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幕红尘读后感800字

作者: 佚名收录 更新时间:2022-08-17 15:00:31 阅读数量:

【推荐】《天幕红尘》读后感(1600字)

通过读书我们能够提高自身的素养,还能够开阔我们的视野。在观看了优秀的书籍之后,心中都会感触颇多。写一篇读后感,可以让我们再一次回味这本书籍。读后感简单来说就是看完书后的感触和心得体会。那么,怎么样才能写好一篇读后感范文呢?为此,小编从网络上为大家精心整理了《【推荐】《天幕红尘》读后感(1600字)》,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天幕红尘》读后感【篇一】

读过豆豆的《遥远的救世主》后,意犹未尽,模糊的明白了所谓的天道,就是按规律办事,没有神乎其神,只有道法自然,如来;所谓的“强势文化”和“弱势文化”之分,也决定了个人的人生高度,“怕担责”、“靠别人”只会让机会从身边白白流走,你只能靠你自己,也唯有自己;所谓的生存尺度就是“能人所不能,忍人所不忍”,你的生存空间就比别人的要宽广;所谓的生死,该生则生,该死则死,想就去做,坦率一点,既然选择,就要承担选择所带来的后果,无论好坏,这就是人生。

讲理论谁都能讲一大堆,但做起来所谓的大道理都已抛诸脑后,该为生存烦恼还是该无聊,一样不缺、一样不少。在我读过《天幕红尘》之后,我似乎对于《遥远的救世主》中所阐述的理论有了一点落地的踏实感,其中对我本人影响最深的一句话就是“人们总是勤于动心,懒于动脑”,这句话已赤裸裸的揭露了问题的本质,我经常想,左想右想,但我只是在用“心”去想,然后就产生了一大堆的妄念、贪念,所有背离实际的想法都成为我焦虑、困惑不安的沉重负担,我背离了“实事求是”的思想,我忽略了用“脑”去想:我想要达成什么样的目的?——达成这一目的的关键因素都要哪些?——我自身具备哪些有利条件?——我自身仍然欠缺哪些条件?——开始实践并不断修正。

我之前总是幻想有个绝好的机会砸向我,或者有个大腿让我抱一抱,或者有什么诀窍可以一步登天,然后我等啊等。这么一分析,我仍然是在“靠”,我仍然是在靠别人、靠机会、靠狗屎运,唯独我忽略了靠我自己,我仍然是“弱势文化”人群里的一员,能通过此书看清我自己的本质已经是难能可贵的收获。

成功必有成功的理由,那就是遵循了规律,所谓的诀窍,不过是更能看清规律少走的弯道,没有多神,就是实事求是。“见路不走”,初读此四字好像又点故弄玄虚之感,但读完此书,却觉得这四字却能时时提醒自己要“实事求是”。“实事求是”意思都懂,甚至都属于烂大街的名词,可是你一操作,必然会把这四个字抛诸脑后,你只会无限放大你愿意放大的,无限缩小你愿意缩小的,坐等收益,无奈你却成了被收割的对象,当失败真正来临的时候,你仍一头雾水。因此,见路不走,更具备可操作性,能时时提醒自己,“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要立足于自身条件,想可想之想,能可能之能,你想了条件不可能,一分钱也是贪心,只要条件可能,多少都正常。不要拘泥于经验,不要怕不同,也不要怕雷同,是否与经验相同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要看因果,或者说只看因果。

我至今尚不清楚为什么豆豆将《天幕红尘》作为本书的书名,书中虽然有感情线索,但是无论是方迪还是戴梦岩都不像《遥远的救世主》中丁元英和芮小丹二人心灵相通、心心相惜的爱恋;无论是丁元英还是叶子农,都是崇尚自由,想要在尘世间寻求一净土的人物,有种看破红尘或者说与尘世间的人们格格不入之感,为何还要“天幕红尘”呢?

《天幕红尘》一书中,让我很感兴趣的不是叶子农的感情主题,也不是奥布莱恩如多米诺骨牌般的设计,而是叶子农与老九在一起分析老九所开饭店衰败问题所在以及如何发展的谈话,轻描淡写的一席话却有拨开迷雾、理清脉络之效,而老九的问题,也是大多数人们困惑之所在,与其说我在读书,不如说我在书中想要寻求解决自身困惑的答案。

另外,在看此书前,当别人提起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解放思想、民主等词,我会不屑一顾,上学时早被政治课摧残过无数遍的词,我甚至会在心理嘲笑一句“老土”,可在读完此书后,我只有自惭形秽,为自己的无知,只知表象不知深意的词义理解,果真是无知者无畏啊!

这是一本值得人深思的书,也许能解开你此刻的困惑,足矣!

《天幕红尘》读后感【篇二】

两周,天幕红尘看完了。挺有意思的一本书,不过还是小说意味重、故事性强。内容和思想上来说 见路不走作为线索及核心贯穿整本书,完全不敢说理解了明白了启发思考见仁见智吧。

叶子农活得太明白,有种有担当,精神上无人共鸣,太孤独甚至有些绝望,比丁元英更甚。看小说时我常想 :如果我是XXX,我会怎么做?答案是我也不知道。太难了,怎么做都是错。

我只是一个普通人,不敢说有实践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的超凡觉悟,但佩服和欣赏以天下为己任的豪情壮志。叶子农什么都懂却无心无力改变,寻求了自我平静和安宁,至少守住了自己吧,也算是一种活法。

结局不出所料,生活已经没法儿继续,算了,放他永远自由吧傻乐简单一点多好,没心没肺、无忧无虑;但独善其身又有多难,想找你茬儿的时候,整个世界都是帮凶。

最近过的有点糟糕,看书是一天中最自在闲适的时光了,可以沉浸在别人的世界,很轻松、很安全。

休息一下,再看一本其他的书,然后会把《遥远的救世主》看完。

《天幕红尘》读后感【篇三】

用了三天的时间读完了豆豆所写的《天幕红尘》这本书,这是朋友推荐的一本书,之前看过豆豆的另一本小说《天道》,同名电视剧《遥远的救世主》,两本小说都对文化属性,人性有很深刻的思考。在《天道》里边,主人公对“神及道,道法自然,如来”有很多的论述,故事的展开也是围绕主人公的理解展开的。而这部《天幕红尘》延续了这一思路,提出了“见路不走”的理念,也就是实事求是的具体实践,作者借人物之口,阐述了见路不走的具体思路,并通过人物的事件经历来阐述作者的思考。

小说的开头就明示:见路不走,是要见,见性,见智,着相,着礼,品鉴有别,亲密有度,这是个没有道法的红尘,而且有时还要你滚一下,这是个没有方向的名利场,有时会绞一些你的肉。这就是你头上的天幕。天有道,则无常道,事于道,则天有道看与事则无常,无常则明,明则通,则世事洞明。世事洞明则世事可治愈,渐达佳境。

罗家明践行“见路不走“而自杀于莫斯科。罗家明的莫斯科投资失败自杀,不是见路不走,而是事于道,又走了一条见路不走的路,见路不走就是实事求是,不住一法,也可以理解成不拘经验教条,罗家明栽跟头是呈因果存在的,谁具备了那种条件谁都离栽跟头不远了。条件的可能,条件的可能是什么:就是实事求是,“想”管不管用?想只管想的用,每个条件只管它这个条件的用,不管别的用,如果你面对的不是正确,你跑一辈子也没有用,老天爷不会因为众生心诚就把有志者都成全了,条件的可能是啥,就是让你想可想之想,能可能之能,你想了条件不可能的,一分钱也是贪心,只要是条件可能的,多少都是正常。实事求是是个很大的概念,很原则,很宽泛,只是你听过了,不觉得它神道了,不觉得它神道并不表示你就真懂了,更不表示你就能操作了,就像很多人说实事求是的时候,其实实事求是是根本不关他的事,他那样说只是想表示他是明白人。见路不走是“见路非路,即见因果”的意思,跟“见相非相,即见如来”是一个道理。见路不走是实事求是的`执行和具体,更具提示性,更容易理解和操作。啥叫路?成功者的经验、方法叫路。路管不管用?管用,不管用早就没人走了,它管借鉴、模仿、参照的用,但是我们说它有漏,不究竟,因为成功者的经验是他那个条件的可能,你不可能完全复制他的条件,完全复制了,也就不是你的人生了。见路不走就是提示你,不要拘于经验、教条、要走因果,只有因果是究竟的,是无漏的。是人就会有错,但你至少有了这种意识,比起唯经验唯教条就少出点错。啥叫命运呢?除了不可抗拒的外力外,剩下的不就是多出点错与少出点错的区别嘛。

如来是啥?这得从因果律说起,什么条件产生什么结果,这就是规律,这个规律是怎么来的呢?不知道,因为说出来就已经错了,有来必有去嘛,而因果律无所从来,也无所从去,人们就用如来这个词来表述这种性质。“见相非相,即见如来“的意思通俗点说就是透过现象看本质,这里的如来当真相讲,往大里说就是了悟得到的意思,迷信和科学都用得道这个词,是迷信还是科学就看你的甄别能力了。

见路不走不是让你跟别人不一样,也不是让你跟别人不一样的,它不以一样不一样为判断,它是让你立足自身的条件,以自身的条件可能为判断。一个人如果要做高人,甭管啥道理先别妨碍他做高人再说,这时候甭管啥道理都会被歧读,只要你还有一颗做高人的心,你就会这样,由不得你自己。这时候见路不走就不再是实事求是了,而是我要跟你不一样,我得是高人、高招,这就背离了条件的可能性。他就会放大了他愿意放大的,缩小了他愿意缩小的,他载跟头就是必然。

如何透过现象看本质?举个例子:手擀面比机器面好吃,这算不算路呢?但随便找个人做的手擀面并不一定有机器好吃,但不能说他的手就不是手了,说手擀面比机器面好吃,是由经验归纳出的教条,不为错,也很管用,用来判断面条很方便。但我们说他有漏,实相是什么呢,是软硬度,是薄厚宽窄,是给面团做功的方式和方向,是面的结构等等。总之只要你满足了好吃的面条所要求的那些条件,不管你是用机器的方式还是人工的方式,它都出那个结果,这取决于你需要那种方式,如果你是大规模的连锁店,机器方式的产量、成本和质量的稳定性就有优势。如果你的思维被束缚在手擀面比机器面好吃的教条里,你这个好吃的面条要想实现大的市场系数就很困难。

见路不走就是你不能跟着经验、教条瞎跑,也不能跟着形式走,只看因果、本质,只按它的条件可能去说,至于跟别人一样不一样的不用去考虑。也许是一样大,也许是不一样的。人最愿意走捷径的,比如谁谁的成功之路,他以为别人成功了,他照搬过来也会成功,那就危险了。唯经验唯教条,这东西害人。

