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问题的方案

作者: 佚名收录 更新时间:2022-10-13 15:01:40 阅读数量:

分享范文:解决问题教案范文汇编10篇

一本好书就像沙漠中的一捧清泉,滋润我们的心灵,我们平时也需要多阅读一些书籍书籍,在阅读作者写的作品后可以学到很多,扩充自己的知识库,最好的心得其实是自己“产出”一篇属于自己的读后感!该如何才能将一篇作品读后感写好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推荐的“分享范文:解决问题教案范文汇编10篇”,欢迎阅读,希望能为您提供一些灵感。

解决问题教案 篇1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27页解决问题及练习二十三第13题及15-18题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结合具体情境,综合应用乘、除法的知识和其他知识技能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发展应用意识和能力。

过程与方法

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的价值和魅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经历与他人合作的过程,获得成功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结合具体情境,综合应用乘、除法的知识和其他知识技能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发展应用意识和能力。

教学难点

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的价值和魅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本学期以来,我们学习了许多数学知识,你能说一下在生活中是否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吗?举例说明。

二、复习解决问题

1.出示第129页图中情境

(1)提炼数学信息,学生回答,教师出示:

白菜种子16元/包,萝卜种子15元/包,西红柿种子17元/包。

(2)根据信息,提出问题。

①小组合作:组内先根据情境中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②全班交流汇报各小组提出的问题,教师根据学生汇报按问题难易程度板书,如学生考虑不周全,教师可引导学生提出有一定思维价值的问题。问题如:

6包萝卜种子需要多少钱? 3种种子都要买可以怎样买? 如果只有100元,3种种子可以怎样买?……

(3)小组内合作讨论探索解决问题的,做好记录,教师巡视,注意辅导对此部分知识掌握较困难的学生。

(4)全班汇报交流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相互和反思,教师对学生合理的解题过程要给予充分肯定。

三、练习

1.合作探究练习二十三第14题

出示第14题情境图,

(1)学生先独立完成题中问题:哪个小朋友买的笔记本的总页数要多一些?

(2)根据图中信息,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2.补充练习

①小明每天早上要沿着长150m,宽70m的足球长跑5圈。他每天要跑多少米?

②从贵阳开往重庆的火车21:30从贵阳出发,第二天早上7:30到达目的地,这列火车每时行47km,贵阳到重庆全长多少千米?

四、全课

今天我们复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体会?

五、作业

一个修路队每天修路11km,修了20天,还剩80km没有修完,这条公路全长多少千米?

完成第132页第12题。

解决问题教案 篇2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55页例4及55页做一做。)

教学目标:

1、通过对熟悉的生活事例的探讨和研究,初步学会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

2、学会正确解答简单的有余数问题,能正确地写出商和余数的单位名称。

3、在解决问题中,感知数学的应用价值,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教学重点、难点:运用恰当的方法和策略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认识他们吗?请你说出它们的名字。如果按这样的顺序继续排下去,紧挨着懒羊羊后面的会是谁?你是怎么想的?

师:你用找规律的方法知道了紧挨着懒羊羊后面的应是灰太狼,那第39个会是谁呢?

师:其实像这样的问题我们可以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今天这堂课我们就学习“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揭示课题)。

二、理解基本的数量关系

1、出示数学信息:

提问:根据图中这两条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1)根据学生回答,将问题补充完整。全班连起来读一遍,请你说出已知条件和问题。

三一班有45人跳绳,每6人分一组,可以分成几组,还多几人?(2)学生独立解答。(用练习本完成)(3)请一位学生上台板演。提问:竖式中“45”、“6”、“5”、“42”各表示什么?

(4)师:现在我们把数学信息“6人一组”改成“平均分成6组”,

你又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连起来读一遍。

生:三一班有45人跳绳,平均分成6组,每组有几人,还多几人?(5)对比:

三一班有45人跳绳,每6人分一组,可以分成几组,还多几人?

