捉影的根据各种信息进行交易决策对了就是我做的很好错了就是市场不景气或者帅锅给他人,容易被群体共识同化洗脑认为短期的趋势会一直延续看不到周期的轮回不断被贪婪和恐惧控制……投资路上的坑,大部分都是作为行为主体的人自己挖的,没有任何约束的赌徒注定是市场中的输家,无论你在市场混迹多久,思维不改,行为不变,结果不可能越来越好。就像那句话说的:一成不变的重复昨天的应对模式去指导今天的行为,却在幻想明天会更好,这,真的是幻想。

(1)贵得太离谱儿;(2)基本面恶化;(3)找到更好的投资标的

“十条军规”,即:

1.不要用宏观经济指导投资

2.不要天天研究大盘

3.不要盲信媒体的

4.不要怕大跌

5.不要朝三暮四

6.不要小盈即满

7.不要追逐热点

8.不要预测涨跌

9.不要想暴富

10.不要盲目听信权威的。

股市实际上是一个孤独者的智慧游戏。股市上没有什么救世主,也没有什么权威与大神,最靠得住的还是我们自己

《聪明的投资者》读后感800字2023两篇


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两篇《聪明的投资者》读后感的读后感文章,更多文章尽在。

《聪明的投资者》读后感800字2023【一】

《聪明的投资者》是一本投资实务领域的世界级和世纪级的经典著作,自从1949 年首次出版以来,本书即成为股市上的《圣经》。它的作者是本杰明?格雷厄姆。

《聪明的投资者》首先明确了“投资”与“投机”的区别,指出聪明的投资者当如何确定预期收益。本书着重介绍防御型投资者与积极型投资者的投资组合策略,论述了投资者如何应对市场波动。本书还对基金投资、投资者与投资顾问的关系、普通投资者证券分析的一般方法、防御型投资者与积极型投资者的证券选择、可转换证券及认股权证等问题进行了详细阐述。在本书后面,作者列举分析了几组案例,论述了股息政策,最后着重分析了作为投资中心思想的“安全性”问题。《聪明的投资者》主要面向个人投资者,旨在对普通人在投资策略的选择和执行方面提供相应的指导。本书更多地将注意力集中在投资的原理和投资者的态度方面,指导投资者避免陷入一些经常性的错误之中。 阅读了这本书我最大的感想就是:这本书像所有的经典著作一样,会改变我们看待世界的方式。你读得越多,就理解得越深刻。以格雷厄姆为向导,你必定会成为一个非常聪明的投资者。要想在一生中获得投资的成功,并不需要顶级的智商、超凡的商业头脑或秘密的信息,而是需要一个稳妥的知识体系作为决策的基础,并且有能力控制自己的情绪,使其不会对这种体系造成侵蚀。本书能够准确和清晰地提供这种知识体系,但对情绪的约束是我们自己必须做到的。 此外,我还总结出了:投机者最实际的区别在于他们对股市运动的态度上。投机者的兴趣主要在参与市场波动并从中谋取利润。投资者的兴趣主要在以适当的价格取得和持有适当的股票;市场波动实际上对他也很重要,因为市场波动产生了较低的价格使他有机会聪明的购入股票,又产生了较高的价格使他不买进股票并有机会聪明的抛出股票;购买的证券类型和想得到的回报率不是取决于投资者的金融实力,而是与知识、经验、气质相联系的金融技能;对进攻型投资者,他购买的股票价格所表示的企业总的市场价值,不要过于高出实际记录和谨慎的前景预测的价格。

以下为作者在每章开篇前面对章节的概括和总结,也是本书的精华所在: (1)如果总是做显而易见或大家都在做的事,你就赚不到钱。对于理性投资,精神态度比技巧更重要; (2)每个人都知道,在市场交易中大多数人最后是赔钱的。那些不肯放弃的人要么不理智、要么想用金钱来换取其中的乐趣、要么具有超常的天赋,在任何情况下他们都并非投资者。

市场就像一只钟摆,永远在短命的乐观(它使股票过于昂贵)和不合理的悲观(它使得股票过于廉价)之间摆动。聪明的投资者则是现实主义者,他们向乐观主义者卖出股票,并从悲观主义者手中买进股票。

投资成功的秘诀在于你的内心。如果你在思考问题时持批判态度,不相信华尔街的所谓事实,并且以持久的信心进行投资,你就会获得稳定的收益,即便在熊市亦如此。通过培养自己的约束力和勇气,你就不会让他人的情绪波动来左右你的投资目标。说到底,你的投资方式远不如你的行为方式重要。

