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教师》读后感

作者: 佚名收录 更新时间:2022-11-19 12:31:41 阅读数量:

《致教师》读后感范文精选

书籍如同一把钥匙,它能帮助我们开启心灵的智慧之窗。想要学到新的知识,这些经典作品就不可或缺。我相信每个人看了作品之后,内心也一定会有所触动,最好我们可以用读后感文章的方式,将阅读中的体验记录成文。在读了作品后,您自己有什么感想呢?小编帮大家整理了《致教师》读后感范文精选”,敬请阅读,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致教师》读后感范文 篇1

拜读余映潮老师《致语文教师》一书,不由自主便会沉浸其中,被他的成长经历所吸引,被他的智慧所吸引,被他的激情所吸引,被他的自信所吸引,被他的精神所吸引,被他的教学理念所吸引,被他的“板块式”教学所吸引……书中字字珠玑,句句警语,朴实无华却浸润肺腑。感恩遇见,遇见这样一本好书!感恩遇见,遇见这样一位良师!

十多年的知青下放生活,没有将他的追求湮灭;十几年的农村生活,没有将他的理想变得平庸;三十几年的教研工作,没有将他的精神压垮。“成百张粘贴在书柜和墙壁上的“任务”纸条,千余节的听课记录,坚持数十年的资料阅读,无法计算的资料目录索引的积累”,彰显着他的严谨,他的孤独,他的快乐,他的骄傲;“几尺高的写作手稿,1000多篇长短论文的发表,七本专著的出版,十几部书稿的编纂,23年的xx市中考语文命题,上百套各类语文试题的编拟”,他追赶着太阳,与时间赛跑,将自己的生命延长;“xx市中学语文五支教研队伍的培养,连续16年xx市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艺术研讨会的召开,上百节课的教学演示,几十个专题讲座的准备”,他的每一项任务都艰苦卓绝,他在常人难以坚持的坚持中磨练自己、发展自己,最终成就了他自己,提升了生命的质量……细细的品读,我仿佛听到竹子拔节的声音,我仿佛听到浪潮奔涌的声音,我仿佛听到生命在呐喊的声音!余映潮,就像大海里的浪潮,永不停息,永远向前!在教学教研这条艰辛的路上,他以教研为乐,以教学为乐,将生命、时间化为工作中、研究中无数优美的细节,他用思想的光芒将生命中的每一个日子点亮,将生命的宽度拓宽再拓宽。即使青丝变白发,他依然年轻,像重生的蝶,像涅槃的凰,让每一个平凡的日子闪光。能够师从这样一位良师,真是三生有幸!

悟教

曾经以为教学的繁杂任务占用了全部的工作时间,哪里有时间去读那么多的书,哪里有时间去做那么多的研究,哪里有时间去精心设计每一个教案,结果是从教20年,没读过几本书,没做过什么研究,甚至连教案都没有几个能拿得出手的。余映潮老师没有居高临下地说教,他用亲身经历和感受,用他的教学研究与实践告诉我们:

要做一名有智慧的语文教师。

“我希望每一位语文教师在生活中、工作中都充满智慧。”这是余映潮老师对每一位语文教师的殷殷期望。他期望我们有成长的智慧,他期望我们有教学的智慧,他期望我们有治学的智慧。

做一名有智慧的语文教师,要历练生命,坚持走难走的路,每天做一点,一直向前走;

做一名有智慧的语文教师,要有毅力,要勤奋,要自信,要坚强,要能在喧嚣的世界里沉静下来,积累人生的美丽;

做一名有智慧的语文教师,要找准方向,钻研教学,探究专题,勤奋积累,形成特长;

做一名有智慧的语文教师,要抓住时间,成功的机会在八小时之外,要挤出时间去读书,挤出时间去做笔记,挤出时间去做点研究,挤出时间去精心设计每一个教案,挤出时间去练好四项基本功,挤出时间去发展自己;

做一名有智慧的语文教师,要在很长的时间段内坚持运用一种主要的学习方法,全力以赴,持之以恒,突破难点,提高认识,形成自己的见解;

做一名有智慧的语文教师,要追求创新,脚踏实地、恰如其分地进行教学研究方面的创新;

做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要不断学习,博采众长,充分利用一切学习机会,学习百家而顿悟,积淀教学素养而成风格;

做一名有智慧的语文教师,要以教学为乐,以教研为乐,以苦为乐,以为语文教育事业而进行奋斗为乐!

感恩

感恩遇见,在我彷徨的时候,为我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感恩遇见,在我止步的时候,为我注入奋斗了力量!

感恩遇见,在我年轻的时候,鼓励我去追赶太阳!

感恩遇见,遇见这样一本好书!

感恩遇见,遇见这样一位良师!

路途漫漫,教艺无涯,让我们翻山越岭,一路前行!