45÷6=7(组)3(人)

三一班有45人跳绳,平均分成6组,每组有几人,还多几人?

45÷6=7(人)3(人)

仔细看一下这两道题,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吗?生:算式是一样的。单位名称不一样,第1题每6人分一组,可以分成5组,还多2人,单位名称是“组”和“人”;第2题平均分成6组,每组5人,还多2人,单位名称就是“人”和“人”。

师小结:看来单位名称是跟我们解决的问题有关,第1题的问题是可以分成几组,还多几人?单位名称是“组”和“人”;第2题的问题是每组有几人,还多几人?单位名称就是“人”和“人”。

2、提问:刚才我们解决了三一班45人跳绳的问题,现在如果全校小朋友都来跳绳,还是每6人一组,分到最后可能会剩下几个小朋友?如果每5人一组,分到最后可能会剩下几个小朋友?8人一组呢?15人呢?

三、巩固练习

数学书55页做一做(1)、小兰有20元,都买矿泉水,最多可以买几瓶,还剩几元?全班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集体订正。

(2)、四人小组合作学习。我们四人各有15元,可以买些什么呢?出示学习要求,指名读要求并在练习本上完成。集体订正。

(3)、对比四个算式,你有什么发现?

四、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拓展练习)

解决问题教案 篇3

设计说明

本节课是本单元的最后一节新课,教学目的是让学生应用乘法口诀解决实际问题。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特点,我特做如下设计:

1、为新知做好知识铺垫。

复习能帮助学生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分散难点,从而顺利地完成学习任务,教学中应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适时、适度地安排复习,在“短、精、新”上下功夫,达到“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教学效果,使后面的“好戏”顺理成章。在课前复习环节,我精心设计了两道复习题目,旨在唤起学生对前面知识的回忆,为新知的学习打下知识基础。我首先出示一组加法与乘法的对比练习,让学生感受到加法与乘法的意义有所不同;然后设计一道与新课密切相关的题目,既能复习乘法和加法的意义,又能为新课中画图解决问题做好知识铺垫。

2、在自主探究中经历学习过程。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让学生经历数学学习的过程与获得数学结论同样重要。为此,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经历自主探究、思考、操作等活动对于发展学生的数学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在探究新知的过程中,首先让学生找出两道例题的异同,并动笔尝试计算。然后设计了“两道题目中都有4和5,为什么解答方法不同”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通过分组讨论、设计摆学具的方法,将两道题目的条件和问题表示出来,使具体问题抽象为数学模型。接着让学生说出两幅图的意思,突出理解乘法和加法的意义,使学生有理有据地选择计算方法。这样的设计能让学生经历学习的过程,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学情检测卡

学生准备正方形纸板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1、直接写得数。

5+4=6+6+6=3+4=

5×4=6×3=3×4=

(引导学生说出每组算式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2、看图列式计算。

■■■■■■■■■■■■

■■■■■■■■■

■■■■■■

师:这节课我们就来解决关于乘法和加法的一些实际问题,请同学们认真读题、审题,理清题中的数量关系。(板书课题: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复习乘法和加法计算题,为本节课做好知识上的铺垫,使学生更容易接受本节课的知识。

⊙探究新知

1、引导学生读题,对比两道题目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例7

比较下面两道题,选择合适的方法解答。

(1)有4排桌子,每排5张,一共有多少张?

(2)有2排桌子,一排5张,另一排4张,一共有多少张?

预设

生1:两道题目的数量相同,所求的问题相同。

生2:(1)题中的4表示4排,5表示每排有5张桌子;(2)题中的4和5都表示桌子的张数。

2、自主解题。

(1)提问:根据刚才分析的数量关系,同学们打算怎样解决这两个问题?

(2)学生分组讨论、汇报。

预设

生1:(1)题是把4个5加起来,可以列乘法算式。

5×4=20(张)

生2:(2)题是把4和5合起来,用加法计算。

5+4=9(张)

(3)讨论:两道题目中都有4和5,为什么解答方法不同呢?

