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的历程导读后感

作者: 佚名收录 更新时间:2022-09-16 15:00:42 阅读数量:

小编推荐:《美的历程》读后感汇总(10篇)

多读书,可以净化我们的心灵,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每个人对于优秀的书籍,都会有自己独特的心得体会。可以写一篇读后感,把自己阅读完后的想法写下来。读后感是阅读一本书之后,发自内心深处的感受记录。那么,您是否正在考虑如何写读后感呢?急您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小编推荐:《美的历程》读后感汇总(10篇)”,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美的历程》读后感【篇一】

初次了解美学这门学科,一般会感性地认为这是一门关于美的学问,什么是美,怎样欣赏美。在阅读美学的相关经典著作之后,对美学会有一个更为全面深刻的认识。比如李泽厚的《美的历程》,这是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重要美学著作,在当时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作为读者自然很好奇,这究竟是本怎样的小书,在当时影响了那么多的年轻人。

由于一开始就对本书存在阅读的“期待视野”,希望从书中了解作者对美学独特的见解,而《美的历程》让人印象最深的,可能也是本书最大的特点,就是作者在介绍 “美的历程”时的连贯性、简洁性。

虽然本书也像其他著作一样分了章节,按历史发展的时间顺序,介绍从远古图腾时代的艺术萌芽到明清文艺思潮的兴起的各时代艺术特征及美学思想。“那人面含鱼的彩陶盆,那古色斑斓的青铜器,那琳琅满目的汉代工艺品,那秀骨清像的北朝雕塑,那笔走龙蛇的晋唐书法,那道不尽说不完的宋元山水画,还有那些著名的诗人作家们屈原、陶潜、李白、杜甫、曹雪芹……的想象画像,它们展示的不正是可以使你直接感触到的这个文明古国的心灵历史么?”时代精神的火花在这里凝冻、积淀下来,传留和感染着人们的思想、情感、观念、意绪,经常使人一唱三叹,流连不已。我们在这里所要匆匆迈步走过的,便是这样一个美的历程。作者在开篇就以各个时期最具代表性的美学意象吸引着读者。

在本书中,作者以细密的考察论述了绘画、雕塑、建筑、文学、书法等艺术门类在各个时代的兴起与演变,并在充足的个例分析之下以凝练的语言指出了各个重要对代的艺术精神,“汉代文艺反映了事功、行动,魏晋风度、北朝雕塑表现了精神、思辨,唐诗宋词、宋元山水展示了襟怀、意绪,以小说戏曲为代表的明清文艺所描绘的则是世俗人情”。

但作者却没有把各朝代的界限分明地划分出来,反而让人感觉本书有故意化解朝代之间的隔膜的迹象。读者在历史教科书上面读到的一直都是清晰的朝代界限,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这在很长一段时间让普通读者曾经认为唐诗就是唐代才出现辉煌的,却不知道诗歌从内容的广度到形式的完美都经历了前代的积累;误以为宋词是不可逾越的高峰,却不知道唐朝也有不一样的“唐词”风格,清代的词却是在内容形式上臻于完美了。

作者的这种做法使得每个时代不同的艺术特征之间的.衔接十分自然,而读者能够更容易地理解到两个相邻或间隔的时代之间的历史联系。正如钱穆先生在《国史大纲》里所说,“延绵不断”是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一大特点。这一特点放之于中国美学史的发展里自然是合理的。李泽厚先生正是自觉地注意到了这一特点,才使读者在阅读本书时能够感觉到中国古代“美的历程”并不像西方艺术发展一样断断续续,而是浑然一体的。我们从此可看出李泽厚先生在连贯性、简洁性方面所作出的努力。

书中对于青铜饕餮的美的欣赏印象深刻。饕餮之所以美,不在于这些形象如何具有装饰风味,而在于这些怪异形象的雄健线条、深沉凸出的铸造刻饰,恰到好处地体现了一种无限的、原始的、还不能用概念语言来表达的、原始宗教的情感、观念和理想,配上了沉着、坚实、稳定的器物造型,极为成功地反映了“有虔秉钺,如火烈烈”那进入文明时代所必需的血与火的野蛮年代。因此李泽厚说,这些饕餮尽管极力夸张狰狞可怖,但其中仍然存留着某种稚气甚至妩媚的东西,有一种原始的、天真的、拙朴的美。

至于后世的狞厉作品之所以缺乏美感,是因为青铜时期所有人都非常信奉巫师的话――包括国王和巫师自己,所以他们所创造的饕餮,饱含作者的思想情感;而后期那些造型,作者里许多人也许本身就是无神论者或怀疑论者,他们的作品即使非常夸张、恐惧,也缺少了因真情而带来的美。

创造和欣赏美都是需要真情实感的参与。“一代有一代之文学”,审美艺术的创造就同文学一样,“一代也有一代之审美”,读者应该抱着一种真诚了解和同情的态度去欣赏各种不一样的美,不应该以当代的标准去苛求前人,每一个时代独特的美都能够被了解被欣赏,这才是时代文明进步和艺术精神的体现。

