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个体的教育读后感

作者: 佚名收录 更新时间:2023-05-10 21:30:50 阅读数量:

面向个体的教育读后感(模板9篇)。

读书对于我们来讲,是一辈子不间断的事情。可想而知读书多么重要,相信很多人都读过一两本经典作品。阅读作品的过程中,我们沉浸在作者笔下所描述的情节中。此时就可以写一篇读书笔记,用文字把自己的想法记录下来。那么该要如何写好作品读后感呢?为此,小编从网络上精心整理了《面向个体的教育读后感(模板9篇)》,欢迎你收藏本站,并关注网站更新!

面向个体的教育读后感【篇1】

在我看来帮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是一种教育责任。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都是个性化存在的。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学习,没有哪一种学习方式对所有学生所有学习内容都是最佳的,只有适合的、有效的。不同的学习内容、不同的学生、不同的学习阶段,需要不同的学习方式。在教育的过程中要不断的寻找并且完善,找到适合的教好他们的方法。所以,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应该注意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特点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努力创设一种和谐、愉悦的教学氛围和各种教学情境,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和练习。

什么是适合学生的学习方式呢,在我看来让学生能够产生兴趣就是适合他的学习方式。兴趣是动力,是源泉。因此要重视对学习兴趣的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是我们大家的共识。

学生有兴趣,必须留给学生学习的自由如同前面提到的那样要作为老师要懂得放手。自由活动是人发展的内在依据,学生的学习也应如此。学生应当是主动的学习者。真正的学习并不是由教师传授给学生,而是出自学生本身,我们应该让学生自发地主动地学习,留给学生充分的自由,让学生自己找到并发现、纠正自己的缺点。

不仅是这样,如李希贵校长说的那样“不同的学习内容应当选用不同的学习方式。”在英语教学的课堂里,可以试着以趣味性材料来创设问题情境。对同一个问题,如果我所提供、创造的问题情境不同,学生也会产生不同的心理情境。从而达到不同的教学效果。这样可以使学生不由自主地走进英语教学内容的情境,从而积极地主动思考、寻找解决的方法,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提高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

《面向个体的教育》所带给我的感触不仅仅有这三点,也让我明白教育和学习一样长时间的事,不应该带有功利心去看待他,我也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我应该多看到身边的榜样,多拜读经典,多向身边的老教师进行学习,从那里得到更多的智慧,从而使自己成为一名合格的优秀的教师。

面向个体的教育读后感【篇2】

作为一名班主任,要会处理在教育教学中的突发事件。以前总以为学生在学校最重要的是学习。最近,发生几起事件让我不得不去思考、反思自己的工作,我深知无论是在对学生思想管理上还是在教育教学方面都迫切地需要我去学习、进步。在课余事件,我读了李希贵老师的《面向个体的教育》,颇有感触。

这本书读起来通俗易懂,里面有很多教育案例,其中说到这样一个事件:一位曾经做过二十多年的班主任不当班主任以后与学生用了整整一下午的时间进行谈话,可没有多大的效果,这名学生仍然没有从谈话中反思、改正,于是他们预定明天继续交谈,第二次的谈话中那位曾经的班主任首先向学生道歉,而且带着一定要说服那位那位学生的想法进行交谈,师生之间的对话也应该在平等的基础上。见到老师的态度有转变,学生立刻向老师赔礼,不应该对老师出言不逊,这样接下来的谈话起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

是啊!纵观当今教育,有几个班主任能做到以平等的姿态和学生进行平等的对话呢?这不禁让我想起前不久发生在我们班里的一件事:一天中午放学后,英语老师气愤的过来对我说:"罗老师,你们班XX简直无药可救了,作业不写,单独辅导他也不学,今天还跟我犟嘴。"听完,我感到吃惊,以前从没遇到过这样的事情呀!虽然有个别学生顽皮了一点,但从没有发现有学生跟老师对着干,我认识到事情的严重性,在一个午自习时间我悄悄把XX带到操场上找他聊天,了解他最近的心理状况,期初他不什么也不愿意说,担任我班三年班主任基本上对每个孩子都很熟悉,我明白XX是一个喜欢被夸的孩子,于是我改变策略,从生活中发生的一些有趣的事情出发以朋友的身份跟他聊天,慢慢地,他对我不再有戒备心,道出了事情的缘由,我表扬了他愿意坦白事实的态度,进而分析问题,加以正确引导,很快认识到自身存在的问题并对今后如何处理与老师之间的关系有深刻的认识。曾经听过一句话:"教育的力量可以使石头开出美丽的花。"要求我们每一位教师都要发挥教育的积极力量去提升每一位学生。