(学生分组讨论,利用学具摆一摆,表示出两道题目的条件和问题,明确原因)

解决问题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了解仰角和俯角以及方位角的概念.

2、进一步掌握解直角三角形的方法,比较熟练地运用解直角三角形的知识解决与仰角、俯角、方位角有关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能力。

3、逐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重点:运用解直角三角形的知识解决与仰角、俯角、方位角有关的实际问题

难点:如何根据实际问题画出平面图形,将之转化为解直角三角形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自学反馈

(一)自学检查题

1、阅读课本P115---P116问题3,你能概括出仰角、俯角的定义吗?

2、如图,小方在假期中到郊外放风筝,风筝飞到C 处时的线长为20米,此时小方正好站在A处,并测得∠CBD=60°,牵引线底端B离地面1.5米,求此时风筝离地面的高度(结果保留根号)

(二)引入新课,梳理知识

1、第1题是有关仰角、俯角的问题,而第2题则是学生已学过的方位角的问题,借此引出相关概念:

(1)仰角和俯角的概念

如右图,当从低处观测高处的目标时,视线与水平线所成的锐角叫仰角,当从高处观测低处的目标时,视线与水平线所成的锐角叫做俯角.

(2)回顾方位角的定义

2、通过两个题目,总结出这类问题的本质都是将实际问题转化为解直角三角形的问题,即画出平面图形,构造直角三角形。

(三)例题

例1:如图,为了测量停留在空中的气球C的高度,小明先在点A处测得气球的仰角为30°,然后他沿AD方向前进了50m,到达点B,测得气球的仰角为45°,小明的眼睛离地面1.6m,求气球的高度.

例2:大海中某小岛周围的10km范围内有暗礁,一海轮在该岛的南偏西60°方向的某处,由西向东行驶了20km后到达该岛的南偏西30°方向的另一处,如果该海轮继续向东行驶,会有触礁的危险吗?

小结:这类问题的关键是将实际问题转化为解直角三角形的问题,其一般步骤是:

(1)画出平面图形;(2)构造直角三角形;(3)选择适当的边角关系解直角三角形.

二、独立训练

1、热气球的探测器显示,从热气球看一栋高楼顶部的仰角为30°,看这栋楼底部的俯角为60°,热气球与高楼的水平距离为120 m.这栋高楼有多高

2、如图所示,一条自西向东的观光大道l上有A、B两个景点,A、B相距2km,在A处测得另一景点C位于点A的北偏东60°方向,在B处测得景点C位于景点B的北偏东45°方向,求景点C到观光大道l的距离.

3、如图,山顶有一铁塔AB的高度为20米,为测量山的高度BC,在山脚点D处测得塔顶A和塔基B的仰角分别为60 和45 ,求山的高度BC.(结果保留根号)

三、交流合作

1、题1、2让学生独立完成,让学生指出板演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

2、重点评讲题3、4,并作如下小结:

上述题目为我们今后解决许多相关问题,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基本模型:如图,△ABC中,已知α、β和a,求h.

(例题说明)→已知两角一边,求高.

四、总结

1、有些实际问题是空间三维的问题,要先把它转化为平面问题,画出平面图形.

2、解有关仰角、俯角、方位角的应用题一方面要把它们转化为解直角三角形的数学问题,另一方面,针对转化而来的数学问题选用适当的数学知识加以解决.

3、寻找或构造直角三角形,将仰角和俯角或方位角放入直角三角形中,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

解决问题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学会获得有用的数学信息,并能正确运用连加来解决问题,知道连加算式的含义和运算顺序,能比较熟练的口算。

2、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抽象概括的能力,以及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会获得有用的数学信息,并能正确运用连加来解决问题,知道连加算式的含义和运算顺序,能比较熟练的口算。

教学难点:

让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法:

讲解法、练习法

学法:

说一说、做一做、练一练

课前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铺垫练习,揭示课题(5分)

1、口算:

2+2+2= 3+3+3= 4+4+4=

5+5+5= 6+6+6= 7+7+7=

2、这种运算叫什么运算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用连加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板书课题:用连加解决问题

二、出示目标(1分)

1、学会获得有用的数学信息,并能正确运用连加来解决问题,知道连加算式的含义和运算顺序,能比较熟练的口算。

2、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抽象概括的能力,以及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探索新知(14分)

出示主题图。

他们在做什么呢?