阅读美学经典著作,需要读者自身有一定的文学素养积累,对美学相关基本概念要有清晰的认识,对中国古代的文学、雕塑、音乐、建筑、生活都需要有一定的了解,最好是之前对其它的美学大家的观点也有宏观的把握,不然就无法领略本书的精妙独特所在,在比较、融汇、思考之中不仅欣赏到作者的观点,也锻炼了自己的审美死亡能力。

阅读《美的历程》,读者往往会有一番惊喜的收获,就像在别人的引导下解答了自己一直忽略或疑惑的问题。细细回味《美的历程》,确实如书名所说,阅读的过程你自己的看法会不自觉被它所引领,作者在书中对中国数千年的艺术和美学作了宏观把握,为读者梳理中国古代“美”的发展脉络,我们按照作者的思路进行了一场中国古代的“美的历程”。

《美的历程》读后感【篇二】

拂去浮尘,一本书就鲜亮地展现在我的眼前,深蓝色的布面包裹着,厚重的基调,泛黄的内页,无时不刻不在展示着撰写它、装帧它的人的匠心。这就是李泽厚的《美的历程》。

关于美学的书似乎也读过一些,但一直没有形成体系。何谓美,又如何去寻。跟随着李先生的指引,一步步找寻重拾美的种种踪迹,猛然想起“布面素心”这句话,亦是很好的映衬了。

有两种东西,始终让我震撼:一是无尽的星空,吸引无数人为之倾倒,记得儿时看流星雨时,总会为之爆发出陈阵惊呼;二是人的精神与信仰,美则属于后者,因为美的概念是人创造的,自然界中似乎只有人懂得如何欣赏美,这本身已是凌驾于其他需求之上了,从生态美学来看,星空也是一种美,自然美。

那美真是包含万物的大美了。

那真是一个悠远的时代,悠远的我们都忘记了的时候,那时候没有圣德教化,没有城市科技,有的只是一个个跃动的人,还未被固化的淳朴心灵,不妨把它称作为人性吧。

五代十国以后,恐怕大众已经熟知了,而中国文化的光辉,启蒙就在以前,可以说,它是中华文化主体的开始,纯粹之光。

光是什么?客观上来讲,它是传播信息的,借助光,人们得以看到东西,简而言之,需要凭光去发现认知更多的事物,这才是启蒙运动的初衷,换成一句相对现代的话,自由引导人民。

延着河流的源头追溯,在秦前,是先民。称他们为“民”,说明他们已从单调的劳动中逐渐解放,初步拥有个体意识和家国观念,并渐进掌握了鉴赏美的能力(姑且就让我说说吧),第一次团结成了一个个群体,即社会。现在有些人想超凡脱俗,不务仕途,远离官场还是可行,但想脱离社会那还是不大可能的,就算隐居江湖消极避世,仍不得不与人打交道,在那个时代之前,算可以,所以,后世所谓的“出世”“超脱红尘”只是远离众人烦扰嬉闹趋之若鹜的大千世界,并非真的独立存活,逃离的是一种生活。

不由想起之前学过的《赤壁赋》,苏子在其中大谈人之渺小与享受美好,记得当时解读为出世与入世,觉得很有道理,但他真的脱离凡务了吗,从前后两段来看,纵情山水应该是他寄托情怀、休闲愉悦之地,他还是积极入世的,可谓神得儒家学派的精髓,从休憩再出发,这也是东坡的可爱之处。

个体的人和群体力量比还是渺小的(精神层面暂且不论),要想动用甚至掌控这股力量,就要用到社会组织结构,鉴于刚从自然原始脱离不远,不由自主地选择了敬畏又亲近的鸟兽作为图腾——

“凡九山,二百六十七里,其神神状龙身人面。”《中山经》

“西北海之外,赤水之北,有章尾山,有神,人面蛇身而赤……是谓烛龙。”《大荒兆经》

“天命玄鸟,降而生商” 《诗经》

无不例外的,它们都是现有物种的神话改造,不是现实的对象,而是幻想的对象。观念的产物和巫术礼仪的图腾。看来庄子的《逍遥游》中“北冥有鱼,不知其大”是颇受了它的影响。

图腾,可以带我们穿越,回到那个龙飞凤舞的时代。这话应该没错,龙和凤确是当时两大图腾,以这为首的两大氏族终以西胜东的结果而告终,龙与凤得以并存,“人面鸟身,践两赤蛇”是否验证了这种斗争。自此,中原大地上氏族间矛盾基本消除,以后的战争中这也不是主要矛盾。

图腾和现在的徽章起到的作用相类似,都团结一致笼络人心之用,但前者远比后者神秘强大,具备敬畏的感召力,就如同狼图腾代表的是草原民族不屈与自然作斗争的精神,一种狼性文化。当你拾起一枚有些年头的图腾,古铜的质地颇有分量,厚重,龙文盘绕,镌刻其上,隐隐而又逼真,在当时,它们甚至具有神力魔法,浓缩积淀着原始人强烈的情感和思想。而这,正是什么意识和艺术创作的萌芽。