《致教师》读后感范文 篇2

朱永新先生作为新教育实验的发言人,其教育思想引人深思,这在《致教师》一书中有明显的展现:前言中有一首诗:“……教师,不是春蚕,教师的固步自封才会作茧自缚,心灵的成长来自每个季节……”“我是教师,以现在求证未来,让生命幸福完整。”让我甚是喜欢,因为它道出了我的心声,与我心有戚戚焉。

朱永新曾指出:新教育的目标追求就是追求理想,超越自我。只有追求理想,超越自我,才能培养积极的认识态度,才能真正地做到让教师,学生和学校一起成长,我们认为参加我们实验的所有的学校的老师都应该有自己的梦,都应该给自己有一种挑战自我的勇气,有一种超越自我的一种精神。每一个老师,每一个学生都要成功,每个学生都要找到成功的感觉,相当部分的老师和学生都能够成材,最后有大的成就。每个老师都要成长,相当多的人能够成功,有一部分人能够成材,成就。所有实验的人都要感觉到自己在不断地进步,在成长着,成长并快乐着。这是我们追求的一种境界。

而我们该如何实现这一目标呢?《致教师》一书给了我们明确的答案。

《致教师》的每一篇文章,均由一个一个具体的问题开启,传递着普通基层教师的境遇与困惑,苦恼与疼痛。那些提问者,有的是刚刚走上讲台的新教师,有的是遭遇职业倦怠的老教师;有的奔波于城市,有的坚守于乡村;有的教语文,有的教数学……每一个提问者,都意味着不同的成长环境,不同的人生经历,不同的生命叙事。因为他们的存在,《致教师》中的“教师”不再是空泛的职业人群,而是一个一个鲜活的“人”。里面的问题与话题,哪一个都逃不出教育与生活的庸常。就像擦亮星星上的灰尘一样,朱先生以他的文字不断擦亮“教师”二字。

全书共分四辑,即“给我一个做教师的理由”“借我一双好老师的慧眼”“愿我书写一部教师生命的传奇”“让我们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前三辑共收录先生与一线教师对话的46封问答式书信,最后一辑收录自20xx年以来先生为寄语新教育同仁的5篇年度致辞。他用朴素却不乏生形象的语言回答一线普通老师最关心最困惑的问题:“如何学会思考?”“如何进行专业阅读?”“如何应对自己不如学生的困境?”“如何保持教育热情?”“如何享受你的教育生涯?”“如何尽快成长为名师?”“如何在压力下坚守?”“如何对学生一视同仁?”“如何让自己越来越坚定?”

总的来说,书中朱永新老师提出了以下几点:

一、 教育幸福。

理念教育是一种生活方式,学习不应该只是"为将来的工作与生活作准备",教育本该是生活的基本方式,儿童今天在学校里所接受的教育,在为长远的人生与社会理想服务的同时,本身就应该是幸福的生活。新教育强调"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这既是对教育终极意义的思考与追求,也是对当下畸形教育提出疗治的愿望与计划。

他告诉我们,教育既要满足学生最基本的需要。如安全的需要与被爱的需要等,更要促进学生萌发高层次的需要,如爱他人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社会认可的需要等等。新教育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实现人的"全面和谐的成长",能够让每个受教育者获得成功的智力,整合的智慧,高尚的德性,丰富的情感。

在他眼里,教师不是春蚕,不是蜡烛;不是一个隐喻与一个标本,更不是灵魂工程师,教师就是教师,每天都在平凡与神圣中穿行,他生命的价值在于“以现在求证未来,让生命幸福完整”。

“幸福”与“完整”,成为新教育最为饱满的两枚理想种子。因为它们的存在,教师挣脱一切“标签”“脸谱”与“定型”,悄然还原成真实的生命,真实的“人”,以幸福成全生命的“人”。

如何做一个幸福教育的人呢?

1、要对教育生涯充满理想

幸福是什么?幸福是一种动态的追求,反映了人的当下的一种心态。而教师的幸福又是什么?教师的幸福就是:心中有盼头,手中有事做,身边有亲友,家中有积蓄。如果仅仅把教师当做一种职业,那么在当下,它可能未必是一种让人感到轻松愉悦幸福的职业。

如果没有理想,任何一种职业都会是无趣的,更何况是教育。教育不能没有理想,有理想的教育注定精彩纷呈。教师职业毕竟比其他职业有更多憧憬,因为我们的工作对象是一个个活泼可爱的孩子。也许我们的工作不像一些人说得那样有诗意,但是当我们想到,我们的工作会在不久的将来起作用,就能使我们感到美和幸福。看到那些参天大树时,常常想到曾经它们和所有的树都一样,曾经都是株幼苗,在经历了百年、千年后,依然挺立于世,让所有人都能接受它的庇荫,让所有人敬仰它的活力。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如同每一位诗人那样,都是因为有梦有理想,有梦有理想的教师才能教育出真正的人。

“当生活没有梦时,生命的意义也就完结了,教育也就没有了意义。”在中国教育的现实中,教师的忙与苦是勿庸置疑。教师的工作涉及教材分析、课堂教学、班级管理等多方面的工作,还有教育活动中的突发事故太多,问题学生层出不穷。只有当你理解了记忆的方法与过程,才不会为学生背不出科文而生气了,你也就不苦了;当你理解人的能力差异和发展差异,理解了所谓“差生”的形成过程时,就不会为“差生”的存在而生气了,你也就不累了;当你理解了少儿多动症时,就不会把学生的动当作对上课的反抗,也不会简单地对自己教学能力的产生否定,你也就幸福并快乐着。恨铁不成钢,这个恨是不理性的爱,因为教师没有掌握铁如何成钢的规律;从专家型教师身上可以看到,他们面对教育教学事故时,是那么的自信与从容,是那么的驾轻就熟。这是因为他们见多了,把握了规律,从而让事故变成了故事。

