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心法读后感

作者: 佚名收录 更新时间:2022-08-15 21:00:41 阅读数量:

[精华读后感]王阳明读后感(780字)

读书对于我们来讲,是一辈子不间断的事情。阅读了一本书之后,我们一般对于这本书都会有自己的感悟。那么这个时候就有必要写一篇关于书籍的读后感。读后感是人们从书中得出的一些启发和心得。值得推荐的优秀读后感范文有哪些呢?为满足您的需求,小编特地编辑了“[精华读后感]王阳明读后感(780字)”,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王阳明读后感【篇一】

这本书从王阳明的先祖王纲说起,从王纲开始到第六代是状元父亲王华,第七代就是王阳明了,这是一个书香世家的,而且遗传基因还是不错的,王家人大都很聪明,都身怀绝学。王阳明生平基本写得很清楚,一些心学门人所大书特书的经典如守仁格竹、

喝断禅机心、龙场悟道都写得很详细,能对阳明先生一生有个大概了解,他娶了六个老婆这在当年明月的书中是没有看到的。有几个片断印象深刻。

其一就是康海救李梦阳那一段。书中写道,一代名士风范,救人于危难之际,却不幸跌入了奸党的泥坑中。这种事听起来可笑,感觉有些不可思议,但却勾勒出了人类社会的相处之难,勾勒出了人性的微妙与变幻。如果你做一个坏人,杀十人而饶过一人,那么残存的人就会对你感恩戴德,千恩万谢。如果你做一个好人,救一个人却没有能力救十个人,那么你救得这个人就嫌你没有尽心尽力,救人救到底。康海就是陷入了这个人性险恶的泥潭之中。人心惟危,道心惟微。

其二就是王阳明逃脱虎口一节。作者说,人与老虎之间能够达成如此默契的合作,这表明了老虎是有人性的,同时也表明了人是有兽性的。而王守仁显然是知道人之所以成为人,正是因为兽性未脱。正因为人性的黑恶一面,比之于兽性更不堪,所以人类社会才会有如此之多的苦难,同样的,正因为人性中的光明一面,已经接近了佛家的圣灵,所以人类才演绎出了绚丽无比的文明。

其三就是失落的智慧那一节。作者认为智慧与思想是无法承传的,甚至连对身边的人熏陶的功能都不存在。阳明先生的妻子以及后人就是例子。思想与智慧也无法传承。我认同,所以我自己总结在学习中思考,要有自己的思想,总结如下:

王阳明厉害之处:

立德,谓创制垂法,博施济众;

立功,谓拯厄除难,功济于时;

立言,谓言得其要,理足可传。

1)学术:精通儒/道/释,创立心学,致良知,让自己名垂青史;

2)事功:赣南剿匪,平定宁王叛乱,断藤峡剿匪;用兵如神。

3)为人:身在官场,最后能全身而退;

为什么王阳明这么厉害?

1)坚定的信念:圣人可学而至也;

2)不懈的追求,16岁,只身出关,骑马练箭;17岁,洞房之夜消失,铁柱宫论道;格竹七日;

3)生死考验,激发潜能:反对刘瑾被追杀,假装跳江;山神庙遇虎,

机智逃脱;贵州龙场,蛮荒之地;

4)深厚积淀:书香世家,家学渊源深厚,父亲更是状元郎。

王阳明读后感【篇二】

寒假,我读完了《王阳明》这本书,书中讲述的王阳明生平经历令我印象深刻,而他所崇尚的观点“知行合一”四个字更是给我极大的启发。因此,我向大家推荐这本好书。

王阳明是谁?首先他是明代有名的大臣,其次,他是一个文坛大家,是一位用兵如神的将领,是被称为中国上下五千年两个半“完人”中的一位,是孙中山、蒋介石等人心中的偶像。书中令我印象最深的莫过于王阳明所提出的“知行合一”的理论。在提出这个观点之前,王阳明曾反复实践了朱熹所提出的“格物致知”,他勇敢地反驳了这个观点,也随即提出了“知行合一”。什么是“知行合一”?便是知识不仅仅是在理论上有它的意义,还要到生活中实践,才能够体现出它的真实价值。朱熹在儒家学术地位极高,王阳明提出了这个超过朱熹的观点,在当时令所有儒家学子难以接受,他是冒着死提出并坚持的,他的勇气和对真理的执着令人赞叹。

我也要学习王阳明先生善于思考的品质,在学习中思考在生活中实践,做到真正的“学以致用”。

另外,作为一个学生,我还应该学习的是王阳明不放弃、不气馁、昂首苦读书的精神。王阳明曾经两次考进士落榜,他却说“世人以不得第为耻,吾以不得第动心为耻”,他在挫折面前不畏怯,凭借自己的努力战胜失败,向下一个困难发起挑战,最终获得金榜题名。

这是一本好书,值得所有人去阅读,也值得所有人去学习阳明先生“知行合一”的真理。我在此向大家推荐这本书。

王阳明读后感【篇三】

我看了一本名叫《百家讲谈--传奇王阳明》的书。这本书是讲明朝最伟大的的思想家、教育家、哲学家、战术家,他还创立了心学这一学派,他是谁?他就是王守仁。

王守仁一生坎坷,坚持不懈的他打败了许多年都无法消灭的少数民族武装,平定朱振濠准备十年之久的谋反却只用了不到十天的时间,创立心学收了无数弟-子,身有疾病却在钱宁、江彬这帮小人的排挤、陷害却坚强的挺了下去

而且王守仁是带着忧虑、神奇、不可思议来到世上的,你们想不到的事就要发生了

一天,一位老太太正在担心:这儿媳妇都怀了十四个月的胎了,咋还不生呢?