美国著名管理大师德鲁克说道:"每一位知识工作者,都是一位管理者。"管理学生学习不能忽略一个重要的环节----激励评价。激励评价不是课堂上的一个附属品,它应该贯穿教学的始终,让激励评价在每个孩子身上都应有所体现。

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他们在学习上表现的优势各不相同,李希贵说:"教育永远不可能让每个孩子在同一个舞台上都光彩照人,也不可能以同样的机会让不同的孩子赢得同样的成功。"在教学中,我们不应该以同样的标准来对待不同的孩子,避免"一刀切"的教学方式,那就要求教师不能再以传统的分数论长短,而应该全面的去看待学生,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这让我想起上次青年教师素养大赛表彰会上李校长对我们青年教师说过这样一段话:"精确的分数不一定是准确的评价,不要死死盯住学生的分数,很多老师每次模考算出评分,为了那零点几分的差距争得面红耳赤,非得分出高低,这样不仅伤了老师之间的和气,同时分数过多的压制学生,那一分可能会打击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和积极性。"

读完《面向个体的教育》这本书,有很多章节给我很深的启发,让我认识到,要想做一个合格的教育者,应该不断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多革新教育教学方式,多看书,多向身边优秀有经验的教师请教,提升个人教育素养,尽快让自己成长起来。

面向个体的教育读后感【篇3】

一所中学,没有了行政班,没有了班主任,没有了班干部。4000多名学生,4000多张课桌,1430个教学班,100多门课程,200于个社团,40余款校服这是北京十一学校。

这些归因于一场静悄悄却震撼人心的改革。多年来,李希贵校长和他的团队积极应对各种挑战,调整组织结构,进行各种激动人心的创新。在十一学校,因材施教正在落地。

教育的宗旨是让每一个人与生俱来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激发。一个孩子从6岁进校园,到12岁离开小学,他在学校能获得什么培养什么,知识和思维,习惯和能力,而这一切是通过什么样的路子呢?课堂学习、生活实践、死记硬背、试题累加、社团浸染,教师在其中扮演的是讲授和练习的角色。很多教师知道学习是有规律的,成长有特点,个体是有差异的,知道学习的有效规律,且在教育实践中运用这些知识解决我们所面对的个体问题呢?所以我们要学习有关儿童成长的心理生理知识。

要改变世界,我们内心则要有新生。克里希那穆提在《一生的学习》一书中这样说。没有高考的检验,没有个体能力的蓬勃喷发,基础教育学校要实现要面向个体的教育,改变现在这种应试教育留下的顽疾,必然只有依赖与教师个体的新生,依靠与教师观念的转变,在乡村,提高教师个体爱的能力,是实现抵达面向个体教育的武器。

爱什么呢?爱生命,爱生活,爱教育,爱学科,爱学生。

教育不是在教师的传授中完成,而是在教师的态度里实现,一个教师对于自然、社会、生命、生活、学习、他人等的态度直接影响着孩子是怎么去看待世界、自然、学习、他人等的。

刚入初中时,看到一个男同学写得一手漂亮的草书,便好奇的问他,为什么会写草书,这个男同学回答,六年级时,是一个年青语文老师,这个老师时常在课堂黑板上写草书,不依规矩也不工整,一年临摹下来,他不知不觉也学会了草书。

一个老师爱生活,善于发现生活中细小的美和生动的情节,那他或她的学生也学会了在传递中去爱生活。

一个老师爱教育,那他便会带着对职业的崇敬和神圣来对待职业中的每一个孩子,孩子既是我们工作的对象,更是和我们同走幸福职业路的伙伴,一个问题学生的存在就意味着我们有提升功力的机会了,教师应该是领着薪水做慈善事业的人。

一个老师爱学科,在他眼里,他是为学科而存在的学习者,那么他的孩子所感受的就是学科的魅力和神奇。

一个老师爱学生,他知道,学生是一朵朵来自不同家庭的花苞,早开晚开不开都是个体的存在,他们在这个土壤上,不是来遭受歧视和统一的修剪,他们需要的是适合自己呼吸系统的氧气和水分,承认个体差别,才会有个体教育的眼光。