2、 要有自己的特性

一个优秀的教师,必须具有远大的理想,不断的给自己提出追求目标,同时又要有激情,要善于认识自己,发现自己。

今天的教师应该有自己独特教学个性。那就是不人云亦云,有自己独特的教学思路和主张。老师要善于发现自己的个性和业务方面的独到优势,在夯实自己教学能力的基础的同时,培养出自己独特的教育理念和教学个性。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学生个性,要求老师对于自身要有清晰的认识,并善于不断调整自己的定位,在学校环境和个人条件之间寻求平衡。当今教育,教师最缺少的就是独立人格和自由精神,导致培养出的孩子千人一面,缺乏创新能力和独特气质。教学个性本身就意味着创造力。

3、 要对学生一视同仁

人与人之间的智力、才能、学习成绩、性格特点、家庭经济情况等等存在着客观差别,但每个人的尊严和权利都是绝对相等的。作为老师要有一颗平等之心,对学生必须“一视同仁”,公正对待每一位学生,使全体学生得到发展。

一个老师通常要面对几十甚至上百个学生,学生性格有好有坏,成绩有优有劣,能够关注每一个学生,并爱护每个学生,是这一类老师所具备的能力。把学生当学生看,把人当人看,不惟成绩论素质,不惟喜好论好恶,不惟家境论高低。有人说,关注每一个学生,就是要做到关注成绩最差的学生。我想补充一句,关注每一个学生,也要做到关注你最讨厌的学生。

我们要做的就是要善于发现学生的特别之处,一旦孩子发现了自己,找到了自我,他就会爆发出我们难以想象的能量。这让我想起了“皮格马利翁”效应 :当教师受到实验者的暗示,不仅对这些资质平平却被实验者认为是“未来的花朵”的学生抱有期望,而且也会有意无意地通过各种态度、表情与行动方式将这种暗含的期待微妙地传递给他们,其中包括更多的提问、辅导等。当这些学生获得期望的信息后,也会产生鼓励的效应,更加努力地学习。长此以往,不仅师生间的心理距离近了,学生对自己的期望和对老师的感激与回报也会逐步提高。

二、 提升自我素养

1、 阅读

作为一名教师,第一项修炼就是做读书人。对一个教师而言,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就是一种真正的备课。如同军人喜爱武器,孩子喜欢小玩具一样,教师的挚爱应该是书籍,只读教材和教参两类书的教师无论如何不能称之为优秀教师。如朱教授所说:“你的阅读生活,绝不仅仅是帮助你获得知识,获得教育的智慧,更重要的是帮助你拥有宁静的心态,儒雅的姿态,积极的状态。”难道不是吗?一个真正的人应该在灵魂深处有一份精神宝藏,这就是他通宵达旦地读过一二百本好书。在阅读中获得教养,获得心灵和精神地完善,勤者因书而富,富者因书而贵。

如果没有教师的阅读,就没有教师的真正意义上的成长与发展。教师的教育智慧从哪里来?人类几千年的教育历史中,创造和积累了许多宝贵的教育思想财富。这些财富保存的载体主要就是教育的经典著作,阅读经典,与过去的教育家对话,是教师成长的基本条件,也是教师教育思想形成与发展的基础。教育智慧的形成,在一定意义上说,就是跨越由这些经典构成的桥梁的过程。这是一个不可超越的过程。人类教育过程虽然不断变迁和发展,但是教育的根本不会变化,教育培养人的功能不会变化,教育过程的内在规律不会变化。现代的许多教育新思想,其实只不过是用我们这个时代的语言和案例与过去的大师对话而已。

对于任何一个具体的专业领域而言,存在着一个最合理的知识结构;专业发展,必然会经历一种“浪漫→精确→综合”的有机过程;每一门类知识的掌握,都存在着一条由浅入深的路径;对每一个教师而言,都存在着一条独一无二的阅读路径;在特定的发展阶段中的具体老师,面对特殊的场景,一定有一本最适合他阅读的书。

2、 写作

一个人的专业写作史,就是他的教育史。我们的教育生活是由无数的碎片组成,这些碎片往往会形成破碎的未经省察的经验,使教育教学在比较低的层面上不断重复。而通过专业写作,就能够有效地对经验进行反思,从碎片中提取有意义的东西并加以理解,形成我们的经验融入教育生活,使之成为我们专业反应的一部分,使我们的教育实践更加富有洞察力。这样,这些碎片就可以经过拼合成为美丽的图景,就像把散落的珍珠串成美丽的项链。

到现在为止,为发表文章而写,为评定职称而写,为应付检查而写,仍然是教育写作中的常见现象。针对这种现象,要进行专业写作,不以外在的名利为终极目标,不为写作而写作,而是为了使写作恢复本来面目,服务于日常教育教学实践,成为自我反思的基本手段,促进学生以及自身的幸福完整。

同时,通过教育日记、教育故事、教育案例分析等形式,记录、反思教师的日常教育和学习生活,可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生的自主成长。经过几年的探索,新教育实验已经从过去的提倡教师写作,发展到目前强调专业写作,把专业阅读、专业写作、专业发展共同体作为教师专业发展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3、 共同发展

目前,在绝大多数学校,一方面同事之间讳莫如深,教室的门始终向他人关闭着,教师之间仍然是生活在同一个校园里的陌生人;另一方面,一些渴望成长的年轻教师仍然处在孤军奋战的状态,他们个人的`摸索往往由于自身的思维见障而无法看清问题的本质,他们个人的反思也往往由于自身的理论功底而无法对自己导致问题的思维方式进行剖析。