在浑厚的中土大地上行走,那时森林依旧在,碧郁青青,途经都有四门,名曰:河伯、东君、云中君、山鬼……其路漫漫远兮。

中华民族似乎对线条有种与生俱来的天赋,仓颉造字,惊天地泣鬼神,从鱼蛇具象到陶罐花纹,怀素对初唐书法的改造,何尝不是对线条的抽象概括总结。

不知那时为何半神都以人面兽身的形态出现,这与长久的审美是离不开的,这种犹能言语,与人亲近的形式,区别于古埃及,似乎蒙上了一层烟火气,有了人间的味道,而妖也变得可爱了。这也为后来两宋时佛陀转型提供了依据,不再是神庙上的高高在上,而是一个可以亲切对话的对象,更接地气。中国本土宗教没有极端主义,乃至逐渐走入民间,应是源于这种初始的“经世致用”的思潮。

除去先秦诸子百家、竹林七贤、建安七子、何晏王弼王等一干人的中唐以后,艺术方面的格调就基本奠定,后虽历朝也无大变,杜诗颜字养画成为后世楷模,无敢逾越,也无怪赵翼说:“李杜诗篇万口传”。

那时候多的是神,少的是人,最终促成的是神向人的转变。

想想还是自由开放的年代好,思想自由,言论开放,但往往伴随着黑暗政治,亦或是政治险恶导致重心向文学倾斜?经年战争,所以他们的思绪飞扬中包含了写不欲写的巨大痛楚和哀伤,当然,无光混沌中也孕育了先秦诸子和魏晋风度,而自由也是从那时而起的。

时过境迁,原先的一切都不会不存在,八十年代的寻根文学大概基于这点,那就从遥远的数不清的年代开始,拥有朴实无华的美丽,质朴自有其风韵。潮水荡涤过的沙滩,应有人去走字,这就是简单美。

“涯州海后无中华”这是句戏言,但这光从中唐开始就慢慢衰退了,一点点暗淡。听说陶潜《山海经集注》的最后一位读者,距今几千年,也算先人了。

《美的历程》读后感【篇三】

曾经以为,自己明白了美丽的真谛;曾经以为,美只是一种纯粹的客观存在;曾经以为,美是冷峻而遥不可及的;曾经以为,美便只是那秋日梧桐静静散落的身影。镜中花,水中月,需要静静地欣赏。

浮华的城市,斑驳的光影,阑珊的灯火,如昼的黑夜,喧闹的人群。眼前的一切,让我迷茫、困惑、矛盾。美在哪里?是柳永的杨柳岸,还是太白的杯中酒?是如水宁静的月光,还是午夜梦回,故乡依旧的悠然?于是,走进《美的历程》,走进美的记忆,感受美给予心灵的寸寸温暖,完成了心灵一次矛盾而充实圆融的洗礼。

鸟瞰着美伴随着实践流淌年华的痕迹,渐渐发现,美是有生命的,她打开了每个时代的灵魂,她给予人们感性自觉与理性思考。渐渐发现,她拥有深厚的生命厚度与长度,她播撒智慧的光芒让人性在天地间闪耀。渐渐发现,庄周梦蝶那刹那的微笑,是孔子忧天下那沉重的脚步,是那高山流水的绝唱,是敦煌的飞天,是魏晋的风度,是盛唐的青莲,是梦断红楼后的苍凉与寂寞。真正的美是让人的灵魂颤动。她带给人心灵的不仅仅是那短暂的快乐与幸福,还有那记忆深处弥漫飘逸的一缕芬芳。

陡然发现自己对美的认识的浅薄,只看到了美的表面,却忽略了美的本质,忽略了美带给人心灵的如生命扎根般的永恒感动。美一直就在我们身边,她来自于生活,却高于生活。温暖而惬意的美,需要知己般的聆听与理解,需要生命的空间去容纳,需要用整个时代的生命厚度去衡量,需要用真诚透明的灵魂去感知。生活给予美以生命,美给予生活以感动。

《美的历程》终于让我明白,真正的美是需要人与自然的交流与相互和解,需要从生活的点滴中去仔细品味的。真正的美是需要在如镜的心中才能看见,同事看见自己的内心的感动。从《美的历程》中,我读懂了生活,读懂了美那澎湃无限的生命力正是来自于生活,而这种生命力需要我们用对生命的热情去感知,只有这样,美才能在眼前升华,真正得富有一种动态的美感与生命的力度,而不是静止虚无、沉默寂寥。

一刹那的感动,在千年风霜中永恒……我浮躁的心终于安静下来,窗外露台的一角有紫藤萝在柔风中轻歌曼舞,那随风飘摇的律动如生命的呼吸与吐纳,于这林立的楼宇间,澄澈、绚烂、惊奇,原来美可以在任何一个角落任何一个时间的流里阴滋暗长,只因爱美的心,生命的力,温暖的情。

