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1984读后感800字高中

作者: 佚名收录 更新时间:2022-09-15 15:00:32 阅读数量:

[参考范文]《1984》读后感九篇

对喜欢阅读的人来说,看书是一种享受。每个人在看完一本书之后,都会有不同的看法和见解。此时不妨可以写一篇读后感将自己的见解记录下来。读后感简单来说就是看完书后的感触和心得体会。怎样将自己的独到见解写进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参考范文]《1984》读后感九篇”,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1984》读后感【篇一】

初次接触这本书是九月,同事看完感叹说非常好看,夸得非常动人,经不起诱惑,看完《阿特拉斯耸耸肩》借阅了下。捧到手里认真读了几页,被作者的写作手法深深吸引,随后自己买了《1984》和《动物农场》。

当时《1984》不在书单范畴,买的要阅读的书到了,就暂时放下《1984》,先读别的书。后来连叔也推荐了这两本书。所以看完10月书单,这个月重新拿起这本书,可能是看的时候心不静,再拿起这本书却没有初次捧起这本书的感觉,读的也不认真。

《1984》是反乌托邦小说,1984反的是思想,党想控制所有人的思想,主人公温斯顿在党的单位工作,负责篡改真实事件,把所有真实事件都篡改成党想要表达的思想。不同的是,温斯顿身在曹营心在汉,在党工作,却有自己独立的思想。

思想最不是死亡,思想最本身就是死亡。

战争即和平

自由即奴役

无知即力量

小说分三部,第一部阐述温斯顿自己的想法,他暗恋她们单位的黑头发女生茱莉亚。

老人家想控制所有人的思想,温斯顿始终相信人的思想是自由的,不会被人所控制。可人生来空白,思想是在成长中建立的,在物质和经历的基础上,我们思索。我究竟被控制了多少。我的判断,我的对错,我的认知极受人影响,这我知道。

明显的东西、朴素的东西、真理,都必须捍卫到底。自知之明就是真理,坚持到底吧!

第二部在一个夜晚,茱莉亚递给他一张纸条,上面写着我爱你,后来他们创造机会见面、约会,他们租了一个房子,房子很脏、很乱,但在那间出租屋里他们是自由的。然而,他们还是被上司奥布莱恩抓捕。

第三部温斯顿被关在小黑屋,受尽肉体和思想上的折磨,毅力坚强的温斯顿没有屈服。奥布莱恩给温斯顿套上了一个面罩,铁门打开老鼠会进入面罩撕咬他,他将痛苦的死去。最后一刻,温斯顿喊出了茱莉娅的名字,铁门关上了,他出卖了茱莉娅,老人家赢了,党赢了,党用权利压迫群众达到了他的目的。

才疏学浅,文化底蕴不足,这本书还有很多别的观点没认真读到、体会到,给书一个好评,给自己一个差评。

你没有认真看写读后感,这个读后感将毫无意义。说不定你体会的东西还是错误的,这是对自己的不负责!

《1984》读后感【篇二】

其实,除了主角温斯顿、朱丽亚,其他人的名字我仍旧记不得。小说里描述的历史背景压抑,压抑地像一个虚拟的世界,但是又那么现实跟残忍。不知道怎么去形容,思想暴政下的统治,每个人都活得像行尸走肉,没有思想没有内容没有科学以及串改了的历史。唯有男女主角似乎是清醒的,区别在于男主想改变,想找到组织有契机去改变,他记录着他所参与历史阶段的各种政治谎言,希望有一天能揭露虚假的“党”。而女主聪明机灵,在行尸走肉的环境里只想找到属于自己快乐的生活。但是他们想要的自由却是不被党所接纳的。将他们拘捕,残忍地折磨,改变他们的思想,使他们变成同样的行尸走肉,并给一个莫须有的罪名杀之。男主到最后都是清醒的,只是无力再对抗,两滴泪落到杜松子酒里,不知是感激解脱还是无奈悲伤。

看完书已经是半夜12点多,临睡前我内心是压抑的。我在想若是我生活在1984里,我会如同他一样吗?肯定不,我应该会选择被同化,活成像那个哼着歌洗晒衣服的妇女吧。忽然明白92跟我说的,作者是以一个上帝的视角在写这本书。

现在我所生活的环境,没有像小说里那么糟糕。但是书本警示我,人一定要有自己的观点,学会洞悉。微缩到生活里,如果不满足于现在的状态跟环境,那就努力提高自己,有能力去寻找另一个更适合的平台。