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必须建立在自觉自愿、积极主动的基础之上,这是形成一个良好共同体宽松氛围的土壤。如果只是利用行政命令,而不是“尺码相同”的人的相聚,共同体就会流于形式。同时,共同体成员的共同愿景非常重要,在活动中应体现其整体性的目标及阶段性的目标。每个成员都能在心中明白共同体的价值与方向,在团体活动中不断证明自己存在的理由与意义,在活动中体验成就感,这是持续参加共同体活动的动力,也是激活其持续发展最主要的因素。

要积极探索建立各种基于同一教研组、教学组的,或者是本校的、校际的,以及利用网络的各种专业发展共同体。最近几年发展起来的比较有影响的教育专业发展共同体就有:新教育研究中心“相约星期二”沙龙、天津著名特级教师张万祥的班主任学习小组、温州苍南新教育俱乐部、河南焦作“毛虫与蝴蝶”儿童阅读共同体、贵州凤冈新教育共同体、“镇西共读”阅读团队等,利用教育在线网站建立的散布于各个地区、学校的大大小小的毛虫群落(儿童阅读研究小组)与“海拔五千——新教育教师读书会”QQ群、构筑理想课堂QQ群,更是形成了目前全国规模最大的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而充分利用专业共同体进行日常的共同阅读、相互评议批注教育作品、相互听课议课,也是教育实验最日常的研究方式。

三、 注重过程,落实有效教育

1、落实有效教育框架

朱永新认为:“落实有效教育框架,为课堂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已成为新教育人进行课堂框架研究的起点。"我们希望这个框架,可以成为我们理解课堂的一个工具。"

朱永新还认为:这个框架分为教学目标、预习作业、个体学生学习清单和教学板块。"预习"被朱永新称为这个框架的一大特色,"预习是学生独立学习的机会,不应只是为课堂教学做一些准备工作,而应尽可能地针对所有教学目标,是真正的自主学习。"这就重新确立"教为学服务,让学生的学习成为课堂的真正核心"的思想。要让每一分钟都有所计划、富有成效。

2、发掘知识魅力

他提出,要发掘知识这一伟大事物内在的魅力。朱永新所讲的"知识",不能理解为静态的写在书本上的知识,而要视为一个动词、一个有待重新发现的事物奥秘,以及发现这种奥秘的方法和过程。朱永新认为:优秀的课堂教学,就是要重现这一神奇的发现与创造的过程。核心是智力挑战、思维训练。

理想课堂不会停留于人与知识的对话这一维度,而要展开三重对话:人与知识的对话、人与他者的对话、人与自己的对话。"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说,课堂教学不仅实现了知识的复现,而且也实现了人的复活--师生生命的复活"。

4、 以现实求证未来

《致教师》的最后一辑文字,不是答问,胜似答问。读之,心情久久无法平静。那是自20xx年起,每一年度的辞旧迎新之时,朱永新先生深夜或凌晨写给全国新教育同仁的年度献辞。

或许,在永新先生眼里,岁末年初最是年岁的刻度,是现在与未来的节点。而在他心里,教师的终极意义在于“以现实求证未来”。读他关于新教育的年度文字,我们无法忽略那漫天飘着祝福的跨年语境,更无法忽略的是,新教育实验于神州大地间得到的热切呼应。新教育所构建的“晨诵、午读、暮省”的教育生活节奏,正在柔软地植入了千百万师生的内心。

教育是一切的“果”,也是一切的“因”。对一个教师来说,痛恨积弊的方式是行动,是将让自己置身于“涨潮的海上”,相信“爱教育,就是爱自己”,相信每朵乌云背后都有阳光。唯有建设,唯有行动,才能“带着使命,带着爱”,“向没有污染的地方,重新出发”。

三尺讲坛,只因为我们具有足以让一代代人传承的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爱生如子的精神,只因我们具有勤学、乐施、向善的品德,只因我们对学生始终抱有极大的热情,实实在在地走近他们,真真挚挚地关注他们,热热忱忱地服务他们,学生就将我们作为恩师,不管我们是否清贫,不管我们是否平凡,学生都会把我们铭刻于心,成为他们心中永远的精神丰碑,也是我们成为历史所铭记的、无上光荣的人。本学期对我而言,是一个漫长、煎熬、充实、幸福的一个过程;经历了很多事,焦头烂额,偶尔心情难免浮躁!我感恩所有在我困难时帮助过我的人,今天我想感谢的是它--朱永新老师的《致教师》,每当迷惑时,是它能让我平静下来,反思自己,与自己的内心交流。对本书中其中《教师的幸福在哪里》感触很深。

追求幸福是人的一种本性,可作为教师的幸福不仅仅是一个人的事情。一位没有幸福感的教师很难塑造出幸福的学生。只有当教师心中洋溢着幸福美好的情慷时,他们的脸上才会有灿烂的阳光,并自然而然地照亮和温暖学生的心房,塑造学生幸福的心灵;只有当教师情绪饱满和内心充实时,他们才会自然而然地流露出对细节的关注和乐于分享的真诚,学生才会感到幸福。所以,为了自己,为了学生,教师们要学会寻找幸福。那么,教师又要到哪里才能找寻到幸福呢?