1、从这幅图中,你能获得哪些数学信息?

2、学生汇报,板书。

3、怎样求一共折了多少个星星呢?讨论

汇报板书6+6+6=18(个)

口答:他们一共折了( 18)个小星星。

这就是我们今天学的新课“用连加解决问题”

4、这道题为什么是用连加的方法来解决呢?

学生发言,说自己的想法。

5、跟踪练习:

妈妈买了3盒铅笔,每盒10支,一共买了多少支铅笔?

四、巩固练习 (10分)

课本第77页做一做。

五、课堂小结(1分)

今天,你们学会了什么? 学生说一说今天的收获

六、堂清练习(9分)

练习十八第1、2题。

板书设计:

用连加解决问题

6+6+6=18(个)

口答:他们一共折了( 18)个小星星。

解决问题教案 篇6

在最近这段时间的教学中,呈现了很多问题,我也在积极地去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和教学心态。

第一个是有的学生数学基础很差,非常简单的推公式会卡在数学问题上,物理知识大体上没有问题,但是只要呈现推公式的题就不会,刚开始会很仔细的去讲数学的问题,随着次数的增多,我也很气愤,不知道怎么解决才好,便去请教指导老师,与老师交流后,我更深刻的理解了此刻学生处于的阶段,因为初二大家刚接触物理,上半学期计算上的问题很少,这学期的难度跨度很大,大家刚开始数学物理只是结合,很多学生不能很好的运用数学知识去解答物理问题,需要时间让学生慢慢适应。

第二个问题是很多学生急于去做题,知识基础打得不坚固,计算上的难题不会出问题,反而概念上的简单问题有很多。我也发明了这种孩子很很简单因为一个很小的问题被绊住,解题思路并不清晰。我思量了很久,也和物理组的其他实习教师还有指导老师进行了讨论。指导老师先告诉我的是孩子好学是好事情,不能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然后再来解决问题。最后我总结了大家的建议并开始改进讲题的方式。不再直接把整个思路和答案教给学生,而是用提问的方式来引导学生的思路,用思路来代替直接的答案,并且通过提问侧面的来检测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可以很清晰的看出学生是哪一部分的知识出了问题并适时提醒他们去仔细阅读课本复习相关知识。

第三个问题是随着教学的进行,从开始压强到浮力的过程,知识的难度在慢慢加大,计算中用到的物理量越来越多,包括上一学期学到的密度,这一学期学到的压强 重力 浮力 受力分析,上一次强调受力分析已经过去了将近半个月,学生们开始忽略这个力学问题中最重要的问题。很多孩子反馈题中的已知量越来越少,需要求的未知量越来越多,思路就很简单乱。我认为问题出在学生学了知识,但是不会运用,碰到实实在在的题的时候无从下手,不知道从什么地方开始突破。请教了指导老师,也结合了我做学生的时候的经验,总结出了大题的解决方案,从需要求的量入手,求它需要什么量,然后一句一句读题,题上从来都没有没用的信息,一句一句一个点一个点推出中间信息,最后求出未知量。强调后大家的反馈情况有好转。

最近一段时间的教学收获很多,很开心与学生一起成长!