《天幕红尘》读后感【篇四】

朋友送了我一本小说《天幕红尘》,本来我以为我们只是单纯的吃喝胡侃的朋友,没想到这年头还有赠书的朋友。

《天幕红尘》是豆豆写的,我看过之前改编她小说的电视剧《背叛》,许晴和巍子演的,相当好看,当时还写了读后感,不出意外的话,《天幕红尘》这本书一定可看。

赖了半个月,到4月26日才动手翻书。书很好看,但我看书的进度却很慢,到5月27日才全部看完,如果是在我年轻的时候,预计5天左右能够看完。

我知道,并不是我老到眼花手颤,而是手机成瘾,翻书很难了。

手机成瘾的原因

一、获取信息更便捷。联网的手机,可以非常便捷地获取各类信息,只要打几个字或者发个语音,相关信息立马搜出,有的软件还具有听歌识曲、看图辨物功能。书拿在手上,就只能看书里的内容,没有跳出书本的可能。

二、内容形式更丰富。联网的手机,可以获取海量内容,只要是你想到的或者是有线索的,几乎都可以通过联网手机找到,可以通过文字、图片、动图、视频、直播、互动交流等形式获取信息。书则以文字为主,最多辅以图片,更没有实时互动交流。

三、精准推送更精彩。手机里的每一个APP(手机小程序)背后,都有一家或多家公司支撑,这些公司高薪聘请了一堆专业人士,他们的首要任务就是研究出让你如何更长时间的使用他们的APP,比如我常用的抖音,每划走一个视频,接下来的视频还是我喜欢看的,常用的微信公众号,各类文章精彩不断。躺在床上看手机,迟迟舍不得睡。

四、多种功能满足生产生活。手机除了能打电话、发信息、视频聊天,还可以当手电筒、遥控器,可以办公写文章、做报表,可以购物、点餐,可以学习做菜、健身,可以做非常多的事。

优势即劣势

手机的优势也是它的劣势,正是因为手机获取信息更便捷、内容更丰富精彩、更能满足我当下的需求,我们更容易手机成瘾。

我们利用手机在碎片化时间完成各项事情,注意力也会不自觉地碎片化,以至于在口味不变、尚未老去的时候,连同一个作者的开篇即吸引我的好书,都难以集中精力短时间看完。

但我是要面子的人,我不想给朋友留下了不尊重对方、不爱读书、注意力无法集中、网瘾中年的印象,而我实际上有上述部分毛病,当发现自己有不良习惯后当然要改。

而看纸质书,就是利用纸质书籍获取信息不易跳转、形式单一、没有其他功能的劣势,再加上得到朋友赠书的压力,去抗争网瘾,去恢复注意力,恢复深度思考的习惯,增加精神世界的自控力。

同时,在好的作品中汲取精神养分。常看书、看好书,如同每天好好吃饭睡觉一样,能保持健康积极的精神世界。

具有思辨精神的作品

20xx年看电视剧《背叛》,当时的评价是:“高智商、强对抗、快节奏、国际大背景。片中哲理频频闪现,高智商操作,大风险运作,悲剧的高潮,造化弄人,奇迹的出现,阴谋的成功与失败,小女人的思维,真实的命运和现实,各方面的专家式描写,动人的场景,唯美的画面,片子拍的几乎每一处都是那么的好。”

20xx年看小说《天幕红尘》,开篇就很吸引我,从苏联解体导致一个中国人生意失败后在莫斯科自杀讲起,留下一堆债给老婆,老婆找到了当年给她老公送了四个大字“见路不走”的叶子农,叶子农完全可以不搭理的情况下,思索了半天,决定帮助朋友老婆在债务到期前解决这个问题,通过实施一个风险颇多需要周密计划精心操作但不违法不损害第三方利益的商业计划来筹钱。之后犹如多米诺骨牌引发出的一系列故事,还有迷一般的“见路不走”褪去层层迷雾,用叶子农与各债主间的哲理指导突破瓶颈的破局故事展现在读者面前。

可以说,小说对国内外情况、各职业的诸多细节展现了作者的阅历视野是全球化、专业化的,情节设计相当精巧,而最重要的思辨精神是更值得我们一探究竟的,大到看待诸国制度,小到一碗面条,用辩证的、运动的、全面的眼光看问题,而不是用极端的、静止的、片面的眼观看问题,去寻求事物的本质规律并且践行,而不被表象所迷惑继而埋怨彷徨甚至走错方向。

朋友之道

有朋友一起探究美食、一起健身塑型,当然是件快事,这是以兴趣为基点的朋友。

但如果朋友间能深入到以实事求是的哲学思想去看待、分析问题,在不以争输赢而以探实相的讨论中,去充实完善自己对事物的认知,并且相互长期影响,将长期有益于构建健康、积极的精神世界,这才是朋友长久之道。

其实,送书也是件比较冒险的事。对于收书的人来讲,这是他不愿承受的压力,因为压根就没有阅读的习惯,甚至会觉得对方是不是在显摆书读得多而嘲笑自己不读书。对送书的人来讲,对方没有阅读习惯,那就只能停留在没有阅读习惯的精神交流层面,大家都尴尬。

之前婚后一段时间,我的爱人买了些书,比如“一枚糖果”写的神鬼类小说,“安妮宝贝”写的情感类小说,尽管这是给女性的读物,但这些书我都看了一遍。

目的是方便与爱人进行精神交流,同时我了解到更多的思维模式(女性角度)、风土人情、人生阅历,以及徜徉在无限精神世界中的快乐。

如今在读书习惯渐失、手机成瘾、舍不得睡的时候,有幸有朋友送好书助力。

5月28日开始,我在看美国学者贾雷德·戴蒙德在1997年出版的《枪炮、病菌与钢铁》,待我看完此书,如觉得书有益则赠朋友。

来而不往非礼也,让朋友也感受下被赠书的压力图片。

《天幕红尘》读后感【篇五】

小说《天幕红尘》读完了。4分评价,不推荐。豆豆写的。之前读过她写的《遥远的救世主》(此书7分推荐)。

评价一本小说好坏,有个简单的方法,读完后问自己两个问题即可:其一,读完一遍后,多大程度上想读第二遍呢?其二,在阅读过程中,多大程度因被情节吸引而很专注,又多大程度因被其惊到而频频“出戏”呢?回答完此两问,你基本就可得出你个人对一本小说的评价(影视剧亦可)。若此外还能就自己的回答有条有理地讲出个“为什么”,说明你对故事的理解确实较深刻,具备了一点创作者意识。

对于《天幕红尘》,我不会因为故事情节再去读它,因为写得太不自然。大多人物关系发展处都让我出戏。下面从我个人所认为的优劣两方面,简单谈谈这部小说:

一、人物关系发展太别扭了,极其不自然,尤其是男主人公和两个女主人公的关系发展。小说人物的发展方向完全是任由作者的个人意志来扭曲。有人可能说:那作者写小说,人物关系的发展肯定都是由作者来控制的啊,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呀!设计一件衣服能够想怎么设计就怎么设计吗?不需要根据人体的形状来设计吗?从来就没有随意的创造。一切创造都遵循一定法则。在小说中创造一个人物,就如同用手从某点朝某方向画一条射线,这条线的`方向是一定的、不变的。高手徒手画射线能从头到尾保持一个方向,普通人徒手画就难免曲曲歪歪,不能保持一致了。其中画线的一致程度便可看作是作家创造人物的能力水平。关于创造人物遵循一定法则,有两点可作为简单例证:(1)《三体》中罗辑受第一任女友要求,自己写了一部小说,发现写完后,人物仿佛有了自己生命,小说发展的方向并不受自己控制了;(2)《武林外传》的编剧宁财神也曾在采访中说道,写这个剧本时,一开始是希望小郭和小六在一起的,但写着写着小郭就不知道怎么跟了秀才,大概是人物的选择吧。所以说,作家创造了一个人物性格,那么人物在故事中怎么走已然注定,作家要做的是将其描写出来,而不是根据自己的意愿强行修改。不得不说,即便戴梦岩与叶子农的关系发展很别扭,她对叶子农的感情始端也是尚可理解的,毕竟是想找个靠谱之人作依靠。但方迪对叶子农的感情完全就是无来由的,一点前因也没有,突然读到她对叶子农的内心表白,真是别扭坏了。与《遥远的救世主》相比,豆豆在这本书中描写的恋情关系真得很一般。感觉像是在写命题作文一般,没有关系,硬创造关系。

二、对“民主”的一些认识谈得不够彻底,不够究竟,避重就轻。我个人是极其不认同这种谈法的。感觉很多内容都像是在写“命题作文”。比如男主人公认为代议民主制就是数人头,说来说去着重点似乎就在“数人头”上。对其本质也没说多少,为什么要数人头?数人头表现了什么?我理解主人公说的:代议民主制并不适合在这片土壤上生存。因为从结果的角度来看,这片土壤选择了马克思主义。这是历史注定的。但注定的只是按照规律走,按照规律走,并不见得是最好的安排。

三、说理成分太多,并且常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给人“故弄玄虚”的感觉。但恰恰这一点,也是很多人追捧这本书的原因吧。人都是这样。舍其易者而不行,究其难者以为学。比如,“见路不走”四字,说到底不过就是“实事求是”而已,是要人“做事要看本质而不要拘泥于表象”,一个本质,在不同条件下,有不同现象。但现象再多,本质就那么一个。简单举个例子,下面这个图片中的物体,用简体中文写是“书”,用日文写是“書”,用英语写是“book”,三个概念都不同,但表达的意思都是一样的。

我比较欣赏《天幕红尘》的一点是:用“见路不走”来解释“实事求是”这一真理,确实是别出心裁。在此指导思想之下的“老九面王”的商业案例,也像《遥远的救世主》中“格律诗音乐公司”的商业案例一样,给经商的人很多借鉴意义。而这一点也是未来我可能再重新翻看《天幕红尘》的缘由。

相比之下,我真是觉得豆豆写的《遥远的救世主》要好得多。这个小说讲一段情,讲由一段情引发的商战,在这之中,讲佛法、讲自然规律。故事“一以贯之”,简单易懂,主人公间的感情不至于让人潸然泪下,但也让人感动,让人沉思。而《天幕红尘》说理成分太多,喧宾夺主,人物关系发展不自然不说,故事情节反倒成了陪衬。小说是以故事去反应一些道理,而非以道理去写故事。