面向个体的教育读后感【篇4】

李希贵老师的这本书相当于一本精彩的教育思想集锦,许多教育观念都给人启迪与深思,相信很多老师都是边读边用笔作着批注,嘴里还念念有词:“嗯,有道理,有道理。”作为一名资历尚浅的小教师,读完这本书最大的感受就是两个字:叹服。谈教育思想、教育见解,我肯定不如李希贵老师皮毛,因此只能谈谈里面有一点点共鸣的地方。

在这本书《平等对话,教育才真正开始》一篇中,李希贵老师讲到这样一件事:一位曾做过二十多年班主任的老师告诉我,在不当班主任之后,他与一位同学的谈话整整进行了一个下午,但还是没有多大效果,因为这位同学不以老师说的为然。这位老师告诉我,这在过去他做班主任时是不可能发生的,那个时候的谈话一般15分钟就能解决问题。

我相信这种体验每个当过班主任又当过普通科任教师的老师都有体会,在我们学校,每个班都设有班主任,班主任就管理着这个班的一切事务,甚至当其他科任老师上课时出现学生状况都会让班主任来解决,所以班主任都会有所埋怨:科任老师是干什么的,为什么不解决自己课堂上的问题?而科任老师呢,也很无奈:不是我们不想管,而是学生根本就不听,好一点的学生还能左耳朵进,右耳朵出给点面子听着,不好的学生则当场顶撞,给老师甩脸,都能把科任老师当场气得晕倒,久而久之,很多科任老师就对很多不好的问题视而不见或者将问题丢给班主任。于是班主任就成了繁忙的救火员。

这里面有很多问题,但很重要的一个问题是:为什么学生听班主任的话,而不听科任老师的话?我想这无非就是“班主任”三个字的威力,学生虽然不懂得班主任三个字的准确含义,但他们非常明确地知道班主任就是直接管着他们的“领导”。有时候我们老师常常开玩笑说学生都非常精,学校里哪些人是领导,要有礼貌;什么场合很重要,要好好表现,学生无比地清楚。

在班主任面前一个样,在科任老师面前又一个样?到底哪一个才是学生真实的自己,有时候我们只是用某种“头衔”或权利压制住一个问题,但并没有去关注学生真实的自己。所以才会出现不同的学生自我表现,这样的教育实际上是更危险的,它只会培养出一群屈服于权利、不分事理的公民。

李希贵老师说:在以往的校园里,我们按照行政组织的构架,把学生划分在一个个行政班里进行管理。在威武的管理大棒面前,每一个人首先想的就是保全自己,于是,学生们表面上变得很乖,而内心想的到底是什么,却很少有人追问。学校就这样把一批又一批看上去规规矩矩的学生送出了校门,任由他们在社会上暴露自我。教育在校园里也就失去了应有的机会。

所以我想说,当一个孩学生只听班主任的话,不听科任老师的话时,班主任先不要沾沾自喜,反而要有担忧意识,去了解真实的他,你对他施加的教育影响他是否接受,还只是盲目屈从于“班主任”这一行政头衔;当学生在重要场合、领导面前有礼貌、表现佳的时候,我们不要盲目欣喜,而是要了解不同场合下的他们,对待学校的食堂阿姨、清洁阿姨及任何一种人,能不能做到最基本的尊重和礼貌。

我们的教育是培养独立的、真实的、合格的公民,任何时候都能遵纪守法,尊重每个人,而不只是盲目屈从于某些东西。作文

面向个体的教育读后感【篇5】

一晃来咱们学校都已经好几个月了,每天备课,教课,忙忙碌碌,每天的各种情绪都和一个词一帮人紧密的联系在了一起,他们有的时候是让人烦的“熊孩子”,有的时候又是给我惊喜,让我富有成就感的乖学生。作为一名新老师,每日课后走在回家的路上,我都不自觉的进行反思,反思自己做的不够的地方,反思如何才能做的更好。这样的反思太有必要了,但是除了反思之外还需要向老教师们学习一些他们优秀的学习经验。读书便是最好的一种学习,也是一种最廉价的学习方式,我甚至都不需要上缴学费就能学习到李希贵校长多年积累的教学感悟。下面我就谈谈我读了《面向个体的教育》之后的一些感想。

一、放手也是一种教育

我非常喜欢书中第二章《放手才有更多的教育机会》,也非常赞同其中的观点“不要把学生培养成和自己一样的人。”学生本就是独立的个体,他们拥有着自己独立的个性和独立的爱好,也会拥有属于自己的人生,绽放属于自己的美好。他们不是流水线上的零件,按流程拼装起来就好,适度张扬自己的个性本就是教育所应该带给学生的。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老师应该明白放手也是一种教育,当然放手并不是说让学生放任自如,而是指充分尊重并相信学生,给学生更多的时间、空间,更多的自主权,让学生观察、思考、发现、创造,体验活动的乐趣,同时老师把握大的方向,在方向方面给予学生指导。