解决问题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能用小数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2、能用不同的方法思考并解决实际问题。

3、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体会和感悟小数加、减法的算理。

教学重点:

能用不同的方法思考并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能综合运用所学小数相关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1、让学生说一说,怎么计算小数加、减法。

2、计算下列各题。

1.3+5.4=

5.8-0.7=

4.3+1.9=

2.5-1.9=

请学生说说你是如何思考和计算的?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例4

请同学们读题,你从中知道了哪些信息?跟同伴说一说。根据题意可知,小丽有10元钱,买一个文具盒花去6.8元后,她还想用剩下的钱买一个笔记本和一支铅笔,求小丽剩下的钱够不够买这两样文具。如果小丽想不带橡皮的铅笔换成带橡皮的铅笔,她的钱够不够。

教师帮助学生理解题意。

要求小丽剩下的钱是否够买笔记本和铅笔,首先要求小丽剩下的钱是多少,再计算出笔记本和铅笔的价钱,然后用小丽剩下的钱与笔记本、铅笔的总价进行比较,最后判断出小丽剩下的钱够不够买这两样文具。求小丽剩下的钱是否购买笔记本和带橡皮的铅笔的方法与前面相同。

师生共同探究解题方法:

方法一:10-6.8=3.2(元)

2.5+0.6=3.1(元)

3.1<3.2,所以买铅笔够。

方法二:10-6.8=3.2(元)

3.2-2.5=0.7(元)

0.7>0.6,买铅笔够了

0.7<1.2,买带橡皮的铅笔不够。

2.5+1.2=3.7(元)

3.7>3.2,所以钱不够。

4、对比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复习内容和例3、例4,看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相同点: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从低位算起;都是满十进1,退1当十。不同点:教师应到学生观察例

3、例4,做小数加、减法时,只要小数点对齐,相同数位就对齐了。)

2、结合第97页的“做一做“,让学生说一说还可以提出什么问题。(学生边提出问题边解答,师生互动,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同桌互相合作,用手中的学具进行估价编题,并说出解题过程。

三、作业设计

1、P98—99

练习二十一的第5—7题。

2、直接写出得数。

0.8-0.5=

0.7+0.4=

1.6+2.3=

1.9-1.3=

2.3-.3=

5.3+1.6=

0.5+3.1=

0.8+1.5=

3、动脑筋试一试。

7.□

6.□

-□.3

+□.5

3.5

13.3

四、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

小丽有10元钱,买一个文具盒花去6.8元后,她还想用剩下的钱买一个笔记本和一支铅笔,求小丽剩下的钱够不够买这两样文具。如果小丽想不带橡皮的铅笔换成带橡皮的铅笔,她的钱够不够。

方法一:10-6.8=3.2(元)

2.5+0.6=3.1(元)

3.1<3.2,所以买铅笔够。

方法二:10-6.8=3.2(元)

3.2-2.5=0.7(元)

0.7>0.6,买铅笔够了

0.7<1.2,买带橡皮的铅笔不够。

2.5+1.2=3.7(元)

3.7>3.2,所以钱不够。

解决问题教案 篇8

设计说明

1.以猜想活动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猜想可以营造学习氛围,激起学生饱满的学习热情和积极的思维,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自始至终地主动参与数学知识探究的过程。上课伊始,创设“让学生猜想用一副三角尺可以拼出什么样的角”的情境,引导学生通过操作验证自己的猜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让学生经历猜想的过程,初步体会用假设法解决问题的策略。

2.让拼角活动贯穿教学始终,突出拼角活动的内涵。

动手操作是小学数学教学中不可或缺的教学方式。拼角活动是一项具有丰富内涵的学习活动,因此要将一系列的拼角活动贯穿于整个教学。随意拼角可以验证猜想;有目的地拼角可以理清拼角的思路;有序拼角可以明确拼角的方法,可以使学生更加深入地认识这三种角,加深对这三种角之间关系的理解。同时,通过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增强合作意识。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一副三角尺

学生准备一副三角尺作业纸

教学过程

⊙复习回顾,猜想导入

1.回顾: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一起认识了直角、锐角和钝角,谁能说一说你对这些角的认识?

2.猜想、导入新知。

师:同学们掌握得非常好。你们想继续探究有关角的秘密吗?