正在担心的这位老太太是王守仁的祖母,她姓岑,我们就叫她岑老太太吧。

岑老太太所指的儿媳妇正是王守仁的妈妈,叫郑氏。

和岑老太太同样担心的,是她的丈夫。叫王伦。

他(她)们就急啊,可是,急有什么用啊!恰巧就在这天夜里,岑老太太梦见一位仙人踏着祥云下来把一个孩子塞到她手里,据说,注意,这是据说,据说就在这个时候,郑氏的房里传来一声婴儿的啼哭,把她吵醒了。

看,王守仁的出生是多么奇妙啊!我再讲一讲王守仁在贵州龙场驿站悟道的故事吧。

驿站,实际上就是招待所,王守仁被派去当的是驿城,就是招待所所长。

当所长是件好事,但在王守仁这边那就是件苦差事,因为贵州龙场是十分贫困的地方,而且凶悍的苗族人时不时的就来打闹一下,那里也没房子,无法看书、避雨呀!

我就不多说了,一天夜里,王守仁正在想着:我终于悟道了!当然,他到底悟了什么道,我不知道。

王守仁的一生充满了神奇的色彩,并且知道了道是什么意思:就是知行合一。

王阳明读后感【篇四】

读过阳明先生的故事,我们都知道龙场这个地方对其的重要意义。在龙场,先生接受了人生中最大的磨练,跨过了最大的一道坎,是在这里,先生悟出了道!

龙场虽是驿站,却早已破败不堪,房子是危房,根本不能住人。由于条件如此之差,驿卒早已离去,驿站名存实亡。

面对如此恶劣的环境,没有人能够视若无睹,旁若无人,先生也不例外。但当他静静看着弯延的山路时,最初的彷徨渐渐消散,取而代之的则是一股豪气雄心。

漫漫人生之路,就像山路一般,不论再苦再累,也要坚持走完,如果连这点困难也不能克服,何谈弘扬道统,担当重任!

就如此次的CK项目,在刚接触业务,培训完后,自己觉得还是很生疏,扫寝时也没有头绪,不知道怎么开口,在看着战友示范了几遍之后,才渐渐找到了感觉,慢慢地自己也能够主动开口。从起初觉得困难到后面享受这个过程,虽然成单量不高,但是重点在于我们敢于突破自己去做,这就足够了!

人的内心潜力很大,但如果处于一种平淡安逸的生活,就会陷入麻木不仁的状态。但当面临不可避免的挑战时,全身心投入,精神就会受到激发,唤醒你的意志力,使潜能得以发挥出来。

所以在修炼自身的过程中,我们还是任重道远!

王阳明读后感【篇五】

缅怀:一个有良知良能的中国人

凌晨面馆前

凌晨两点,成都大街,先生跟我一起吹风,凑到一家路边面摊上。细面,葱花,小油碟,他吃得滋滋有味,扭头问我感觉咋样,我咧着嘴苦笑,我北方人从来没有吃过撒白糖的面条。此刻背景是,我两人刚下飞机,饥肠饿肚,他说带我去找好吃的,说走就走。

为学为业,科技为民

我看他旅途中还拿本书,津津有味阅读,我问他不困啊,这可是在飞机上呢,他说这本书是中国可见光通信的尖端技术,也是他复旦79级校友负责的项目。后来两边还真成功对接了实验展示“中国第一家,基于可见光通信的近场通话”,后来在北京国际通信展上大放光彩。后来才晓得一向低调的他,是美国大学电子博士,是四十年前的复旦大学老师,二十年来一心想用科技普惠国人,所谓胸有抱负,使命必达。

入世我先来

冬天外出干活,拿东西不方便,他给我们送来瑞士背包。夏天干活,他又从波士顿给我寄来防晒霜,托他的善意,我也没独自享受而顺手分享给了身边伙伴,大家都在受其教化,以奉献利人利己。每当想起这样的感人细节,眼前联想到了“慈可掌兵”的吴起带兵,领导人对团队将心比心,以行促行,远胜于纯粹的物质激励和故事说教。

朴素自律,挑战自己

后来才发现,我们都是信仰极简主义生活,但他居然比我更胜一筹。我这个号称一言不合就可马拉松的人,跟他一起行走,竟然远远被他甩后,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特别是这样虚怀若谷的老先生。有次我问他都周末忙什么,他说除了读书还是读书,听说他在病逝的前两周还在托家人买书。除了读书做事外,他以朴素为乐,连上下班都坚持步行十公里,下雨天也是和九零后们挤公交车。以至于有个晴朗周末,他急着让我给推荐一下上海哪里可以健走锻炼,我说去滴水湖吧,环绕一圈十公里,还可以溜达到南汇嘴海边,一路上体验下,上海也有空旷人稀之地。

精神托付明烛,回忆溶于泪水

感人至深的场景很多,多的如同我的眼泪,在眼眶上下打转,强忍着就快要滚落出来,就在刚才的徐家汇天主堂,就在我鞠躬献花于他的遗像前,我突然颤抖起来,我神经复杂地控制情绪,艰难地完成了三鞠躬,然后快步逃离了天主神坛,我怕忍不住自己要当众哭起来。

更多精选读后感范文阅读

王阳明传奇读后感


王阳明传奇读后感(一)

我看了一本名叫《百家讲谈--传奇王阳明》的书。这本书是讲明朝最伟大的的思想家、教育家、哲学家、战术家,他还创立了心学这一学派,他是谁?他就是王守仁。

王守仁一生坎坷,坚持不懈的他打败了许多年都无法消灭的少数民族武装,平定朱振濠准备十年之久的谋反却只用了不到十天的时间,创立心学收了无数弟-子,身有疾病却在钱宁、江彬这帮小人的排挤、陷害却坚强的挺了下去

而且王守仁是带着忧虑、神奇、不可思议来到世上的,你们想不到的事就要发生了

一天,一位老太太正在担心:这儿媳妇都怀了十四个月的胎了,咋还不生呢?