《聪明的投资者》读后感【二】

我在了解了众多的投资方法之后,认为格雷厄姆《聪明的投资者》一书中所介绍的“价值投资法”相对安全和有理。

之所以说是相对的,是因为它有两个天然的缺陷:一是相对于明确的价格,价值的评估是相当困难的,价值的精确计算更是不可能——有形资产如此,无形资产更是如此;二是在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变化的过程中,要出现投资者所期望的价格,所需要的等待时间是不确定的——可能很短,也可能很长。

如果说其第一个缺陷,还可以用“安全边际理论”来克服,毕竟投资时我们仅需要获得一个大致“安全”的估值就可以了。“正如绝大多数时候,看一个妇女够不够选举的年龄,我们并不需要知道其确切的出生日期”;而面对其第二个缺陷,即投资者所期待价格的出现有时需要足够长的等待时间,我们则毫无办法。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价值投资法”只能算是一个“成功”的理论,根据它取得成功投资的实践,有时还需要一点点“运气”。

另外,也有人主张”分散化投资“可以弥补“价值投资法”的不足。对此,我持一分为二的态度:理论上讲,是正确的,可以用牺牲一定的投资收益率来避免风险的过分集中,大不了导致投资结果的平庸化;但实践中,却未必如此,因为投资者难以做到足够的分散化,且分散到何种程度才算真正足够也是不确定的。

当然,说 “价值投资法”是一个成功的理论也是有条件的,即不能考虑价值本身在未来时间里的增减变化。如果要考虑这一因素,就好比考虑量变与质变的关系一样,问题则会变得更为复杂。“没有永远的投资”,也多少能说明这一道理。

众所周知,根据博弈理论,在投资市场上,一个少数人采用时有效的方法,当大多数人都采用时则会失效。“价值投资法”自然也不例外。但只因人性的贪婪、恐惧、狂热、从众……,长期以来一直难以改变,故“价值投资法”还没有被大多数人所采用。

尽管我认同《聪明的投资者》所介绍的“价值投资法”,但我也知道,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事物是绝对的。所以,我坚持认为,“价值投资法”只是一个相对的、不错的方法。

有人说过:“投资成功的真正秘诀,就是没有秘诀”。对于“价值投资法”,也应当进行这样的理解。

富爸爸投资指南读后感(3)篇


在投资方面,富爸爸和穷爸爸的区别远不止谁有多少钱这么简单,他们之间的首要区别是:内心深处是否有超越普通投资者的强烈愿望。投资的第一条基本原则是要弄清你在为哪种收入工作。投资的第二个基本原则是要尽可能有效地把你的劳动收入转化为证券收入或被动收入。投资的第三个基本原则就是通过购买证券将劳动收入转化为被动收入或证券收入,以保证劳动收入的安全。投资的第四条原则就是投资者本身才是真正的资产或者负债。投资的第五个基本原则是,真正的投资者总是能为任何情况做好准备,而非投资者总想猜测将来会发生什么、什么时间发生。”“这就是投资基本原则之六,”富爸爸说,“如果你准备好了,也就是说,你有了教育和经验,并且找到了一笔好买卖,这时,钱就会自动找上门来,或者,你就会找到钱。投资基本原则之七,对风险和回报的评估能力。我能够拥有如此多的财富,是因为我比其他人愿意犯更多的错误,并且能够从中吸取教训。多数人要么不愿犯错误,要么反复犯着同样的错误。没有错误和学习,生命中就不会有奇迹。请记住温斯顿·丘吉尔的一句话:“成功,是从一个失败走到另一个失败,却始终不丧失热情的能力。”我之所以很快致富,是因为我用总收入购买资产而以净收入纳税。你爸爸以总收入纳税而用净收入购买资产。我的团队成员包括会计师、律师、银行家、经纪人,等等。没有建立企业,你就得不到现实生活中的宝贵经验,也得不到世界上最好的教育,这种教育来自你的智囊团。领导者的职责是使最出色的人脱颖而出,而不是让自己成为最出色的人。一个领导者的角色是有远见的人、拉拉队长和老板的综合体。财务知识让我们学会阅读数据,而数据会告诉你企业最真实的状况。无论是伟大的领导者还是成功的企业家,都必须是一个真正的演说家。如果想成为领导者,你就必须是个演说家!失败者总是很容易发现他们的优势,并力求不断增强优势,而往往忽略了自己的弱点。当他们发现自己的弱点时,已经无力回头了!成功者往往是先看到自己的弱点,再加以改正,以使自己变得强大!沟通是一门值得毕生修炼的课程。你不仅要善于谈话、写作、着装,还要学会展示你自己。一个好的商人能够很有效地管理多个系统,而并不成为系统的一部分。一个真正的企业系统就像是一辆汽车,并不因为没有某一个人就不能行驶了。任何一个懂得驾驶技术的人都能把它开动。B象限的企业就是这样的,但S象限的企业未必如此。多数情况下,在S象限中,开车的人也是系统的一部分。我们大多数人都能做出比麦当劳更好的汉堡包,但没有几个人能构建出比麦当劳更好的企业系统如果你不是领头羊,那么看到的东西都是一样的’。那么多新兴富翁突然破产的一个原因,就是他们用旧有的金钱习惯去处理新的金钱问题。金钱是一种思想。一家公司能生存下去的最终原因,还是利润和净现金流。构想不必是新的,只要更好就行——富人总是在寻找更好的构想。而穷人经常为他们的旧观念辩护,或是批评新观念在任何经济繁盛时期,只有3种人:使事情发生的人、看着事情发生的人和口中说着‘发生了什么事情’的人。重要的不是你生理上有多老,而是你的精神有多年轻