《美的历程》读后感【篇四】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在西方,形成了具有学科性质的美学。可见,美,概念之深,范围之广,需要探究研究的内容之博大。在我们现代生活中,美,更多会用艺术品来表现。绘画、雕塑、影像等各种美术工艺,来展示美。在西方,人们又是如何来“审美”的呢?我们可以在《西方美的历程》这本书里了解西方美学的发展历程。但是它不是枯燥的学术性的美学研究,而是赋予了鲜活的知识和见解。既让我们了解了西方美学的发展史,又通过图文了解了美学产生的必然性以及美学史上的代表作品,并从中对美学发展中的人物有了较明朗的了解。

这本书从西方美学的发源地——希腊爱琴海写起,从古希腊罗马时期到文艺复兴、从新古典主义到启蒙运动、再到德国古典美学到现代主义美学、后现代主义美学,条理结构很清晰。古今中外,很多人写过关于西方美学的著作以及讲演稿等,这本,我觉得更适合中国人阅读,因为对于西方美学而言,我们属于外国人,对西方的历史发展、美学形成,还是存在一定的陕隘和片面的认知。通过这本书可以系统地了解西方美学的发端发展。

苏格拉底是西方美学的轴心人物,他和和他的学生柏拉图、以及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并称为“古希腊三贤“,书中有较多的篇幅讲述三人的哲学思想。让我颇有感触的是提柏拉图说过的话——艺术”和真理隔着三层“。我的理解是艺术架构于真理的基础上,模仿现实,但是又有脱离,现实可能是残酷的,艺术却可以只保留其中美好的一面,但是事实上,我们看到古希腊古罗马,以及此后的历史阶段,艺术家们也会在艺术作品中体现时代黑暗的一面。曾经看到过一篇文章,关于达·芬奇的画作《蒙娜丽莎》,说是在蒙娜丽莎人物肖像的背景里隐藏着几种动物,有很多画家专家在解读画作的隐含的.内容。不知道是后人想得太复杂了,无中生有,还是真的这幅画里有未解的“达芬奇密码”?聊这些,总是因为众人对西方美学的深入研究,想通过名家名作来探求西方美学。

研究西方美学,提高艺术品味。但是对于我等俗人,阅读这样的书,虽然不能登峰造极,但是多少能培养一些审美情操,关键是对西方美学有了初步的了解,在当下和将来,欣赏艺术作品也是有一定帮助的。尤其是像我们这样本身对绘本艺术感兴趣的人而言,在解读西方美学,了解艺术发展史上杰出人物以及他们的代表作品之后,可以激发自己的艺术修养。

《美的历程》读后感【篇五】

在这一段时间里,我拜读了李泽厚先生的《美的历程》。虽然这与我的专业学科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但是李泽厚先生在书中把中国人古往今来对美的感觉展现出来,从宏观鸟瞰的角度对艺术、文学作了概括性描述和美学把握,带领着我对古典文艺进行了一次生动而深刻的巡礼。

《美的历程》这本书虽然不过十几万字,却记录了千年华夏民族的艺术发展。全书共分十章,其内容从远古的"龙飞凤舞",动物形象符号化为抽象几何纹的积淀过程,到青铜器饕餮纹狞厉的美,到先秦的儒道互补、建筑艺术,到楚辞汉赋的浪漫主义,汉代的气势与古拙美,再到"人的觉醒"、"文的自觉"的魏晋南北朝,还有六朝、唐、宋的佛陀世容雕塑艺术,到宋元山水及诗词曲的意境,直至明清市民文化、世俗小说和戏曲的兴起。

它并不是一部一般意义上的艺术史著作,重点不在于具体艺术作品的细部赏析,而是以人类学本体论的美学观把审美、艺术与整个历史进程有机地联系起来。它不单对现代流行作了回应,还从哲学的高度分析了形成的原因以及从古至今的作了对比。让人从哲学来认识美学,以美学来理解哲学,揭示出各种社会因素对于审美和艺术的作用和影响,对中国古典文艺的发展做出了概括的分析与说明。它是对中国古典美提纲挈领式的概括介绍。

主要贯穿全书的思想乃是"有意味的形式"。李泽厚先生的这一思想是在克莱夫·贝尔提出的"美"是"有意味的形式"的著名观点上加以继续发展和完善的。贝尔认为视觉艺术的根本在于他们都是"有意味的形式",坚持从"美在客观"来解释美。在远古陶器纹饰中由写实到符号化成为抽象几何纹样,正是一个由内容到形式的积淀,是美作为"有意味的形式"的原始形成过程。对于线条艺术,一般的图案花纹的形式美常常是静止、程式化的,而失去生命感。"有意味的形式"恰恰相反,它是活生生的、流动的、富有生命暗示和表现力的美。而中国书法艺术则是后者。李泽厚先生对中国书法艺术的阐释,让我更深刻的体会到书法"线的艺术"的美感。

它不是线条整齐划一均衡对称的形式美,而是远为多样流动的自由美。行云流水,骨力追风,有柔有刚,方圆适度。它的每一个字、每一篇、每一幅都可以有创造、有变革甚至有个性,并不作机械的重复和僵硬的规范。同时,让我对"有意味的形式"有了新的认识,它并不是客观世界刻板、不动的,而是有生命的脉动在其中。书法这种"有意味的形式"也不是简单的堆砌,而是书家情意结构所成,骨子里透着一股灵气。