教师的幸福在课堂教学中:有人说,人生有四种境界是幸福的:母亲给孩子洗完澡抱着孩子的时候;医生给病人做完手术病人康复了的时候;孩子在沙滩上堆出自己满意的沙堡的时候;一个作家写完了作品画上最后的一个句号的时候。那么,我觉得教师的幸福就是轻松自如地上完一节课的时候。教师的主要职责是教学,而教学的过程就是一个对生命追问的过程。可有的教师却有着这样的生命体验:“头脑是满的,内心却是空的;时间是满的,生命是空的。”同样是上课,缺乏生命修养的教师,只是为知识而上课,教师的心只是在等待,等待学生记住一些概念、背会几条定律、答出几个问题,做对几个练习题。教师在苦苦等待中,变得紧张、烦恼、焦躁,甚至痛苦,幸福被等待无情地遮蔽了。而具有生命学问和修养的教师,他是在上课,但他同时又是在享受课。他面带微笑走进教室,迎

来的是一张张天真的笑脸,听到的是一声声“老师好”的问候,他在课堂上彻底放松,全身心地走进课堂,走近学生,同学生一起去探索,去研究,和学生情绪相融、心心相印。他会把问题生活化,知识过程化,学习体验化。他会彻底打开自己的生命,去感受、去触摸、去体验课堂中的每一个细节,他会在课堂上率性而为,和学生一起欢笑、一起流泪、一起沉思、一起震撼、一起失败、一起成功,这时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就会油然而生。

教师的幸福在学生成长中:学生的成长是教师最大的快乐,对教师来说,教育的意义就是学生的成长和进步。特别是看着学生一天天成长变化,他更有一种由衷的喜悦,这是他辛勤劳动的最好回报,也是他全部付出的价值所在,虽然他可能一辈子默默无闻,当不了作家、科学家、工程师……也可能终生得不到什么值得炫耀的荣誉或奖章,但他可能有引以为傲的已成为作家、科学家、工程师的学生,甚至有功勋卓著、成绩斐然、值得他崇拜的弟子,当然,更多的是已经自立为人、立足于社会的普通劳动者,是他曾经为之付出心血和青春的年轻一代的人生,还有什么比这更快乐呢?他已经别无所求,这就是他所渴望的生活。实实在在感受到了自己倾注心血的回报,意识到对学生未来的影响,透过学生的成长,他看到了自己劳动的果实,这成为教师职业信念的重要支撑。对平凡的工作充满热爱,对这些教师来说,孩子那灿烂天真的笑脸是天底下最美丽迷人的图画,教室里传出的朗朗读书声是世界上最美妙动听的音乐,校园是地球上最纯美圣洁的净土。所有的辛苦和压力都变成了一种愉快、一种他乐于去迎接并以欢乐的心境去化解的“美差”,即便是在条件极其艰苦、生活非常清贫的情况下,他也怀着极大的热忱、带着浓厚的兴趣,无怨无悔地做好每一件事。只要一听到上课的铃声,他就精神振奋,所有的疲劳都不翼而飞;只要一走上讲台,他就激情荡漾,浑身都洋溢着蓬勃的生气。他觉得自己喜欢教书也最适合教书,只有在教室里,在学生身边,他才能找到自己存在的位置,这些教师已经把他们的兴趣与自己的事业放在一起,因为爱孩子、爱学校、爱事业而无怨无悔地当一辈子教师。

教师的幸福在学习追求中:教育需要智慧,课堂教学更应该充满智慧。充满智慧的课堂是精彩的,精彩的课堂需要教师去创设,所以教师就应该充满智慧。每个人的智慧并不是与生俱来的,他首先要付出,付出勤奋,付出辛劳,付出艰辛。因此,教师要拥有教育的智慧,就要付出大量时间刻苦学习。首先,向书本学习,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了其一生要与书本打交道。

教师要坐下来、静下心、研读一些很专业的书,如课标、教材、教参、教案、辅导练习等;也要读一些很理论的书,如教育教学理论、教育学、心理学等一读经典的,也可读流行的。教师要按时阅读教育教学杂志,定期浏览综合类报刊、文学类杂志等,让自己浸润在文化的滋养里,由内而外地散发光泽。还要读一些教育专著和教育随笔,走进伟人,与大师对话,与另一个自己坦诚相见,你的眼光会变得高远,你的内心会变得坦然,你的思维会变得开阔,你的精神会变得饱满,你的生活会变得充实。其次,向同行学习,学习他们工作的热情、教学的思路、教法的改革与创新,增长自己的智慧。同时,多交流。交流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式。我们往往发现:几个志趣相投的同事、朋友,即使是闲聊,也会时时有智慧的碰撞,有新观点的产生,不知不觉地解决了困惑已久的问题。因此,学习能使教师充满智慧,充满智慧的教师总是愉快的,愉快的生活肯定是幸福的。