我相信豆豆对于这些写作的道理都懂。但为何写成这样,天知道。可能这本书就是个命题作文吧,可能受时间限制吧。

更多读后感范文编辑推荐

《天幕红尘》读后感1500字


《天幕红尘》读后感1500字

张志光

用了三天的时间读完了豆豆所写的《天幕红尘》这本书,这是朋友推荐的一本书,之前看过豆豆的另一本小说《天道》,同名电视剧《遥远的救世主》,两本小说都对文化属性,人性有很深刻的思考。在《天道》里边,主人公对“神及道,道法自然,如来”有很多的论述,故事的展开也是围绕主人公的理解展开的。而这部《天幕红尘》延续了这一思路,提出了“见路不走”的理念,也就是实事求是的具体实践,作者借人物之口,阐述了见路不走的具体思路,并通过人物的事件经历来阐述作者的思考。

小说的开头就明示:见路不走,是要见,见性,见智,着相,着礼,品鉴有别,亲密有度,这是个没有道法的红尘,而且有时还要你滚一下,这是个没有方向的名利场,有时会绞一些你的肉。这就是你头上的天幕。天有道,则无常道,事于道,则天有道看与事则无常,无常则明,明则通,则世事洞明。世事洞明则世事可治愈,渐达佳境。

罗家明践行“见路不走“而自杀于莫斯科。罗家明的莫斯科投资失败自杀,不是见路不走,而是事于道,又走了一条见路不走的路,见路不走就是实事求是,不住一法,也可以理解成不拘经验教条,罗家明栽跟头是呈因果存在的,谁具备了那种条件谁都离栽跟头不远了。条件的可能,条件的可能是什么:就是实事求是,“想”管不管用?想只管想的用,每个条件只管它这个条件的用,不管别的用,如果你面对的不是正确,你跑一辈子也没有用,老天爷不会因为众生心诚就把有志者都成全了,条件的可能是啥,就是让你想可想之想,能可能之能,你想了条件不可能的,一分钱也是贪心,只要是条件可能的,多少都是正常。实事求是是个很大的概念,很原则,很宽泛,只是你听过了,不觉得它神道了,不觉得它神道并不表示你就真懂了,更不表示你就能操作了,就像很多人说实事求是的时候,其实实事求是是根本不关他的事,他那样说只是想表示他是明白人。见路不走是“见路非路,即见因果”的意思,跟“见相非相,即见如来”是一个道理。见路不走是实事求是的执行和具体,更具提示性,更容易理解和操作。啥叫路?成功者的经验、方法叫路。路管不管用?管用,不管用早就没人走了,它管借鉴、模仿、参照的用,但是我们说它有漏,不究竟,因为成功者的经验是他那个条件的可能,你不可能完全复制他的条件,完全复制了,也就不是你的人生了。见路不走就是提示你,不要拘于经验、教条、要走因果,只有因果是究竟的,是无漏的。是人就会有错,但你至少有了这种意识,比起唯经验唯教条就少出点错。啥叫命运呢?除了不可抗拒的外力外,剩下的不就是多出点错与少出点错的区别嘛。

如来是啥?这得从因果律说起,什么条件产生什么结果,这就是规律,这个规律是怎么来的呢?不知道,因为说出来就已经错了,有来必有去嘛,而因果律无所从来,也无所从去,人们就用如来这个词来表述这种性质.“见相非相,即见如来“的意思通俗点说就是透过现象看本质,这里的如来当真相讲,往大里说就是了悟得到的意思,迷信和科学都用得道这个词,是迷信还是科学就看你的甄别能力了。

见路不走不是让你跟别人不一样,也不是让你跟别人不一样的,它不以一样不一样为判断,它是让你立足自身的条件,以自身的条件可能为判断。一个人如果要做高人,甭管啥道理先别妨碍他做高人再说,这时候甭管啥道理都会被歧读,只要你还有一颗做高人的心,你就会这样,由不得你自己。这时候见路不走就不再是实事求是了,而是我要跟你不一样,我得是高人、高招,这就背离了条件的可能性。他就会放大了他愿意放大的,缩小了他愿意缩小的,他载跟头就是必然。

如何透过现象看本质?举个例子:手擀面比机器面好吃,这算不算路呢?但随便找个人做的手擀面并不一定有机器好吃,但不能说他的手就不是手了,说手擀面比机器面好吃,是由经验归纳出的教条,不为错,也很管用,用来判断面条很方便。但我们说他有漏,实相是什么呢,是软硬度,是薄厚宽窄,是给面团做功的方式和方向,是面的结构等等。总之只要你满足了好吃的面条所要求的那些条件,不管你是用机器的方式还是人工的方式,它都出那个结果,这取决于你需要那种方式,如果你是大规模的连锁店,机器方式的产量、成本和质量的稳定性就有优势。如果你的思维被束缚在手擀面比机器面好吃的教条里,你这个好吃的面条要想实现大的市场系数就很困难。

见路不走就是你不能跟着经验、教条瞎跑,也不能跟着形式走,只看因果、本质,只按它的条件可能去说,至于跟别人一样不一样的不用去考虑。也许是一样大,也许是不一样的。人最愿意走捷径的,比如谁谁的成功之路,他以为别人成功了,他照搬过来也会成功,那就危险了。唯经验唯教条,这东西害人。

天幕红尘读后感1000字(3)篇


天幕红尘读后感1000字 第(1)篇

所谓的“见路不走”(1)

“见路不走”来自豆豆的小说《天幕红尘》,豆豆的文字总是能够让人在读的时候引起更深层次的思考,而不仅仅只是关注人物剧情的发展。

今年上半年读了《遥远的救世主》和《背叛》,而《天幕红尘》最近一段时间才开始读,我觉得豆豆的小说是可以重读很多遍,而且每次读都会有不同的感觉,尤其是一个人在现实世界里迷失的时候更应该静下心来好好读。

本书的主人公叶子农,感觉上跟其他两本小说的主人公很像,都是一个大隐隐于市的人,不追逐现实中的名利,内心已经了然此生最重要之事,与他相处的人,都喜欢跟他聊聊,人生的困惑便会在几句话语中揭开,他就像是一个得到的高僧,他已经知道这个世界的运转规律,然后看着众生蝇营狗苟深陷在各种名缰利锁之中,他自诩为一个小人物,但是他喜欢小人物,因为自由自在。

本书刚开始是因为“见路不走”引出了叶子农,之后也是围绕着“见路不走”,听到这个词的人都在心中琢磨到底是什么意思呢?看着如此简单好似明白却说不清楚。

这个词是叶子农送给罗家明的,罗家明把它挂在了办公室的墙上,但是他自己却因为投资失败饮弹自杀。

罗家明的妻子林雪红认为丈夫就是因为这几个字才走火入魔了,所以叶子农应该承担丈夫因为投资失败而带来的债务。

叶子农不知道罗家明已经自杀,直到他应邀参加了所有债权人的会议,他是一个不修边幅的人,明显的不适合这样正式的场合,其实与会的所有人都不抱希望,甚至包含罗家明的妻子林雪红,她也只是把叶子农当作了最后一根求生的稻草。

叶子农给出了解决方案,在中匈互免签证的条件下进行劳务输出,这是一个周期短且来钱快的方法。

对于林雪红的谢意,叶子农说,这是我自己愿意做的事情,不是你可以要求来的,也不是你可以谢来的,没有什么可受的。

也正是因为这次的挺身而出承担本来就跟他没有关系的债务,让广播公司电视编导布兰迪、面馆老板九哥、电影明星戴梦岩对他产生的浓厚的兴趣。

是的,叶子农是一个研究马克思主义22年的人,从16岁就开始,为了直接读原版,他学会了英德两种语言。

首先是布兰迪的拜访,他在与叶子农的谈话中发现了以叶子农的思辨能力可以参与政论片,这是非常具有市场价值的,他把立项的报告一一呈上,先是总裁乔治,然后是总裁高级顾问奥布莱恩,也正是因为布兰迪的游说,引起了这两个高层人物对叶子农的关注。

奥布莱恩有着非常敏锐的观察力,以他的观察他觉得布兰迪并不一定能够说服叶子农参加,他说:叶子农的心思不在钱上,他是一个需要钱的时候才去挣,等挣够了就停下了,如果他的心思在钱上,那么他就不可能有思想,有的只是知识,生存的技能。

奥布莱恩是一个研究人的专家,也正因为此,叶子农之后的种种遭遇都跟他有关。

布兰迪带着公司审批之后的文件去拜访叶子农,布兰迪说依你的能力肯定是没有问题的,你只是缺乏一个舞台,我们现在就给你提供这个舞台,你一定可以名利双收的。

叶子农非常平淡的说:出了名就要交出自由,这个账我还是算的出来的。

然后用一堆豆子提出了“立场说”:有多少立场就有多少观点,众生是立场的、利益的、好恶的,众生只相信自己愿意相信的东西,出离立场的观点在立场的圈里是没有地方立足的。

叶子农以此来表明自己的观点,拒绝了布兰迪的邀请。

叶子农是在立场之外的,他享受作为一个普通人所拥有的自由,只是有些人偏偏要把他抛入到立场之中,让他失去自由人的身份,成为一个大众都知晓的人物,而这个人正是奥布莱恩,他以为叶子农最终一定会向自由妥协。

立场的世界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说法,就像我们日常中看到一个人、看的一本书、以及任何其他的一切,基于我们自己的知识经验,我们会有一个自己的观点,很多时候我们会为了自己的观点跟人争论,其实观点没有对错,只有认同不认同。

所谓的“见路不走”(2)

另外一个对叶子农感兴趣的人物就是九哥,九哥继承了父亲的面馆,但是面馆经营惨淡,他非常苦恼,不知道该如何去做,恰在这个时候他认识了叶子农,他对“见路不走”一直琢磨,希望能够明白其中的意思,于是他想尽一切办法希望叶子农能够告知一二。

经过锲而不舍,终于在叶子农北京的小破屋里,叶子农说:“见路不走”就是见路非路,即见因果的意思,跟见相非相,即见如来,是一个道理,见路不走就是实事求是的执行和具体,更具提示性,更容易理解和操作。

其实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听到了无数次的“事实就是”,但是这些也都是没有实践过的一堆知识而已,遇到事情的时候我们仍旧会经验主义,比如我们看到别人的成功,总是觉得是可以复制的,殊不知每个人的条件都是不一样的,我们首先要先认识自己,认识了自己,基于自身的条件去走适合自己的路,比如就像跑步一样,如果我们不先了解自己的身体情况,就去挑战马拉松,严重点的是会要人命的。

九哥依据自己面馆的现有条件进行了市场定位,开始了面馆的彻底改革,之前只是一个无头苍蝇想要突破却找不到方向,如今了悟了市场运作的规律,就像是走在一条正确的道路上,成功只是早晚的问题。

其实世界上的事情都是如此,学习找到了方向,学习就是快乐的并且是事半功倍的,跑步找到了方向,不仅能够让身体更加的健康,还能够享受跑步带来的愉悦感。这世间的万事万物都有其自然发展的规律,当我们遵循这个规律,那么就是顺应自然,也就会过得逍遥自得,过的拧巴那就是没有找到解决的正确方法。

电影明星戴梦岩,跟叶子农也只是一面之缘,她像豆豆其他小说的女主角一样,有着独特的眼光,爱 就一定是要纯粹的。

戴梦岩虽说是一个电影明星,但是她不张扬,有着一股说不出的通透,她不在乎财富名利,她在乎的就是对感情真诚的尊重,我想她对叶子农的好感应该是他具有的人性的纯粹,就像是一块质朴的玉,未经雕琢但浑然天成。

初次见不修边幅的叶子农,她并没有什么好感,但是叶子农承担了本来与自己没有任何关系的债务,这份担当让她觉得这样的人恐怕是世间少有的吧,也可能从这个时候开始,她已经笃定此生就是这个人了,跟欲望跟其他任何都没有关系,只与这个人有关。

戴梦岩想逛时装店,叶子农陪同,戴梦岩说这件衣服真洋气,叶子农说你土吗?戴梦岩说这件衣服真富贵,叶子农说你穷吗?戴梦岩说这件衣服特别显年轻,叶子农说你老吗?