师:请看老师手中的这副三角尺,一个三角尺上有几个角?你在三角尺上发现了哪些角?

(学生汇报:一个三角尺上有三个角,在三角尺上发现了一个直角和两个锐角)

师:请同学们猜想一下:利用手中的这副三角尺可以拼出什么角?

(学生说出自己的猜想结果)

师:对于这个问题,同学们有了大胆的猜想,就让我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来验证猜想。

设计意图:通过对上节课内容的复习,引出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通过问题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1.随意拼角,验证猜想。

(1)请同学们在小组内合作探究,用一副三角尺拼角,并记录都拼出了什么角。

(2)小组派代表汇报拼出了什么角及拼角的方法。

2.有目的地拼角。

课件出示教材42页例6:用一副三角尺拼出一个钝角。

(1)知道了什么?

①每个三角尺都有一个直角和两个锐角。

②要用一副三角尺拼出一个钝角。

(2)应该怎样做?

①想一想:怎样拼角?

②做一做:用一副三角尺拼出一个钝角。

③说一说:你是怎样拼的?

④画一画:描出拼成的角。

(3)拼出的角是钝角吗?

验证方法一:目测

解决问题教案 篇9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88~89页。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分析具体情境中的实际问题,学会运用“倒过来推想”的策略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并能根据问题的具体情况确定合理的解题步骤。

2、使学生在对解决实际问题过程的不断反思中,感受“倒过来推想”的策略对于解决特定问题的价值,进一步发展分析、综合和进行简单推理的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学会用“倒过来推想”的策略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掌握用“倒过来推想”的策略解决问题的思路。

教学过程:

一、结合情境,初步感知。

今天早上我从家里出发,下楼到车库,取出二轮宝马自行车,然后在路边的忘不了早餐店吃个早餐,共用了十分钟,在路上骑车又用了二十分钟才到学校,这时刚好是7点40,请问你们知道我是什么时候从家里出发的吗?

你是用什么方法得出结论的,倒过来推想,是呀,倒过来推想是我们解决数学问题重要的一种策略,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学习这种策略。板书:解决问题的策略,倒过来推想

请同学们看大屏幕:

二、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一)教学例1

老师这里有两个杯子,装了一些果汁,共400毫升。如果把甲杯中的40毫升果汁倒人乙杯,现在两杯同样多。原来两杯果汁各有多少毫升?

从题目中你了解了哪些信息?甲倒给乙40毫升后,什么不变?什么变了?怎么变的?我们可以用以前学过的什么相关策略我们解决呢?自己先想一想,再把你的想法写下来,在小组交流。先想好的同学可以帮助组里其他有困难的同学一下。根据小组的交流,发现你们有以下这么几种想法:

(1)示意图 请画图的同学说说你的想法。

说得不错,如果还不是十分清楚的同学,再看一下大屏幕,老师把他的想法用动画表示出来,这样你懂了吗?

(2)画线段图

他这样做也是先求什么?然后再把甲倒给乙的40毫升还回去,求出原来甲

乙各有多少毫升。

(3)表格

我们已经求出了原来的甲是240毫升,原来的乙是160毫升。你能对这个结果作出检验吗?

刚才同学们用了我们以前学过的画线段图、画示意图、列表等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那想一想,不管你用的是哪种方法,都是先从什么出发?然后再根据原来到现在的变化过程求出什么?这就是运用倒过来推想的策略来解决问题。请同学们打开课本88页把例1看一遍,再体验一下用倒推的策略解决问题。

(二)教学例2

这种策略在日常生活中运用非常广泛,请看大屏幕例2。

你了解到哪些信息?你能想个办法来信息,清晰地表明邮票变化情况吗?先自己试一试,再与同组同学交流。现在请小组汇报一下。你们是怎样信息与解答的呢。

箭头法教师板书

原有?张 收集24张 送走30张 还剩52张”

“原有?张 去掉24张 要回30张 还剩52张”

线段图说出意思。

符号表示我刚才在下面发现有个同学也是用箭头表示,不过不象我们用文字叙述,而是用符合来表示的,请同学们看黑板,你们看得明白吗?来那我们把掌声送给他。同时这掌声也是送给你们自己,你们的想法都不错,表现让我非常满意。

刚才在解答时同学们用了什么策略? 现在大家有信心用这个策略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吗?