书法到了唐代,强调"达其情性,形其哀乐","随其性欲,便以为姿",将书法作为抒情达性的艺术手段。作为表情艺术的特性,并将这一点提到与诗歌并行、与自然同美的高度。如草书与狂草,像李白诗一样无所拘束而皆中绳墨一样,流走快速,迅疾骇人,把悲欢情感极为痛快淋漓地倾注在笔墨之间。而"美在客观"的"有意味的形式"也在书法中与主观情感结合,将"线的艺术"推向一个崭新的阶段。正所谓"情形而言,去会风骚之意;阳舒阴惨,本乎天地之心。"

本书从历史的源头,缓缓讲述中华民族对美的认识的演变。书中涉及哲学,史学,美学,还有文学,李泽厚先生把这些错综复杂的东西柔和在一起,以人文的关怀,以及独特的叙述语言,侃侃而谈,带领经历了一次美好的"美的历程",美从来没有这么清楚而且具体地呈现在我们面前。

《美的历程》读后感【篇六】

试问,《美的历程》,这是一本什么样的书?

冯友兰说过“它是一部大书,是一部中国美学和美术史,是一部中国文学史,是一部中国哲学史,是一部中国史。”也有人问过:“这是一本专论?不是。这是一本通史?不是。这是一本散文?不是。这是一本札记?不是”。其实它可以什么都是,而它又什么都不是。很多人认为这是一本很难归类的书,可以是一本思想书,也可以是一本美学书,因为它包含了很多哲学分析和美学介绍,也包含了很多文化研究的历史文献在内。而李泽厚本人却认为“大部分的历史论著把很活泼的文艺创作僵化成死板的东西,许多文学史与艺术史把文艺创作割碎了。我认为不管是艺术、文学还是美学,都离不开人的命运,也离不开历史。”所以,它就是一场美的历程而已。

再问,《美的历程》,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美?

李泽厚说过“美之所以不是一般的形式,而是所谓的“有意义的形式”,正在于它是积淀了社会内容的自然形式。”在《美的历程》中,你会发现从远古时代到明清时代都有着各种各样别具一格的美。你看远古时代的龙飞凤舞、青铜时代的狞厉之美,到先秦的理性精神、楚汉的浪漫主义、魏晋的人文风度、佛陀的悲惨世界,再到盛唐的夺目灿烂、中唐的韵外之致,带来宋元的山水意境、明清的文艺海洋。你会发现在整个历程中,它不是如同传统历史书本般笼统介绍,而是从陶器、青铜器到铁器,从诗词、歌赋到文学,从雕塑、绘画到建筑,李泽厚先生把美与文学,美与历史,美与哲学始终结合在一起,让艺术的美感逊色于生活内容的欣赏,让高雅的趣味让路于世俗的真实。正如书中写的“美作为感性与理性,形式与内容,真与善、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与人性一样,是人类历史的传大成果”。

终问,《美的历程》,这是一次什么样的历程?

在美的历程中,李泽厚先生如同一位博学的向导,引进着我们进入了中国艺术的美的巡礼之中,去细熙品味美的精髓。看过那些古色斑斓的青铜器、秀骨清像的北宋雕塑,阅过那些笔走龙蛇的晋唐书法、美如仙境的宋元山水,通过那些美妙诗词、歌赋舞曲、书画雕塑、建筑文献,一步步地带领着我们走进了文明中国的美的长河。时代的火花在河中沉淀,感染着人们的情感,使得人们流连不已。

听那些远古图腾的神话故事,看那些饕餮狞厉的商周铜器,视那些巍峨壮丽的秦代建筑,赏那些古拙浑厚的汉代画像,在森严绝美的佛窟雕塑前,在霸气连流的晋唐书法里,在那气韵诱人的宋元画轴中;学《诗经》的赋比手法、屈原的浪漫主义,颂魏晋的神骨风度、唐宋的情趣意境,意明清的愤俗感伤,美更是经历了浪漫世俗、伤感、批判现实三个阶段,美的历程如同血脉流尚下去……每一个不同的历史历程,美的演变都和其特定的历史背景相结合,不同的时期带来不同的美的形态,带来了一次又一次美轮美奂的美的历程。

在美的历程中,淌过历史的长河,你会发现不论时代如何变迁,美的形式如何变化,美的意义如何不同,在这些所有美的作品中展现的永远是当时真实的生活,没有丝毫的矫揉造作,也没有任何的无病呻吟,这些美是历史的沉淀,是内心的写照,是那个时代人民的精神源泉。所有的这些创造之美,都需要真情投入,因为美始终来源于真实,来源于社会,来源于人民。

在美的历程中,淌过历史的长河,你会欣赏到这千百年来的人民的智慧和生命的深邃之美,享受到历史长河中绵延不止的记忆之美,这些美始终引领着我们去触摸生命的温度,追寻着美的足迹,在未来中寻找着美的历程,正如李泽厚在书中结尾中写的“俱往矣,然而,美的历程却是指向未来的”。