比如我在教授留学生班的过程中有这样一件事,刚开始教留学生时,纪律是困扰我的大问题,课堂里总是向打地鼠一样的,这边的同学不说话了,那边的同学又开始嘈杂了。有一天一个来自印度尼西亚的同学向我提议,老师我们去活动室做PPT然后做Presentation吧。说实话,我当时的第一个反应就是NO,心想你们这帮孩子不就是不想上课然后借此机会上网玩吗?可是转念一想,让他们做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也不错。于是给他们制定了Presentation的题目和使用活动室的相关规定,比如不能玩游戏,不能看视频,不能大声喧哗等就让他们去做了。当他们完成PPT的制作之后我大吃一惊,他们中有的同学把PPT设计的简直是非常的精美,并且也很遵守纪律并没有随便乱上网,虽然之后的Presentation还有些不足,但是那如同广告一样的PPT已经让我很是让我惊喜了。这件事让我印象很深,也让我学习到,教师作为主导,学生作为主体的重要性。作为教师应该要充分的信任学生,不要随便的去给学生贴标签,学生的纪律不行,坐不住,不代表他别的方面不行,不代表他不会创作,没有创意。适时的给予学生时间和空间让他们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并且加以充分的发挥是非常有必要的。课堂教学应该要解放学生的思想,关注学生的体验,让学生敢说,敢做,敢研究,这样教师的主导性,学生的主体性才能够充分的发挥。

二、读书是受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

俗话说:多读心中有主,多写笔下生花;又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还说:行万里路,读万卷书。这些话都告诉人们应该多读书。不言而喻读书是受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可能有人会说学生天天在学校不就是在读书吗?这里所说的“书”不是指的教科书,而是鼓励学生阅读他们有兴趣并且能够培养他们内在文化素养的书籍。但现在的学生总是抱怨作业太多,任务太重,不喜欢读书的人越来越多,甚至有同学认为读书不仅读不出钱来,还是件耗时费力的事,更有甚者嘲笑不读书的人挣读书人的钱。不得不说这是一种教育的可悲。我一直认为,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实质上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而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水平。

很多人一直以为学生读书就是要读好教科书,为什么?因为考试考的是教科书上面的内容。一种功利色彩相当强的学习氛围在全社会没有得到很好的遏止。虽然现在已经不再是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时代,但是考上了好大学就会有好工作的思想在很多人心里还是挥之不去的。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学生也在逐渐的丧失阅读的兴趣,也只去进行与分数相关的阅读和学习,可是广泛的阅读,对构建学生健康的完善的人格,养成终身的学习习惯有着重要的意义。要改变这样功利的行为我觉得营造一个好的阅读氛围,学校也应该多开展与读书相关的活动。《面向个体的教育》中提到的十一学校开展的“阅读都德”以及“阅读法兰西”就是很好的例子,在故事的传播中,营造校园的书香氛围,我也希望我们学校以后能够多开展这种类型的活动。

三、帮学生选择适合的学习方式

在我看来帮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是一种教育责任。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都是个性化存在的。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学习,没有哪一种学习方式对所有学生所有学习内容都是最佳的,只有适合的、有效的。不同的学习内容、不同的学生、不同的学习阶段,需要不同的学习方式。在教育的过程中要不断的寻找并且完善,找到适合的教好他们的方法。所以,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应该注意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特点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努力创设一种和谐、愉悦的教学氛围和各种教学情境,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和练习。

什么是适合学生的学习方式呢,在我看来让学生能够产生兴趣就是适合他的学习方式。兴趣是动力,是源泉。因此要重视对学习兴趣的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是我们大家的共识。

学生有兴趣,必须留给学生学习的自由如同前面提到的那样要作为老师要懂得放手。自由活动是人发展的内在依据,学生的学习也应如此。学生应当是主动的学习者。真正的学习并不是由教师传授给学生,而是出自学生本身,我们应该让学生自发地主动地学习,留给学生充分的自由,让学生自己找到并发现、纠正自己的缺点。

不仅是这样,如李希贵校长说的那样“不同的学习内容应当选用不同的学习方式。”在英语教学的课堂里,可以试着以趣味性材料来创设问题情境。对同一个问题,如果我所提供、创造的问题情境不同,学生也会产生不同的心理情境。从而达到不同的教学效果。这样可以使学生不由自主地走进英语教学内容的情境,从而积极地主动思考、寻找解决的方法,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提高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