教师的幸福在付出奉献中:当教师不可能大红大紫、风光无限,也不可能轰轰烈烈、气壮山河。教师的命运,注定要与清贫和奉献为伍。在教师这个岗位上,没有令人羡慕的地位和权力,也没有悠闲自在的舒适和安逸,有的只是默默地付出和贡献。已是81岁高龄的于漪老师,在59年的教育生涯中,无私奉献、执著探索,不断从经验与感悟走向理性与科学,着力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立体化施教,全方位育人,具有独特的教学风格。注重培养青年教师,做好传帮带。她心里始终装着两把“尺”,一把是量别人长处,一把是量自己不足,只有看到自己的不足或缺点,自身才有驱动力。在她半个多世纪的从教生涯中,一切以教师人格为依据:智如泉涌,行可为表仪为人师。她的教育理念、教育实践、教学改革彰显着师者风范,她的事迹也每每引发我们心灵深处的震撼与感动。于漪老师的人生座右铭是“一辈子做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在于漪看来,“累累创伤,是生命给你最好的东西”。在她的心目中,既然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就同时选择了高尚。首先要“知如泉涌”,而且要有伟大的人格力量。

享受教育的教师;是一个能实现自我价值的教师,在平淡中享受教育的幸福,是教师对自己的期许。学习、工作,不经意间一定还会遇到很多不期而至的快乐。让我们对生命尊严进行最真挚的仰望———静静地,守望花开,聆听每一朵花开的声音,享受每一朵花开的芬芳,惊叹每一朵花开的娇艳。

《致教师》读后感范文 篇3

在第二辑中,王老师告诫我们不要急。说实话,在没有看到这本书之前,我是真的着急了。作为一名年轻教师,在目睹了我校其他老师那些娴熟的教学技巧、高超的教学能力之后,总觉得自己是一只丑小鸭,见不得世面,有时甚至怀疑自己是不是适合做教师。没有出口成章的本领,没有得体漂亮的好字,更不能写出不赞一词的好文章,但凡有一点上进之心,想不做到妄自菲薄,简直比登天还难。但看了这个专辑里面的19篇文章之后,我才幡然醒悟,哦!原来我并不是一无是处,只是我太过着急了。吴老师告诉我们“无论是对学生的教育,还是对自己的专业发展,好多事,都不要着急”。“年轻真好,但是无论如何,不能以为这个年龄什么事都可以去做,也不要以为这些事只要靠精力就能做成。”还有“对未来的期待应当肯定,但不能操之过急。这些话语,真的是点醒了我这个糊涂之人。

记得我在读叶嘉莹先生的书时,里面的专业知识我大概忘得差不多了,但有一句话却始终指引着我前进的方向,那就是“知足以励前,知不足以自勉也。”人应该抱着知足常乐的心态,在积极的情绪中去完成自己的人生抱负,不要因为自己的不足缺陷而沉溺其中不能自拔,而是应该积极寻求弥补的道路,让自己变得更加完美、优秀。我觉得这和吴老师的话有异曲同工之妙。作为一名新教师,当务之急就是让自己立足讲台,而不是被一些荣誉称号所羁绊,也不是看到身边同事的优秀而否定自己。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轨迹,踏踏实实走自己的路,稳稳当当的前进,相信若干年后,收获的绝不是碌碌无为,而是点点滴滴的实在幸福感。相反,如果只是追随别人的脚步,在意别人的评价,在扭曲自己的本性中匆匆忙忙的活着,追逐着自己并不想要的东西,即使到时候荣誉等身,内心却早已被折磨的千疮百孔。

我又想起了最常听的一句话:人们往往只顾自己走的有多远,却不肯停下脚步欣赏沿途的风景,等到路的尽头才发现,其实自己一无所获。作为一名教师,学生就是我们的风景,如果我们能够做到心无旁骛的欣赏他们,我相信最后的结局是双赢的。这句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并不那么容易,要做成功就更不容易了。试想,从古至今,又有多少人用尽毕生的精力去做一件事?孔子做了,在小时候就学摆上小盆小盘什么的,学着大人祭天祭祖;读书的时候,精心钻研,对古礼非常熟悉;周游列国七八年,坎坷磨难经历了不少,但始终没有忘记把精力放在整理古代文化典籍和教育学生上面。司马迁做到了,用了18年的时间写了史家绝唱之《史记》;曹雪芹也算是一个,“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虽然教师从踏上工作岗位之日起算起,到告老还乡之时,在讲台上的时间也不短,但又有多少教师能够做到心无旁骛的为了学生?如果用毕生的精力去认真书写“教师”这两个字,即使到头来不功成名就,也会赢得多彩的人生。因为爱学生,我们就会不断的追求高超的教学技巧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获得知识;因为爱学生,我们就会主动的去猎取各方面的知识,读各种书籍,为自己充电,然后去照亮他们;因为爱学生,我们会让自己变得更加优秀,用人格的力量去牵引他们前行;因为爱学生,我们摈除生活中的鸡毛蒜皮之事,专注于学生的成长。总之,爱的力量是伟大的,它会促使我们在教育之路上不敢有丝毫懈怠,激发我们慢慢前行。

所以,我不再畏惧害怕,也不再妄自菲薄,因为心中有爱,我相信在这条教师之路我可以凭借自己的力量做的更好。

《致教师》读后感范文 篇4

“理想”一词于百度词典中意指对未来事物的美好想象和希望。其实,对于任何人,任何一个伟大的人都应该有属于自己的伟大理想,也都希望自己的生活或是自己的事业这样或那样的美好,并且逐步让自己的心中理想得以实现。