正在担心的这位老太太是王守仁的祖母,她姓岑,我们就叫她岑老太太吧。

岑老太太所指的儿媳妇正是王守仁的妈妈,叫郑氏。

和岑老太太同样担心的,是她的丈夫。叫王伦。

他(她)们就急啊,可是,急有什么用啊!恰巧就在这天夜里,岑老太太梦见一位仙人踏着祥云下来把一个孩子塞到她手里,据说,注意,这是据说,据说就在这个时候,郑氏的房里传来一声婴儿的啼哭,把她吵醒了。

看,王守仁的出生是多么奇妙啊!我再讲一讲王守仁在贵州龙场驿站悟道的故事吧。

驿站,实际上就是招待所,王守仁被派去当的是驿城,就是招待所所长。

当所长是件好事,但在王守仁这边那就是件苦差事,因为贵州龙场是十分贫困的地方,而且凶悍的苗族人时不时的就来打闹一下,那里也没房子,无法看书、避雨呀!

我就不多说了,一天夜里,王守仁正在想着:我终于悟道了!当然,他到底悟了什么道,我不知道。

王守仁的一生充满了神奇的色彩,并且知道了道是什么意思:就是知行合一。


王阳明传奇读后感(二)

寒假里,我认认真真地读了《传奇王阳明》一书。王阳明是家乡余姚的先贤,之前我参观过王阳明故居和余姚名人馆,看到过许多关于王阳明先生的事迹,这次当我读到这本书时,感到特别亲切,而且书中情节引人入胜,看得我都入迷了。

书中对王阳明先生各个时期的成长过程、坎坷经历以及最终成为了一代圣贤的描写,让我内心真切地感受到了王阳明的传奇与勇敢、智慧与高尚。但在整本书中,令我最受启发、印象最深的是他从小立志做圣贤那远大的人生目标。

王阳明小时候非常调皮,喜欢恶作剧,有意打闹,又有许多怪想法。有一次,他突发奇想便问起老师:我们为什么要读书呢?人生头等大事是什么?先生回答:读书才能有功名,头等大事是登第做状元。他却说:不对!人生头等大事是做圣贤。当他在有了这想法之后,他的一切行动都为实现这个梦想而不断努力着,不管遇到什么困难多大的挫折,始终没有放弃。后来王守仁真成了圣贤!

通过阅读本书,我认为,我们只要有自己的目标,再加上坚持不懈的努力付出,又能真正做到如阳明先生所说的知行合一,把知识当作是实践过程,把实践过程还原为知识,我相信总有一天,我们也会取得成功获得收获的。

这是我读了《传奇王阳明》之后想到的,现在我懂了,如果要想自己成为一名对社会有用的人,那么必须从小树立正确的理想,并且为实现目标而不断努力。


王阳明传奇读后感(三)

我印象最深还是《传奇王阳明》,通过对这本书的阅读,我见识了一个更为丰满雄浑的余姚先贤形象。

王阳明的伟大,创立了王学自然是重要原因,但一出世的立志读书做圣贤却显得更为重要,为了这个高远的志向努力了一辈子,终于有了国人的成就。对后人来说,创造新的学派很难,但立志却是可以做的。而且,立志必须以一生的坚忍不拔来努力实现。

王阳明真的可以用神奇来形容,以一介书生先后平定多场叛乱,但创立王学才是他在历史中辉煌的根本原因。王学的核心是知行合一,基本内涵是知识不仅仅是在理论上有它的意义,还一定要还愿到生活的实践当中才能够真正体现出它的价值。这一理论学说的提出在当时无疑是一个具有相当冲击力的行为,因为中国的知识分子一向有死读书且鄙夷实践的传统,结果是读了一辈子的圣贤书,却干不了半点圣贤事,真正的百无一用是书生。所以,王阳明提出,要改变这种只讲知而不讲行的毛病,其重大意义可见一斑。我由此想到了现在常讲的理论与实践的辩证关系问题,理论指导实践,实践丰富理论,实践出真知,理论抽象实践,这些不就是知行合一的进一步发展深化吗?

在提倡知行合一的同时,王阳明创造了心学,提出人不一定非要去追寻外面的圣人之道,其实每个人的内心都有良知,这个良知是善的、纯洁的、高尚的,做道德的事才是每个人的本心;应该好好地去发现自己的良知,让良知主宰自己。我感觉,良知学说的提出,是对儒家修身养性观点的发展,其间明显的有佛家的思想影响。我甚至想到了万人皆求佛,佛本在我心佛家禅语。事实上,一个人真正的要优秀,不管怎么学,怎么做,根本的还是内心。而且,良知还有一个扩大的问题,绝不仅仅是内心现有的,境界有多大,良知愈多,实践能力愈强。后世的大人物们,无不是自我修炼和不断扩大境界的典范。

古人言,有三不朽,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

王阳明致良知读后感


王阳明致良知读后感(一)