《面向个体的教育》所带给我的感触不仅仅有这三点,也让我明白教育和学习一样长时间的事,不应该带有功利心去看待他,我也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我应该多看到身边的榜样,多拜读经典,多向身边的老教师进行学习,从那里得到更多的智慧,从而使自己成为一名合格的优秀的教师。

面向个体的教育读后感【篇6】

工作之余,我对自己的教学工作进行了反思,每天上课、备课,忙忙碌碌的,深知自己能力有限,各方面还有所欠缺,也许自己的学习范围面太封闭,但还是凭着自己认真的心态去面对,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让收获更多。我拜读了李希贵老师的《面向个体的教育》,感悟颇深,受益匪浅。

教育的宗旨是让每一个人与生俱来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激发。在我们的教育理想里,真正的教育应该让每一位学生都富有个性,都在校园里找到自己成长的独特之路,我以为这还是不够的,应该加上“每一位教师”,因为好的学校教育不是仅仅面向学生个体的教育,同时也应该是面向教师个体的教育。

《面向个体的教育》一书,这本书很好读。“好读”有三层意思:

一是,每篇的篇幅不长,基本控制在两页,让读者在阅读时无压力地轻松读完一篇;

二是李希贵校长的文笔朴实近人,没有过多的修辞和太高深的理论,与校园生活紧密结合,其表达方式很适宜于基础教育一线的教师阅读和效仿;

三是,丰富的教育教学实践和其中蕴含的教育教学理念令人耳目一新,会使人不由得反观自己以及自己学校的教育教学理念和行为,并产生了新的思考。

读的过程中我不时感叹着书中关于教育的“奇思妙想”和实践。作为教育工作者,我尤其欣赏书中随处可见比如“取消班主任”“让校园里生长学生的想法”“学校狂欢节”“让选择成为学校的主题词”“学生为学生颁发奖学金”等洋溢着人文关怀的气息。真正贯彻促进人“全面自由发展”的教育目标,帮助学生从自身实际出发思考并发现问题,进而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对策。

说实话,我们在应对挑战的过程中慢慢找到了一点教育的感觉,品出了一些教育的味道。而一直困扰校园的“教育不足而管理过度”的问题渐去渐远,平等的师生关系无须呼唤便出来,学生的真实与真实的学生让我们很容易找到教育的起点。当然,我们也遇到了从未遇到过的教育的尴尬与教育的挑战,第一次感受到了管理的捉襟见肘,因此在这样一个智慧奔涌、个性夺目的校园里,必须实现从管理到领导的过渡。而要做到这一点,则必须实施包括调整组织结构在内的学校组织变革。

李希贵说:“教育永远不可能让所有孩子在同一个舞台上都光彩照人,也不可能以同样的机会让不一样的孩子赢得同样的成功,我们能够具有竞争优势的方式只有一个,就是造就一个充满选择的校园。”在我看来,“充满选择的校园”不仅是学生学会选择,教师同样要学会选择。对教师而言,学会选择就要常常问问自己:“教什么?为什么教?怎样教?”这是需要每位教师穷尽一生去思考的极具个性化的教育哲学命题。对这系列问题的回答和行动,体现了教师个体的教育理想和信念。它不仅决定着教师的职业生涯,也决定着被教育者和教育的未来。这一切,我们都在进行中。尽管在很多时候和很多方面还不尽如人意,但是,至少有一点让我们充满信心,那就是我们已经形成了一种面向个体的教育生态。因材施教的命运从过去教师的手上转到了学生自己的手上。选择之下,孩子们慢慢生长出了责任心和使命感;选择之下,他们发现了自我,唤醒了自我,我相信,他们也必然最终成就自我。

《面向个体的教育》带给我很多的感触,也让我明白教育和学习一样是长时间的事情,定会让我们换一种理念、换一个思路,换一个视角来看我们的孩子,我要多读书,多向周围的老教师学习教学经验和智慧,使自己成为一名合格的优秀的教师。

面向个体的教育读后感【篇7】

有幸研读了李贵希先生的《面向个体的教育》一书,又通过《开讲啦》节目的深入了解,我想任何一个教育工作者都会被这样一位在课堂中表现的比学生还积极,学生眼中神一样的“贵爷”的人格魅力和教育魄力、理想震惊,更会被他的非常规校园所吸引。