要想成为一个财务自由的人、一个成功的企业家或者一个成功的投资者,需要具备的能力很多很多。但是最重要的一点是,你首先要有一个与众不同的思维,具备什么样的思维决定了所走的道路,如果自身还在陈旧、迂腐、过时、保守的旧观念的引导下是无论如何也无法成就伟大的成功的。其次才是对自我能力的拓展和提升,学习足够的财务管理、会计、税收、公司经营管理等方面的知识,通过熟悉并掌握营销技巧锻炼自己的口才和对客户心理准确把握的能力,创建自己的公司并从公司发展经营中获取足够多的经验,聘请专业的团队——包括会计师、银行家、律师、保险经纪人、投资经纪人等以帮助你完成对公司经营和投资等方面最合理的判断,锻炼自己的沟通力、领导力、决断力等多种能力,明确自己及公司的使命和目标并一直朝着这个方向努力前行,实现梦想、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

窃以为这本书是系列里最值得一读的书了。投资的基本原则n投资的第一条基本原则是要弄清你在为哪种收入工作。劳动收入,证券收入,被动收入n投资的第二个基本原则是要尽可能有效地把你的劳动收入转化为证券收入或被动收入。投资的第三个基本原则就是通过购买证券将劳动收入转化为被动收入或证券收入,以保证劳动收入的安全。投资的第四条原则就是投资者本身才是真正的资产或者负债。投资的第五个基本原则是,真正的投资者总是能为任何情况做好准备,而非投资者总想猜测将来会发生什么、什么时间发生。六,如果你准备好了,也就是说,你有了教育和经验,并且找到了一笔好买卖,这时,钱就会自动找上门来,或者,你就会找到钱。七,对风险和回报的评估能力。最好的投资是自己创办企业,而且企业要能上市。我们最终的投资对象是一家企业,不管是投资股票还是房地产还是债券。所以,想成为一个优秀的投资者,首先要擅长企业经营。

关于管理未来的读后感


管理未来读后感精选篇一

大学学经管专业的我,在闲瑕时偶而也会关注商业方面的文章。随着时间流逝,有些文章浏览完不久,便从脑海中淡去。可是曾经在一本期刊上看到作者对未来世界特点之一的描述模糊性,却让我记忆至今;再联系到加里哈默所著的《管理的未来》这本书,我眼中的商业的未来稍显轮廓。

What is the next?身处当前的经济洪流中,不少人发出了这样的感叹和疑问。在充满不确定性的环境中,该如何识清未来的发展方向呢?这里有两个案例:第一个讲的是在森林里,狡猾的狐狸多次袭击刺猬,却始终没有成功。为什么会如此?原因在于尽管狐狸想出了N种方法并付诸行动,刺猬御敌的方法却只有一种,那就是一旦狐狸发动进攻,它就把身体蜷缩成一团,以它的核心竞争力身上的刺来保护自己。第二个是从事飞行员的朋友曾在闲聊时告诉我,美国的飞机、汽车、火车都有一些通用的零部件可以共用,当其中一种交通工具需要更换零部件时,可以从其他交通工具调用与之匹配的零部件(由于不在我的专业范畴,未曾求证)。这样做的好处在于通过统一零部件的技术参数、建立普适性的技术标准,缩短零部件设计和生产周期,降低生产成本。这一点与我们正在做的标准化比较类似,只是第二个案例还说明了相同产业、类似产品之间的技术关联、平台共享。由此可见,在充满不确定性的环境中,要明确和保持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以简单化为原则开展管理工作,对于应对商业的不确定性十分重要。