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王阳明

说来很惭愧,再读《明朝那些事儿》以前,我对王阳明一点也不了解。历史课本基本没怎么提过这个名字,可能主流的高考方向是唯物论吧,心学基本没有认真去了解过。

“良知者,心之本体。”“心者身之主也,而心之虚灵明觉,即所谓本然之良知也。”“夫良知即是道,良知之在人心,不但圣贤,虽常人亦无不如此。若无有物欲牵蔽,但循着良知发用流行将去,即无不是道。”这是在王阳明文集《传习录》里能找到的话语。近日,手头没离开这部影响后世颇为深远的大书,在字里行间,领悟着王阳明极具启迪意义的灼见,尤其对他的“致良知”思想印象颇深。

坦然面对人生 王阳明教导弟子初学用功时,对自己的内心必须进行扫除荡涤, 使它臻于清静澄明的境界,不要让自己的心陷入声色货利等东西之中,它们来了既不欢 迎,去了也不留恋、惋惜,这样,才能以坦然的心情来对待所遇到的各种事物,才不会成为心灵上的负担,自然就会依顺自己本来的智慧去应对。其实,这是王阳明先生 在教我们一种处事的态度,那就是要以豁达的心态来面对自己的人生。人生在世,不如意事 常有。但遇到不如意事时,有人怨天尤人,有人哭天抢地,也有人泰然处之。其实我们都知 道,最智慧的人应该是能以豁达、坦然心态面对一切的人。这种人,面对名、权、利,拥有顺应自然,失去也不悲伤,只会认为这些与自己有缘无缘而已。得之我幸,失之我命,正能形 容这类人的心态。若能做到这样,就会在人生中活得潇洒自然,怎么能不实现自己心灵的快 乐与自由呢? 四、做回最优秀自己 王阳明先生告诉我们每个人在天地间都是独一无二的,所以每个人都是神圣而伟大的, 在内心中都有一个完美的自我,只是由于我们受自卑等心理影响不能相信自己,致使这个最 优秀自己的智慧和能力被埋没了。那么我们怎样才能做回最优秀的自己呢?阳明先生给出了 行动——知行合一,认识到了真正自我的优秀及智慧,那就要通过行动来显现。静下心来,细细地反省内心,自己的缺点,一项项分析,摒除。然后充分相信自己的心灵有着无限的可能,要相信有一种神圣力量的存在,相信你心中永远有最优秀的自己。让自己凭借信心与勇气,努力挖掘自身的潜力、智慧,怎能做不回最好的自己呢?

致良知:不要做伤害别人的事。我们追求让自己开心舒服,但是这是在不伤害别人的基础上,在法律道德的基础上。其实就我个人而言,如果我做了伤害别人的事情,我会内疚、惭愧,内心受到煎熬,这就是让我自己不舒服了。所以每次面对诱惑时,我都会问问自己,如果我违背自己的道德去做这件事情了,得到的诱惑与我内心的折磨相比值得吗?坦荡荡的生活,这才是天底下最快乐的一件事情。 ——韩军梅

王阳明致良知读后感(二)

当今社会人们的脚步越来越急促,放下了书籍紧接着代替他们的是手机电脑,没有了以前人们对书籍的追求,有的只是名利与金钱手机与游戏的诱惑,现在的社会能静下来做事的人是少之又少。现代人存在的问题很多,脑袋里装的也很多,有些是习惯了忙碌,做事也心急,就连吃饭睡觉心也不安,总想着把所有的事情都做了,不再有修心养性的心态。

现在的人们对金钱名利的追求也让着实人害怕,有些家长在孩子小的时候不经意间给孩子们灌输了不好的的想法,比如攀比,他们嘴上跟孩子说着不要攀比,可是一些做法却暴露了他们的攀比。他们不注意孩子们的想法,以至于孩子们在学校或是公开的场所肆意攀比,没有现代孩子该有的个性。他们也失去了孩童时代该有的天真纯洁,只是社会和他们自己给他们太大的压力,太多不好的习惯。所以做人不能处处攀比,要以诚待人,这才是有意义的人生。

现在人们的相处也是很可怜,没有交心的相处也遇不到古人们嘴里的知音,有的只是各种为了生活凑在一起各种打拼,也很少有人再为了自己喜欢的事情聚在一起,即使是聚在一起来也只是抱着手机,就产生了特别尴尬的距离。所以就出现了一句特别经典的话,史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而是我站在你的面前你却抱着手机。简简单单的一句话说出了多少人现在的心理,在外面与朋友是这样。有些人在家里面对父母与孩子也是这样,社会的氛围越来越差,也是应了一句话越长大越孤单。不过这不是现代人所期望的,现代人应该做的是坦诚对人,诚信交友,与人用心相处,这才是明智的选择。

做任何事都不能强求,事事要做到努力就好,不要太过于较真,做事多看看过程,一些时候其实结果并不是那么重要。不管是在工作上还是学习上只要自己尽力了,就顺其自然不给自己结果上的压力与烦恼。虽然惰性人人都有但是不能顺着惰性来,那样一个人做事就不再坚持,要想做好自己做好事情就要跟自己的惰性作对,让自己的能力发挥到极致,这样的人生才有意义。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我觉得在生活与工作中,我们要学习王明阳的精神同时也要擦亮自己的双眼多和那些比自己优秀的人打交道,学习他们的长处,改掉自己的短处,也要时时克制自己不让自己做无用的事。工作时就认真工作,把心静下来,人们也常说一心不可二用,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在工作中不能过于傲气,要一傲一谦,张弛有度。在工作中一个企业就是一个团体,既然是团体就不能相互诋毁,就要团结,勇于创新让企业的灵魂一直生存下去,这样的企业才会永垂不朽。