请看书上89页的练一练。甲、乙两位同学到黑板上来做,其他同学在下面自己独立完成。

请黑板上板演的同学说说你的想法。我刚才发现有两个同学是这样列式的.,25*2+1,发现这种解法错在什么地方,做错的同学能不能自己主动站起来勇敢地说一说。同学们你看这位同学说得多好,我们不怕犯错误,关键是错了能知道错在什么地方,及时地改正过来,这是最珍贵的,我希望同学们在有错误时都能象这位同学一样,勇敢地承认自己错误,并改正过来,做一个诚实的人。掌声送给他,勇敢的人。

下面请同学们打开课堂练习本,把书上90页的第1、2题做在本子上。

:通过刚才的作业我发现同学们这节课掌握得不错,只有两个同学计算时粗心错了。这节课我们学习的是什么内容?对用倒过来推想解决问题,这些问题有什么共同的特征?都是已知结果,求原来。用这个策略解决问题时,我们可以借助示意图、线段图、表格、箭头图等分析题意,如果对刚才课上还有不清楚的地方,欢迎同学们下课与我交流,好,这节课就到这里, 谢谢同学们的配合,下课。

解决问题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初步学会“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和“把一个数按照每几个一份来分,能分成几份”的除法应用题,会写单位名称。

教案:用除法解决问题。

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体会两个问题的内在联系,理解数量之间的相依关系。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让学生获得成功的的体验,感知生活和数学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逐步发展数学思维和创新意识。教学重点让学生初步学会解答一步计算的除法简单应用题教学难点掌握解答简单的除法应用题的思考方法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把12个苹果平均分给3个学生,那每个学生能分到几个苹果?有12个苹果,每个同学能分到4个,则可以分到几个学生?由学生列式,并说出这样做的理由.

二、讲授新知

出示同学玩游戏的图片

1、提出问题请学生看着小朋友们玩游戏的情境,提出一个用除法解决的问题,教案《教案:用除法解决问题》。

学生汇报:(1)有15个同学做游戏,平均分成了3组,每组有几人?(2)有15个同学做游戏,每组有5人,可以分成几组?

2、解决问题你能有学过的知识解决这两个数学问题吗?在练习本上试一试。学生汇报,教师板书:15÷3=5(人)15÷5=3(组)并要求回答以下问题:①、为什么这样列式?(有15个同学做游戏,平均分成了3组,每组有几人?就是把15平均分成了3分,求每份是多少?所以用除法。)②、15÷3=5表示什么?(15÷3=5表示把15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5。)③、 为什么单位名称是人?(因为最后求得是每组有几人?所以单位名称是人。)④、第二题为什么用除法?(有15个同学做游戏,每组有5人,可以分成几组?就是求15里面有几个5?所以用除法。)⑤、15÷5=3表示什么?(15÷5=3表示15里面有3个5。)⑥、为什么单位名称是组?(因为最后求的是可以分成几组?所以单位名称是组。)

3、通过观察、思考我们解决了两个问题,你能发现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吗?小组里讨论讨论、汇报。

小结:都用除法;而且第一个已知条件相同,都是有15个同学在做游戏,所以算式中被除数都是15;第二个已知条件和问题交换了位置,所以算式中除数和商交换了位置,造成了算式的意义不同,一个表示把15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5;另一个表示15里面有3个5。

三、巩固练习

1.我们做了30个风筝,平均每人做几个?(图中画出有5个同学在做风筝)

2.有18棵白菜,每筐装6棵,可以装几筐?如果现在又多了6棵白菜,那又可以装几筐呢?四、拓展练习一星难度:有30颗糖果,平均分给5个同学,每人分到几颗?二星难度:补充问题并解答有20人做游戏,分成4组,————?三星难度:有16人做游戏,————,可以分成几组?又来了8人,又可以分成几组?