不要说戴梦岩,就是我们一般人也得气个半死,不过话说回来,这些话真的是我们平常很容易就说出嘴的话,其实为什么我们要这样说呢?我们都没有更层次的去探究,我们想要的就是我们缺少的,也或许是我们本来不缺,但是跟别人比起来好像就缺了。

叶子农说:因为有需,无论是时尚的,年轻的,尊贵的,都是卖给需要它的人,问题是你需要吗?你老吗?穷吗?

看完这句话刚好赶上双十一,这个双十一买东西的时候我就是拿这句话来问自己的,我到底是需要什么?人应该是先有需要了,然后再去购买,而不是被购物的广告勾起了需求然后买了一堆自己并不需要的东西。

整理衣橱,发现有很多衣服都是冲动消费,甚至大部分时候逛街明明是想买一条裙子的,结果买了很多的其他东西,唯独没有买最需要的裙子,等搭配衣服的时候,头脑中的声音频频出现:我需要一条裙子。

所以趁着这个双十一,我把衣橱里所有的衣服都拿了出来,按照《怦然心动的整理魔法》把衣服进行了分类,并且把这个季节能够穿的衣服都挑了出来进行了搭配,搭配之后便一目了然了,清晰的知道这个季节我有几套衣服可以穿,分别可以在哪些场合穿,还需要添置什么衣服。

于是双十一只看自己需要的,买最适合自己的,完全不需要纠结,更不会有冲动消费之后的痛心剁手了,其实最重要的是对自己的了解。

所谓的“见路不走”(3)

最后一个人物就是方迪,方迪其实跟叶子农只见过一面,叶子农去赴布兰迪的总裁乔治的约,她给叶子农当翻译。

乔治看了布兰迪拜访叶子农的书面资料之后想要会一会这个人,乔治给出了两个命题,如果叶子农能够驳倒命题可以拿走20万美元,如果无法驳倒,那么就需要在合作意向书上签字。

叶子农还没看题,直接让人拿袋子先把钱装起来了。

然后看题,两个命题:

“真理都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

“唯有变是不变的”

叶子农说了一句话:您这个“唯有变是不变的”还变不变?

乔治总裁沉默许久也只说了一句话:你走吧。

也只有这一件事情,方迪在场,方迪第一次知道叶子农是通过九哥,当初的那场债权人会议,应会议的要求需要先查叶子农的背景,这件事情九哥是交给方迪来做的,方迪此时还是一名即将毕业的学生,假期在九哥的面馆里实习。

调查备用金是1万美元,方迪用了2千美元,这个是调查的成本费,调查完毕之后把资料以及剩下的8千交给了九哥,九哥觉得方迪应该把剩下的钱也收下,这是她应得的,方迪说自己不敢拿,如果把8千收下,一旦出问题就是以牟利的性质,事情就严重了,关于调查的话费单以及购物单她都保留着,账目清清楚楚。

从这里我们就可以看到方迪是一个非常聪明的人,亦如豆豆笔下的其他女主角一样,不张扬,且通透。

方迪的几个同学从过来来找她,她带着朋友们到老九的面馆吃饭,吃过饭之后去付款的时候被告知老板免单,方迪第二天主动去付账单,无功不受禄,她还是拿捏的清楚的,此时九哥提出面馆改革,他正在写资料,想要方迪通过专业的管理知识帮他过方案,餐费就当作是咨询费两清了,方迪依然把餐费付掉了才答应看方案。

但她观察到九哥跟叶子农谈话之后的变化,惊讶的同时也清楚的知道,依叶子农的头脑和阅历给出的建议,九哥的方案并不在她的能力范围之内,于是她主动约九哥,通过聊天的方式来了解方案的核心。

的确这份方案老九找到了面馆条件的本质,首先就是事实就是,去除贪念,面馆本来就是做面的,做面就是面向大众的,为顾客服务就是面要好吃,那么面如何好吃呢?我们一般都认为手擀面比机器面好吃,那么如果机器面能够做到比手工面一样甚至更好的呢,所以说面好吃是本质,手工和机器也都只是形式而已。

所以说,精髓不是学来的,是悟出来的,就是如此的吧,老九依照着叶子农的思想原理,理清了自己面馆所具有的条件,开始了面馆的改革。方迪决定毕业论文就选择“见路不走”为题。

这一次,方迪通过九哥践行“见路不走”所带来的震撼,加深了对叶子农的了解,之前也只是书面材料的了解,这一次如此真实的案例就在眼前。九哥的变化应该说是思想价值观的彻底颠覆,人生前几十年所积累的都没有跟叶子农的几次交谈带给他的变化大。

经过深思熟虑,方迪跟九哥提出想要加入面馆的经营,表面上面对九哥质疑她为什么不去电视台做主持人,她说做主持人能够小康,面馆能够发财。其实在后来跟爸爸的聊天中,她才说出实情,因为她爱上了叶子农,即便是只有一面之缘,但她觉得叶子农是一个男人,就是她想嫁的人,哪怕他不修边幅,不求上进,但她就是喜欢这样的。

她也清楚她的出身背景决定了她没有自主选择的权利,这样的一个人父母肯定是不同意的,所以她必须要先尽快独立,而开面馆就是能够让她独立的办法。

我一直都相信这个世间的“一见钟情”,我觉得这并不只是所谓外貌的一见钟情,每个人都有独特的第六感,这个感觉是最准确的,你与一个人萍水相逢,但是觉得这个人与人气味相投,你就是喜欢这个的一个人,这个时候的喜欢是最纯粹的,因为这样的喜欢没有掺杂其他的任何东西,比如工作收入、家庭背景等等。

有时候你会发现你所喜欢的人都属于同一类,他们有着同样的喜好,有时候是针对事物的一个观点,有时候只是生活中的一个微小的习惯,说不上理由的喜欢。

我觉得这样的喜欢刚刚好,谁也不需要为谁去改变,因为你喜欢的就是他本来的样子。

看事物是要透过现象看本质,那么看人呢,也是需要透过种种的现象去看本质,只是不知道现在的人太会伪装自己了,还是“盲人”太多了已经看不见一个人的本质了。

再继续看看方迪是如何看人的,北京的面馆需要招募了,这是一个不需要厨师的面馆。一个是哥哥推荐的退伍军人,一个是闺蜜的男朋友,通过聊天往往就是平常的几句就知道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方迪看人也非常的准。

对于退伍军人她尊重有加,对于闺蜜那个混迹社会的老油子男朋友她却也毫无客气的拒绝。即使是后来要招募加盟,对她的闺蜜,她也是按照正规的流程需要先写培训申请书,然后餐厅后厨培训,如果适应不了随时都可以退出。

其实这样是最好的,人与人之间最难处理的恐怕就是人情了,一旦沾染上没有人能够全身而退的,但是提前把该讲明白的都说清楚,尤其是一些需要划清边界的事情更是如此,含含糊糊的你以为他明白,他以为你明白,结果大家想的都不是同一件事。

豆豆书中的女主角都有一种说不出的清冷之感,本书的女主角就不用说了,无论做事还是什么的,从来都不拖泥带水。哪怕是开头出现的林雪红,面对丈夫的突然离世和巨大的账务,她也是非常冷静的召开债务人会议去想一切可以解决的方法,而不是天塌了般的痛哭流涕。

面对生活感情,早就笃定的事情不需要去询问别人,也不需要去告知别人,只要自己清楚,去做就好了,就像是行走在自己世界里的侠客。

小说我很少买纸质的,但是我觉得值得一读再读的我会买纸质的收藏,对于喜欢的片段更会一读再读。

小说已结束,小说中的人物还继续在小说中生活着,而我们带着故事和思考继续在我们的世界里生活着。

愿我们都能够多一些思绪上的宁静,少一些无谓的妄想,踏踏实实生活,遇到问题就解决问题,做好当下的事情。

天幕红尘读后感1000字 第(2)篇

这五颗星是因为当时看的时候,我的感觉,褒与贬都要是看了才说道。看书的时候,因为正在为考研胡思乱想○| ̄|_,虽然我考研是在下一年,有个作者推荐了它,让我们感受一下考研政治,后来发现这有什么关系呢?但是还是沉迷其中,不能自拔,无意之中看到有关这本书的评论,好坏参半!夸的达峰顶,贬的也是一文不值的样子!当时读的时候,只顾着跟着作者(确切说是叶子农)的思维走了,自己没有参杂任何思考,感觉说的很有道理,句句驳的人无法返回!后来仔细想想作者的思维漏洞太大,论据片面,就说民主这件事,叶一直在强调数人头的民主也不能算是真正的民主,那么剥离了数人头这个条件,还有很多,中西方的民主不一样,甚至可以不用民主这个词语来描述!还有很多处其他人被反驳的无话可说时,其实都是可以继续辩论的!这个不能说是作者的错,马克思主义是啥?我连政治课都不喜欢上,更别说评论评论了,作者的思想来源于她(他)读的书,我是佩服的!我对比自己强的人,从来都会佩服[微笑]所以,这本书值得一读!