——刘海丽

王阳明致良知读后感(三)

致良知,是使心本有之良知得以“不为私欲遮隔,充拓得尽”。这样,人就可以为贤为圣。圣贤功夫从庙堂、书斋走向市井、村落。这就是他所谓的“满街是圣人”的含义。他提出:“虽终日作买卖,不害其为圣为贤。”,又说:“四民异业而同道”。由他提出的这些儒学的经济伦理是前所未有的。显然是当时“士农工商”四民职业观松动的一个注解,也是他企图打破传统的“荣宦游而耻工贾”的价值观之举。正因为如此,他的致良知说,为商人、窑工、樵夫、灶丁、田夫等民众所乐于接受。不少人投其门下,并为弘扬与发展其学说作出了贡献。他的高足王艮继承与发展了他的学说,创立泰州学派。王艮承于师又不同于师。他说“圣人之道,无异于百姓日用”。他较之于其师,走得更远,而距野老村夫更近了。其徒陶匠韩贞“以化俗为任,随机指点农工商贾,从之游者千余。秋成农隙,则聚徒谈学,一村毕,又之一村”。泰州学派后学李贽又把王艮的“百姓日用即道”,加以发挥。他引入“迩言”的概念,以此来概括反映百姓日常生活情趣、心态的流行通俗话语。认为“迩言”才是“真圣人之言”,亦即王艮所说的“百姓日用”。他肯定先儒所讳言、反对的对“利”、“欲”的追求,提出“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又提出“夫私者,人心也。人必有私,而后其心乃见”。“私”既是“心”,自然亦即“理”。在这里,李贽把穿衣吃饭等人生的基本要求、人对物质和精神的欲望、对私利的追求等,都视之为道,合乎天理。剥下了程朱一派新儒加于“道”、“天理”之上的圣光,还其赤裸裸的日常生活的情态。在当时,实是一种惊天动地之举。尽管他被当道者所迫害至死,但他极大限度地把儒学俗世化和社会化了。

所以,我觉得阳明心学不能简单以唯心唯物论之,( )我们更主要的要从中取其精华。而明朗之阳光君所写书字字珠玑,正好给我解惑,如大海之中的灯塔,引领我向前迈了一大步。在此,将自己对此书的感悟记录下来。

——刘通杰

王阳明致良知读后感(四)

“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在现实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凡是要取得成功必须具备二个先决条件。

一是确立正确的目标

二是找到正确的路径

二者缺一不可。只有先确立了正确的人生目标,才能实现人生真正的价值。王阳明从小就没有立志走科举仕途的目标,而是立志要成为圣贤之人,这在当时引起了老师的不解,但他矢志不移,通过不断的实践加学习,终成一代圣贤。他从格物致知引伸到认识本体,认识客观的“天理”,再把它转换为律己的修养目标,直接追求一种人生意境。这种意境使人能够“心有所主”,王阳明就是一个能坚持自己的观念,不怕困难,坚韧不拔的人。他能在人生实践中对各种境遇、事物都运用自如,应对合“理”。这一切都因为他树立了正确的人生目标。这种意境使人能够“心有所主”,并在人生实践中对各种境遇、事物,都能运用自如,应对合“理”。实际上王阳明的哲学命题,从“心即理”,到“知行合一”,再到“致良知”,其核心所讲的,就是心之“体用”,即“良知”的境界与“致良知”修养的圆融契合。

——潘庆龙

王阳明致良知读后感(五)

王阳明先生是一个诗文英杰,文思敏捷独特,述怀的同时往往包含着哲理,11岁时候便能够即兴作诗金山寺和蔽月山房,文字简朴,却气概非凡。少年喜爱象棋一事并未被董教授提及,别处记载先生少年曾痴迷于象棋,后被父亲训斥,才醒悟沉迷非正道,作诗一首,亦是别有韵意,不可多得。翻阅先生诗文,题材广博,深川幽谷,天心月圆,都留下他隽永的辞藻。

先生是一位军事天才,平定江西匪患,体现出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治理手段。最著名的莫过于迅速平定宁王叛乱一事,从发起对南昌的进攻,到活捉宁王朱宸濠,只用了六七天的时间,何等的迅速,可能有些人会认为宁王准备不足,势力不强,包括当时朝中佞臣也是这样看待,可事实并非如此,宁王准备谋反并非一朝一夕,而且有着充足的准备,通过对安庆的猛攻也能窥得一二。而王阳明在平叛之初,既没有公文任命,又没有一兵一卒,完全是凭借智慧与其周旋,后续征兵也是仓促而行,也没有得到周邻省份的支援,靠着临时征募的乌合之众,却将宁王生擒,不可谓不传奇。

先生在受人压迫排斥的忍耐中领悟到:我们每一个人的内心,其实是有一个永远知道什么是正义、什么是邪恶、什么是正确、什么是错误、什么是善、什么是恶的“东西”在的。他把这个东西叫做“良知”。先生强调说,“良知”是我们每一个人原本就具有的,是与生俱来的。我认为蒙学《三字经》开篇就告诉了人们“良知”的存在,那就是“人之初,性本善”。先生认为,“良知”虽然是永远存在的,但在日常生活中,由于我们的眼、耳、鼻、舌、身这些外在的感觉器官是无时无刻不在与外界事物打交道的,并且它们在与事物打交道的过程中还往往自作主张、妄作分别,将偏见甚至是虚妄之见当做真理,这样就会使人们的生活偏离“良知”的引导,或者说,“良知”被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偏见掩盖和遮蔽起来。这是十分危险的,先生主张“致良知”,一个是要自己的“良知”不被蒙蔽,第二个要将“良知”贯彻到生活实践中,所谓“知行合一”。这的确是与当时主流思想相悖,程朱理学主要遵循道理,不能破旧立新,很多道理是不对的,不合理的,也要人去遵循,违背人的意愿,禁锢人的身心。