回头再去看看网上对这本书的书评,然后把电影也给看了。

《1984》读后感【篇三】

很好的一部政治讽刺小说,作者描述的“思想统治”的政府也许永远也不会形成,但在当时却有向其发展的趋势,毫无疑问,矛头直指两个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政府存在的意义应该是为百姓谋福利,任何把自己养胖,让百姓生活艰难的统治阶级都是要被推翻的。然而这本小说却是个悲惨的结局,史密斯终究没有成为“另类”,号称反抗者联盟的“兄弟会”是否存在都是个谜,更别说最后会颠覆黑暗的统治。史密斯算是个勇敢者,冒险去接触“反抗者”,即使那是和个虚无的组织也甘愿牺牲;敢爱敢恨,他和朱丽亚打破禁忌的走到一起。然而,在一切伟大意志面前,痛苦和折磨真能改变一个人的思想,史密斯最终还是屈服于残忍的“老大哥”,他不得不接受“2+2=5”是正确的“事实”,他也不得不爱戴“老大哥”,他在恐惧时毫不犹豫的背叛了朱丽亚,他被“融化”了,他屈服了,他彻底成为了万千普通的一员。如果主人公是你,你敢于众人皆醉我独醒么?又能真的坚持到最后么?

《1984》读后感【篇四】

书中描绘的世界和价值观念,现在看来或许很极端,但似曾相识。

人类在物质满足上平等真的可行吗?

劳动力的发展来源于个体或群体对生存的需求。就拿财富来说,穷人渴望富人的生活水平,就以出卖自己大部分体力劳动为代价,换取生存下去的充分条件,其中伴随物质和精神上的剥削。从人类有了思考的能力之后,独立思考就或多或少的被限制了。当物质有限,人口众多的时候,就更加容易被限制,不平等也就尤为突出。吃不饱穿不暖的时候,人们只为了生存。衣食无忧之后,就有充足的时间去思考生存之外的东西。思考的多了,就想要过更好的生活,或者说可以自己选择生活。

学会“思考”之后,就是发现一块大蛋糕,可以归为己有。当“思考”的人越来越多的时候,蛋糕就需要划分,直到蛋糕越来越小,满足不了的时候,“思考”的能力就要被限制。

物质上的平等只在于划蛋糕的那个人如何分配,公不公平暂不考虑。最大的不平等,是“思考”能力的不平等。若“思考”都不存在,又何谈知晓物质上是否平等呢?

《1984》读后感【篇五】

1984,1Q84,很长时间以为这是一本书,后来才明白,原来分属于不同的母亲!若按年代来说的话,1984便为兄长了!

何为1984?一个动荡、窒息的、压抑的、无思想的、失去了本性的社会!简称“英社”(大洋国一个政党)。要了解这个社会,先从以下几点说明!

一、英社的四个政府部门

和平部(战事)

真理部(新闻、娱乐、教育、艺术)

仁爱部(法律、秩序)

富裕部(经济事务)

新语:真、爱、和、富部

二、战争即和平

1984,呈三足鼎立(大洋国、欧亚国、东亚国)的局面。他们采取相同的策略,拥有大同小异的生活状况,蕴含三种无明显不同的哲学思想,支撑着半斤八两的社会制度,存在着相同的金字塔式社会结构。正如三角形具有稳定性一般,他们互相牵制、相对平衡,但三方中的任何一方,都不曾聚积起领先其他两方的压倒性力量。

所谓的战争,随着历史的改变,到如今不过是虚张声势而已,确并非毫无意义。至少,一方面它消耗掉所有的剩余产品;另一方面,保持现有社会结构的完整性与统一性!

而真正的战争,存在于大洋国内部。存在于以“老大哥”为领导,凭电幕来监听、监视,通过政府四个部门来改变语言(新语)、改变历史,形成彻底摆脱个人主义、摆脱人情、本性,完全忠诚于党,完全从敌人身上获取欢笑的高度集权统治的大洋国内部。

三、自由即奴役

政党的三个阶级(核心党员、外围党员、无产者),从心里完全依附于并且深深的爱着“老大哥”,把所有的一切都当成理所当然的存在,然后像奴隶一样听话,那么他自己就会觉得无论从身体上还是精神上都是自由的!

四、无知即力量

通过私有财产转变为公共财产、持续灌输思想、反面诱导等一系列的举措,来保持靠信仰维系的社会的等级制度始终如一!