《美的历程》读后感【篇七】

《美的历程》,在我第一次拿到这本书时,单从书名来看,我并不知道作者要写的是何物的美,其美之处又在哪里,历程又指什么。所以,我首先要从题目开始。“美”在本书中指的是中国古典文艺的美;“历程”则是指从原始社会到明清这段跌宕起伏的历史长河。由此,本书的内容也就凸显出来了。即诠释各历史时期的古典文艺的独特之美以及美的发展历程。

本书有三处可圈可点。

第一:内容

本书按照历史发展来写美的历程,可以清晰地看到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中国古典文艺的美学风格不断变化发展,人们的审美情趣亦在不断变化。不同朝代的同一种艺术给人以截然不同的美。以魏、唐、宋的雕塑为例,魏以理想胜,宋以现实胜,唐以二者结合胜。即使同一朝代,其美学风格也迥然不同。以唐的书法为例,初唐的书法轻盈华美、婀娜多姿,或娟蝉春媚、云雾轻笼,或高谢风尘、精神洒落;而盛唐则流行流走快速、连字连笔、一派飞动、“迅疾骇人”。两种截然不同的风格却在同一朝代中诞生并发光发亮。

第二:结构

本书的结构十分紧凑。上一章节的内容在下一章节也会出现,甚至有的章节内容贯穿于整本书,如本书中提到的“有意味的形式”。正是这种前后贯穿,前后紧密联系,你会惊奇地发现两个不同领域的'古典文艺竟有异曲同工之妙,有相似的美学风格,从而感受到中国古典文艺是一个整体,各领域冥冥中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第三:写法

关于写法,我要提及其写作特色和语言特色。写作特色表现在整本书举了相当多的例子,例子虽多,然都是典型之例。在这些例子中有耳熟能详的人物,也有闻所未闻的人物。对于耳熟能详的人物,也许你会看到他的另一面。如苏轼,你在品味其豪气冲天的诗句时,可曾想到他脆弱的一面。而对于闻所未闻的人物,你也可以通过这本书了解一下。另一个特色就是比较,本书多处地方有比较。有同一朝代的比较,不同朝代的比较,不同领域的比较……能让你对中国古典文艺之美有个整体感受。语言特色表现在书中大量的诗、词、古文以及作者似诗一般的语言,也许你无法完全看懂,但亦能从中感受到古人作品中的古典之美,世上独一无二的古典之美。

读了这本书后,我个人认为中国古典艺术之美来源于线条的美。其中最璀璨的两颗明珠当属书法与图画。文字是由线条组成的,从最早的甲骨文,到金文,再到小篆、大篆、狂草、行书直至今日的简体汉字,这就是汉字的美的历程,各种文字由各具特色的线条组成,给人以各具特色的感觉。或潇洒飘逸,或中规中矩……文字组成诗、词、曲、文,创造了另一大美。(归其根本,也可说是线条美)无论是以苏轼为代表的豪放派,还是以柳永为代表的婉约派,都是词的两座大山;无论是李白的狂放不羁,还是杜甫的讲求形式,都是盛唐之音;无论是以《离骚》为代表的浪漫主义色彩,还是以《秦风》为代表的现实主义色彩,都是文学作品的两大源头。图画,从最早的陶纹到之后的山水画,水墨画再到今日的素描,油画等等,这就是图画的美的历程,而这些图画正是由或粗或细、或鲜艳或暗淡、或曲或直的线条所组合而成的,展现给世人美的感受。不仅这些,还有雕塑、音乐、舞蹈等等艺术之美归其本质都是线条美。所以,美的历程是线条美的历程。线条的运用从原始社会至今日仍未完成,它将指向未来。线条的美是无限可能的。可以说,中国古典艺术之美始终是线条的贯穿,过去是如此,现在是如此,未来还将如此。正如作者所说:“美的历程是指向未来的。”

读完这本书,受益匪浅,它会让你感受到美学的魅力。何为美?不仅仅是外表美,形式美,更重要的是内在美,本质美。冯友兰称:“这本书是部大书,一部中国美学和美术史,一部中国文学史,一部中国哲学史,一部中国文化史”。值得我们慢慢阅读,细细咀嚼,品味其中的美。

《美的历程》读后感【篇八】

我有幸读到这本书,并得以在炎炎夏日静下心来,以美之名游走在历史的罅隙间,流连忘返。

我从书中有了中式美学的初印象:拙而朴,简而精,韧且润。早期的陶土容器,青铜礼器,发挥了当时生产力的最高水平,展现最原始朴素的信仰。诗三百是简单上口的字句,精要展示了当时的生活图景与追求。隋唐的佛像,以刀刻入山石中,却展示出流畅的线条,塑造出慈悲温润的眉目……一路走走停停,站在当下多元化的文化洪流时代,回望过去涓涓细流汇聚成海,终于觉得自己隐隐抓住了中式文化的脉络与底蕴。