从先生的人生经历中可以看到,一个人的志向是极为重要的,一个没有志向的人,也就是在生活中没有生活目标的人,这样的人十分容易在生活中迷失自我,整日浑浑噩噩,不知所往,不知所求,醉生梦死,当然也是很难实现生活的意义的。在“良知”中追求目标,付诸实践,才是正途。

邱君

2017-5-20

《王阳明家训》读后感


《王阳明家训》读后感

蒙以养正 教子有方

幼儿曹,听教诲:勤读书,要孝弟;学谦恭,循礼义;节饮食,戒游戏;毋说谎,毋贪利

这篇写给长子正宪的家书便是王阳明著名的家规三字经,言简意赅,语重心长地告诫子女怎么去做人,如何做个好人。

如今看来,这倒更像是王阳明对祖辈教育自己的追忆与总结,字里行间,融入着自己从小接受蒙以养正教育的点点滴滴,也寄托着他对后代子孙的谆谆教诲。

说起教育,我们很容易想起学校,想起老师。其实不然,从孩子降生之后,他们就已经开始了学习。而父母,才是他们的第一任老师。

一个孩子的未来在哪里?在家庭教育里。

父母才是孩子教育中,最重要的人。

父母要教给孩子:做个好人,比什么都重要。

保持良好的品德,才是家庭兴旺延续的根本。

王阳明曾经被刘瑾追杀,在龙场被乡民攻击,历经人心险恶,但他依然愿意相信善良。

他以德报怨,帮助乡民建房、读书、耕种。

王阳明给孩子的信里说:凡做人,在心地。

做一个好人,比什么都重要。

善良的人干净温暖,他们往往有更好的人缘,更多的朋友。

善良的人有底线,他们不会去做危害别人的事,也自然不会招致祸患。

善良的人内心有光,他们心中有一份谁也夺不走的温暖。

父母应教给孩子:勤读书,这是最低门槛的高贵。

古人说:诗书继世长。

王阳明家训的第一条就是:勤读书。

读书是人们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过去是,今天也是。

王阳明读书一生勤奋,在小时候,每天都要读书到半夜。以至于曾经累得吐血。父亲王华担心他的身体,每天都要去敲门,强迫他熄灯睡觉。

当然,尽信书则不如书。

书,要读,但是不能读死,要教给孩子吸取其中的精神。

王阳明读的兵书很多,但是他认为这些兵书虽然讲得方法很多,但是只教给他一点:不动心。

其次是要读经典。

世上的书汗牛充栋,要是都读的话,一辈子也读不完,所以只读经典就好,其他的书虽然说法各异,但充其量都是经典的注脚而已。

一个人只要养成了终生读书的习惯,也就相当于把人类历史上的智慧化为己用。

会读书的孩子,有知识,有眼界,有格局,只要他守好内心的善良,家长又有什么好担心的呢?

父母要教育孩子:知行合一,勇于实践。

善良,不是一个形容词,而是一个动词。

我们说一个人善良,定然是他做了善事。光说不练,是假把式。读书亦然。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很多事情,都要落在实际行动上才能作数。从小要教给孩子动手的能力,实践的习惯。

王阳明一生成就颇多,诗词绘画、书法兵法、教育军事,几乎无一不精。这得益于他知行合一的实践智慧。

生活中遇到问题,不妨先让孩子动手做一下。

三思而后行,不如小步前进,大胆试错。在行动中不断调整自己的认识,再由新的认识出发,改变自己的策略。

饭要一口一口吃,路要一步一步走,欲速则不达。

熟能生巧,不断坚持,这样的孩子,才能拥有一个完满的人生。

你的努力和改变,总会被人看在眼里、放在心里。无需刻意表现,更不需邀功受赏,我们能做的,就是以致良知为准绳,不断改变自己。

王阳明全集读后感


王阳明全集读后感

金鑫

王阳明是儒家心学集大成者,是明朝时期立德、立言、立功的一代人杰,他的学说使日本在近现代一跃成为东亚强国,这是我对王阳明的最初认知。毕业后,我参加入厂前培训,当听到培训老师盛赞王阳明时,我不禁对这位不寻常的人物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所以特地到书店去买了一本《王阳明全集》,细细研读起来。

圣人之道,吾性自足

王阳明也有过爱做梦的年纪,他立志要当一名圣贤的人,只是寒窗苦读屡不中第,好不容易官拜兵部武选司主事,又遭贬贵州,但是他并未就此消沉,而是在会稽山下开荒种地,继续研究心学,终于悟出"圣人之道,吾性自足"的道理。

每个人幼年时都会有一个梦想,长大后或是当一名科学家,或是当一名警察,或是当一名画家……随着年龄的增长,梦想回归现实,平凡渐渐清晰。记得一年前,我研究生毕业后开始接触采油工作,心中充满了好奇,时而自信满满的独自顶岗,取样、巡检、测电流样样不落;时而兴致勃勃的夜巡查井,骑着电瓶车在漆黑的井场上飞驰而过;时而思如泉涌,将身边发生的事情奋笔疾书撰写通讯报道……当新鲜变为熟悉,热情化作冷淡,日复一日重复着相同的工作,剩下的只有执着和坚守。于是,我执着着自己的梦想,坚守着自己的责任,依旧是每天上班认真巡井;依旧是等班车时翻开《采油工》扫上两眼;依旧会在电脑前撰写修改通讯报道……我想,正是王阳明"圣人之道,吾性自足"的感悟,让我能够以愉悦的心境在平静、平凡中体味着充实和快乐。