天幕红尘读后感1000字 第(3)篇

尽管作者可能只是作为一个旁观者,记录下了她生活中这样一个极具思辨力的“叶子农”的故事,并用自己的方式稍显夸张地演绎出来,但瑕不掩瑜。通篇的精华所在,是小说里众人的登场与交汇,是叶子农的思考与布局。正如评价所说

她的小说不处理低端或均质的人性,或是着迷于对人类心灵一隅的抚摸品咂,而是在虚构中致力于模仿好的和高尚的生活,展示人在更高向度而不是更低向度上的可能性。

天幕红尘读后感1000字(优选范文)


读过豆豆的《遥远的救世主》后,意犹未尽,模糊的明白了所谓的天道,就是按规律办事,没有神乎其神,只有道法自然,如来;所谓的“强势文化”和“弱势文化”之分,也决定了个人的人生高度,“怕担责”、“靠别人”只会让机会从身边白白流走,你只能靠你自己,也唯有自己;所谓的生存尺度就是“能人所不能,忍人所不忍”,你的生存空间就比别人的要宽广;所谓的生死,该生则生,该死则死,想就去做,坦率一点,既然选择,就要承担选择所带来的后果,无论好坏,这就是人生。

读后感大全网为您提供优质好文章,如转载请标注来源。

讲理论谁都能讲一大堆,但做起来所谓的大道理都已抛诸脑后,该为生存烦恼还是该无聊,一样不缺、一样不少。在我读过《天幕红尘》之后,我似乎对于《遥远的救世主》中所阐述的理论有了一点落地的踏实感,其中对我本人影响最深的一句话就是“人们总是勤于动心,懒于动脑”,这句话已赤裸裸的揭露了问题的本质,我经常想,左想右想,但我只是在用“心”去想,然后就产生了一大堆的妄念、贪念,所有背离实际的想法都成为我焦虑、困惑不安的沉重负担,我背离了“实事求是”的思想,我忽略了用“脑”去想:我想要达成什么样的目的?——达成这一目的的关键因素都要哪些?——我自身具备哪些有利条件?——我自身仍然欠缺哪些条件?——开始实践并不断修正。

我之前总是幻想有个绝好的机会砸向我,或者有个大腿让我抱一抱,或者有什么诀窍可以一步登天,然后我等啊等。这么一分析,我仍然是在“靠”,我仍然是在靠别人、靠机会、靠狗屎运,唯独我忽略了靠我自己,我仍然是“弱势文化”人群里的一员,能通过此书看清我自己的本质已经是难能可贵的收获。

成功必有成功的理由,那就是遵循了规律,所谓的诀窍,不过是更能看清规律少走的弯道,没有多神,就是实事求是。“见路不走”,初读此四字好像又点故弄玄虚之感,但读完此书,却觉得这四字却能时时提醒自己要“实事求是”。“实事求是”意思都懂,甚至都属于烂大街的名词,可是你一操作,必然会把这四个字抛诸脑后,你只会无限放大你愿意放大的,无限缩小你愿意缩小的,坐等收益,无奈你却成了被收割的对象,当失败真正来临的时候,你仍一头雾水。因此,见路不走,更具备可操作性,能时时提醒自己,“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要立足于自身条件,想可想之想,能可能之能,你想了条件不可能,一分钱也是贪心,只要条件可能,多少都正常。不要拘泥于经验,不要怕不同,也不要怕雷同,是否与经验相同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要看因果,或者说只看因果。

我至今尚不清楚为什么豆豆将《天幕红尘》作为本书的书名,书中虽然有感情线索,但是无论是方迪还是戴梦岩都不像《遥远的救世主》中丁元英和芮小丹二人心灵相通、心心相惜的爱恋;无论是丁元英还是叶子农,都是崇尚自由,想要在尘世间寻求一净土的人物,有种看破红尘或者说与尘世间的人们格格不入之感,为何还要“天幕红尘”呢?

《天幕红尘》一书中,让我很感兴趣的不是叶子农的感情主题,也不是奥布莱恩如多米诺骨牌般的设计,而是叶子农与老九在一起分析老九所开饭店衰败问题所在以及如何发展的谈话,轻描淡写的一席话却有拨开迷雾、理清脉络之效,而老九的问题,也是大多数人们困惑之所在,与其说我在读书,不如说我在书中想要寻求解决自身困惑的答案。

另外,在看此书前,当别人提起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解放思想、民主等词,我会不屑一顾,上学时早被政治课摧残过无数遍的词,我甚至会在心理嘲笑一句“老土”,可在读完此书后,我只有自惭形秽,为自己的无知,只知表象不知深意的词义理解,果真是无知者无畏啊!

这是一本值得人深思的书,也许能解开你此刻的困惑,足矣!

读后感大全网为大家提供优质原创内容,转载请标明。

《红尘路》读后感


《红尘路》读后感

麻际东

绿叶不需添色,鲜花不需加彩,因它本身就美。麻兆东的《红尘路》就是无刀削斧琢的小说作品。它反映了真实的生活,闪耀生活的朴素美。

生活的本身是美丽的,不需服饰,不用抹粉。作者运用了白描手法,不铺垫,不丢包,如同古代白话小说,慢慢叙述,娓娓动听。就像涓涓泉水向低处流淌,自然和谐。不靠华丽取胜,而靠真实动人。

《红尘路》告诉读者,爱情的可贵,在于真。主人公汪世农与温碧桃的爱情,几经破折,多受苦难,仍不弃不离,终成花好月圆,就是情真意切的赞歌。

回首历史的长河中,凡是情不真的爱情,皆酿就了悲剧。陈士美的爱情是权贵,《怒沉百宝箱》中的男主角李甲的爱情是金钱,西门庆的爱情是姿色…… 他(她)们爱的浮躁,爱的虚伪,因此,终成爱情悲剧的典范。

作者没有去写像王昭君把爱情和民族利益结合一起的伟大,而是抓住身边常见的普通人,写他(她)们的音容笑貌,写他(她)们的悲欢离合,写他(她)们的爱情真实,展示了中国人民朴素美丽的内心世界。

温碧桃,一位农村姑娘,爱上了同挖野菜的伙伴汪世农,一爱就是一辈子。汪离家进城报国,她孤身徒步跋涉,不怕腿肿脚烂,到几百里外的城市和他完婚。更可贵的是,汪被打成‘右派’,改造回乡,她毅然辞去教师之职,跟随受苦。她爱的专一,爱的执着,爱的朴实,爱的火热,爱的真执。忠于爱情,是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作者写汪世农和温碧桃打不断,撕不烂的爱情,正是写中华民族的高贵品德。

小说是需要背景的。作者以“三反”、“文化大革命”为背景,把主人公的爱情放在惊心动魄的政治运动中,既刻画了人物,又展示了时代,可谓一箭双鵰也。首先有力的揭示了爱情的伟大而神圣,让读者清晰看到,爱情是一棵青松,不畏风雪雨霜。爱情是一条大河,源远流长,波浪澎湃。爱情是扑灭的火,是不涸的海。同时也让读者在欣赏政治运动的多姿多彩的同时,也看到了政治运中的阴暗——那种带着私利,上蹿下跳的小人嘴脸。

作为小说的主要手法是描写,特别是细节描写。作者的描写还有些欠缺,人物的刻画欠细腻,故事情节欠波澜,人物的性格没有充分展开。使人感觉只是故事的梗概。但这又有了好处,正如维纳斯的断臂,留下空白。作者言而不尽,恰恰给读者留下再创的天地。艺术向来是两者的事情,由作者读者共同完成。

《红尘路 》是一本反映真实生活的文艺作品,就像一块不经细雕的玉石,朴实无华,真真切切,闪耀扑素美丽的光辉。

优秀读后感:红尘潇湘


花谢花飞花满天,红香消断有谁怜。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质本洁来还洁去,

强于污淖陷渠沟。一朝红颜春尽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题记

红楼倾塌,岁月无痕,斑驳了朱红色的大门,缓步走出一位女子。

低眉缘起

彼时,她还是一株仙草,在天宫外,无人看管,直到一天,她看到一位男子,眉眼如画,朱唇含笑。为她滴尽露水,悉心照料,她心怀感激。后来,她知道他唤作神瑛,而他却早已下凡为人,她便固执地要随他而去,哪怕要倾尽一生眼泪,也要换一世相随。

不解几时,花落碾成泥,生如花,凋落了情深缘浅,皆随流水渐逝,落空半生浮华,凄凉难耐,斜阳抑影,却叹了无言,画廊十里,诉不尽几番飘零,寒蝉凄切,空扰佳梦,夜来恨绵绵,山川万载恐相连,更堪红尘万丈,那般风情却为谁?

轮回缘起

那年,她是失了母亲,父亲又要赶考的孤女。但万幸的是她有一个实力雄厚的外祖母。于是,她投奔了她的外祖母。在那里,她再次见到了他。这次,她不是那株无名的小草,而他亦不是天宫的神瑛。只是,眉目依然如画,朱唇依然含笑,而他亦在那一刻恍然忆起,他的生命曾有过她的痕迹。于是,她陪他共读西厢,他陪她葬花低吟;他为她悖逆家族,她为他吟诗浅唱;她为他受伤惋惜,他怜惜她珠泪滴滴落不尽。

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垂眸缘灭

如今,她已病入膏肓,而他要迎娶别人。一袭红衣映得愈发明艳,但她却素纱裹身,本就没有血色的脸庞更加苍白。她无语凝噎,痴缠了前世今生的爱恋,终抵不过家族的利益。可笑,她自名潇湘妃子,纵有满园绿竹,但她一心念着的人却娶了别人。她恨,她怨,她将诗稿尽毁,她什么也没留下,连她自己,只有宝玉,你好,这句未完的话,让后人揣度。