在“思想警察”的无处不在的监视下,在连续不断的篡改历史下,在知与不知合一,愤世嫉俗与狂热一起下,在以“双重思想”为核心思想的帮助下,为我们揭开了重大秘密!

背景介绍的差不多,现在回到正文!

本文通过主人公温斯顿(外党人员),最初想到“双重思想”这个词之后,开始对党的思想产生了怀疑,然后通过写日记的方式,与自我进行对话,从最初的不知所云到后来的“倘若世间尚有希望,那么它必寄于无产者身上”。

在经历了一系列的思想斗争后,与另一名内党人员朱丽亚产生感情,展开了一段地下情,并做了一系列反叛的事情,成为了思想犯!随着秘密的暴露,地下情得以失败告终!

在经历了党的内部的三个阶段的改造(学习阶段、理解阶段、接受阶段)后,成为了一名思想纯洁者!

虽最后温斯顿与朱丽亚的爱情,没能经历住严刑拷打,出卖了彼此!但他们的爱情,在这个冷漠的世界中,依旧给予人以点滴温暖!

注解:

1、思想罪不会带来死亡,思想罪本身就是死亡

如果犯了思想罪,便意味着当事者已离死亡不远。等待他的不是身体的死亡,而是无休止的清洗、折磨,直至最后灵魂的死亡!

2、老大哥

大洋国的领袖,权力的象征、是党的化身、人们崇拜的对象。

3、新话

大洋国专门发明的唯一的语言。新话的意义在于控制人们的思想。

4、思想警察

揪出思想和行为异端党员的特殊人群!他们无处不在的监视着!稍有不慎,他们就会对你清洗、逮捕、逼供、监禁以及蒸发!

5、双重思想

双重思想,是指一个人的思想中同时存在着相互矛盾的观点,但又对之全都接受的一种认知模式。

看似贯穿全文,实着最难理解!其实到目前为止,我也不知道自己是否真正的理解了这几个字!

压抑亦颠覆三观,但就是这样一个世界,让我们看到了很多个这样类似的事件!

《1984》读后感【篇六】

第三次读这本书。

首次接触是在高中时期。当时是在读斯大林的传记和赫鲁晓夫回忆录的时候从同学处借阅此书,似乎为了加深我的理解,借给我书的那位同学还专门打印了赫鲁晓夫在苏共二十大的报告给我看。一晃好多年过去了吧,现在想想也挺有趣。当时看完此书的唯一感觉就是老大哥是在影射斯大林,大洋国是在影射苏联,书中思想警察、篡改历史、蒸发什么的实际上就是在说内务部、联共(布)党史、大清洗吧。还专门写了一个前大洋国革命领袖现传说中兄弟会领导人,这不就是托洛茨基嘛。讲一句玩笑话,我十分怀疑赫鲁晓夫在做报告时参考过此书。不过即便赫鲁晓夫在报告中关于斯大林的批判属实,那又怎么样呢?换成其他人能不能比斯大林做的更好?恐怕未必。尤其赫氏这种嘴炮型选手,差的似乎更远。关于斯大林的功过这里不多说了。只是觉得此书写于1948年,而两年前丘吉尔发表了铁幕演说,此书在世界范围的流行恐怕跟西方在冷战中宣传反苏意识形态有关,毕竟文化武器西方用了多年,屡试不爽,而今天还在用嘛。这是第一遍看完的想法。

刚上大学那会儿闲得无聊又看了一遍。大概是中国历史方面的东西看的又多了些,我仍然不觉得书中描绘的那种集权主义社会像很多网上书评写的那样有什么特别让人毛骨悚然的地方。不过是监控思想的技术手段先进些,把老大哥的形象搞的神秘虚幻些罢了,远不如读到韩非子写人性之恶和察奸防人之法,读明史写到朱元璋兴起胡蓝之狱、朱棣诛方孝孺十族什么的对我的触动更大。小说毕竟是小说,过于离奇的夸张就透出苍白无力。对于那些所谓\自由主义\人士,即使想批评和讽刺集权主义,倒不如直接举历史上的例子来的方便。这是第二遍读的想法,只是关注的点与第一次看不同,似乎没怎么进步。