如果一个人失去了理想,那么他的生命将毫无意义可言。精神理想的失去,现实的躯体必将是物质的、老化的、无灵气的一堆肉体。所以,我们每个人都要在心中构思出一个理想,而这个理想其实就是你美好生活的引导者,就是你大干拼搏的精神引领者。因此,我们人类不可以没有理想,没有理想的一个民族是一个不攻自破的、失败的共同体。然而,在我们的生活中,其实大自然也有着自己的伟大理想。试想,如果大地没有摇身一变成为最高峰的理想,怎么能忍受着地壳的巨大运动和强烈的撞击的痛苦?我曾经写下一首这样的诗:

大海,仿若风暴的温床

闪电,斜挂天边一次次的练习狂草

海鸥,急促狂乱的逃逸

乌云,在戏台上拉出一道道帷幕

…………

到了陆地

不管凹凸

风暴胡乱的怒吼

带走飞沙走石……

它沾的起放的下

在我心中

教育这个词儿

却无法逃避理想的追求

只想留住

的确,大海有着自己的理想,成为了风暴的温床;闪电有着自己的理想,不怕苦不怕别人讥嘲,天天一次次的练习狂草;海鸥有着自己的理想,拼命急促的逃逸,只为求得一息安宁;乌云有着自己的理想,想给人们带来一部美妙的戏剧,一直“现场直播”道道帷幕……

更何况作为教师的我们呢?我认为,教师是专业化从事教育生活的,所以教师的教育更需要一个美好的理想,对每一天的教育生活要充满理想,要对教育理想产生无限的憧憬与向往,冲动才能生成不一样的教育理想,激动就是教育理想实现的基石,所以教师要有教育理想,值得拥有,更值得坚守,也必须要坚守。

坦白的说,教育和理想是不可分离的。教育要有理想,要让教育充满理想,这样的教育才会变得有意义。其实教育就是培养一切人的事业,而人是物质和精神的统一体,人类不同于其他动物的唯一特点是:有理想。因此支撑人类生活的是理想。当下,教育的理想就是引领教育事业蒸蒸日上的正能量,就是激发更多的有志者为教育事业而奋斗的博大力量。

一个教师,如果真正的拥有教育理想,那么就必然会激发出全部的力量,挖掘出更多的潜能,不断让自己在教育的道路上逐渐成长。一个教师的理想将会带领更多的教师充满教育理想,继而影响到整个学校,乃至整个地区的教育事业。所以理想是必不可少的,虽说理想只是对美好事物的憧憬罢了,但是,我们教师必须得有自己的精神信念和教育理想、教育追求。

教师●教育●理想,这三个词原本应属于统一体,只要有教育就离不开教师的存在,有了教师,就一定得从事教育事业,那么理想的产生应随之而来。拥有教育理想的教师即使再年长,那也是有着一颗年轻的心。而没有拥有教育理想的教师即使再年轻,其实已经老了。由此,教育离不开理想。教师,是最需要有教育理想的一个群体。

《致教师》读后感范文 篇5

跟岗学习期间,茹清平老师买了很多好书,其中有吴非老师《致青年教师》。以前看过吴非老师的《不跪着教书》,觉得不错,所以,我又挑了吴非老师的这本《致青年教师》。这本书让我受益匪浅。

《我们要有什么样的志趣》就让我深在同感。说实话,我身边也有不少吴非老师所写的老师。他们对打麻将、打扑克、炒股票、“偷菜”感兴趣。我也曾对此感到不可思议。看了吴老师的文章,我释然了。的确,我们不可能要求别人接受自己的生活方式。志趣不同,我们只能要求自己能有较高尚的志趣,要求自己不能松懈。至少,我要让学生少遇到一个只关心汽车、房子,而对读书、甚至于教学都没兴趣的老师吧。吴非老师说得对: “对教师职业生命负责”,是教育政策制定者和管理者的职责,更应当是我们教师自身的追求。一名合格的教师必须是一个“思想者”“学习者”“实践者”“写作者”。

《做个有胸襟的老师》这篇文章,让我我更加深信:教育者的胸襟,是学生的天地。教师的胸襟有多宽,学生的精神天地就有多大。好的老师,其心境如海洋一般辽阔,如长空一般高远。教师心胸博大,他的学生才能面朝大海,他的学生才能仰望星空。他所教的学科,就有可能成为乐园,他的学生,才会开垦自己心灵,建造精神家园。人生中能遇上胸襟辽阔的教师,学生自然“大气”,自然能顶天立地。为了让学生胸襟开阔,我能不要求自己做个有胸襟的教师吗?有不少老师过多的指责学生,说现在的学生胸襟狭窄,太过“小气”。我们当然可以从家庭、社会找到原因,但为什么不反思自己:做为一个老师,我是一个“大气”的人吗?我的胸襟有多宽呢?

《不是活泼,是缺乏教养》一本中,吴老师虽然只提到了一些青年教师的缺乏教养。我所想到更多。教育者的缺乏文明素养,他的学生就可能粗俗。我们的教育在硬件上并不比发达国家差(至少珠三角的城市是如此),可我们的教师的理论基础、教育理念、文明素养方面与人家的差距是多大呢?更可怕的是,不少教育工作者不仅没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反而将缺点看成优点,鼓励自己的学生、子女也“活泼” 。他们还将“有礼”看成是受束缚,将指责、抱怨当成是“有思想”,将上网玩游戏当成是赶上了时代。我不知道学生——还缺乏判断能力的孩子会被引导向何方?