古往今来,学校到底是什么?在老师和家长的眼中学校应该是学习的场所,但是在学生眼中他们希望是这样的吗?在北京十一中学,学校不仅是学习的场所,更是学生施展才能,体验生活的乐园。学校开设了34门选修课、37门活动课,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开办那些银行、书店、食堂、参加戏剧、摄影等不同的社团,因此4000多名学生有着4000多张课表,他们做的好像都是与高考没关系的事,但是学生在这些活动中接触了社会,认识了世界,丰富了人生。北京十一中学从原来的2人考取本一,到百分之九十九的本一录取率,不为高考,却赢得了高考,真正实现了素质教育与优秀升学成绩的统一。我想如此出色的成绩来源于平等的师生关系,来源于助人自助的学校氛围,更来源于学生的真实内心的需求,这样的学校有哪个学生会不喜欢呢?

我想我们无缘进入到这样的学校学习或者是工作,但是完全可以将他的先进的教育理念运用到我们的教育教学中来。李希贵先生认为教育不仅应该传道授业解惑,更应该帮助每一位学生。这不禁让我想到每个班级中所谓的“差生”,我们应该如何帮助他们呢?他们可能成绩差但是却有着其他才艺、他们可能行为差但是思维敏捷,我们要帮助他们全面发现和认识自己;并且利用他们的长处激发“差生”的学习热情和欲望,比如让成绩差但是画画好、体育好的学生担任班干部,让卫生习惯差或者纪律差的学生担任卫生委员或者纪律委员,容人之短,用人之长,不仅可以管理好班级,而且可以帮助“差生”进步和发展。当他们犯错误时,我们可以可以少一点粗暴的批评,而是站在学生的角度体会学生的感受,然后对症下药,采取温和的措施,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让学生认识到错误并且心服口服,对老师产生信任和尊敬,从而在学习和生活中提高对自己的要求。

学生学习是为了今后的人生做准备,而不是三年后的中考或者高考,在教育教学中如果能发现每一个学生的潜能,唤醒潜能、激发潜能,因材施教帮助他们有所成长和进步,我相信每一个学生都会成才!

面向个体的教育读后感【篇8】

阅读《面向个体的教育》仿佛是武陵人闯进了桃花源,在桃花源里生活,“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是封建社会作为一个文人的理想国。而我们作为一生奋战在普通高中的教育人,我们仍然是遵循孔夫子的教导,尊奉“有教无类,因材施教”为自己的教育理想。在李希贵先生所著的《面向个体的教育》一书中,我们仿佛来到了一个属于我们教育人的理想国——北京十一学校,观摩到在一所班级授课制的中学里,实现因材施教的一种理想的教育范式。

这种教育范式的构建分两步进行:第一步是9月开始,全面实施走班上课,通过不同学科在不同的学科教室上课,实现教学资源与学习过程的对接。按照学科学习的需要配置资源,依据学科学习的规律装点环境,让学科教室洋溢着学科和课任教师的个性魅力,让有不同需求的学生有不同的选择;同时,选择在同一个学科教室学习的学生,因为具有相同的志趣,共同的目标,因而更容易相互合作,形成比肩竞争,相互影响的教育情境。

第二步是从开始,实行选课走班,数理化生每一个学科按难度分为不同的层次,语文、英语、体育、技术分类设置了近100个课程,每一个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或生涯规划进行选择,每个学生都有一张自己选择的课程表。4000多名学生有4000多张课表,组合成1430个教学班,形成了一种面向个体的教育生态。

这种教育范式不是李希贵先生的原创,而是国家教育部实施新课程改革的明确要求,在广东省的深圳中学,我就已经参观了这样的类似范例。李希贵先生是作为一名校长,通过这本著作将其新课程建设和实施过程中的体会和发现精彩的展现出来,帮助我们解读国家教育部实施新课程改革的目标。我们必须清楚的认识到:深圳中学、北京十一中学的教育范式类型,也是国家教育部对我们的要求,也是我们江苏省沭阳高级中学教育范式的发展目标!我们绝不能学武陵人,到桃花源中一游,感叹一番,登船还家,依然故我。而应当通过阅读《面向个体的教育》明确目标,对照反思,发现差距,奋起直追。