今天再看,大概本人资质愚鲁,可能仍没什么进步,依然读不出所谓反乌托邦三经典之一的伟大与精彩。奥威尔从一个\布尔什维克信徒\到被当做\托派分子\受到排挤,在西班牙内战中目睹了大清洗,这使他希望通过小说唤醒人们对集权主义政治的警惕,这很可以理解。问题是,他在小说中所描绘的这种所谓\令人窒息\、\扼杀人性\的社会,究竟是因为它是集权的所以让读者反感,还是因为它是作者所用的这种极度夸张的修辞所描写的从书斋中臆想出来的集权而让读者厌恶?凡事皆有度,物极而必反。无论合理或不那么合理的事物,一旦用离奇夸张的手法来描写,都会变得面目全非。即便是公知们鼓吹的自由主义吧,如果又有一个人,按照奥威尔这种极端夸张的笔法,也写一个2081,也描绘一个个人自由发展到极致,没有法制,没有规则,没有道德的社会,那这样的社会比大洋国更好吗?恐怕又会是另一种让人厌恶、窒息的光景吧,那么人们大概又会因为这部2081对极端自由社会的夸张描写而又一股脑站到左边去吧。

奥威尔想要借他自己写的《1984》所讽刺的苏联,似乎并没有发展出像他自己描写的这般夸张的形态。今天又有些人想借奥威尔这本《1984》所讽刺的中国,离书中的描写更是相差十万八千里。你们讽刺的人尚能够知道有本书叫《1984》,我在这里写书评似乎也没有思想警察要把我带走。希望那些\自由论\者适可而止吧,一部小说爱怎么用极端写法去描写,毕竟无甚所谓;而人要是走了极端,似乎就有所谓了。慎之慎之。

《1984》读后感【篇七】

1984,还好它是一个只存在于想象中的反乌托邦的时间节点。描绘了以温斯顿为脉络的外党人员令人窒息的一生:一言一行每分每秒都处于“电幕”的监视之下,个人理所当然的正常需求被人为压缩到最低,语言被极简化以消除由此代表的定义和思想,感官中以性为代表的最真实的自然反应被视为犯罪,从事着指鹿为马颠倒黑白篡改历史的工作,追求人生欢愉普通在刀尖上舞蹈,格外香甜却又充满致命的危险,最终却难逃被“净化”的命运。

从一个面对酷刑仍坚持“是的,我认为我比你们高尚”思想巨人开始,被反复折磨、羞辱、引导、打击,背叛自己、背叛爱人、背叛历史、背叛思考。这种失败令人绝望,而同时又是可以预见的。无论是个人亦或是是否存在的兄弟会与绝对权威的党的力量对比,还是个人不明确的意志与强烈的恐惧的对比,或是瞬间理性醒悟与长期主观唯心洗脑的对比,都为最后都为这场层层波及的清洗埋下伏笔。

同时这本书中也充满了有意思的细节。比如温斯顿腿部的静脉曲张性溃疡,在机械无望的生活中时时疼痛,而在被朱丽亚的爱意浸润的时候又好像痊愈了一般,到仁爱部时溃疡发炎,最后屈服的时候溃疡伤口被处理了。仿佛是温斯顿身体的小小反抗,随着处境的不同而呈现不同的力度。同样类似的细节还有珊瑚的玻璃镇纸,在甜蜜喜悦时看上去很大,但在被思想警察摔在石板上时,却又渺小得不堪一击。这些在客观中混合着主观的描写,使得挣扎在无尽压迫中的温斯顿更显丰满。

这样的黑暗,这样的严酷,也同样来自《V字仇杀队》法西斯极权社会,但不同的是,电影作品中反抗得更有力量,人民的愤怒还在,对自由的渴望还在,复仇的勇气还在,起义的高潮更显酣畅淋漓。《1984》则是一种来自思想上更为绝对的摧毁和重塑,甚至扭曲到可以双重思想、自我矛盾同时自我说服。这样的思想控制可以说是极权社会的最极致了。温情、正义、真理、诗意,所有人性的特质荡然无存,而狂热、仇恨、背叛、控制、等级森严、阶级固化取而代之。因此作为读者,窒息感尤为严重。

如果说“明显、愚蠢、真实的东西应该得到捍卫。真理就是真理,应当坚持!”那么,合上书本我仍然忍不住说出:

奴役是对自由的背叛。

无知是对力量的亵渎!