罗衾不奈秋风力,残漏声催秋雨急。连宵脉脉复飕飕,灯前似伴离人泣。

寒烟小院转萧条,疏竹虚窗时滴沥。不知风雨几时休,已教泪洒窗纱湿。

只是,就在那一夜,我忘却了所有,抛却了信仰,舍弃了轮回,只为,那曾在佛前哭泣的玫瑰,早已失去旧日的光泽。

生命,穿透红尘


他就是海,当日月星辰、无垠的蓝天投入他的怀抱时,他波澜不惊,轻揽入梦。他就是云,飘忽悠然,倏忽东南西北,俄尔五洲四洋,甘雨心经化泪,弘法普度黎民;他就是梦,千百种多舛人生,被濡染得七彩绚丽,可人而飘乎,现场演义着梦似人生,人生追梦的生命图示!
《穿透红尘的喜悦》,我与它相遇在中山书店,便喜盈盈地将它捧之在手。没走出书店就读完了前序、后记;对每一章的标题都觉得新鲜而熨贴;一口气读完后,又前翻翻后翻翻的摩挲留连。此间,在三分之一的书页上,用黑红不一的笔迹画得纷纷扬扬这可是我多年读书不多见的事情哟!因为,保持书页整洁几乎成了我的洁癖。最近,因为什么事也许是花猫失踪的事,让我又想起了这本书,这本书的作者,这位作者的智慧与了脱、温暖与精深,句句打动我心崇拜有加,漫无根由地想象着他的音容笑貌,他的慈眉善目、红光满面、精神矍烁、仙风道骨我突然想,祝福他老人家万寿无疆吧!也许就在我写这篇文字时,他正在大洋彼岸的道场,笑逐颜开地讲他的华严呢。聆听者报以掌声雷动。
63岁的身体,显得还那样青春蓬勃,能量丰盈。
海云继梦法师,1950年出生于台湾宜兰县,俗姓陈,名鹤山。1991年底,梦参法师为海云剃度,取法名为昌一,号继梦。次年,法师受具足戒。自1980年起,他即已弘扬华严思想,引发佛教界华严法门的弘开。
1997年,海云继梦法师应邀至北美、东南亚、澳洲、纽西兰弘法。20多年来,他倾全力弘扬华严一佛乘的教法,讲演逾2万小时,不仅在全台各地大华严寺巡回讲经,足迹更遍及中国大陆、加拿大、美国、澳洲、东南亚、新加坡、马来西亚等海内外20余处道场。2006年,他受北京佛教协会邀请,在北京广化寺开启华严论坛,弘讲《四十华严》,讲堂场场爆满。北京信众自发实践华严行法,进行生命的改造工程。2008年9月21日,于传贤首兼慈恩宗法脉大典他正式接下法脉传承衣钵。
海云继梦说:佛教是生命觉醒的教育,佛法是生命觉醒的方法。他弘传最古老、最深奥的经典,他解经解得很人性、很生活、很白话,他提出的实践方法更可从日常生活中轻易入手。
当生命陷在一个又一个泥沼与困局里时,我们会问,人生到底有多苦,有多累?何时才能解脱,才能活出意义?海云法师将深刻而质朴的佛法智慧化成可以轻松着手的人生哲学,他的一言一语,无不深深切入现代人各种精神危机的根源。让人们重新找回生命与生活的本质,觅得真正的幸福和喜悦。他为人们擘画美丽的生命蓝图,邀世人一齐为创造幸福、快乐的人生而努力!《穿透红尘的喜悦》处处闪耀着灵动鲜活的智慧,阐述着生命的至理,蕴含着温暖的人文关怀,为读者找到了一眼荒漠甘泉。他说,要直面种种人生困惑,让心活起来,穿越生命的沼泽,活得庄严,过得精彩,全面提升生命品质,创造个人、家庭以及世界的幸福生活。
我们把生命当做什么?生命是抽象的吗?不!生命是很精彩而且很具体的。你仔细去欣赏老人充满皱纹的脸,那都是人生岁月的痕迹!小孩子天真无邪,流着鼻涕,含着眼泪,嘴巴还在含着棒棒糖这是株株生命的花朵。人们几时细细欣赏过这些?难道非得搭十几个小时的飞机到国外去看,才叫美吗?家里后花园难道不美?这世界到处都是人们的花园。一朵花、一棵树、一朵白云、一片蓝天,水泥洋房,车水马龙这些都是人们生命的花园重要组成部分!可是有谁懂得认识、懂得欣赏、懂得享受呢?
每个人都活在自己的天地里,一帆风顺的时候趾高气扬,得意忘形,以为普天之下唯我独尊。那么一旦遭遇挫败呢?糟糕了,他发现天下之大竟无容身之所,于是有的跳楼、跳河,有的杀人,为什么?他忘了生命花园的存在。
家里的客厅、厨房、餐厅、浴室、卧室,不都是生命的花园吗?你可曾躺在床上好好地磨蹭一番,感受晨曦里的阳光?睁开眼睛跟新升起的太阳打个照面,让阳光洒在床上,多享受一会儿!这当儿,你是多幸福、多美的啊!可是每天早上被闹钟从梦中惊醒,两脚一踢,被窝一翻,马上冲进浴室刷牙洗脸,匆匆忙忙开始一天的征战。壹后面五个零的目标并不满足,要挣到七个零、十个零晚上回到家里时就剩下精疲力尽。你的房间陈设得再好,有用吗?花园这么美好,你什么时候给过它一个眷顾的眼神呢?周遭的亲戚、朋友、子女,你什么时候真正拥抱过一次呢?没有!大家都很忙,所以家人好像都成了累赘。家里的每一个人都是幸福的因素,应该训练自己从这个地方出发,去感受人生的幸福,这是生命花园的花朵开始绽放的时刻。
海云继梦希望大众都能活得既快乐又自在,所以,要把人生和生命的目标放得远一些──上求佛道、下化众生。行菩萨道,就是希望人人都能将生命质量提升到100%完美的境界,达到肉身、心灵的彻底解脱。他用e时代的语言,阐释佛陀的经典教法,了悟的契机,往往就在一针见血的嘲讽与幽默中。启发众生对生命的觉醒,鼓励大众进行自己心灵的改造,以自我努力与投入社会的方式并进,推动生命教育。包括五大议题(青少年问题、健康问题、事业问题、家庭问题、老人问题)、五大诱因(财富、权力、名望、知识、情爱)、四大工程(结界工程、华藏工程、华严大学、BQ广场)等新时代的佛教活动,让佛学主旨能投入大众、引导群众,协助政府构建一个完美、和谐、圆融的社会。当科学家们一再地为光速理论提出新看法时,他的象限转移在瞬间超越了时空;撞球理论为受众开剖因缘和合的轨迹;咖啡理论教会人人感受生命的美好。他提出的结界工程助你调整、稳定内在的频率;华藏工程帮你圆融人、我之间的关系;华严大学带领你走入全方位的生命领域;BQ广场让生命质量更精致化;家庭、人际、情感、健康、终老等人生问题,都可借由华严的生命教育找到归依。
海云继梦秉持弘法利生的四个原则:不欺骗众生,不伤害众生,不使众生迷信,协助政府构建进步和谐的社会。因此,他投入了十多年的时间深入研究和修行,去体悟古德的胸怀,并重新用现代化的语言来诠释,让今人能够直接与古人对话。他著述颇多,如《华严宗哲学概要》《慈悲圆满修持法要》《从生活中做起(阿弥陀佛的四十八个愿望)》等几十种。
海云继梦在他大众读本的著述中,始终主张做人的美德。人可以没有金钱,没有名位,没有显赫的家世,没有殷厚的背景,没有强亲贵族的支持,但不能没有美德。
每一个人身上都曾有过一些金子般的品质,如善良、虔诚、本分、信任、纯真等等。可是随着阅历的增加,人们变得越来越世故,逐渐丧失了这些美好的特质。岁月的长河,一方面让人们变得成熟,另一方面也挡住了人性的金色光芒。人的美德不是靠外表的美丽,也不是靠衣着的讲究,或是善于言辞、长于辩论;甚至显赫的家世、长袖善舞、高官厚禄、交际应酬。美德是一种内涵,是一种人格的芬芳,是自然的气质所散发出来的一种高贵品味,让人心怡,让人向往,让人赞美,让人崇敬,这才是拥有美德。富有也不表示拥有美德,富而好礼才是美德;位高也不是美德,位高而自谦才是美德;有学识文才也不表示拥有美德,学而有教养才是拥有美德;有美丽风姿也不是拥有美德,要美而心好才是拥有美德。
一个人最富有的时候却往往不是在钱最多的时候,而是在我能够为别人付出的时候。
他主张用爱来化解人生之苦。他将神比做是爱的海洋,而人们都是这个海洋的一滴水。人们是爱。人们是真理。人们要懂得人和万事万物都有连接。人们需要把清除掉负面能量后的空间用爱填满。只有真正爱你自己,你才可能爱别人。这不是什么自私的行为,这是最重要的爱的练习。
人们眷恋于世界,而世界中的事物都不是永恒的。最终人们都会死去,这物质世界的一切物质财富、权力、相貌、家庭等等,都不会相伴,只有你内心的自己常随。生命到最后,人人都是一样的,肉体会消亡,精力会烟散。最终认识到自己在无意义的追求上,浪费了一生,不管是快乐的追逐还是毁灭性的激情,到头来都一无所获。一旦人们丢弃了这些红尘的眷恋、这些欲望、这些恐惧,人们就能让思想纯净,如孩童一般,尽览生活之美,世界之美。
一切生灵的根源都是爱。人们恰恰时刻都能奉献出爱。但爱是承诺,是宽容和感恩。真实、平和、友爱、生命是永恒变化的循环。平和的心态,博爱的心境,来自人的内心世界,来自这个世界的每个角落,来自真爱。当你的内心充满了爱,你就是一个有价值的人,美丽的人。你做出的每个决定都要从最好的愿望出发。要让人愉快。撕下标签,脱离角色,撇开性别,那个给你无限能量的灵魂之核心,是那真爱之精髓。
这条道路是真实的。这一道理始自真理、真爱之地。宁缺毋滥,宁愿少几段个人交往关系,也不愿意向肤浅的人际关系妥协。更愿意把世界看成统一的有机体,更愿意把自己看成全世界七十多亿人中的一分子。愿意把一棵树、一只羊当成自己的兄弟姐妹。愿自己成为这世间一缕清风,在宇宙间盘旋。
每一个人与同一能量神灵的海洋相连着,是那一滴等待回家的水珠啊。
我不惜到十八层的顶楼贮藏室里,花两个小时将《穿透红尘的喜悦》《轻松而至的幸福》两本书找了出来似乎又看见了海云继梦依然奔波于世界各地分会、道场,教益着无数以至善为人生高峰的人,怎样将自己这滴水回归神灵的海洋。
海云继梦63岁的高贵生命,已然穿透了人间的滚滚红尘。

《滚滚红尘》读后感


《滚滚红尘》读后感

胡田梅

红尘喧嚣,我们置身其中,看别人的故事,品读自己的人生,一个剧本,三对人的恩怨情仇。岁月静好,至今世间任有隐约的耳语跟随他们的传说。

题记

因为一个人,恋上一座城。我呢?因为一首曲子,爱上一部电影。

起初不经意的你

和少年不经世的我

红尘中的情缘

只因那生命匆匆不语的胶着

想是人世间的错

或前世流传的因果

终生的所有

也不惜获取刹那阴阳的交流

来易来去难去

数十载的人世游分易分聚难聚

本应属于你的心

它依然护紧我胸口

为只为那尘世转变的面孔后的翻云覆雨手

来易来去难去

数十载的人世游分易分聚难聚

爱与恨的千古愁

于是不愿走的你

要告别已不见的我

至今世间仍有隐约的耳语

滚滚红尘里有隐约的耳语

跟随我俩的传说

《滚滚红尘》是三毛的作品,曾被搬上荧幕,由林青霞、秦汉主演,演绎着三毛与荷西;张爱玲与胡兰成。同时这两位主演本身就是一对备受瞩目的话题情侣。提到秦、林二人,相信喜欢他们的观众都知道那段故事,也是因为一部《窗外》,情窦初开的林爱上了一个有妇之夫。虽然二人极力避嫌,但却怎么也逃不过,也堵不住悠悠之口。经过几次三番的波折,最终也没能终成眷属。现在的林有自己的丈夫、女儿,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幸福。