困知勉行,学者之事

在贵州龙场的日子里,王阳明的生活极其清苦,居住在阴冷潮湿的山洞里,但他仍坚持潜心研究儒学,并在山洞附近办学传经,困知勉行,坚韧执着地追求着自己的梦想,完善了心学体系,对世界近现代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今年年初,我有幸参加了厂培训中心为迎接油田公司采油工大赛而举办的为期一个半月的封闭训练。对于一名刚刚毕业的大学生来说,能够有这样一个快速提升技能的机会非常值得珍惜。记得第一堂理论课,我学得头昏脑胀;第一次实际操作,我累得汗流浃背。那时,我才深刻体会到,要想做一名优秀的采油工并不容易,坚韧的意志、强健的体魄和机敏的思维缺一不可。一个半月的时间里,我不断挑战自己脑力和体力的极限,但最终仍然遗憾落选。幸运的是,不久后,我又有机会参加了厂团委举办的采油工状元擂台赛。面对又一次来之不易的机会,我憋足了劲,在集训中攻坚克难,在赛场上奋勇拼搏,从初赛一直到复活赛,过五关斩六将,终于闯入了决赛,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我想,正是王阳明"困知勉行,学者之事"的感悟,让我能够勇于迎接挑战,敢于突破和超越自我。

吾心光明,亦复何言

王阳明在人生弥留时刻说出:"吾心光明,亦复何言".纵观他的一生,尽管遭遇过各种挫折和失败,但是阳光的心态让他最终能够取得成功。对于我们来说,亦是如此,任何时候,都要保持积极阳光的心态,以应对人生的各种考验。

采油工状元擂台赛后,我又重新回到自己平凡的工作岗位。由于经历了大赛的成长和历练,队里决定任命我担任采油井长。工作还未满一年就得到队领导的如此信任,说心里话,我在感到激动和荣幸的同时,也不免有些许不安。我知道,担任井长后,自己的工作量将更加繁重,责任也更大了,不但要干好本职工作,还要管理好井组员工、协调处理好井组内的各项事务。尽管担任井长对于"初出茅庐"的我会有一些难度,但我却充满信心。我想,正是王阳明"吾心光明,亦复何言"的感悟,让我能够时刻以阳光的心态,去积极地应对成长道路上的各种艰辛和考验。

研读完《王阳明全集》后,我感悟颇深。书中富有人生哲理的经典语句总是会蓦然间闪现在我的脑海里,如沁人心脾的阳光雨露渗透滋润着我的心田,让我从中汲取了生命的营养和精华,并化作激励我奋勇前行的无穷动力。

《王阳明》读后感500字


寒假,我读完了《王阳明》这本书,书中讲述的王阳明生平经历令我印象深刻,而他所崇尚的观点“知行合一”四个字更是给我极大的启发。因此,我向大家推荐这本好书。

王阳明是谁?首先他是明代有名的大臣,其次,他是一个文坛大家,是一位用兵如神的将领,是被称为中国上下五千年两个半“完人”中的一位,是孙中山、蒋介石等人心中的偶像。书中令我印象最深的莫过于王阳明所提出的“知行合一”的理论。在提出这个观点之前,王阳明曾反复实践了朱熹所提出的“格物致知”,他勇敢地反驳了这个观点,也随即提出了“知行合一”。 什么是“知行合一”?便是知识不仅仅是在理论上有它的意义,还要到生活中实践,才能够体现出它的真实价值。朱熹在儒家学术地位极高,王阳明提出了这个超过朱熹的观点,在当时令所有儒家学子难以接受,他是冒着死提出并坚持的,他的勇气和对真理的执着令人赞叹。

我也要学习王阳明先生善于思考的品质,在学习中思考在生活中实践,做到真正的“学以致用”。

另外,作为一个学生,我还应该学习的是王阳明不放弃、不气馁、昂首苦读书的精神。王阳明曾经两次考进士落榜,他却说“世人以不得第为耻,吾以不得第动心为耻”,他在挫折面前不畏怯,凭借自己的努力战胜失败,向下一个困难发起挑战,最终获得金榜题名。

这是一本好书, 值得所有人去阅读, 也值得所有人去学习阳明先生“知行合一”的真理。我在此向大家推荐这本书。

《王阳明心学》读后感600字


前几天学习王阳明的心学,这几天一直在思考他的知行合一、四句教 ,越品感觉越有滋味。检验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感觉出现了很多的问题,需要慢慢来优化、弥补。

一、四句教

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境界之高,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我也无法做出明确的释义来,大家各自揣摩吧。不能理解的太狭义了,也不能理解的太宏观了。恰到好处,才是最好的。坚持原则,可持续科学发展,每日自省,追求自我提升,追求社会和平 。

就拿丢垃圾来说吧,垃圾需要放在不妨碍别人的地方,这是个基本常识,是所谓的我们心中的无善无恶。如果你懒惰,乱丢垃圾,是你的私欲、懒惰作祟,是恶;如果你发现别人乱丢垃圾,你帮他把垃圾放到应该放到的地方,是你的爱护环境、热爱生活在做主,是善。你知道乱丢垃圾是不对的,爱护环境是对的,这是良知。你为你乱丢垃圾的事情,感到自惭愧,主动捡起来放到应该放的地方,这是格物。人都是为善多了比较好,心所安。