近段时间以来,加班狗、打车软件等App应用软件层出不穷,并受到大伙的追捧。究其原因,和我们在管理类书籍中学到的相同客户需求催生供给,也就是说供给是基于需求的必然存在。通常而言在商业社会,有的人倾向于通过商业结果来评价商业行为,有的人倾向于通过发掘市场机会来开发产品,前者一般为企业家,后者一般为创业者。不过在未来,企业家与创业者的界限并非严格按此划定,因为在经济下行期间,在产品创新层出不穷的时代,需要人人都有创业精神,也需要人人都有管理者的视角。创业,并非只针对高大上的行业,更需要从生活实践出发,识别和细分未来的需求。例如十多年前,当我们站在公交车站等车、而站牌上的公交路线没有定期更新或根本没有提示时,我们是否会想:如果我能把我目前所处的位置和目的地信息以短信发给电信商,然后电信商回复我乘车路线该有多好?后来,百度解决了这个问题,让我们在出发前就可以明确和选择路线。再到后来,智能手机的导航应用进一步为我们提供了便利可以根据出行方式、路面实时交通状况,在手机上提前规划好路线。再看看现在或者以后我们的民生需求吧:以我们去医院看病为例,虽然可以提前在网上预约,但还是要根据排号顺序等待,为了不过号,我们恐怕得一直等在那里。此时,如果有款App,在快轮到我们时,根据我们的当前定位计算理论上的路程时间,提前自动提醒,我们是否就可以把这段等待的时间利用起来,做些其他事情呢?

由于我们习惯了免费,而对收费产品抵触或敬而远之,再加上目前多数免费产品占据了互联网和App软件市场,可以预见到,免费是未来商业的趋势之一。在确定一件产品采用免费或者收费模式前,除按迈克尔波特的五力模型进行分析外,还需要考虑产品的弹性(即消费者的需求量对产品价格的敏感程度)及消费群体特征。

受互联网+的趋势影响,O2O(OnlineTo Offline,线上线下)近段时间引起了相关方尤其是零售行业的广泛关注及应用。例如苏宁,既有实体零售店,也有自建的销售网站(苏宁易购)。在O2O模式下,主要销售量来源于线上,线下一般作为产品体验、形象展示和次要销售源。随着网络经济和城乡经济发展,线上销售对销售额的贡献应该会逐渐大于线下。

除O2O以外,众筹也是时下非常火的提法。明源地产研究院最近在分析文章中提出:众筹有三种功能筹资、筹人(蓄客)和筹智。万科在最近开展的众筹卖房中,1个月圈2000人,便是筹人的具体表现。

2017年,地产业房企间的合作加速,抱团取暖的趋势更甚。可以想象到在今后,千亿级、多元化的行业巨头会逐年增多。那么,我们的路在何方呢?我们又该何去何从呢?我想,乔布斯用苹果公司的案例给了我们最好的答案:不要墨守陈规,要创新,要当趋势的创造者和引领者,如此一来,商业的未来就会为你而来!

管理未来读后感精选篇二

现代管理学理论自20世纪以来,有层出不穷、林林总总的新观念、新研究,但基本上都是在管理五大领域(计划、组织、命令、协调和控制)的深耕细作,抑或是换汤不换药的旧概念之新说法。所以我一直以为成功的管理都是自上而下、设计精良、万事俱备后的必然结果,但直至我读到《管理的未来》这部巨作,经历了头脑风暴般的洗礼,才悟到未来的管理奠基于管理的创新,管理的未来属于勇于创新、不懈创新的你、我、他,属于坚持创新的每一个人。

创新是近年来热得发烫的词汇,从政府到企业,从教育界到体育界,人人都对创新耳熟能详。创新甚至也写入政府文件,写进企业管理的各类书籍,推广势头如此之劲,创新有没有深入大家的灵魂与骨髓呢?在绝大多数企业,创新到底处于怎样一个尴尬境遇?创新者又是如何怀才不遇?企业应该如何真正实现管理创新?我想加里哈默的巨作《管理的未来》,对此作出了最好的回答。