《1984》读后感【篇八】

思想在疯狂的生根发芽。

我曾开玩笑地说,读一读末世,反乌托邦,才能深切体会到自己目前的生活有多么幸福美好。果然,合上书的那一刻我在庆幸:幸好我还拥有思考二加二等于四的自由。极权主义的社会充斥着绝望与血腥,中途穿插着温斯顿与茱莉亚短暂的情感交集是唯一一抹闪烁的亮色,可这段闪烁的光就像一个鲜亮的苹果落到赛马者的帽子上,来不及稍作停顿就已滚落到沙土中,被飞驰的马蹄踩得粉碎。

悲剧果然是将美好的东西建立起来再毁得粉碎还要补上两脚。原本1984的世界就一派监狱似的铁灰色调,好不容易温斯顿才拥有玻璃珊瑚中透着碧色苍穹的宁静天地,那里的语言都被刷的五彩斑斓,画眉雀跃吟唱着歌儿。我想象着暗调的画面中,仅仅温斯顿和茱莉亚是彩色的,失去思想的人群化作团团灰色的呓语围绕着他们,两人的手悄悄相握,目光却一致地、平静地注视着远方,毫无交集。

可惜玻璃镇纸被摔成了碎片。

“让我们在没有黑暗的地方相见。”mdash;mdash;奥布兰终究是仁慈的,他让温斯顿的肉体活了下去,即使那是一具行尸走肉,但是没有比活着更重要的事情了。在极权主义下,奥斯都选择了适应它的生存方式,他活的很好,不必与肮脏的办公间、劣质的杜松子酒、一塌糊涂的粉色炖菜为伍,而是活在整洁明亮的地方,只需要举杯用葡萄酒解决一个又一个思想罪犯。当温斯顿吃惊地喊叫“他们也抓到你了!”的时候,奥布兰平静有多少有点遗憾地讽刺道“他们很久以前就抓到我了。”奥布兰也是个有故事的人,问题是:妥协与否。

不大乐意跳出书本去联想现实,我是个对政治不太感冒的人,宁愿停留在可以无忧无虑歌唱的群众阶段,做一个清醒的人太累了,如奥布兰一般的人了解时代的黑暗却倒向黑暗,把一个个觉醒又不打算妥协的人拉拢或者改变,这未免太过令人悲哀。当时代在逆流的时候,你是要选择顺流还是逆流?1984会让人联想到dash;mdash;即肉体和精神上的自由,他不畏死,然而生不如死却迫使他屈服,肉体的压迫禁锢了精神的飞升。

已经足够了,偶尔放纵自己思考,稍稍在边缘游离不担心越界最后歌颂我们这个时代的平安喜乐。

和1984比,我们还是不错的,不是么?(杨旭)

《1984》读后感【篇九】

这是一位极具个性的朋友推荐我看的,所以我一开始就带着强烈的好奇心翻开这本书。故事的开头部分就是讲外围党员温斯顿的普通生活,以第一人称的口吻我来叙述。虽然看到几个有意思的画面,但匆匆翻了十几页就没有继续看下去了。直到暑假里从暑假上再次看到它,就一口气读完了。读的过程中渐渐理清了思绪,作者奥威尔虽然是写一个普通的外围党员的生活经历,实际上是想描述一个极权的社会。

大概的故事情节就是三个国家(大洋、欧亚、东亚)不断地发动战争,大洋国内部分和平部、友爱部、真理部。虽然这些名字都好听动人,可实际上它们分别管辖的内容却与这三个名字恰恰相反。主人公温斯顿是真理部的文字编辑,主要负责篡改历史,发布假新闻等工作。在这里每个人每天都活在电子屏幕下,在时刻记牢老大哥在看着你。但温斯顿天生有着反抗精神。他在没有遇到裘利亚之前,把自己心里的一切感受都写进日记里去。之后他遇到了裘利亚,两个人之间产生了爱情。却被侦听机器发现,成为了"思想犯",接受严刑拷打,最终沦为思想上的奴隶。

看这本书时我发现自己不由自主地就处在一种压抑、恐怖的氛围中,其中一个片段让我印象极深。温斯顿的邻居在睡觉时说了几句梦话,被自己的孩子(只有八岁)举报,思想警察抓走了他,从此世界上没有这个人的存在了。这使我毛骨悚然,这难道不是一种道德的沦丧吗?之后我在网络上搜索了这本书,才知道这是反乌托邦的代表作之一,是指物质文明泛滥并高于精神文明,人类的精神在高度发达的技术社会里并没有真正的自由。道德沦丧,物质浪费蔓延,表面上提高了人类的生活水平,本质上是在掩饰空虚的精神世界。