其实我对三毛没有太多的了解,有的人说她是一个有才华、有灵气的女子,特别是她和荷西的爱情,羡煞旁人,他们一起走遍天涯海角,生死相依;但另一边又对她极力打击,批评她,说她不过是个会写文章的神经病。什么美好的爱情、生活,大都是她编造的,想象的不管别人怎么评论,美也好,丑也罢,在我的眼里她是一个幸福但不幸运的作家,她有才华,有激情。住在戈壁摊上,面对这一片黄沙,遮住了她的眼眸,可是却遮不住她的诗情画意,在她的笔下,连苦痛都是显得那么美。或许到了现在的年龄,我不会再如饥似渴的去读她的作品,但是她的这个电影剧本却深深地打动了我,三毛曾这样说过剧中的两个女人作品中的韶华,是内向的我,内在灵魂的我。里面的月凤是外向的我,我把自己分成两个女人,借编剧,在两个女人的世界的个性里面,偷渡我自己的灵魂。我喜欢这部电影,喜爱这个剧本不仅因为她是三毛灵魂的偷渡,还因为那里有一个人的传说张爱玲。

喜爱近现代文学的朋友们,对这个名字,应该不会陌生吧!特别是她那张经典的相片,身着旗袍,满脸高傲的表情,交叉着盈盈一握的腰。谁曾想到这样一个女子,小时候被父亲、继母虐待,几近死亡也熬过了的她,会为了一个男人,一个汉奸,甘愿做小。张就是一个传说,她看不起别人,看不起同时代的女作家,她傲娇,却逃不过一个情字。她为了他追寻千里,却只看到他拥抱着别的女人。她生活拮据,却把自己的稿费都给了他,即使爱如烈火般燃烧,也没有烧化那块冰山。最后的日子里她穿着自己的旗袍,病死他乡,还是几天后被邻居发现,就这样,一代才女悄无声息的陨落。

文中的韶华就是以张爱玲为原型,多少也加了三毛的个人经历。而章能才就是那个胡兰成,一个剧本,演绎了几代人的情爱纠葛,张爱玲客死异乡,三毛选择了自杀,林青霞始终没有和秦汉在一起,这就是人生的无奈,有太多的不如意,太多的意外,然而这些意外是无法避免的。那句至今世间任有隐约的耳语跟随我俩的传说。仿佛一语成谶

滚滚红尘,红尘滚滚。在那样一个动乱的年代,家困国危,一个汉奸对他爱的人说你没有披肩,我没有灵魂。一个人少物质,一个人少精神。能才给了她披肩,可是谁帮他找到自己的灵魂?韶华是个作家,在她的笔下充满了对贫苦、对爱情的悲剧态度,或许是因为三毛周游世界,眼里心里都有太多的苦难。每个好的作品后面都有一段刻骨铭心的伤痛,这个话或许太绝对,但是放眼望去,有多少作家可以说谁不是呕心沥血去创作的,他们或许有家国情仇,或许有痴情儿女,或许有离别亲情从他们的文本里,可以窥见这世间的爱恨别离、生老病死。想想三毛又何尝不是这样呢?有与自己心爱之人海誓山盟的甜蜜,但是在这甜蜜之后的死亡对于她来说无疑是致命的打击,真可谓是平生不会相思,一会相思,便害相思,而后便是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的伤痛。可能当初的我只是被《滚滚红尘》里的爱情给吸引了,是的在这样平静的年代,或许没有太多的家国忧患意识,只是单纯的沉溺于情情爱爱之中。男主角章能才,能才做了汉奸,沈韶华为了一个人,空守一生,最终也没有等到那个他爱的人,辜负了韶华。或许正因为三毛的笔下常有一些真实的、淡淡的、让人感叹的哀怨,才会让很多人喜欢上她的文字吧!

虽然我们现在所处的是个相对安稳的环境,但是滚滚红尘这四个字用于任何时代都是可以说得通,并且很合适的。红尘本就是一个繁杂、喧嚣的世界,当代的我们没有经历硝烟,没有家国的大情怀,但是谁能说这是个清净的尘世?有太多的诱惑、欺骗、阻拦曾经看过一个数字,有待考证,说在一个80万人口的城市中,由于种种原因,遇到自己灵魂伴侣的机率只有0.53。多么触目惊心的数字,居然连1都没有到。章能才说他自己没有灵魂,所以更别说什么灵魂伴侣了。可是韶华是如此痴迷的爱着他,为了他放弃逃生的机会。她的爱情让人觉得心痛更让人唏嘘,在上船的过程中是多么地挣扎,那个她爱着,搂着她的男人全然不知,她无法体会身边人的温度,她不知道自己置身于人潮中,她痴痴地望着他的面庞,是的,以后只能在记忆中的容颜。他把章推上了船,自己被挤了出来。因为爱所以让她作此牺牲。最终章回大陆去寻找她,但是得到的确是韶华消失在文革的洪波里。而另一个女人月凤,她对小勇的爱,并不是像韶华对能才一样的盲目,虽然她说过他把他的心,交给了他的梦。我把我的心,交给了他。看似不顾一切,但是小勇却与能才不同,他是个爱国人士,他的梦想与捍卫祖国有关。他们一起去参加反政府会议时,韶华担心月凤有危险,阻止过她。月凤说,一个女人,找到她心爱的男人的时候,就是最危险的时候。她去了,结果和小勇再也没有回来。一个感性的三毛和一个理性的三毛,最终都以自己的生命、用死亡来捍卫自己的爱情。是呀!一切的情爱终难抵挡那双翻云覆雨手。

三毛的这部剧可以说是以张爱玲的爱情故事为蓝本,她自己又加入了一个月凤,用自己的感悟去丰富一个故事完成一部作品,或许在诗情画意的三毛眼中爱情是高于一切的,在韶华被父亲囚禁时她听到初恋男友的呼喊,于是她自残,她的爱一开始就是这么激烈的,疯狂的,她恨自己的父亲,冷漠地看待父亲的死亡,可是爱情在她的眼中是如此的重要,她完全没有理性细胞。但正是由于这种奋不顾身的爱情才会更打动人吧!

滚滚红尘中的爱情!要爱!便深爱!

《醉颜红尘》读后感1000字


《一粒红尘》读后感


《一粒红尘》读后感

NBB

关键词:青春系,Cinderella,撕逼,看起来不费脑。

我还机智地发现了富人和穷人之间的交流。

最开始是周六(26号)看的,当时看了前边一半被波动很大的剧情所吸引。后来收到“狗友”呼唤,要出去浪,还是忍不住带上电子书。实事证明,晕车的人,还是少带点东西。这两天中午也在断断续续得看,终于在这个中午被我给了结了。可是,我的梦不断,好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穿衣上班。

第一眼这个小说,感觉就是那种青春系的,散发着Cinderella的味道(灰姑娘逆袭成为白雪公主),还有男女、女女、男女互相之间的爱恨情仇,深度不大。哎,人有时候主食吃腻了就想吃一些鸭脖之类的小吃。行吧,说实话,是不用费脑子,还可以围观看热闹。

小说以第一人称展开,以“我”叶昭觉的视觉讲述了几男几女的爱情和互相之间的友情。有的爱情已经破裂,有的爱情刚刚萌生,在这段红尘中,感情也是富有动态变化的。有的感情犹如灿烂夏花到冰凉秋水,譬如叶昭觉和邵清羽的友情;而有的则如雨后嫩芽慢慢萌发,从路人甲变为知己,譬如乔楚和张昭觉的友情、齐唐和张昭觉的爱情。有的爱情一往情深,只要你肯到来,我将驱逐身边一切鲜花,闵朗就这样吧把徐晚来捧到心间;有的爱情就是一笔交易,在发现男朋友出轨后,富二代邵清羽让前男友蒋毅当众归还自己的一切东西,践踏他尊严的同时,也暴露了两人之间维系的东西并不是爱;有的爱情则是飞蛾扑火,女神乔楚对闵朗那种苦苦投入,完全不顾闵朗只是在有所需求时才对其回应。

我不想理清其中的感情纠葛,因为本身这种关系的存在就不太成立。富二代邵清羽和收废品的别班女孩叶昭觉是闺蜜,校草简晨烨倾心于收废品的别班女孩叶昭觉,富二代齐唐对其貌不扬的普通中学生叶昭觉一眼十年,若干年后还清晰记得当时的路人甲气质的她。不过小说就是要高于生活嘛,何田田对徐晚来中学时泼自己奶一事耿耿于怀,处心积虑多年了解“敌人”,抢其男友。恩,好心累~~~~

人物的背景也差别很大,有富二代,也有赤贫之人,而这两种人还曾为闺蜜和挚友,有点脱离现实感,不过也是故事情节构思的需要。不同阶级之间的互动、流通也是现在人们普遍乐于看到的,也许是集体无意识,大家都不乐于见到阶级壁垒如铜墙铁壁,都希望打破它。我不知道最上层是怎么想的,反正我是希望看到生活的多样性、社会阶级的流动性,给人以希望,而不是寄希望于几代人的不懈努力。

看完小说,百度一下,竟然还被翻拍成了电视剧,来张海报,不作评价。原来小说还有第二部,然不想看了。。。。

备注:

1.小说随感,不要太认真。

2.所有图片均来自网络。

《滚滚红尘》读后感3000字


小说《滚滚红尘》的时代背景始于抗日战争,历经解放战争、***,结束于八十年代末,时间跨度长达几十年,讲述了一个发生在动荡年代里的爱恨情愁。细细品味三毛对那些小表情的细微描写,莫名其妙地就被缚在故事之中了。她以其怅惘和那个时代的强烈时代感,一点一滴地把生死与爱情织补得井井有条。

三毛说在《滚滚红尘》中,韶华是内向的自己,是内在灵魂的自我;月凤是外向的自己。她把自己分为两个女人,借此,在两个女人的个性里面,偷渡了自己的灵魂。 在凉意的深夜,窝在床上,褪去往日的浮躁,看完这本书。 在民国动荡的时代背景下,三毛以其细腻丰润的笔触,写下了沈韶华与章能才之间的点滴爱情。