江苏省的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开始于,十年改革之路转眼过去,江苏省普通高中的教育范式和教学生态已今非昔比,上级主管部门对普通高中的课程体系和课程实施也提出了新的明确的要求。在江苏省教育厅出台的《江苏省四星级高中评估标准及评价细则(20修订版)》中明确规定与课程改革相关的评价细则:近三年有60%以上的教师兼教过一门以上的选修课程;有丰富的课程资源和校本课程,形成基础性选修课、核心性选修课、拓展性选修课相结合的课程超市,其中高一、高二的选修II课程各不少于15门,12轨以上同比增加。在选修指导、网上选课、自主选班、课程管理等方面进行有效实践。江苏省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职业资格)工作领导小组于年5月13日印发的《江苏省中小学教师专业技术资格条件》中“高级教师评审条件”关于“教学工作要求”中明确要求:主持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这些细则和要求都是代表政府的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对我们所作出关于课程改革和实施发展目标的规定,其目的就是要我们建立起“面向个体的教育”,实现因材施教的教育范式。

我校新课程实施以来根据学校自身特点,设计了自己的以因材施教为目标的新课程体系建设目标,确立“以人为本,促进学生自主发展”的办学理念;“尊重差异,包容发展”的育人理念。“弘毅致和,追求卓越”的沭中精神。其建设过程分三步进行:

第一步是构建“定向——结构——活动”主体性课堂教学范式,并开发各个学科、各种课型的教学模式和操作规范,打造符合新课程精神的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先展后评的高效课堂。

第二步是加强学科建设,按照新课程建设的要求,强化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科实验室建设,新建成语文(印咸书屋)、历史、地理等学科教室,数学、生物学科分别申报并被确立为江苏省和宿迁市的课程基地。

第三步是强力推进我校的校本选修课程建设,从学校自身发展出发,借鉴儒家经典《中庸》中关于“中和”的论述,提出通过打造“致和课程体系”实施“致和教育”,其体系包含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校本化实施、校本课程开发等,这些课程在社会实践、人生体验、科普知识、传统文化、工艺制作、学科兴趣等诸多方面为学生提供可选择的、多样化发展平台,“尊重差异,包容发展”,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和谐而有个性的发展。本学期以来的工作重点是依托我校的省市课程基地硬件设施和网络平台,发挥教科研的导向引领作用,强化落实,将工作目标分解细化到高一、二年级具体学科备课组。

三个步骤同步推进,目标就是建设具有我校个性特色的在新课程背景下的以因材施教为目标的教育范式,通过学习李希贵先生的《面向个体的教育》,如同听取一位先行者、过来人的言传身教,其中鲜活的探索经验、案例解读、教学感悟对于我们都极具启发和导向作用,值得我们每一位教师和各级管理人员深度阅读、反复揣摩,以便更加明确我们的工作目标、坚定我们的工作信心、提升我们的工作效率。我们每一位同志都应当结合自身的工作职责积极投入此项意义深远、刻不容缓的伟大工程中去,并在内心经常问自己,因材施教,我们已做到了第几步?

面向个体的教育读后感【篇9】

当我拿到这本书时,看到书名我马上想起了“因材施教”。

教育的宗旨是让每一个人与生俱来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激发。

一直以来,我们喜欢站在教的角度设计课堂,按照教学进度确定学习任务。其实,我们应该首先理清学生的学习过程,让“教”先退避在一边,把“教”先剥离出来,设身处地弄清学生在这一过程中的起承转合,教师应该是鼓舞者,让学生始终有不竭的学习动力;教师应该是欣赏者,让学生在欣赏的目光下,变得自信阳光;让学生一次又一次体验成功。

可贵的是,十一学校的领导和老师想尽各种办法,给了孩子一片广阔的天地,帮助孩子选择合适的课程,帮助孩子在活动中寻找团队精神,在集体之外成长,孩子们学会扮演不同的角色,学会管理自己的业余时间,他们在各种有趣新颖的活动中锤炼自己,成长自己。在这里,每个孩子有自己的思想和行动,有自己的故事和收获。一名在学校戏剧课上担任了一个学期导演的学生这样说到:“领导力就是你尽心尽力地为每一位演职人员服务,不遗余力地为剧组的每一个部门提供帮助--当他们认同你的服务与帮助,全部死心踏地地跟你合作的时候,你才真正拥有了领导力。”读着如此深沉的体验和感悟,我深受感动。

在现代社会,大部分孩子的一切都是家长给孩子们预先设计好的。包括我们的传统教育课堂,孩子们没有自己选择的权利,便很难从事自己关心的事情。其实我们更多的是要尊重我们的孩子,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多些宽容、耐心,尤其是当孩子们还没有真正从错误中走出来时,就特别需要我们学会等待,在等待中学会捕捉教育的契机。

从这本书中,我更深刻地体会到北京十一中的学生是如何让自己成为学习的主人。老师是鼓舞者、欣赏者。学习过程必须让学生自己亲力亲为,谁也无法替代。相信孩子,承认每一个孩子的个体差别,多给孩子一些锻炼的机会,孩子的成长道路,将更加充满阳光!