二、知行合一

知行合一。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这个事情不能分开了说,知行应该是一起的。

就说锻炼身体这件事情吧。我们都知道锻炼身体有助于身体健康,不生病;肥胖不好,会造成形象、体质都比较差。但大多数人都不会主动的去锻炼身体, 这是为什么呢?这就是大多数人无法做到知行合一,也容易造成形式主义、走过场等情况发生,也会有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局面发生。为什么有人说坚持21天,你就会喜欢上锻炼身体,这就是行带来知的影响。

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规范自己的行为,向善去恶,磨炼自己的心之体,做到知行合一,我们一起前行,前方的路不难走。

《王阳明心学》读后感300字


终于读完这本书,但是要再拜读原著《传习录》才能进一步理解。总结下,身,心,意,知,行。肉体是身,灵魂是心,感觉是意,思维是知,行动是行。

人心本无善无恶,因为意感受世界,进而知善恶,故而要致良知。知行合一,其实是良知与行合一。所谓善非善,恶也非恶,只是善是道义,恶乃实用。简单说就是钱不是万能的,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

故而没必要学人家清心寡欲;没必要学人贪得无厌;没必要满嘴巴仁义道德;没必要愤世嫉俗;没必要出家去修得众生平等,慈悲为怀;没必要朝堂之上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食欲,性欲,私欲乃人之常情。美食人皆爱,美色人皆好,金钱人皆欲。但唯有致良知,知行合一,则一切则豁然开朗,方能随性而为。

亲爱的读者,以上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精华读后感]王阳明读后感(780字)”文章,也不知道您对这篇文章满不满意,是否有收获,如果您还想了解更多相关的信息,请关注王阳明心法读后感栏目,我们时时为您更新!

关于《王阳明心法读后感》的版权说明:

本文由 佚名收录 同学写作的读后感-王阳明心法读后感由读后感大全网友集稿而来,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王阳明心法读后感》中由作者提及的观点和立场均属作者自设,本站无权干涉也无相关责任

本站完全免费为全国学子提供各类优质读后感范文,以及写作辅导为已任,对于各类转载引发的纠纷及损失,本站不承担责任。

  • 天蓝色的彼岸读后感 New

        最新!天蓝色的彼岸读后感大全读书之所以是一种乐趣,是因为读书使我们积极思考。阅读了一本书之后,我们一般对于这本...

  • 《一问一世界》读后感

        一问一世界阅读心得体会推荐(5篇)随着时间流逝,总有那么一些《一问一世界》让我们记忆深刻。在读了作者写的《一问一...

  • 我爱你,中国观后感

        编辑推荐:《我爱你,中国》观后心得篇二曾有多少人在赞美关爱,它使人生如此美丽。又有多少人在歌唱关爱,它使人生倍...

  • 老人与海读后感

        老人与海的读书心得体会范例(5篇)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人们在读过一本书之后都会有属于自己的心得,在阅读...


  • 有关幸福的鸭子读后感

        [精华]幸福的鸭子读后感作文模板汇总六篇古人曰: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在阅读过一篇书籍后内心肯定有属于自己的...

  • 最后的獒王有感读后感

        [读书感悟]最后的獒王读后感六篇通过读书我们能够提高自身的素养,还能够开阔我们的视野。人们在阅读了书籍后都会有自...

  • 城南旧事读书心得

        看了城南旧事后的阅读心得分享一本好书就像沙漠中的一捧清泉,滋润我们的心灵,当不同的人在看完城南旧事后,相信也会...

  • 三毛芳邻读后感

        最新《三毛》读后感范文优选五篇读书真的是一件很辛苦又很快乐的事情。在阅读过一篇书籍后内心肯定有属于自己的感悟。...


  • 小王子读后感100初中 Hot

        读后感精选:小王子读后感初中实用版(5篇)初中生在成长的道路上还只是迈出了第一步,仍然需要大人的细心引导。一日读书...

  • 《爱丽丝漫游奇境记》 读后感 Hot

        《爱丽丝漫游奇境记》读后感六篇真正的读书源自内心的热爱,这份爱纯粹天然。好的作品会引起读者的共鸣,会被书中的情...

  • 老人与海读后感 Hot

        老人与海读后感600字作文优秀汇编六篇随着时间流逝,总有那么一些作品让我们记忆深刻。网络上有很多关于老人与海的阅...

  • 老人与海读后感 Hot

        读老人与海有感800字高中生范例六篇我们将阅读后得到的感受和启示写成的文章叫做读后感。每个人对于老人与海,都会有...


  • 有深度有涵养的句子 Hot

        涵养极高深度很深的金句示例五十七条用善意的心情去理解别人的话,会让世界单纯美好容易。世界如此之大,我却能幸运地...

  • 傲慢与偏见读后感 Hot

        傲慢与偏见启发与感悟通用(5篇)阅读过一本书之后人们内心多多少少都会有所感悟,在阅读了傲慢与偏见后,我想您对于这...

  • 一千零一夜心得体会 Hot

        看了一千零一夜整篇书的读后感悟收藏读一本好书就像和一个高尚的人说话,阅读《一千零一夜》后受益匪浅,心中有了更多...

  • 课外阅读猎人笔记的启发及心得 Hot

        课外阅读猎人笔记的启发及心得精选(5篇)读书使人充实,思考使人深邃,交谈使人清醒。当不同的人在看完猎人笔记后,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