读后感《分享范文:解决问题教案范文汇编10篇》一文希望您能收藏!“读后感大全网”是专门为给您提供读后感文章而创建的网站。同时,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解决问题的方案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关于《解决问题的方案》的版权说明:

本文由 佚名收录 同学写作的读后感-解决问题的方案由读后感大全网友集稿而来,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解决问题的方案》中由作者提及的观点和立场均属作者自设,本站无权干涉也无相关责任

本站完全免费为全国学子提供各类优质读后感范文,以及写作辅导为已任,对于各类转载引发的纠纷及损失,本站不承担责任。

  • 等待绽放读后感 New

        《等待绽放》(优秀范文)书是雨露,能滋润干枯之心。阅读过一本书之后人们内心多多少少都会有所感悟,对于读后感,"读”...

  • 解忧杂货店读后感英文

        [跟我写读后感]《解忧杂货店》读后感简短八篇阅读一本好书,就好像在眼前展开了一个新世界,在读过一篇书籍之后人们内...

  • 丁丁历险记读后感

        丁丁历险记精彩片段摘抄及赏析五篇阅读一本好书,就好像在眼前展开了一个新世界,在读后了丁丁历险记,对于作品里的情...

  • 古诗文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范文:古诗文读后感读书能让我们增长知识,陶冶情操,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我相信每个人看了优秀的书籍后,...


  • 文明礼仪常识读后感

        2022文明礼仪书籍读后感汇总(7篇)读书真的是一件很辛苦又很快乐的事情。在阅读作品后,心中感触颇多,会有一些独到见...

  • 伤逝课文读后感

        2023最新伤逝优秀读后感大全五篇我们常说读书可以陶冶情操,可以获得进步,《伤逝》中的相关情节,读了以后让人不断地...

  • 长袜子皮皮读后感

        长袜子皮皮的阅读感受和心得合集五篇高尔基曾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在认真品味阿斯特丽德·林格伦写的长袜子皮...

  • 魔法手指读后感300字

        [读书感悟]魔法手指读后感精选(5篇)读书能让我们增长知识,陶冶情操,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在观看了优秀的书籍之...


  • 小王子读后感100初中 Hot

        读后感精选:小王子读后感初中实用版(5篇)初中生在成长的道路上还只是迈出了第一步,仍然需要大人的细心引导。一日读书...

  • 课文小虾读后感 Hot

        最新实用!小虾读后感范文汇编(6篇)阅读让生活变得更加充实,可以开阔视野。好的作品会引起读者的共鸣,会被书中的情...

  • 小巴掌童话2读后感 Hot

        [参考]小巴掌童话读后感范本汇集350字六篇读书能让我们增长知识,陶冶情操,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我相信每个人在...

  • 老人与海读后感 Hot

        读老人与海有感800字高中生范例六篇我们将阅读后得到的感受和启示写成的文章叫做读后感。每个人对于老人与海,都会有...


  • 关雎读后感500字 Hot

        范文推荐:关雎读后感范例古人曰: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阅读了一本书之后,我们一般对于这本书都会有自己的感悟...

  • 课外阅读猎人笔记的启发及心得 Hot

        课外阅读猎人笔记的启发及心得精选(5篇)读书使人充实,思考使人深邃,交谈使人清醒。当不同的人在看完猎人笔记后,相...

  • 猎人笔记精彩段落赏析及生活启发 Hot

        猎人笔记精彩段落赏析及生活启发汇总阅读一本好书,可以净化我们的心灵,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我想您对作者写的猎人笔...

  • 2022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作文主要内容 Hot

        2022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作文主要内容光明给我们经验,读书给我们知识。在阅读作者的《明朝那些事儿》过程中,书中的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