回顾《不能让学生认为我们不认真》这篇文章,我一直深深反思我自己:在我的教学过程中有没有出现过不认真?吴非老师的一句话“我宁可让学生认为我的教学水平差,也不愿意他们认为我不认真”说到了我的心里,我更加明白了我以后的工作该怎么做。

《不能疏忽的教育细节》这篇文章中说道“因为工作繁重,事务庞杂,许多教师的案头总是堆满了各种东西。如果摆放有序,关系不大。如果既杂且乱,学生看到了,他对自己的杂乱无章也会变得无所谓。在行为习惯的养成上,教师常常是榜样。看到一些教师注意办公桌的整洁,簿本摆放整齐,私人物品和办公用品位置安排恰当,学生对他们的教学自然会多一分信任感。”我想到了我自己,有很多时候也会因为各种原因,我忽视了教育中的细节问题,真是倍感羞愧。校园里有些事,在教育圈外的人看来,似乎微不足道,也很少有人去关注,但对教育者来说,如果不关注细节的作用,很难为人师表。在和老校友的接触中,我发现他们能记住当年学习生活中许多有意思的细节,教师的言行潜移默化地影响过他们,如影随形半个世纪,还会通过他们传到更远的年代。

教学,特别是语文学科的教学要承担起更多的教育功能,决不仅仅是为了考试,而是为了学生终生的发展,这一点应该不会有什么不同看法。遗憾的是,我们当老师却常常将此挂在嘴边,却不能落实于行动。

学生在青少年时代读什么书,思考什么样的问题,将决定其一生的精神高度。语文教学要让学生追求更高尚的人生理想,有更大的人生格局,需要他们自身的努力,更需要老师,特别是语文老师的辛勤付出。

让我们始终记住:我们是教师,我们对学生、对孩子有更多、更大的责任……

关于《《致教师》读后感》的版权说明:

本文由 佚名收录 同学写作的读后感-《致教师》读后感由读后感大全网友集稿而来,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致教师》读后感》中由作者提及的观点和立场均属作者自设,本站无权干涉也无相关责任

本站完全免费为全国学子提供各类优质读后感范文,以及写作辅导为已任,对于各类转载引发的纠纷及损失,本站不承担责任。

  • 将相和观看心得 New

        [分享好文]《将相和》读后感(一篇)多读书,能使人精神焕发,充满自信,充满魅力。在读过一篇书籍之后人们内心都会有...

  • 猎人笔记读后感

        俄罗斯农村生活随笔集猎人笔记读后感想示例推荐五篇读是写的基础,只有读得认真仔细,才能深入理解猎人笔记,才能写出...

  • 导盲犬迪克读后感

        值得分享:本尼迪克特《菊与刀》读后感(1390字)读书能让我们增长知识,陶冶情操,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人们在阅读...

  • 麦琪的礼物读后感

        麦琪的礼物阅读的收获与体会大全(5篇)“读一本好书就像和一个高尚的人说话”,作者在《麦琪的礼物》中用流畅的语言,叙述...


  • 伤逝课文读后感

        著名小说家鲁迅伤逝优质读后感范文人一生要过得有意义,就需要不断地阅读优秀的作品。鲁迅在《伤逝》中用流畅的语言,...

  •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读后感

        分享经典散文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读后感悟汇集(6篇)我们在一生的阅读中,一些经典自然而然地在岁月中沉淀下来。对于网络...

  • 《德伯家的苔丝》经典读后感

        哈代长篇小说德伯家的苔丝优质读后感收藏六篇读后感是写阅读作品后感受最深的一点,它不是书评。在阅读了德伯家的苔丝...

  • 草船借箭读后感

        小学三年级关于草船借箭的读后感合集每一个人在读过一本书之后都会有所感受,好的草船借箭会引起阅读者的共鸣,在看作...


  • 小王子读后感100初中 Hot

        读后感精选:小王子读后感初中实用版(5篇)初中生在成长的道路上还只是迈出了第一步,仍然需要大人的细心引导。一日读书...

  • 课文小虾读后感 Hot

        最新实用!小虾读后感范文汇编(6篇)阅读让生活变得更加充实,可以开阔视野。好的作品会引起读者的共鸣,会被书中的情...

  • 读与妻书有感 Hot

        阅读完与妻书的感想和体会汇集(5篇)林觉民曰:汝看此书时,吾已成为阴间一鬼。如果世上真有鬼魂,那林觉民一定是去了...

  • 灯笼读后感 Hot

        [荐]灯笼的读后感合集720字古人曰: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观看一本好书之后,我们会受益匪浅,有一些启发。可以...


  • 《爱丽丝漫游奇境记》 读后感 Hot

        《爱丽丝漫游奇境记》读后感六篇真正的读书源自内心的热爱,这份爱纯粹天然。好的作品会引起读者的共鸣,会被书中的情...

  • 苏炳添给当代青年的启示作文 Hot

        苏炳添拼搏精神给青年人的启示作文苏炳添,是在奥运会跑道上百战封神的中国男神,他使我们了解到一个真正强大的人,是...

  • 神笔马良中的大奖章读后感 Hot

        [推荐读后感]神笔马良中大奖章一读后感集锦(6篇)读书之所以是一种乐趣,是因为读书使我们积极思考。好的作品会引起读...

  • 胡萝卜先生的胡子读后感 Hot

        [跟我写读后感]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读后感(240字)通过读书我们能够提高自身的素养,还能够开阔我们的视野。在阅读过一...