《管理的未来》是美国管理大师加里哈默的又一部巨作,他用生动的语言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管理的未来景象,热情洋溢地赞颂创新在未来管理变革中的重要作用。全书共分四个部分,分别讲述了管理创新的重要性、管理创新的定义、管理创新的途径及对未来管理创新的展望。每一个部分都用详实的案例、严密的逻辑将现代管理理论与管理创新理论作对比论述,深入浅出,如讲故事般娓娓道来,尽显大师风范。

加里哈默首先对现代管理进行了无情的批判,他认为目前盛行于各企业的现代管理理论已经成为制约组织发展的最主要因素。现代管理理论起源于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以标准化、确定性、控制性、可复制为主要特征,适合规模化经营的企业发展阶段。现代管理理论在20世纪工业社会里得到了全面的发展,也成就了上世纪工业时代人类文明的繁荣发展。但是到了张扬个性的21世纪互联网时代,当颠覆性的技术、可畏的竞争、分散的市场、全能的顾客、挑剔的股东都对管理提出新的挑战之时,现代管理早已失去它在20世纪的优势地位,反而变成了企业发展的桎梏。哈默带领我们回顾了上世纪曾光芒四射的企业,如柯达、索尼、西尔斯等公司,它们因为固守曾经使其成功的战略,忽视了早已风云突变的外部环境,没有积极进行管理创新,从而痛失转型发展良机,在新世纪的竞争里更加举步维艰。通过实例,让读者更加切身体会到管理创新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何谓管理创新?哈默认为,创新来自多个层次,按创新对价值创造及竞争地位的影响,从底层到最高层的排序分别是:营运创新、产品(服务)创新、战略创新和管理创新。相比管理创新,其它几个层次的创新在目前的互联网时代,更易执行、易复制,所以难以取得长时间的竞争优势。而管理创新基于企业管理流程的改变,一个典型的管理流程包括:战略计划资金预算项目管理招聘与升迁培训与开发内部沟通知识管理定期经营回顾员工绩效评估与薪酬。而管理创新是主要基于此流程里的一个或几个环节的创新,由点带面,牵一发而动全身,最终达到流程再造的目的,实现管理创新。

接着,哈默对全美三个具有代表性的、实行了管理创新的企业进行考察,并分析、论述其成功之道。食品连锁巨头全食超市,通过对招聘、薪酬、绩效等制度的重新设计来创建目标社区;全球最佳雇主的多次获得者戈尔公司通过充分授权及改进团队工作方式来倡导民主创新;搜索行业的先驱谷歌公司,通过改善产品开发方式来关注公司进化优势。三个公司的管理方式迥然不同,但它们都依靠管理创新激发了绝大多数员工的集体智慧,刷新了业绩,跑在了同行的前面,站在了成功之巅。

最后,哈默对管理创新的具体实施方式提出了他的建议和思考。

本书气势恢宏,理论与实例紧密结合,加上作者渊博的知识、深厚的管理学功底、幽默的表达方式,让这近19万字的巨著如磁石般吸引着我,手不释卷,一口气读完。在我看来,全书的精华在第一部分。如今,市场环境瞬息万变,变革、创新早已成为关系企业生死存亡的大问题。而万变之源,源自思想的转变。哈默在本书第一部分就是要对读者完成思想转变的启蒙。正所谓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由于我们长期处于以现代管理学理论为组织基础的企业组织里,不能跳出这个角度来想问题。哈默从自然史的发展讲到管理史的发展,由自然科学发展之迅猛对比管理科学发展之式微,以人的自然、灵活、高效的适应力、创造力对比组织的僵硬、死板、低效的慢反应力,提出管理变革必须更多地从人性的角度出发,从自己公司的实际情况出发,道法自然,而不是整天想着要通过更严苛的纪律来束缚可能有着各种天才创意的员工;或是偷懒想借用别人的所谓成功管理经验,因为那些经验要么已经过时,要么根本不可能放之四海而皆准。想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既要胸怀大志、放飞梦想,又要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全面、深入地了解公司现状,从本公司实际出发,提出切合实际的创新之道。实现这一切转变的关键在于:突破头脑中长久以来被现代管理学理论控制的桎梏,走上管理创新之路。

如果你还是觉得管理创新这个概念过于抽象,那么我以哈默在书中提出的问题结束本文,请你问自己以下问题:

◎你是否具备商业创新的技能?你受过哪些培训?公司给你提供了哪些工具?