“我深切地感受到,当我们的孩子每一个都焕发自我潜能,发挥自我价值、成为最好的自我的时候,我们的教育就真的赢了”。这是李希贵校长的管理体会,我想,《面向个体的.教育》一书,定会让我们换一种理念、换一个思路,换一个视角来看我们的孩子,放大教育的智慧和力量,为创建让孩子们向往的理想学校而努力!

读后感《面向个体的教育读后感(模板9篇)》一文希望您能收藏!“读后感大全网”是专门为给您提供读后感文章而创建的网站。同时,还为您精选准备了面向个体的教育读后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关于《面向个体的教育读后感》的版权说明:

本文由 佚名收录 同学写作的读后感-面向个体的教育读后感由读后感大全网友集稿而来,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面向个体的教育读后感》中由作者提及的观点和立场均属作者自设,本站无权干涉也无相关责任

本站完全免费为全国学子提供各类优质读后感范文,以及写作辅导为已任,对于各类转载引发的纠纷及损失,本站不承担责任。

  • 《狼来了》读后感 New

        最新《狼来了》读后感(汇总5篇)如果说,一本书就是一个台阶,那么在人的一生中将有千万道台阶等着我们去跨越。我们经...

  • 人类群星闪耀时读后感

        人类群星闪耀时读后感心得汇集5篇读后感,一般是指看完某一篇或者某一本书后的心得体会。在读了作者的作品后我们有了...

  • 金银岛读后感

        关于读金银岛有感的作文汇编四篇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在作者写的金银岛中,我沉浸其中非常吸引人的情节中...

  • 时代广场的蟋蟀读后感

        最新阅读时代广场的蟋蟀的学生个人心得范文汇总8篇如果说,一本书就是一个台阶,那么在人的一生中将有千万道台阶等着...


  • 海底两万里

        经典名著《海底两万里》的读后感分享7篇人生与追求因读书而有根据。在认真品味儒勒·凡尔纳写的海底两万里后,相信您收...

  • 半小时漫画中国史读后感

        半小时漫画中国史3读后感汇集“活到老学到老”,可见读书是我们一辈子的事。我想您读了作品之后,受书中的内容启发会引...

  • 朱自清的匆匆读后感

        朱自清的匆匆读后感900字合集投入到图书是放松身心的重要方式,现在很多人都在谈论作者写的作品这本书,不由为它的故...

  • 你是人间四月天读后感

        你是人间四月天少儿读阅的心得通用五篇读一本好书就像和一个高尚的人说话,在阅读作者林徽因写的《你是人间四月天》后...


  • 《一起长大的玩具》的读后感 Hot

        [精品]《一起长大的玩具》的读后感500字3篇读后感大全相关专题:“《一起长大的玩具》的读后感”。《一起长大的玩具》的...

  • 牧童三娃 Hot

        「必备」牧童三娃读后感汇总我们常说读书可以陶冶情操,可以获得进步,一个人要想获得伟大的成就,就必须多读多思。阅...

  • 纸牌读后感 Hot

        纸牌国的读后感受900字读一本好书就像和一个高尚的人说话,大凡成功的人士,他们都和书籍有着不解之缘,阅读作品后,...

  • 三年级下册小虾读后感 Hot

        读书心得收藏:小虾课文三年级下册读后感五篇通过读书我们能够提高自身的素养,还能够开阔我们的视野。观看一本书之后...


  • 灯笼读后感 Hot

        [荐]灯笼的读后感合集720字古人曰: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观看一本好书之后,我们会受益匪浅,有一些启发。可以...

  • 秋收起义读后感 Hot

        最新秋收起义读后感读完名著作品之后,相信大家都流连忘返,优秀的读后感可以写出自己独特的新鲜感受,力求有新意的见...

  • 朱自清《经典常谈》读后感 Hot

        朱自清《经典常谈》读后感(合集12篇)读书力求三性:韧性、记性、悟性,在作品这本书当中对于情节的描述相信感动了很多...

  • 语文课文小虾读后感 Hot

        推荐!小虾课文读后感受怎么写五篇读书能让我们增长知识,陶冶情操,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在阅读过一篇书籍后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