那是一个乱世,人们过着过了今天不知道还有没有明天的生活。1943年,日本占领下的东北,女学生韶华因父亲不准她与恋人小健结婚,被锁于家中,自杀未遂。父亲死后,韶华离家出走,独租一间小屋,以写小说为生。一个大雨滂沱的夜晚,小屋来了一个不速之客章能才,章仰慕她的才气与人品特来相识。 对于章经常性的伤感神情,韶很不能理解。出版社的朋友警告韶,章可能是一个汉奸。周围的人也都如此猜测。后来二人惺惺相惜,就此相爱起来,不久,只重感情、不问政治的韶华与为日本人做事的文化官员章能才相恋,而章不得已在两人私定终身的夜晚离开了。抗战胜利后,章能才销声匿迹,不知去向。韶华几经周折, 在农村找到章,却见他与一寡妇同居,章表示自己已经担当不起韶的爱情了。韶抛弃一切来寻找章,但她悲痛欲绝地发现章竟是个不忠于爱情的男人。。

我始终觉得韶华对能才的爱是远远多于能才对她的。韶华曾问月风,是不是女人的身体都跟着心走,那时,韶华已经深深的爱上了能才。但是在韶华献出自己的初夜,在无视能才汉奸的身份与他结为夫妻,把八字命书交给他时,能才始终没有对韶华说一句我爱你。也许解释为能才是深沉的,对韶华是爱她在心口难开。但是,韶华追随避难的能才到乡下,看到他显然是与所谓的房东太太过起了生活。韶华说,你知道我到这里来是为了什么吗?是为了爱你。我不知道此时的能才把韶华置于何地,他爱着韶华吗?若爱着,怎会把韶华抱在怀里时说的话竟也对别的女人讲?能才指着自己的心口,在这里,她不能跟你比。那么即使爱着,他的心和身体也是分开的,心在韶华,身在那个女人。对两个女人来说,都不公平。于是倔强的韶华离开了能才。

韶华于绝望中回到女友月凤处生活。不久,月凤亦因与热心学生运动的男友小勇一起参加反政府集会而双双遇难。也许,爱情是这个世界里永远都不会消失的主题,更是人类不可或缺的感情要素。但是,爱情总是来的那么突然,而带给我们的永远都只能是无尽的遗憾与回味。没有真正爱过的人是可悲的。通过爱情,可以让人真切的感觉到自己曾经也真正的活过,即使出于当下的我们依然浑浑噩噩,无所事事,但是毕竟有值得珍惜的感情存在过,也就不枉此生了。正如月凤死后韶华来到学校为她收尸时与她的一番对话一样,在外人眼里,月凤纯粹是可以避免这场灾祸的,但是,她还是去了,因为他是她的男人,即使死在了一起也是值得的。有的人生来就是为了爱情而活的。月凤说过,当一个爱上心爱的人的时候,那就是她最痛苦的时候。的确。一个人会为了爱情放弃一切,包括生命,韶华从小姑娘起就有了这种悲剧性格,直到随着剧情的发展,她的爱情陷入了危机。韶华是那种为了爱可以放弃一切的悲剧的女性形象。

后来韶华偶遇穷困潦倒、 四处躲藏的章能才,恰逢为报杀夫之仇的老邻居小妻子向国民党纠察诬告章能才为共产党,韶华为救章能才,逃跑中被汽车撞伤。几年的后一个夜晚,能才与韶华再次相见。正逢国民党排查行人,能才以为有人捉他,情急之下对韶华说出了我实在是爱你。我想作者的内心也是希望让痴痴等爱的韶华如愿的,那可是女人穷尽一生对爱情的追求。

解放前夕,商人余老板用金条换来两张乘末班船赴台的通行证,欲携韶华离开大陆,而结尾却是人潮拥挤的码头,韶华把珍贵的船票交给了能才,同时交出的还有她未知的命运。但韶华是敢于承担将来的,时局动荡而独自面对。因为她爱他,胜过自己。能才发现韶华并未上船,拼命往船下挤,也要跳船,但是迟了。 而悲剧的是人逃不过大时代的命运摆弄,滚滚红尘中,无论情爱多深,如何九死一生,注定悲剧。四十年后 ,章能才返大陆寻找爱人,历经千辛万苦回来所找寻的人已变为一部薄薄的人事档案,能够躲过战乱,最后却死于一场文化浩劫。只留下一部小说《白玉兰》。红尘中的缘来缘去、缘聚缘散,终抵不过匆匆数十载的世事变迁。

但是,我觉得韶华也是幸运的,有个一直爱慕韶华的商人,为了韶华他可以放弃逃离大陆的唯一机会,表现出一种赴汤蹈火的坚毅精神,只是通过他的外表很难发现他具有这种刚韧的性格。通过他,让我再次认识到一个人为了爱情真的可以连生命都可以放弃。

不知谁说过,一个人理性的活着将会是个喜剧,感性的或者将会是个悲剧。我认为此话相当有理。当一个人回过头去看那个曾经承诺海枯石烂也要在一起的自我是那么的陌生,那么的不可理喻,时间会将一切都冲淡,冲淡,直到像韶华一样遇见那个曾几何时可以为他去死的人对他一点感觉都没有,只是觉得很平淡。

人的一生很短暂,在年轻的时候把一年两年当做一生来过,觉得那么的漫长,对女人充满了好奇和探索精神;稍微年长点后,发觉十年二十年也是很快的事情,突然之间发觉人生真的比想象中的还要不堪,还要乏味枯燥的多,年轻时候是那么热血沸腾,那么的冲动。去为一些迟早会来到的事担了那么多多余的心,而没有把时间好好用在将来的事业上,没有抓住机会好好奋斗一番,发现当下做什么都来不及了,做什么都有点力不从心了;等到年纪再大点,连孙子都大了的时候,发觉时不我待,来不及享受生活了,并且开始埋怨年轻点的我为什么没有能好好享受生活的每一天,没有抓经时间去充实人生,到头来才发现自己的一生都虚度了。都在幻想中,不切实际的行动中浪费了自己的一生。然后,郁郁而终。

我很喜欢里面人物的性格,因为真挚、坚持,尽管有太多的无奈 ,人面对战争就太渺小了,任何人都不能左右,只有适应或者死亡。在现在这样的现实社会中,很难再有里面那样的感情了吧,里面那样的韶华了吧。三段感情,却都支离破碎,里面的章能才没什么出彩的地方,那样的男人到处都是,以前、现在、以后,于老板最开始不喜欢他,觉得真的是有点懒蛤蟆吃天鹅肉的感觉,但后来被他的行为感动,为他不值。

里面的爱情太浓烈了,尤其是韶华,她的爱带有一种毁灭性 ,一个以爱为生的女子,其实也没有谁对不起谁,爱情这个东西本来就是说不清的,能相守一生,是何等幸运的事,可又有多少人能有这样的福气呢。

记得张爱玲说过这样一句话,我很喜欢,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要遇见的人,于千万人之中,时间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迟一步,遇上了也只能轻轻地说一句:你也在这里。

滚滚红尘,非云却又飘忽不定,非烟缺又欲迷人眼。说不尽红尘滚滚,道不尽儿女情长,听不完旧闻逸事,看不完离合悲欢。豪杰千年往事,尽成渔樵山歌,故人儿女情长,赚得几多惆怅?

《滚滚红尘》读后感800字


关于《天幕红尘读后感800字》的版权说明:

本文由 佚名收录 同学写作的读后感-天幕红尘读后感800字由读后感大全网友集稿而来,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天幕红尘读后感800字》中由作者提及的观点和立场均属作者自设,本站无权干涉也无相关责任

本站完全免费为全国学子提供各类优质读后感范文,以及写作辅导为已任,对于各类转载引发的纠纷及损失,本站不承担责任。

  • 《亲爱的安德烈》读后感 New

        亲爱的安德烈句子摘抄赏析启发收藏五篇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在认真品味作者写的《亲爱的安德烈》后,相信...

  • 野性的呼唤读后感

        野性的呼唤好词好句及感悟精选五篇在上学的时候,老师会经常要求我们会写读后感。在阅读作者杰克·伦敦写的野性的呼唤...

  • 读与妻书有感

        与妻书课文内容和阅读感受汇集五篇林觉民曰:汝看此书时,吾已成为阴间一鬼。林觉民的与妻书,分明是一封决绝书,此去...

  • 《桃园三结义》读后感

        小学生三国之桃园三结义读后感500字左右(5篇)读后感就是读书笔记,它是阅读一个《桃园三结义》后的心得体会。阅读《桃...


  • 顾城集读后感

        【实用读书心得】顾城读后感范文汇编(5篇)古人曰: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在读过一篇书籍之后人们内心都会有一定...

  • 卖火柴的小女孩读后感

        卖火柴的小女孩积累及赏析理解随着时间流逝,总有那么一些作品让我们记忆深刻。阅读卖火柴的小女孩后,我对安徒生的想...

  • 读钢铁是怎么样炼成的有感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精神感悟与收获(5篇)一篇故事一篇心得,在观看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后我们内心肯定感慨万千,那么...

  • 海底两万里阅读感悟

        海底两万里读书感受和收获汇编(5篇)在读过一篇书籍之后人们内心都会有一定的收获和体会,在认真品味儒勒·凡尔纳写的海...


  • 小王子读后感100初中 Hot

        读后感精选:小王子读后感初中实用版(5篇)初中生在成长的道路上还只是迈出了第一步,仍然需要大人的细心引导。一日读书...

  • 《爱丽丝漫游奇境记》 读后感 Hot

        《爱丽丝漫游奇境记》读后感六篇真正的读书源自内心的热爱,这份爱纯粹天然。好的作品会引起读者的共鸣,会被书中的情...

  • 老人与海读后感 Hot

        老人与海读后感600字作文优秀汇编六篇随着时间流逝,总有那么一些作品让我们记忆深刻。网络上有很多关于老人与海的阅...

  • 老人与海读后感 Hot

        读老人与海有感800字高中生范例六篇我们将阅读后得到的感受和启示写成的文章叫做读后感。每个人对于老人与海,都会有...


  • 珍爱生命作文 Hot

        小学三年级远离危险珍爱生命班会作文古诗云:死去元知万事空!每个人的生命只有一次,人间还有很多值得的事等着去做呢...

  • 有深度有涵养的句子 Hot

        涵养极高深度很深的金句示例五十七条用善意的心情去理解别人的话,会让世界单纯美好容易。世界如此之大,我却能幸运地...

  • 傲慢与偏见读后感 Hot

        傲慢与偏见启发与感悟通用(5篇)阅读过一本书之后人们内心多多少少都会有所感悟,在阅读了傲慢与偏见后,我想您对于这...

  • 一千零一夜心得体会 Hot

        看了一千零一夜整篇书的读后感悟收藏读一本好书就像和一个高尚的人说话,阅读《一千零一夜》后受益匪浅,心中有了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