◎你是否获得过公司的创新指导?你们部门是否有一位创新专家,他会协助你完成突破传统的想法吗?

◎获得公司内部实验性项目的资助容易吗?公司内部有多少个组织层级需要你跨越?

◎创新在你工作岗位描述中属于正式部分吗?你的工资是否部分取决于创新绩效?

想必你此时心存疑惑,那么请你翻开《管理的未来》,接受这大脑风暴的洗礼吧

管理未来读后感精选篇三

企业管理究其本质是生产力管理,是人的管理和物的管理。管理所指的人不是单纯的自然人,而是社会人,包括所依存的社会属性。管理所指的物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物,是除人之外的所有管理对象,包括生产方式。

人类发展史表明,管理的制度、方法(简称为管理方法)有其历史必然性,决定管理方法的是生产力,管理方法必须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和生产方式相一致,不是谁主观想象凭空研究的结果。

管理方法不能超越时代。在农业社会无法凭空产生工业社会的管理方法,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所处的社会无法凭空产生第二次工业革命所处社会的管理方法,现今社会同样无法凭空产生人类未来社会的管理方法,这是发展的客观规律。可以断言,即使真的出现广泛使用可自我复制机器人甚至人机复合体的工业后文明社会,管理方法必将与现代工业社会的管理方法截然不同。无论是管理的未来,还是未来的管理,必将同样遵循这个规律。

人类的发展史还表明,工业社会中管理方法的改变,即使所谓革命性的变化,都是基于先前的管理方法而来的,管理方法是在继承中发展的,是在不断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中发展的。

许多管理学者和管理者把管理当做技术科学,痴迷于管理技巧,企图从技术上改进完善管理,完成管理的终极版本。我们可以看到,许多管理方法已进化成学派,纷纷自称是管理科学的集大成者,认为自己的管理方法是最完善的终极版,这只是一厢情愿的空想。其实,管理是方法论。方法有很多,没有最好的,只有合适的。企图建立空前绝后的最全面最好的管理体系只是幻想。

管理不是越复杂越好,易于掌握和操作远胜高深莫测。管理本身也有时间成本与费用成本,物极必反。企业要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管理方式。

管理的根本属性不是世界观而是方法论。

世界观包括价值观、人生观。对人的管理中,既有科学的成份,也貌似包含道德成份,常见轮番使用。但是,利益归属如果与员工基本无关,员工不是企业主人翁,要把价值观、人生观置于方法论之上,终将遭遇管理天花板:我为谁而干?须知,企业中资本所有者天生具有的责任心仅限于自身所有的企业,因而并没有普遍价值。如此,对人的道德层面的管理最终成为对物的管理的延续。在私企中这是宿命,在国企中这是国家层面的制度设计问题。

方法论在人的管理上的运用,诸如责任心、工作态度、岗位责任制等,是生产方式所固有的纪律,否则生产无法有序进行,因而其本质还是对物的管理的延续。

在工业社会中期,对人的管理是著名的泰罗制。泰罗制清楚的体现出对人的管理本质是对物的管理的延续。

在管理活动中,人的管理是最难的。毕竟,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物化的人没有物化的心。

管理的方法论在对物的管理中表现出多样性,但科学内核是同样的,是数学、行为科学等多门科学的综合运用,无止境,有局限性,前有所述,不遑多论。

未来的生活_关于未来的作文500字


我做了一个奇特而又精彩的梦,梦见了未来,梦见了未来的生活。

未来房子不是用砖造出来的,而是用我们发明的又轻便又坚固的环保材料造出来的。它再也不怕地震、洪水、沙尘暴等自然灾害。房子还可以根据主人的需要来调整温度,根据主人的心情调整室内的色彩。白天推开窗户就呼吸到迎面扑来清新甜润的空气,看到一轮绚丽的彩虹。晚上站在窗边,抬头就能看到浩潮的星空中挂着一轮好似大玉盘般的月亮,无数银星仿佛珍珠一样,闪闪发亮。