美是她本身,也是观察一个时代整体气象的窗口。

美承担了一个时期的认知程度。狰狞的青铜饕餮及"巫师"的存在,恰恰是认知水平较低的先民对自然的想象,并与治理群落相衔接的产物,而到春秋战国时期,儒学则把关注的点转移到现实生活中的社会人伦中,并生发出以此为中心的礼乐制度,乐曲歌舞便有了端庄的"礼"的姿态。

美是有因果的,反映了政治,经济,社会百态。魏晋时期政治环境的混乱却解除了思想界的束缚,人们开始了迷茫的发问,不问那由虚无想象构成的神明,而是问自然宇宙,问自己的内心,终于出现了"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的怅惘心绪,流出一丝空灵之美,也成就了"顾日影而弹琴"的嵇中散,与友人在摇乱竹影中高唱"世故纷纭,弃之八戎",那狂狷不羁的名士们终于因其绝美的风骨,在我眼前越来越立体……大唐盛世,国泰民安,繁荣昌盛,肥美之态的盛行也有了缘由。宋时南迁完成,朝堂重文轻武,理学兴盛,美也愈发婉约含蓄,"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的空漠之叹便有了历史的厚重感……美在一段时空的多种因素下孕育出来,又在这些因素之上给人以精神的慰藉。

美是无疆界的,我也窥得了她跋山涉水而来的历程。时间坐标来说,李泽厚老师展现了北魏前的佛像故事,印度本土佛教色彩浓重,多野蛮血腥,教人逆来顺受,忍受世事不公的现实,而随着李唐盛世的到来,观念的开放生活的安稳,佛像故事趋于"极乐",也就更为本土化了,宋后佛像线条更为柔和,较唐时清瘦,融入了宋的气质。地理坐标来看,较远的克孜尔石窟有着鲜明的异域风格,伴着驼铃声声进入敦煌、云冈,佛像就亲切许多,更亚洲的五官,斑斓的色调让人移不开眼睛,进入伊洛之畔,龙门佛龛甚至生出天人合一的意味,为本土所用了……遍历了这段时空,才能品到美的动态演变,和而不同。

当然,但看美本身,就十分让人享受。"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的中国山水画就带有中式牧歌的美感,从概括意境的追求,到多义性的风神之美,再到精致明确的细节感,静中有动,巍巍高山似有晴岚流动翻涌,鸟兽被定格在画上,却好似下一秒就会发出婉转莺啼,或者扑出画面……我国文字自带了音韵美,《诗经》中赋比兴,诗律词格,明清小说更是朗朗上口,带有坊间的市井气息……

以美的名义,我感受到了美学的发展逻辑,她有继承,又拥有时代的烙印,才成为"变异而多彩的巨川",她拥有相通的人性奥秘,为后人长久欣赏,"心理结构是浓缩了的人类历史文明,艺术品则是打开了的时代魂灵的心理学",由此看来,美也是人类认识自己的钥匙。

感谢这趟简约的巡礼,让我对美的过往产生哲思,又对美的未来充满期待,更学会以美之名,品味万物,在感性与理性中达到平衡,寻找真与善。

《美的历程》读后感【篇九】

《美的历程》全书共分十章,每一章评述一个紧张时期的艺术风格或某一艺术门类的发展。三个火枪手读后感 它并不是一部一般意义上的艺术史着作,重点不在于具体艺术作品的细部赏析,而因此人类学本体论的美学观把审美、艺术与整个历史进程有机地接洽起来,点面联合,揭示出种种社会因素对付审美和艺术的作用和影响,对中国古典文艺的发展作出了概括的阐发与说明。

如今,这本书我已经看完了,对付作者的学养除了敬佩我没什么好说的,而且,单凭那么多英俊的图片,我花这个价格就完全值得。只有一样,再好的书也有打折的时候,另外不说,我那本插图版精装《东方的智慧》只有一个地球读后感 便是半价买的。就一句话,万一哪天你们谁看见这本书打折处理了,可千万千万别告诉我。《美的历程》是由中国现代闻名的哲学家、美学家李泽厚先生撰写的一本美学着作,从宏观俯瞰的角度对中国古典文艺的数千年历史进行了一次匆匆巡礼,全书共分为十个章节。第一章论述了远古图腾时代那些糅合着后世歌、舞、剧、画、神话的原始巫术礼仪活动和陶器故意味的文饰、造型形式。第二章从充满狞厉美的青铜时代写到艺术由巫术宗教中解放出来了的青铜时代,与此同时,线条优美的汉字也开启了书法的艺术职位地方。第三章从儒道互补、诗的赋比兴准绳和建筑艺术三方面论述了先秦理性精神,此中最紧张的儒道互补是中国两千多年思想史的一条根本线索。第四章楚汉浪漫主义,论述了那种充满秘密图腾神话的楚文化,屈原----中国最早、最伟大的墨客是它的的代表。汉承秦制的汉朝在文学艺术领域似乎脱离了先秦的理性,而保