这不由得让我想起曾在微博上看过的一个由外国愤青拍摄的一个视频,他毫不留情地指出现在的这个世界只操控在少数人的手里,只由那些金字塔顶端的人们掌握着。看完之后不得不让人仔细思索一番。这本书也是如此,虽然书中写的是个极权社会,但在现实与书的交界处总能找到相似之处。现代人们的手机功能越来越强大,网络也越来越发达,有时候总会感觉自己是处在电子屏幕下,不说话、不交际,谨言慎行,但自己的个人信息却还是完全暴露

所以我觉得这本书警醒我们不要将预想中的黑暗成为现实,即书的封面中所述多一个人看奥威尔,就多一份自由。

亲爱的读者,以上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参考范文]《1984》读后感九篇”文章,也不知道您对这篇文章满不满意,是否有收获,如果您还想了解更多相关的信息,请关注关于1984读后感800字高中栏目,我们时时为您更新!

关于《关于1984读后感800字高中》的版权说明:

本文由 佚名收录 同学写作的读后感-关于1984读后感800字高中由读后感大全网友集稿而来,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关于1984读后感800字高中》中由作者提及的观点和立场均属作者自设,本站无权干涉也无相关责任

本站完全免费为全国学子提供各类优质读后感范文,以及写作辅导为已任,对于各类转载引发的纠纷及损失,本站不承担责任。

  • 挪威的森林读书心得 New

        挪威的森林欣赏心得与感受汇总五篇如果说,一本书就是一个台阶,那么在人的一生中将有千万道台阶等着我们去跨越。阅读...

  • 爱的教育读后感

        新入职教师读爱的教育有感500字范文书是开启智慧之门的钥匙,阅读一本好书能够让我们受益匪浅,我想您对埃迪蒙托·德·...

  • 伤逝读后感

        伤逝中感叹涓生子君的读后感集锦五篇如果说,一本书就是一个台阶,那么在人的一生中将有千万道台阶等着我们去跨越。在...

  • 八十天环游地球读后感

        热搜读后感:《八十天环游地球》读后感模板合集(5篇)读书对于我们来讲,是一辈子不间断的事情。我相信每个人看了优秀的...


  • 有关汤姆索亚历险记读后感

        月度推荐:《汤姆·索亚历险记》读后感(620字)阅读一本好书,就好像在眼前展开了一个新世界,在观看了优秀的书籍之后,...

  • 神笔马良读后感范文

        [参考]神笔马良读后感(5篇)通过读书我们能够提高自身的素养,还能够开阔我们的视野。在观看了优秀的书籍之后,心中都...

  • 老人与海读后感

        阅读外国文学史老人与海的启发范例五篇一本好书就像沙漠中的一捧清泉,滋润我们的心灵,海明威在老人与海描述了这样的...

  • 爱因斯坦传读后感1000字

        最新精选:爱因斯坦传读后感范文汇编六篇古人曰: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我相信每个人看了优秀的书籍后,内心都一...


  • 小王子读后感100初中 Hot

        读后感精选:小王子读后感初中实用版(5篇)初中生在成长的道路上还只是迈出了第一步,仍然需要大人的细心引导。一日读书...

  • 《爱丽丝漫游奇境记》 读后感 Hot

        《爱丽丝漫游奇境记》读后感六篇真正的读书源自内心的热爱,这份爱纯粹天然。好的作品会引起读者的共鸣,会被书中的情...

  • 愿望的实现读后感 Hot

        小学二年级手抄报愿望的实现读后感在读完愿望的实现这本书之后就可以写一篇读后感,把自己心中的感受写出来,同时还可...

  • 牧童三娃读后感 Hot

        三年级牧童三娃读后感200字一篇故事一篇心得,人们在阅读了一篇书籍后都会有自己的收获和体会,每个人对于《牧童三娃...


  • 课外阅读猎人笔记的启发及心得 Hot

        课外阅读猎人笔记的启发及心得精选(5篇)读书使人充实,思考使人深邃,交谈使人清醒。当不同的人在看完猎人笔记后,相...

  • 宝葫芦的秘密读后感 Hot

        宝葫芦的秘密优美词语摘抄及体会大全(5篇)“读一本好书就像和一个高尚的人说话”,阅读作者张天翼写的宝葫芦的秘密后,心...

  • 野性的呼唤读后感500字 Hot

        [范例分享]野性的呼唤读后感范本合集(5篇)阅读让生活变得更加充实,可以开阔视野。在阅读作品后,心中感触颇多,会有...

  • 绿野仙踪读后感 Hot

        【读书有感】绿野仙踪读后感模板合集五篇真正的读书源自内心的热爱,这份爱纯粹天然。好的作品会引起读者的共鸣,会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