在我们家里都拥有一个不知疲倦的机器人。当我肚子饿得咕咕叫得时候,走到餐厅时,机器人早已把鸡、鸭、鱼等给我准备齐全了,尝上一口,真是美味可口。当我疲劳的时候,机器人帮我轻轻地按摩,播放优美的音乐,让我放松心情,舒适的休息。当我繁忙的时候,机器人会主动帮我擦地板、清理桌面、擦窗户使我的家保持着一尘不染,一干二净。

走进自动、清洁的未来教室上课,教室的亮度随着外界光线的变化而变化,可以起到保护同学们视力的作用。我正在用高级铅笔写字,这种笔可以永不断墨,永不断芯。一不小心,我写错了一个字,便从文具盒里拿出了我的高级橡皮。这款橡皮既环保又实用,不仅可以擦铅笔,还可以擦钢笔、水笔的字迹。而且擦起来既不费力,又没有一点橡皮屑!。

叮铃铃小闹钟的声音,打断了我的美梦,我伸伸腰,回忆着刚才的梦境。我相信在不远的将来,我的梦想定会成为现实!

关于《投资者的未来读后感》的版权说明:

本文由 佚名收录 同学写作的读后感-投资者的未来读后感由读后感大全网友集稿而来,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投资者的未来读后感》中由作者提及的观点和立场均属作者自设,本站无权干涉也无相关责任

本站完全免费为全国学子提供各类优质读后感范文,以及写作辅导为已任,对于各类转载引发的纠纷及损失,本站不承担责任。

  • 反转的魔力读后感 New

        今日读书心得:有魔力的怪草莓读后感合集“读一本好书就像和一个高尚的人说话”,人类的进步,都是与读书相伴而行的。好的...

  • 历史故事读后感

        历史故事读后感系列本文为读后感大全推荐专题“历史故事读后感”相关内容。现在很多人都习惯用文字编辑软件来做文档内容...

  • 读明朝那些事儿有感

        对于明朝那些事儿的阅读感悟五篇通过读书我们能够提高自身的素养,还能够开阔我们的视野。阅读《明朝那些事儿》后,我...

  • 《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读后感

        精选《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读后感10篇书籍是青年人不可分离的生命伴侣和导师。在拜读过作品后,心里多多少少会产生一...


  • 聆听撒哈拉的歌声:三毛传读后感

        [精品范文]三毛撒哈拉的沙漠读后感集锦7篇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在我...

  • 航拍中国观后感

        航拍中国全部观后感简短(8篇)阅读一本好书,就好像在眼前展开了一个新世界,我们可以经常去读一些经典的书籍作品来丰...

  • 《寂静的春天》读后感

        寂静的春天看完后的个人感悟分享通用(8篇)熟读之法,于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读完寂静的春天之后,心中久久不能平...

  • 金银岛读后感

        《金银岛》的读后感分享书,是前人留给后人最宝贵的财富,读罗伯特·斯蒂文森写的金银岛给我们带来许多启发。我们写读...


  • 小王子读后感100初中 Hot

        读后感精选:小王子读后感初中实用版(5篇)初中生在成长的道路上还只是迈出了第一步,仍然需要大人的细心引导。一日读书...

  • 课文小虾读后感 Hot

        最新实用!小虾读后感范文汇编(6篇)阅读让生活变得更加充实,可以开阔视野。好的作品会引起读者的共鸣,会被书中的情...

  • 灯笼读后感 Hot

        [荐]灯笼的读后感合集720字古人曰: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观看一本好书之后,我们会受益匪浅,有一些启发。可以...

  • 回延安读后感600字 Hot

        [读后感模板]回延安读后感汇集五篇阅读一本好书,就好像在眼前展开了一个新世界,在读过一篇书籍之后人们内心都会有一...


  • 核酸检测发朋友圈文案 Hot

        阴性核酸检测怎么发朋友圈核酸检测有序地排查患者,接受核酸检测,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你做核酸检测的时候会发表什么...

  • 大自然的声音读后感800字 Hot

        教你写读书心得:大自然的声音读后感范文简短多读书,能使人精神焕发,充满自信,充满魅力。好的作品会引起读者的共鸣...

  • 苏炳添给当代青年的启示作文 Hot

        苏炳添拼搏精神给青年人的启示作文苏炳添,是在奥运会跑道上百战封神的中国男神,他使我们了解到一个真正强大的人,是...

  • 吴伯萧的灯笼读后感 Hot

        读书心得:吴伯萧灯笼读后感作文(5篇)古人曰: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阅读过一本书之后人们内心多多少少都会有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