《美的历程》中提出了诸如原始远古的龙飞凤舞,殷周青铜器艺术的狞厉的美,先秦理性精神的儒道互补,楚辞汉赋,汉画像石龙蟒主义我为什么活着。

《美的历程》读后感【篇十】

《美的历程》这一本书是一本很美的书,里面所描绘的历史和事物都以一种美的姿态展现在读者的眼前,让读者慢慢地漫入美的殿堂上,得到美的熏陶。

《美的历程》总共有十章,但我最喜欢的是第七章的盛唐之音。当然,当中的“青春。李白”更是我的心头爱啊!李白在游庐山时,曾曰: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一座矗立高耸的香炉,冉冉地升起了团团白烟,缥缈于青山蓝天之间,在红日的照射下化成一片紫色的云霞。这不仅把香炉峰渲染得更美,而且富有浪漫主义色彩,为不寻常的瀑布创造了不寻常的背景。接着李白才把视线移向山壁上的瀑布。在诗人眼里,瀑布象是一条巨大的白练高挂于山川之间,维妙维肖。让诗人无法不对大自然的神奇伟力的极力赞颂。瀑布喷涌而出的景象,在诗人的笔下,更是被描绘得极为生动。诗人明明把高山流水说得恍恍惚惚就像前川银河,而读者也明知不是,但是又都觉得只有这样写,才更为生动、逼真,其奥妙就在于诗人前面的描写中已经孕育了这一形象。

关于《美的历程导读后感》的版权说明:

本文由 佚名收录 同学写作的读后感-美的历程导读后感由读后感大全网友集稿而来,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美的历程导读后感》中由作者提及的观点和立场均属作者自设,本站无权干涉也无相关责任

本站完全免费为全国学子提供各类优质读后感范文,以及写作辅导为已任,对于各类转载引发的纠纷及损失,本站不承担责任。

  • 《罗密欧与朱丽叶》读后感 New

        罗密欧与朱丽叶中最让人印象深刻的读后感汇总(7篇)一本好书可以充实我们的生活,愉悦我们的精神,我相信每个人看了《...

  • 羚羊木雕读后感

        羚羊木雕收获的道理和感悟汇总(5篇)静下心阅读一本书的时候,我们就好像进入到了另一个世界一般。阅读《羚羊木雕》后...

  • 斗破苍穹读后感

        玄幻网络小说《斗破苍穹》的读书笔记五篇如果有一句话可以用来评价萧炎,那非这句话莫属:雏鹰已长,当空而舞,年少不...

  • 一片叶子落下来读后感

        网友推荐:《一片叶子落下来》读后感精选(5篇)读书对于我们来讲,是一辈子不间断的事情。在阅读过一篇书籍后内心肯定...


  • 狂人日记读后感

        狂人日记好词好句好段摘抄及感悟大全书籍好比一架梯子,它能引导我们登上知识的殿堂。阅读了狂人日记之后,我们一般对...

  • 挪威的森林读书心得

        阅读挪威的森林心得体会汇编五篇人们把所有丰富的经历以及学习的知识都总结在了书里,等待我们去领悟。在阅读了村上春...

  • 巴金的激流三部曲读后感

        最新读后感:激流三部曲读后感模板集合五篇读书能让我们增长知识,陶冶情操,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在阅读写的作品...

  • 正面管教读后感500字

        2022精选正面管教读后感万能版(5篇)多读书,可以净化我们的心灵,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好的作品会引起读者的共鸣,会...


  • 小王子读后感100初中 Hot

        读后感精选:小王子读后感初中实用版(5篇)初中生在成长的道路上还只是迈出了第一步,仍然需要大人的细心引导。一日读书...

  • 《爱丽丝漫游奇境记》 读后感 Hot

        《爱丽丝漫游奇境记》读后感六篇真正的读书源自内心的热爱,这份爱纯粹天然。好的作品会引起读者的共鸣,会被书中的情...

  • 愿望的实现读后感 Hot

        小学二年级手抄报愿望的实现读后感在读完愿望的实现这本书之后就可以写一篇读后感,把自己心中的感受写出来,同时还可...

  • 牧童三娃读后感 Hot

        三年级牧童三娃读后感200字一篇故事一篇心得,人们在阅读了一篇书籍后都会有自己的收获和体会,每个人对于《牧童三娃...


  • 《牧羊少年奇幻之旅》读后感 Hot

        牧羊少年奇幻之旅摘抄及感悟通用五篇一本好书就像一艘帆船,可以帮助我们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当不同的人在看完《牧羊...

  • 宝葫芦的秘密读后感 Hot

        宝葫芦的秘密优美词语摘抄及体会大全(5篇)“读一本好书就像和一个高尚的人说话”,阅读作者张天翼写的宝葫芦的秘密后,心...

  • 野性的呼唤读后感500字 Hot

        [范例分享]野性的呼唤读后感范本合集(5篇)阅读让生活变得更加充实,可以开阔视野。在阅读作品后,心中感触颇多,会有...

  • 绿野仙踪读后感 Hot

        【读书有感】绿野仙踪读后感模板合集五篇真正的读书源自内心的热爱,这份爱纯粹天然。好的作品会引起读者的共鸣,会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